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波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於初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不知名曰无明。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於十方求了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尔时阿难。无极悲哀忧愁痛苦。心狂慌乱情识昏迷。如重醉人都无觉。不见四众。不知如来已入涅槃为未涅槃。

尔时世尊,如是三过从超入诸禅定遍观法界。普为大众三反说法。如来如是展转二十反入诸禅定。阿难。以不知故佛入一禅即致一问。如是二十七反问阿泥楼逗。佛已涅槃为涅槃。阿泥楼逗深知如来入诸禅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难。佛未涅槃。尔时一切大众皆悉慌都不觉知。如来涅槃为未涅槃。尔时世尊,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已,於七宝床右胁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东方。其七宝床微妙婴珞以为庄严。娑罗树林四八只。西方一双在如来前。东方一双在如来後。北方一双在佛之首。南方一双在佛之足。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於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於是时顷便般涅槃。大觉世尊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於如来。其树即时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幹悉皆爆裂堕落。渐渐枯悴摧折无馀。

尔时十方无数万亿恒河沙普佛世界。一切大地皆大震动。出种种音唱言:苦哉苦哉。界空虚。演出无常苦空哀叹之声。尔时十方世界一切诸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诸须弥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一切大地所有诸山。一时震裂悉皆崩出大音声震吼世界唱言:苦哉苦哉。如何一旦世间孤露。慧日灭没大涅槃山。一切众生丧慈父。失所敬天无瞻仰者,尔时十方世界一切大海。悉皆混浊沸涌涛波。出种种音唱言:哉苦哉。正觉已灭众生罪苦。长夜久流生死大海。迷失正路何由解脱。尔时一切江河溪涧壑。川流。泉源渠井浴池。悉皆倾覆水尽枯涸。尔时十方世界大地虚空寂然大闇。日月精悉无复照。黑闇愁恼弥布世界。於是时间忽然黑风鼓怒惊振。吹扇尘沙弥闇世界。尔时大一切卉木。药草诸树花果枝叶。悉皆摧折碎落无遗。於是时顷十方世界一切诸天。遍满虚哀号悲叹。震动三千大千世界。雨无数百千种种上妙天香天花。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高须供养如来。於上空中复雨无数天幢天幡天婴珞天轩盖天宝珠。遍满虚空变成宝台。四面婴七宝绞络。光明华彩供养如来。於上空中复奏无数微妙天乐。鼓吹弦歌出种种音唱言苦哉苦哉。佛已涅槃。世界空虚。群生眼灭。烦恼罗刹大欲流行。行苦相续痛轮不息。尔阿难。心慌迷闷都不觉知。不识如来已入涅槃未入涅槃。唯见非恒境界。复问楼逗。佛涅耶。楼逗答言:大觉世尊已入涅槃。尔时阿难闻是语已,闷绝躄地犹如死人。寂无气息冥不晓。尔时楼逗。以清冷水洒阿难面扶之令起。以善方便而慰喻之语阿难言哀哉哀哉。痛奈何奈何。莫大愁毒热恼乱心。如来化缘周毕。一切人天无能留者,苦哉苦哉。奈何奈何何期今日人天之师为事究竟。无能留者,奈何我与汝等且共裁抑。复慰喻言:阿难。佛虽槃而有舍利无上法宝。常住於世。能为众生而作归依。我与汝等当勤精进。以佛法宝授与生。令脱众苦报如来恩。尔时阿难。闻慰喻已渐得醒悟。哽咽流泪悲不自胜。其拘尸那城罗林间纵广三十二由旬。天人大众皆悉遍满。尖头针锋受无量众。间无空缺不相障蔽。尔无数亿菩萨一切大众。悉皆迷闷昏乱浊心。都不觉知如来涅槃及未涅槃。唯见非恒变动。时同问楼逗。佛涅槃耶。尔时楼逗告诸大众一切天人。大觉世尊已入涅槃。尔时无数一切众闻是语已,一时昏迷闷绝躄地。苦毒入心阨声不出。其中或有随佛灭者,或失心者,身心战掉者,或互相执手哽咽流泪者,或常搥胸大叫者,或举手拍头自拔发者,或有唱痛哉痛哉荼毒苦者,或有唱言如来涅槃一何疾哉。或有唱言失我所敬天者,或有叹言世界虚众生眼灭者,或有叹言烦恼大鬼已流行者,或有叹言众生善芽种子灭者,或有叹言魔王庆解甲胄者,或自呵责身心无常观者,或有正观得解脱者,或有伤叹无归依者,中有遍体现流洒地者,如是异类殊音。一切大众哀声普震一切世界。尔时娑婆世界主尸弃大梵天王知佛已入涅槃。与诸天众即从初禅飞空而下。举声大哭流泪悲咽。投如来前闷绝躄地。久稣醒哀不自胜。即於佛前以偈悲叹。

世尊往昔本誓愿,为我等故居忍土。乃隐无量自在力,贫所乐法度众生。方便逐宜随应说,众生无不受安乐。诱进令出三有苦,究竟皆至涅槃道。

如来慈母育众生,普饮众生大悲乳。何期一旦忽舍离,人天孤露无所依。痛哉众生善种芽,无天甘露令增长。善芽渐渐衰灭已,罪业相牵堕恶道。

奈何世界悉空虚,众生正慧眼已灭。既行无明黑闇中,堕落三有沦溺苦。奈何众生罪无救,愿依舍利得解脱。劝请如来大悲力,救护令我脱苦地。

何其痛哉此恶世,如来弃我入涅槃。

释提桓因。与诸大众从空而下唱言:苦哉苦哉。发声大哭悲泣流泪。投如来前闷绝躄久乃稣醒悲哀哽咽。胡跪佛前。说偈哀叹。如来历劫行苦行,普为我等群生故。

得成无上正觉道,等育众生如一子。施法药中为上药,疗病医中为胜医。大慈悲雲荫众生,甘露慧雨雨一切。慧日光照无明闇,无明众生见圣道。

圣月慈光照六趣,三有蒙光脱众苦。何期於今舍大慈,已入涅槃众不见。本誓大悲今何在,弃舍众生如涕唾。我等一切诸众生,如犊失母必当死。

四众互相执手哭,搥胸大哀动三界。苦哉苦哉诸有人,如何一旦尽孤露。我等福尽苦何甚,善芽燋燃无复润。唯愿法宝舍利光,照我令脱三有苦。

哀哉痛哉我等众,几何重得见如来。楼逗。悲哀号伤悼无量。胡跪佛前。以偈悲赞。正觉法王育我等,饮我法乳长法身。众生法身未成立,又复慧命少资粮。

应以八音常演畅,令众闻已悉悟道。常放大慈五色光,令众蒙光皆解脱。如何今日永涅槃,行苦众生何依趣。苦哉世尊舍大悲,我等孤穷必当死。

虽知世尊现方便,我等无能不悲哀。四众迷闷昏失心,哀动天地震三界。世尊独处大安乐,众生大苦欲何之。世尊往昔为我等,众劫舍头截手足。

得成无上正觉道,不久住世即涅槃。我及四众处无明,魔王欣庆舍甲胄。哀哉世尊愿大悲,舍利慈光摄我等。伏请世尊愍四众,法宝流润愿不穷。

我等不能即殒灭,苟存馀命能几何。苦哉痛切难堪忍,重见世尊无复期。

尔时阿难。闷绝渐醒举手拍头。搥胸哽咽悲泣流泪。哀不自胜。长跪佛前。以偈悲我昔与佛誓愿力,幸共同生释种中。如来得成正觉道,我为侍者二十载。

深心敬养情未足,一旦见弃入涅槃。痛哉哀哉荼毒苦,无极长夜痛切心。我身未脱诸有网,无明之[W083]未出离。世尊慧{此束}未啄破,如何见舍疾涅槃。

我如初生之婴儿,失母不久必当死。世尊如何见放舍,独出三界受安乐。我今忏悔於世尊,侍佛已来二十年。四威仪中多懈堕,不能悦可大圣心。

愿正觉尊大慈悲,施我甘露令安乐。我愿穷尽未来际,常觐世尊为侍者,唯愿世尊大慈光,一切世界摄受我。痛哉痛哉不可说,喑咽何能陈圣恩。

尔时无数亿恒河沙菩萨。一切世间天人大众。互相执手悲泣流泪。哀不自胜各相裁抑即皆自办无数微妙香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无数天上人间岸栴檀沈水百千万种和香。无数香泥香水。宝盖宝幢宝幡真珠婴珞。遍满虚空。投如来悲哀供养。尔时拘尸城内男女大小一切人众悲哀流泪。各办无数微妙香花幡盖等倍胜於前投如来所悲哀供养。尔时四天王,与诸天众悲哀流泪。各办无数香花一切供养等三倍於前悲泣流泪来诣佛所。投如来。前悲哀供养。五天如是倍胜於前。色界无色界诸天亦如是倍供养。

猜你喜欢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下·不可思议
  参禅法器·佚名
  弊魔试目连经全文·佚名
  一字佛顶轮王经 第五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五卷·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九·智旭
  大乘百福相经全文·佚名
  净土圣贤录偈·彭希涑
  第九章 第二迦叶时代·多罗那他
  卷第二十二(第四诵之二)·佚名
  论倭铿赫克尔·太虚
  卷第十八(来字号)·朱时恩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盂兰盆经疏上·宗密
  心存速证易着魔·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王仲文

    (孤同令史、李万上)(孤诗云)我做官人只爱钞,再不问他原被告。上司若还刷卷来,庭上打的狗也叫。小官夜来劝农回家,那一起人告状的,都与我拿将过来。外郎都凭你,我则不言语。(令史云)相公,那个婆子再三不肯认这尸首,我务要问成

  • 第四折·关汉卿

    (外扮王府尹引祗从上,诗云)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提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老夫王府尹是也。今有温学士亲事一节,老夫奏过官里,特设一宴,叫做水墨宴,又叫做鸳鸯会,专请学士同夫人赴席。筵宴中间,则教他两口儿和

  • 御选明诗卷八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九七言律诗二十二钱明相村居二首闲倚绳牀看落晖疎林烟霭暮霏微云邉丘陇牛羊下水外蒹葭雁鹜飞白草乱填村舍路清霜浓缀野人扉无端短鬓垂垂老暂得幽栖愿莫违一村茅屋锁寒烟?卤原非负郭田乱后

  • 梁本纪上第六·李延寿

    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姓萧氏,与齐同承淮阴令整。整生皇高祖辖,位济阴太守。辖生皇曾祖副子,位州治中从事。副子生皇祖道赐,位南台治书侍御史。道赐生皇考,讳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爲始族弟。皇考外甚

  • 宋史全文卷十八上·佚名

    宋高宗五辛亥绍兴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改元。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自绍圣废制科,至是,始因德音,下礼官讲求,然未有应者。金人掠天水县,知县事赵壁等不屈,皆杀之。丁未,言者论大臣用人之际,当惟其贤,不必以尝经堂除为限。先是,吕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佚名

    弘治八年四月甲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寿王出府○太常寺卿齐章卒章字廷璧□安县人成化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升礼科都给事中转鸿胪寺丞进少卿太常寺卿卒赐祭葬如例章虽家于都邑能以俭约自持不随时习靡尝

  • ●目錄·佚名

    緣起 職名 三通館 總裁 纂修兼總校 纂修兼校對官 滿纂修官 提調官 收掌官 武英殿修書處 總理 總裁 提調 校對 監造 總目 凡例 卷一 食貨一 田制一 民田 卷二 食貨二 田制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 洪武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免百官朝贺。命礼官书四代皇祖考妣神主。 甲戌,上将告祀南郊,戒饬百官执事曰:“人以一心对越上帝,毫发不诚,怠心必乘其机;瞬息不敬,私欲必投其隙。夫动天地、感鬼神,惟诚与

  • 明道编序·黄绾

      吾师久翁夫子,道德英华昭著于言议之间,自闺门以至天下,自修己以至诲人,《日录》凡六卷,门人所记凡四卷:语道德学问,语风俗教化,语礼乐法度,语古今名物;穷性命之本原,达会通之典礼,广大悉备,幽远不遗,猗欤至矣!果可以易言耶?夫子资

  • 序·赵顺孙

    四书纂防序子朱子四书注释其意精密其语简严浑然犹经也顺孙旧读数百过茫若望洋因徧取子朱子诸书及诸髙第讲解有可明注意者悉彚于下以便观省闲亦以鄙见一二附焉因名曰纂防顾子朱子之奥顺孙何足以知之架屋下之屋强陪

  • 卷九·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九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魏説者谓诸国有世家小序得据以为説惟魏与郐史迁所不能述故其美刺皆湮没不传可证诗序非子夏所授受按郐灭于东迁之前魏灭于鲁闵公之世子夏生于春秋季世

  • 卷第九·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九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之二佛住舍卫城。尔时尊者优陀夷。持衣与大爱道比丘尼作是言。善哉瞿昙弥。此衣为我浣染打。时大爱道即为浣染打已。送还语优陀夷言。此衣已浣染

  • 卷第二十三·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三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四 潭州渐源仲兴禅师(青四道吾智嗣) 侍道吾至檀越家吊慰。源拊棺问生耶死耶。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曰为什么不道。吾曰不道不道。回至中路。源曰。

  • 界论·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论母设置分摄.非摄.所摄[者之]非摄.非摄[者之]所摄.所摄[者之]所摄.非摄[者之]非摄。相应.不相应.相应[者之]不相应.不相应[者之]相应.相应[者之]相应.不相应[者之]不相应。所摄[者之]相应与不相应.相应[者之]所摄与非摄.非摄[者

  • 樵香小记·何琇

    二卷。清何琇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 (今北京市) 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中,论六书,颇与旧说异同。如秃字

  • 鹌鹑谱·陈石麟

    清代程石邻撰。该书对鹌鹑的生理、好斗、养殖多有精到叙述。如说头:头如蟹壳阔还平,突似彪豺凹似鹰。若得坚固如弹子,定然临阵作将军。嘴:直紧如钳确是锥,三棱似玉世间稀。千嘴不如三嘴好,披毛带血始为奇。腿:长劲粗圆骨法全

  • 佛藏经·佚名

    又名《选择诸法经》、《奉入龙华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卷或四卷。鸠摩罗什(344~413)译于姚秦弘始七年(405)。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属于大乘律之经典。内分十品:诸法实相

  • 缘生论·佚名

    一卷,圣者郁楞迦造。明十二因缘之义者。隋达摩笈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