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彭定求

        卷740_1 【蟠溪怀古】孟宾于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卷740_2 【怀连上旧居】孟宾于   闲思连上景难齐,树绕仙乡路绕溪

  • 歴代诗话卷七十四·吴景旭

      癸集上之下  玉箫  宁藩臞仙作宫词云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聼来独自行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呉旦生曰永乐中贤妃权氏乃髙丽国王李芳逺所进维时髙丽例贡羙女故顺妃任氏昭仪李氏婕妤吕氏羙人崔氏皆髙丽

  • 卷一百0三 晉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重光協洽(辛未),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五年。   太宗簡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朱輔求救於秦,秦王堅以瑾為揚州刺史,輔為交州刺史,遣武衞將軍武都王鑒、前將軍張蚝帥步騎二萬救之。大司馬溫遣淮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三·汪楫

      崇禎三年四月   ○崇禎三年四月   三年庚午四月庚戌朔孟夏親享太廟免朝   類敘三年捕獲功鄭其心陞左都督仍賚銀十五兩王文烈加右都督樂應祥實授都督僉事仍各賚銀十兩張承祿等十員各陞一級賚銀六兩周洪謨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冬十月壬午朔诏曰昨者出自朕意分遣使人授以手历澄清诸道逮胡蒙等还朝偶缘他事相继而去皆非有失使指恐四远不知其由妄意揣摩将巳行之事苟简灭裂颠倒纷纭民受其毙未还二使不无疑虑动輙畏缩甚失临遣

  • 卷二·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宋 吕中 撰太祖皇帝建隆四年干德六年开宝九年即帝位建隆元年春正月甲辰,上受周禅即皇帝位。先是,契丹、北汉连兵犯边,周帝命上领诸将御之。士卒服其恩威,军校苖训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黒光

  • 熙宗本纪·脱脱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名叫..,本名叫合剌,是太祖阿骨打的长孙,景宣皇帝的儿子。母亲是蒲察氏。天辅三年(1119)己亥岁出生。天会八年(1130),谙班勃极烈杲逝世,太宗很长时间没有决定接替人选。十年(1132),左副元帅宗翰、右

  •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一·刘铭传

    台湾府转行上谕福建巡抚仍遵前旨冬春台、夏秋驻省(光绪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分巡台澎兵备道札饬查报当地风灾损失(光绪二年七月初三日)台湾府转行巡抚丁日昌批准省会税厘总局详明客商运米进口免抽厘金(光绪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台

  • 卷四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一国用考【三】会计崇德三年都察院承政祖可法等言户部掌司钱谷职任匪轻应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文簿年终令公明官稽察从之顺治元年顺天巡抚柳寅

  • 卷五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九礼部十六房屋器用等第诸司职掌一凡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栱绘画藻井其楼房不系重檐之例听从自便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两厦九架造中堂七间九架後

  • 礼经会元卷一下·叶时

    宋 叶时 撰侯贡畿内租税天子食之畿外租税诸侯食之诸侯食其国之租税必以其半若五之一四之一入于天子効其土地之所有而尽其臣子奉上之心于是有九贡之致矣然周公之制为是贡必以供是用祀贡牷茅嫔贡丝枲器贡器械币贡皮帛

  • 五诰解卷二·杨简

    酒诰王若曰明大命于妹妹纣所都今因余民所居使康叔昭天之大命也无失德则为昭明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毖者致谨戒虑庶谓邻国诸侯心悦诚服而听命者文王告谕戒慎之及于庶士越及也少正其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广弘明集音中卷  从十三尽二十三凡十一卷。  集卷第十三  楺等(柔帚反)。  云萃(情醉反周易云萃者聚也说文从草卒声)。  种祯(知盈反苍颉篇云祯善也说文祥也从示贞声)。  涡水

  • 序·宗喀巴

    太虚比因西藏学者法尊译出黄衣士宗喀巴祖师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教授世苑汉藏院学僧,将梓行而问世。余为参订其译文,阅至「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能速满二资粮故。设逾共道非所堪能,或由种性功能虚劣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下)·太虚

    第四章 所知事素之关系所知现实成事,即有情、器界等;所知现实蕴素,即心、心所、色等。成事是蕴素之成事,蕴素是成事之蕴素。即此成事与蕴素关系之轨则,演绎之即是因果律。略观之、似乎蕴素是因而成事是果,深察之、则能为因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契理与应机  甲 契理之实义  乙 应机之对治 二 经题与译题 甲 释经题 乙 释译题释经 甲一 证信 甲二 正说  乙一 明世出世业果   丙一 就因明果   丙二 即果明因   丙三

  • 佛法悟入渐次·太虚

      一 明业果不断故有情续生  二 明唯有根尘故人我本空  三 明诸法本空故唯识所变  四 明本非空有故入佛知见  佛教以圆寂以大觉为究竟目的。藏海虽渊,但求由之而能开悟;法门固多,但求由之而能证入。拈花一

  • 观世音持验纪下·周克复

    宋释遵式台州叶氏。其母虔祷於古观音而生师。十八剃发。先於禅林寺习律。继入国清。燃指於普贤像前。誓传台教。学高行苦。名冠二浙。博习教观。专志安养。尝力行般舟三昧。以九十日为期。素苦学呕血。处道场中。两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