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

  ○顺治元年甲申十月乙丑卯刻雾色苍白。

  ○升都察院副理事官雷兴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天津等处。

  ○丙寅升工部主事于连跃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兖西兵备道礼部郎中房之骐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

  ○工科给事中朱鼎□□清奏言今皇上建极锡福兆民用康顾一代之兴必制作灿备使子孙率由而冈愆四海则傚而弗忒则纲纪不可不明也。臣请举其大者。如礼仪为朝廷之纲。而冠履侍从、揖让进退、其纪也若上习便安。下乐盘辟。则错乱无纪、而礼仪之纲坏。用人为致治之纲而典铨司剧论官辨材、其纪也若年近衰迈。操非洁清则昏黩无纪而致治之纲坏。理财为经国之纲而撙节物力厘剔弊源其纪也。若佐计不择廉能。出入漫凭胥吏则溷淆无纪、而经国之纲坏。诏令为出治之纲而令行禁止慎始要终其纪也若朝更夕改反汗滋疑言美实乖遵从靡适则惑乱无纪而出治之纲坏。法守为政令之纲而上行下效较若画一其纪也若王言已。经涣布或多偏执不从内外事本相同、间以朦胧致左。则二三无纪、而政令之纲坏推诚为黜陟之纲。而立贤无方斥奸克断、其纪也。若比肩事主或作新旧之观伪职废官未除营进之狡则进退无纪而黜陟之纲坏故今日之急务必以振纲肃纪为第一义而后治化丕臻遐迩悦服也至于收拾民心莫过于轻徭减赋务俾人沾实惠、无托空言则有土有财足食足兵。将航海梯山无非公家府藏安有身为天子富有四海而患财用之不足者哉疏入。是其言。

  ○丁卯。上御皇极门加封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赐册宝黄金千两白金万两彩缎千疋复和硕肃亲王豪格爵。赐册宝。鞍马二。空马八。晋封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豫郡王多铎俱为亲王赐册宝。鞍马各二。空马各八。多罗贝勒罗洛宏、为多罗衍禧郡王。赐册印。鞍马一。空马二。封硕塞为多罗承泽郡王。赐册印。赐平西王吴三桂册印白金万两鞍马一。空马二。赐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沉志祥、朝鲜国世子李<溰-豆王>次子李淏、及满洲蒙古汉军固山额真梅勒章京护军统领等鞍马大宴赐济尔哈朗册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基立业垂裕后昆太宗文皇帝缵承洪绪收服蒙古诸国平定朝鲜国开拓疆宇敦厚伦彝。惟兹谟烈之光实赖亲贤之助。和硕郑亲王秉心忠义幼即恪恭为国奋身。亲历行阵辅佐王室屡着精诚前已封为和硕郑亲王后遭先帝上宾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尔矢忠协赞共定大计宗社用安又率大军攻克明国东界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宜膺懋赏以答殊勋是用册宝封尔为信义辅政叔王永存带砺与国咸休豪格册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基立业。垂裕后昆。太宗文皇帝缵承洪绪奄有蒙古诸国平定朝鲜。拓土开疆。弥敦典礼及朕绍服尔和硕肃亲王前以引罪削封后随叔父摄政王入山海关破流贼二十万。遂定中原。厥功懋焉。朕诞登大位特加昭雪。授以册宝。复封为和硕肃亲王。永存带砺与国咸休。阿济格册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基立业。垂裕后昆太宗文皇帝缵承洪绪。奄有蒙古诸国平定朝鲜拓土开疆弥敦典礼及朕绍服尔多罗武英郡王随叔辅政王率兵至明国山海关。及破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又随叔父摄政王入关破流贼二十万遂定中原厥功懋焉朕诞登大位特授以册宝。封尔为和硕英亲王永存带砺与国咸休多铎册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基立业。垂裕后昆太宗文皇帝缵承洪绪。奄有蒙古诸国平定朝鲜。拓土开疆弥敦典礼及朕绍服尔多罗豫郡王随叔父摄政王入山海关破贼二十万遂定中原厥功懋焉朕诞登大位特授以册宝。封尔为和硕豫亲王永存带砺与国咸休罗洛宏册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基立业垂裕后昆太宗文皇帝缵承洪绪奄有蒙古诸国。平定朝鲜。拓土开疆。弥敦典礼及朕绍服尔多罗贝勒罗洛宏随叔父摄政王、入山海关、破贼二十万遂定中原厥功懋焉朕诞登大位。特授以册印封尔为多罗衍禧郡王永存带砺与国咸休硕塞册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基立业垂裕后昆。太宗文皇帝绍缵洪绪奄有蒙古诸国。平定朝鲜。朕今嗣服。定鼎中原景命维新诞登大宝尔硕塞乃太宗之子朕之庶兄当兹国庆宜笃懿亲特授以册印封尔为多罗承泽郡王本支百世与国咸休吴三桂册文曰朕闻有一代应运之君。必有一代翊运之臣结以腹心共襄大业是以尊贤用能崇功尚德、乃国家之大典乘机构会达变通权乃明哲之芳踪朕登大宝特仿古制视诸臣功德差等授以册印俾荣及前人福流后嗣咨尔平西伯吴三桂洞识天时当叔父摄政王统兵西征之际尔即擒流贼说士遣官归命军前。迨王师式临开关迎入又随叔父摄政王、破贼兵二十万。底定中原。大功茂者。宜膺延世之赏。永坚带砺之盟。特授以册印封为平西王尔其益励忠勤屏藩王室钦哉无斁平定山西固山额真叶臣等自军中奏报臣等出固关进平三晋所至迎降有伪伯陈有福窃据太原我军以红衣炮攻击之克其城安抚居民五州二十县皆降下部知之。

  ○戊辰户科给事中郝杰奏言自古有道之君久安长治鲜不亲贤远佞揆文则进一德之臣奋武则尚熊罴之士至刑余宦寺、特备洒扫供使令耳从不敢于大庭广众之中、与朝臣齿明洪武时中官不许识字。诚慎之也诚贱之也。挽末宠任厂卫。遂贻杜勋阎思印、边永清等、开门迎贼之祸。我国家深鉴往弊、痛绝中官。一切厂监钱粮。悉归有司远迩臣庶无不歌颂迺者颁诏大典、赐宴廷臣突有内监数辈先行拜舞辱朝廷而羞当世莫此为甚伏乞敕下礼部凡遇朝贺悉照旧典、内监不得入班行礼尤有请者先朝原有牙牌旧制非独别品级实以防奸伪也今应仍照品级悬带至于杂流赀员不得滥越词林科道侍从之前庶观瞻肃而体统明于礼法所关非小也得旨、内监原未赞礼何得溷入朝班悬带牙牌事宜还着定议奏闻。

  ○己巳赐副将刘大受游击孟国梁都司杨国永鞍马各一并甲胄、弓矢裘衣鞾帽等物仍隶旗下以其自江南解粮来投诚也

  ○辛未上御皇极门。封固山贝子尼堪博洛、俱为多罗贝勒。赐之册命辅国公满达海吞齐博和托、吞齐喀、和托尚善俱为固山贝子赐之诰命。赐尼堪册文曰。我太祖武皇帝肇基立业垂裕后昆太宗文皇帝绍缵洪绪奄有蒙古诸国平定朝鲜开拓疆宇敦厚伦彝暨朕嗣服。底定中原遂登大宝。兹封尔固山贝子尼堪为多罗贝勒其贝勒博洛及诸贝子册文诰命文俱同。

  ○定诸王、贝勒、贝子、公俸禄摄政王、三万两辅政王、一万五千两亲王、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二百五十两。镇国公、辅国公、俱六百二十五两

  ○壬申。归化城土默特部落古禄格等、贡驼马等物宴赉如例。

  ○升通政使司通政使王公弼为户部右侍郎吏部郎中刘廷谏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升山东济南道佥事王标极为本省布政使司参政管布政使事河南南阳府知府李芳蕰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大梁道。

  ○以故明淮海道副使张士第为山西布政使司参政管布政使事。

  ○以招抚山西应袭恭顺侯吴惟华有剿寇功命以原衔充镇守太原等处总兵官。

  ○癸酉命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统领将士往征流寇赐之敕曰朕以流寇李自成诸贼肆虐生灵涂炭陕西居民久罹荼毒天人共愤今命王充靖远大将军。率兵前征。一切机宜、必与诸将同心协谋而行。毋谓自知、不听人言。毋谓兵强、轻视逆寇。仍严侦探、毋致疎虞。如有抗拒不顺者、戮之。倾心归顺者、抚之严禁兵将、凡系归顺地方军民、不得肆行抢掠。务使人知朕以仁义定天下之意。其行间将领功罪、察实纪明汇奏。如系小过、当即处分。至于护军校、拨什库以下、无论大小罪过、俱与诸将商酌、径行处分。王受兹重任。宜益殚忠勤用张挞伐。立奏荡平。钦哉。

  ○甲戌。以正红旗满洲护军参领阿济赉、正蓝旗满洲甲喇章京星鼐、各管本旗蒙古梅勒章京事。镶黄旗满洲阿兰齐、剌谷、正红旗满洲觉罗喀喇、各管护军参领事。正蓝旗满洲吉赛、管甲喇章京事。

  ○以祁赉、克衣克德、喀剌、为房部理事官。弩山吴习霸、为工部理事官。

  ○以故明南京兵部左侍郎谢启光为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光禄寺卿李天经为通政使司左通政、左通政赵京仕为太仆寺卿。太仆寺、少卿李鲁生为顺天府府丞兵科给事中龚鼎孳、为吏科右给事中。

  ○以内院副理事官于变龙为山西布政使司参政驿传道故明山西按察使司佥事于重华为山西布政使司参议岢岚道

  ○乙亥刑部左侍郎党崇雅奏言、臣按旧制凡刑狱重犯自大逆大盗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候处决。在京有热审朝审之例每岁霜降后、方请旨处决。在外直省亦有三司秋审之例。未尝一丽死刑辄弃于市皆委曲为冤民计也。我皇上好生之心同揆先圣。凡罪人之决不待时、与秋后处决者。敢望照例区别以昭钦恤臣更有请者。在外官吏乘兹新制未定不无凭臆舞文之弊。并乞暂用明律。候国制画一永垂令甲疏入得旨人命至重。岂容一概即行杀戮。以后在京重大狱情、详审明确奏请正法。在外仍照明律以行。如有恣意轻重等弊指参重处。

  ○丙子。河南巡抚罗绣锦奏报流寇二万余人渡黄河。攻怀庆府甚急。于是遣学士詹霸、驰赴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军谕之曰。顷闻流寇急攻怀庆。已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于是月二十五日、率师南下。便道往征。豫亲王如已克流寇、即遵谕仍赴南京。如流寇闻风遁走、豫亲王即追蹑贼后。直趋西安。豫亲王先至西安则勒兵以待尔等尔等先至亦宜待豫亲王。两路大师、务期合力攻剿平定贼寇勿以先至彼地、遂不相待。尔等须沿路探问消息若得豫亲王击败流寇移师南下之信尔等仍遵前谕、相机以行

  ○谕平定山东河南梅勒章京和托李率泰额孟格等曰。尔等可严查流贼赵应元余党尽行正法城中人有同谋者亦查明正法但不得误伤良善其城中积贮钱粮及赵应元劫去故明衡王府中财物与被戮之家财物俱造册进览衡王府中财物毋得骚扰衡王曾否与赵应元同谋应行详察有谋则严加看守另行奏闻。不则仍令安业如故。此外所有诸物俱着在城官员封贮尔等酌量卫辉怀庆两府何地较近可即率师往诣总兵官祖可法金玉和处今和硕豫亲王亦即统大军与尔等会师矣。

  ○戊寅。檄谕河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广等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曰尔南方诸臣、当明国崇祯皇帝遭流贼之难陵阙焚毁国破家亡不遣一兵。不发一矢。如鼠藏穴其罪一及我兵进巢□刀流贼西奔。尔南方尚未知京师确信又无遗诏、擅立福王其罪二流贼为尔大讐、不思征讨。而诸将各自拥众、扰害良民。自生反侧以启兵端。其罪三。惟此三罪。天下所共愤。王法所不赦。用是恭承天命。爰整六师。问罪征讨。凡各处文武官员、率先以城池地方投顺者。论功大小各升一级抗命不服者本身受戮妻子为俘。若福王悔悟前非自投军前。当释其前罪。与明国诸王一体优待。其福王亲信诸臣早知改过归诚亦论功次大小仍与禄养。檄到之处民人无得惊惶农商照常安业特兹晓谕咸使闻知。

  ○以达赖随征山东攻深州时首先登城赐号巴图鲁授为牛录章京巴豸额顾德攻城有功俱授半个牛录章京。

  ○定摄政王冠服宫室之制帽顶用东珠十三颗金佛前嵌东珠七颗后金花嵌东珠六颗带每板嵌东珠六颗猫睛石一颗带用浅黄服用八团龙坐褥冬用貂皮夏用绣龙房基高十四尺。楼三层覆以绿瓦脊及四边俱用金黄瓦。

  ○己卯命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统领将士进征江南赐之敕曰朕以福王及南方文武诸臣当明国崇祯皇帝遭流贼之难。陵阙焚毁宗社覆亡。不遣一兵。不发一矢如鼠藏穴。其罪一也及我兵进巢□刀流贼西奔南方诸臣不行请命、擅立福王其罪二也不思灭贼复讐。而诸将各自拥兵、扰害良民自生反侧以启兵端。其罪三也惟此三罪天人共愤因命王充定国大将军。统师声罪征讨江南王今承命、一切机宜当与诸将同心协谋而行。毋谓自智不听人言。毋恃兵强、轻视敌众仍严侦探、勿致疎虞。如有抗拒不服者戮之。倾心归顺者抚之。严禁兵将凡系归顺地方、不许肆行抢掠。务使人知朕以仁义定天下之意其行间将领功罪察实纪明汇奏。如系小过当即处分至于护军校拨什库以下无论大小罪过俱与诸将商酌径行处分王受兹重任当益殚忠猷用张挞伐立奏荡平钦哉。

  ○庚辰以工部启心郎王来用为山西布政使司参政保定道工部理事官刘弘遇为山西布政使司参政朔州道

  ○以故牛录章京诺木图卫徵子博洛袭职。

  ○甲申。定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冠服宫室之制辅政王及诸亲王帽顶、嵌东珠十颗前金佛嵌东珠五颗后金花嵌东珠四颗带每板嵌猫睛石一颗东珠四颗坐褥冬用貂镶猞狸狲。夏照旧。郡王。帽顶、嵌东珠八颗。前金佛、嵌东珠四颗。后金花、嵌东珠三颗、带每板嵌猫睛石一颗、东珠二颗、坐褥冬用猞狸狲夏照旧凡钦赐诸王服色俱许穿用私绣者止许用五爪四团龙。辅政王及诸亲王。郡王房基照旧。脊瓦俱用绿。贝勒帽顶嵌东珠七颗。前金佛嵌东珠三颗后金花嵌东珠二颗。带、每板嵌东珠一颗坐褥冬用豹皮夏照旧贝子。帽顶嵌东珠六颗前金佛嵌东珠二颗。后金花嵌东珠一颗。带、每板嵌绿松石一颗坐褥冬用豹皮。夏照旧。镇国公。帽顶嵌东珠五颗前金佛、嵌东珠一颗。后金花、嵌绿松石一颗。带每板嵌宝石一颗。坐褥、照旧。辅国公。帽顶、嵌东珠四颗。前金佛、嵌东珠一颗。后金花、嵌绿松石一颗带每板镶碧玉一块坐褥照旧。

猜你喜欢
  卷六十九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卷八·常璩
  卷第三十四·徐鼒
  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一一三五 山东巡抚明兴奏覆本年查缴《御批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六二五 谕着现充四库馆誊录之各省生员归入皿字号应顺天乡试·佚名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郑麟趾
  八十七、记上海晶报·包天笑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溥仪
  岳飞传·脱脱
  一二六、张仪卒乃魏哀王九年非十年辨·钱穆
  一八 英文教员·邹韬奋
  舆服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罗志仁·唐圭璋

      志仁号壶秋,涂川(在今江西省)人。曾作诗颂文天祥、讥留梦炎,几得祸,逃而免。   金人捧露盘   丙午钱塘   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怕精灵、来往相逢。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吴峰越巘,翠颦锁、苦为谁容。   浮屠

  • 陈鹄·唐圭璋

      鹄号西塘,南阳人。有耆旧续闻。   失调名   莫待柳吹绵。吹绵时杜鹃。

  • 权德舆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 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以文章进身,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参预朝政。有《权文公集》。《全唐诗》存其诗十卷。 月夜江行 权德舆 扣舷不能寐, 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 远结万里心。

  • 一五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现得书名部数及酌定章程饬办情形折·佚名

    一五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现得书名部数及酌定章程饬办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接准大学士刘统勋寄字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

  • 邵雍传·脱脱

    邵雍,字尧夫。他的祖先是范阳人,他的父亲邵古迁居衡漳,又迁居共城。邵雍三十岁时,游历河南,把他的父亲葬在伊水岸边,于是成为河南府人。邵雍年少的时候,自觉有雄奇之才能,慷慨地想树立功名。对于书籍没有不读的,开始做学问,就很

  • 党进传·脱脱

    党进,朔州马邑人。年幼时奉事魏博节度杜重威,重威喜欢他淳朴严谨,年长后,仍让他与姬妾一起伺候自己。重威失败,党进因臂力编在军中。后周广顺初期,补任散指挥使,历升至铁骑都虞候。宋朝初期,转任本军都校、兼任钦州刺史,升任马

  • 隋纪五 炀皇帝上之下大业四年(戊辰、608)·司马光

    隋纪五 隋炀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 [1] 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 [1] 春季,正月,乙巳(初一),炀帝下诏征发黄河以北各军一百多万人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向南到黄河

  • 捐款例·佚名

    目录 公捐养廉资助穷员 署员扣还修署银两章程 丞倅匀捐养廉津贴买铜委员各费章程 养廉匀捐委员盘费银两 公捐资助欠解银两府州季首垫解酌定功过 各属应解外办一切匀捐各款银两,端责府州随案核办,撙节停派,以节糜费 详议

  • 孙松年·佚名

    孙松年先生小传孙先生松年别号鹤龄湖北江夏县人也先世以耕读世其家其尊人清若公质直好义至今鄕里间犹称道之先生幼读绝慧旋即弃书习商以绵业为民生日用之大宗遂专心壹志于绵光绪中叶李文忠创办华盛纺织纱布厂于上海杨

  • 第三十一章·王夫之

    “聪明睿知”,以至诚之本体言。“诚则明矣”,明非但知之谓也。或问兼安行言之,为尽其义。如大学之言“明德”,该尽缉熙敬止、恂栗威仪、具众理、应万事者,统以一明;与“致知”之知

  • 虞书·皋陶谟·佚名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

  • 无住品第二十八·佚名

    尔时三千大千刹土诸四天王与无央数亿百千诸天子皆来共会。诸释提桓因与诸无数亿百千诸天皆共来会。须炎天子上至首陀会天其中诸天各各与无数若干亿百千天子皆来共会。从四天王至首陀会天。诸天功德光明巍危虽尔不如世

  • 卷第二十六·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六   [宋碑]益州灵庆院海渊禅师有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石人抚掌歌三曲。木马嘶时满归路 进云。恁么则芭蕉儿孙。天彭嫡子 师云。莫乱道。问。如何是新繁境

  • 第一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一卷宋四明沙门释知礼述吾先师昔居宝云尝讲斯典。其徒繁会竞录所闻。而窃形卷轴。况笔寄他手反羁乎旷远之旨。至于援证经论辞多舛谬。予每一临文不能无慨。近因讲次忆其所领大义撰成记文。仍

  • 孙廷尉集·孙绰

    诗文集 东晋孙绰(314—371)撰。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文学家。居家会稽,初历著作佐郎,迁征西参军,太学博士,永嘉太守,累廷尉卿。少爱隐居,放游山水,博学善属文,名冠当时,为玄言诗代表作家。《诗品

  • 巽斋文集·欧阳守道

    文别集。南宋欧阳守道撰。二十七卷。守道初名巽,字公叔,一字迂文,人称巽斋先生,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少孤力学,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淳祐进士, 授雩都主簿。以丁忧归,后累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此集系从《永乐大典

  • 伤寒六书·陶华

    明·陶华撰。成书于1445年。全书7万字。书凡6卷。该书以陶氏所撰之六种伤寒著作汇集而成, 合为六卷, 分为六书, 故名《伤寒六书》。卷一曰陶氏家秘, 先伤寒论, 次伤寒秘要脉诀指诀、浮脉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论, 继述有关

  • 维摩经抄·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首尾齐全。自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经》之《佛国品第一》疏释至《见阿閦佛国品第十二》。分序文及释文两部分。在序文中,作者认为大乘可分法相宗、破相宗(指般若空宗)与法性宗。《维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