首页 / 正文

一乘决疑论

佛教论著。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彭绍升著。一卷。是驳斥儒家排佛反佛言论,主张儒释融通之作。意在“解诸儒之惑,以究竟一乘(指华严宗教义)之旨”。所列排佛反佛儒者有程颢、陆象山、王阳明、高攀龙等。认为他们反佛乃是“以名字不同,横生异见,斗争不已”。主张“世出世间,圆融无碍”,立论多据华严宗的教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一乘决疑论》全部章节目录

(1)一乘决疑论
(2)题一乘决疑论后

猜你喜欢
  大佛顶首楞严经文句·智旭
  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佚名
  僧伽罗刹所集经·佚名
  禅行三十七品经·佚名
  大净法门经·佚名
  沙曷比丘功德经·佚名
  中观论·龙树
  长爪梵志请问经·佚名
  梵天火罗九曜·一行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妙色陀罗尼经·佚名
  圣宝藏神仪轨经·佚名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佚名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道宣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祩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谭苑醍醐卷六·杨慎

    易字説説文引秘书説云日月为易象隂阳也参同契之説亦与此同罗泌云日月为易而文正为勿勿者月彩之散者也故曰散于日下则为易散于日上为曶相对为明对而亏为昒易者朔也所谓朔易昒者晦也明者望也昒者望而食者也是故西曰昒谷

  • 元诗选二集庚集目录·顾嗣立

    侍郎伯颜(子中集) 苏参政天爵(滋溪集) 煮石山农王冕(竹斋集) 吴处士景奎(药房樵唱) 新山道人曹文晦(新山稿) 东郭生郭翼(林外野言) 野航老人姚文奂(野航亭稿) 沧江散人徐舫(沧江散人集)

  • ◆云屋□□善住(谷响集)·顾嗣立

    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吴郡僧也。尝居郡城之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山村、宋子虚诸人相倡和。山村赠诗曰:「闾门北去山如画,有日同师步翠微。」其相契可知也。所著《谷响集》近体诗若干首。子虚有《答无住师见寄》诗云:「句

  • 卷五十三·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三    宋 陈起 编俞桂渔溪诗藳 冷泉亭 步入侵云岭亭高路恰平池边幽树古水底细沙明无友诗难咏逢僧话转清此中真胜地林寂鸟无声 夏昼 轻摇羽扇着轻纱闲汲清泉自煮茶缘是夏来无甚雨小

  • 卷一百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十州阁小集王亘字伯通福州人淳熈间知南恩州蒋家园采莲桥下路皂盖拂云来尘压随轩雨风生避暑台酒縁嘉客尽花为使君开共话西溪旧相忘此日杯西湖四明太守爱

  • 契丹國志卷之七·叶隆礼

      聖宗天輔皇帝   聖宗諱隆緒,景宗之長子。年十二即位,改元統和。尊母蕭氏為承天太后,臨朝稱制凡二十七年,乃歸政于帝。宋楊業之陷,康保裔、王繼忠之敗,與夫澶淵之役,皆統和二十五年前事。是時三、四大戰,帝雖親履行陣,力

  • 卷之十·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十月乙丑卯刻雾色苍白。  ○升都察院副理事官雷兴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天津等处。  ○丙寅升工部主事于连跃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兖西兵备道礼部郎中房之骐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  ○工科

  • ◎篆书墓砖·李定夷

    嘉兴东栅镇牛场滨,向有荒地一段,为王姓产业。近因雇工开垦,发现墓砖数块,上有篆书大明隆庆二年道路将军李维字样。最奇者,砖上有当时堪舆家白鹤仙人所志数语,大略谓若干年后此茔当被发掘云云。屈指计算,适为今年,其理殊不可解

  • 通志卷一百三十四·郑樵

    列传第四十七宋褚裕之【兄秀之 淡之秀之子湛之】蔡廓【子兴宗】何尚之【父叔度子偃】张裕【子永】张邵【子敷 兄子畅 畅弟悦 畅子浩 淹】范泰【子煜 孔熙先】荀伯子【族弟昶 昶子万秋】徐广【郄绍】郑鲜之 裴

  •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佚名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十六日交武英殿、方略馆:现在遵旨另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将来议定奏准后,应增入《大清会典》、《通礼》、《日下旧闻考》

  • 袁泌传·姚思廉

    袁泌,字文洋,是左光禄大夫袁敬的弟弟。他清廉公正,有办事才能,身体魁梧高大,志向与品行儆戒谨慎。初任员外散骑侍郎,历任诸王府佐。侯景之乱,袁泌想做讨贼将领。那时,袁泌的哥哥袁君正为吴郡太守,梁简文帝以板授袁泌为东宫领直

  • 卷九十六 程子之书二·黎靖德

      遗书云,不信其师,乃知当时有不信者。〔方〕第三卷。   "学原於思。"思所以起发其聪明。〔端蒙〕   "六经浩渺,乍难尽晓。且见得路迳后,各自立得一个门庭。"问:"如何是门庭?"曰:"是读书之法。如读此一书,须知此书当如

  • 卷二·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二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中庸中庸章句序允执其中云峰谓精一便是执之工夫最是盖文法与物格而后知至一例伊川云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朱子取其言

  • 应尽还源品第二·佚名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

  • 佛法与世界文化·太虚

    ──二十八年十二月在仰光印度通神社讲──贵社社员对于神学很有高深之研究,故拟就佛学略提出讨论:查世界人类之思想,大抵西洋方面系注意唯物论,故以科学为研究中心,力图制胜大自然;中国注重伦理,对于大自然同一之人类,均无胜

  • 卷第六·佚名

    弘赞法华传者。宋人永苏景。依予之劝。且自高丽国所奉渡圣教百余卷内也。依一本书。为恐散失劝俊源法师。先乞书写一本矣。就中苏景等归朝之间。于壹岐岛。遇海贼乱起。此传上五卷入海中少湿损。虽然海贼等或为宋人被

  • 童年·少年·青年·托尔斯泰

    《童年·少年·青年》是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全面展示托尔斯泰的成长历程和精神历程。这个三部曲表现主人公如何在周围环境影响下成长。他不满自己,醉心于反省和自我分析,追求道德完善。作品洋溢着贵族庄园生活的

  • 洞玄灵宝上师说救护身命经·佚名

    敦煌遗经中的《元阳上卷超度济难经品》与本经部分相当,石井昌子称本经为《道藏》反映之灵宝经(见《敦煌と中国道教》)。上师劝人诵元阳上品经、七真六神仙名字及元阳诸弟子姓名、修行。该经有残缺及错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