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观论

Mady&amacron;maka-ś&amacron;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鸠摩罗什译。为古来三论之一,极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品,现藏中阿僧佉释,瞿昙般若译之顺中论,二卷。分别照明菩萨释,波罗颇迦罗译之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安慧释,惟净等译之大乘中观释论,九卷,皆为龙树中论之异出。西藏亦有中观学派之二系统,则此论为学者所珍重,不待言矣。

《中观论》全部章节目录

(1)中观论卷第一
(2)中观论卷第二
(3)中观论卷第三
(4)中观论卷第四

猜你喜欢
  阿难七梦经·佚名
  超日明三昧经·佚名
  树提伽经·佚名
  四童子三昧经·佚名
  四阿鋡暮抄解·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佚名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佚名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观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宝行王正论·龙树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佚名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佚名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佚名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清照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

  • 卷四百六十五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閏八月盡其月   閏八月庚申,知杭州林希言:「太湖積水未退,為蘇、湖大患。乞專委監司躬詣瀕海泄水處,相度開決,庶使積水漸退,民田復出,流移歸業。」詔左朝奉郎邵光與本路監司同導積水。   辛酉,刑部言:「

  • 第一百五回 遭旁殴章宗祥受伤 逾后垣曹汝霖奔命·蔡东藩

      却说各学生齐集天安门,总数不下三千人,当由学生界推出代表,对众宣言,主张青岛问题,坚持到底,决不忍为汉奸所卖。文云: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条,以及朝夕企祷之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九景泰四年秋七月丙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蠲湖广衡州宝庆永州茶陵长沙沅州诸卫浙江杭州台州宁波诸府去年被灾田地子粒税粮二万三千三百石有奇○直隶凤阳淮安府徐州

  • 第一节赠与·佚名

    第一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立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人刘国琳,率侄刘阿荣等,情因上年亲在之日,有谕命:语谓与邱天送兄共住数十余年,虽非同姓兄弟,当体同母之情,日后宜酬金多少与天送兄夫妻,为饮食防老之用。琳即体亲意,将铜锣湾河

  • 朱荣传·李延寿

    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世代任部落的酋长,他的祖先居住在..朱川,因地名取为姓氏。  他的高祖..朱羽健,魏道武帝登国初年任领人酋长,率领契胡的武士跟从魏军攻破晋阳,平定中山,被封为散骑常侍,因而定居在秀容川。朝廷下诏划定

  • 戚纶传·脱脱

    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父亲戚同文,字文约,自己有传。戚纶少年时与其兄戚维以文章品行知名,坚持不懈学习古文,喜欢谈论名教。太平兴国八年(983)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沂水主簿。按照名册和户籍,搜求到许多逃亡户脱漏的户口漏交

  • 卷二 俶真训·刘安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蠕蠕,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

  • 警戒第十二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2、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積,則福祿日臻。德逾於祿,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喪敗者。   3、人之于豫樂,心說

  •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梁启超

      夫以男女皆为人类,同属天生,而压制女子,使不得仕宦,不得科举,不得为议员,不得为公民,不得为学者,乃至不得自立,不得自由,甚至不得出入、交接、宴会、游观,又甚至为囚,为刑,为奴,为私,为玩,不平至此,耗矣哀哉!损人权,轻天民,悖公理,失

  • 卷七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七丧服四制第四十九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丧服四制者以其记丧服之制取於仁义礼智也此於别録旧说属丧服但以上诸篇皆记仪礼当篇之义故每篇言义此则记者别记丧服之四制非记仪礼丧

  • 难言·韩非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 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 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捴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 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

  •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曰。请诸比丘听说法。上亦好中亦好竟亦好。有慧有巧最具净除至竟说行听。从一增至十法。听向意著意。听说如言。诸比丘从贤者舍利曰。请愿欲闻。

  • 宗镜录卷第六十·延寿

    夫此三性法。为当是一是异。若道是一。不合云依圆是有。遍计是无。若道是异。又云皆同一性。所谓无性。答。此三性法门。是诸佛密意所说。诸识起处。教网根由。若即之取之。皆落凡常之见。若离之舍之。俱失圣智之门。

  • 宗镜录卷第三十六·延寿

    夫观门略有二种。一依禅宗。及圆教。上上根人。直观心性。不立能所。不作想念。定散俱观。内外咸等。即无观之观。灵知寂照。二依观门。观心似现前境。虽权立假相。悉从心变。如观经中。立日观水观等十六观门。上生经

  • 日涉编·陈堦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

  • 庶斋老学丛谈·盛如梓

    元代文言琐谈小说。宋末元初时盛如梓撰。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 《千顷堂书目》入子部小说类。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传世。是书或作三卷,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

  • 俱舍论实义疏·安慧

    佛典注疏。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十大论师之一安慧撰。译者不详。从译文风格及引文考释,当译于七世纪后。原著卷数不详。敦煌本标题下称梵本有二万八千颂。现存敦煌遗书三号;P.3196,系前五卷之节抄。此件先解释《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