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六出 寄子

【意难忘】〔外小末扮伍员父子上外〕岁月驱驰。笑终身未了。志转隳颓。丹心空报主。白首坐抛儿。〔小末〕爹爹。前路去竟投谁。〔外〕孩儿。咫尺到东齐。〔小末〕望故乡云山万叠。目断慈帏。

〔庆春宫〕〔小末〕云接平岗。山围旷野。路回渐入齐城。〔外〕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小末〕倦途休驾。淡烟裏微茫见星。〔外〕家乡何处。死别生离。说甚恩情。孩儿。我和你自离家乡。将及一月。不觉又到齐国了。〔小末〕爹爹。母亲在家悬念。可早完王事。火速同归。不知爹爹为何在途只管愁闷。〔外〕孩儿。我一向怕你烦恼。不好说得。我亏吴之先王。雪你公公深怨。国家大恩。未曾报得。不料主公近听伯嚭。反放越王。前日又信子贡游说。欲北伐齐国。遣我来请战期。我想起来。吴兵一出。则越乘虚遂入吴地。今我回去。誓当谏死。以报国恩。只是与你同死。甚是无益。我有一个结义兄弟。唤做鲍牧。见做齐国大夫。今带你来。寄与他家。以存伍氏一脉。〔悲介〕自今以后。我自去干我的事。你自去干你的事。再不要想念我。〔小末〕爹爹。我只道路上冷静。带孩儿出来。不晓得到是这等。兀的不痛杀我也。〔外〕孩儿。事已到此。不用伤悲。且速前去。再做道理。〔外〕

【胜如花】淸秋路。黄叶飞。为甚登山涉水。只因他义属君臣。反敎人分开父子。又未知何日欢会。〔合〕料团圆今生已稀。要重逢他生怎期。浪打东西。似浮萍无蒂。禁不住数行珠泪。羡双双旅雁南归。羡双双旅雁南归。〔合前小末〕

【前腔】年还幼。发覆眉。膝下承颜无几。初还认落叶归根。谁道做浮花浪蕊。何日报双亲恩义。

〔合前外〕一入城来。此间已是鲍大夫门首。裏头有人么。〔末扮鲍大夫丑扮家童上末〕

【燕归梁】叵耐强臣欲立威。看社稷垂危。侧闻吴国召戎衣。何日裏静邦畿。

小厮。你看外面那个。〔丑〕此位老爷是何处。〔外〕你进去说。吴国伍大夫要见。〔丑报介末〕道有请。〔外进见末小末同拜介末〕一自别沧洲。相思定几秋。〔外〕故人惊会而。新恨说从头。〔末〕哥哥。此位何人。〔外〕是小儿。〔末〕别来数年。令郞一发长成了。我陈恒弑逆。致召兵戈。哥哥远来。必有所谕。〔外〕兄弟。齐欲伐鲁。立威远国。今奉国命。来请战期。〔末〕哥哥。你报亲之怨。鞭平王于墓间。复君之仇。囚勾越于石室。一生忠孝。四海流传。可敬可敬。〔外〕兄弟。你知其一未知其二。昔父兄为楚平所害。孝道有亏。今主公为伯嚭所欺。忠心不遂。不知防越之策。反兴伐齐之师。眼见姑苏。卽生荆棘。今承君命。来使齐邦。一则预料老朽诛夷。二则不忍宗祀灭绝。以吾弟一日之雅。付伍氏六尺之孤。留作螟蛉。视同豚犬。〔末〕哥哥是吴之忠臣。小弟亦齐之义士。旣蒙分付。敢不尽心。但恐抚养不周。有负重托。〔外〕兄弟。小儿避难。窃恐人知。可改姓王孙。勿称伍氏。〔末〕谨领谨领。〔小末〕爹爹。你果然就把我撇在这里。〔作悲介〕

【泣颜回】听说不胜悲。顿敎儿血泪交垂。双亲膝下。何曾顷刻分离。爹爹。衷肠怎提。为甚的将父子轻抛弃。当初望永祝椿枝。又谁知顿撇斑衣。〔外〕

【前腔】堪悲。家国渐倾欹。我身无葬地汝尙何依。兄弟特求抚养。须存一脉衰微。〔末〕哥哥。若国家安辑了。你可就来领令郞去。〔外〕我存亡未知。料孤臣定做沟渠鬼。我孩儿不用哀伤。望君家委曲提携。〔末〕

【前腔】三齐。无主国摧危。笑区区株守庸劣无为。蒙兄相托。敢不竭力扶持。哥哥。你丹心怎移。要念前王须尽忠和义。令郞呵。我看承胜似亲生。放心归不必狐疑。

〔外〕孩儿。不是我无情就撇了你。事到其间。顾不得了。况报仇大事。我便做得。你做不得。我今日杀身报国。也是没奈何。你后日切不要学我。〔小末哭介〕爹爹。怎么撇了孩儿就去。〔外〕孩儿不要啼哭。或者后日还要相见。你今日就拜鲍叔叔做父亲。如嫡亲爹爹一般。听他教诲。不可违背。〔小末拜末介〕爹爹请转坐。待孩儿拜见。

【催拍】念孩儿未谙礼仪。望爹爹朝夕训规。岂敢有违。岂敢有违。〔见外介〕爹爹。但愿椿庭寿与山齐。爹归去。拜上母亲。只说孩儿在齐游学。不久就归。传示萱堂。不用凄其。〔合〕从今去海角天涯。人何处。梦空归。〔外〕

【前腔】望长空孤云自飞。看寒林夕阳渐低。今生已矣。今生已矣。白首无成。往事依稀。日暮穷途。空挽斜晖。〔同末〕

【前腔】我哥哥你安心竟归。我侄儿你将身蹔依。今当数奇。今当数奇。命蹇时乖。偶尔暌违。他日团圆。父子追随。〔合前小末〕

【一撮棹】爹爹。西风裏泪湿旧缝衣。〔外〕亲骨肉因何事竟生离。〔末〕长亭远。极目处草萋萋〔合〕回头望。欲去更徘徊今日轻分手他年会何地肠断也回首各东西。

〔外〕本是同林鸟。

〔小末〕分飞竟失羣。

〔末〕谁怜一片影。

〔合〕相失万重云。

猜你喜欢
  歴代诗话卷七十六·吴景旭
  第三十一回 曹公子剑斩狂寇 伏秀才改书赖婚·萧晶玉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徐元
  楔子·叶小纨
  第一折·佚名
  第一折·杨显之
  第二折·关汉卿
  《杜工部诗话选》·杜甫
  五集卷四十六·乾隆
  七言巻五十八·洪迈
  提要·毛晋
  唐僧弘秀集巻四·李龏
  御选明诗卷十九·康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撷华小録》·张次溪
  卷十·姚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朱庸斋

    佟序一粤东文明之郁,人才之众挽近最矣。至于藻翰之士,前世诗为盛,文笔次之,词为逊。而迩来能词者,陈述叔一人而已。庸斋佛然卒起于少年,游于中原士夫,以词知名,充其所诣,群聚同好,或将以词光前世未竟之绪,而与当代事功之士,相互竞

  • 卷九·徐世昌

    博尔都博尔都,字问亭,号东皋渔父,辅国悫厚公培拜孙。袭辅国将军。有《问亭诗集》、《白燕栖草》。秋夜闭户无尘虑,幸免事干谒。赋性实鲁钝,壮心竟消歇。天际来冥鸿,飞鸣度城阙。声响一何哀,依依清人骨。顾我

  •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四于兴宗于兴宗大中时御史中丞守绵州後为洋州节度诗二首夏杪登越王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巴西西北楼堪望亦堪愁山乱江回远川清树欲秋晴明中雪岭烟霭下渔舟写寄朝天客知余恨独游【

  • 卷四十六·谷应泰

      ○平蜀盗武宗正德三年冬十月,四川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起汉中,攻陷郡县。起右副都御史林俊巡抚四川,兼赞理军务,督兵讨之。初,廷瑞行山中,得古弃印,亡何,又得一剑,自谓有天命,遂与其党   惑愚民倡乱。时保宁贼刘烈亦聚众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九 元纪三·纪昀

    元纪 【三】世祖 【二】○世祖二至元八年春正月己卯以同签河南等路行中书省事阿尔哈雅参知尚书省事壬辰敕诸路鳏寡孤独疾病不能自存者官给庐舍薪米 高丽国王王禃遣使奉表为世子愖请昏诏禁边将受赂放军及科敛赈北京益

  • 二四六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折·佚名

    二四六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年二月初九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据陈辉祖奏,于现在缴

  • 晋纪八 孝惠皇帝下永兴二年(乙丑、305)·司马光

    晋纪八 晋惠帝永兴二年(乙丑,公元305年) [1]夏,四月,张方废羊后。 [1]夏季,四月,张方废黜羊皇后。 [2]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养子昌求救于外。昌诣司空越,越以太宰新与山东连和,不肯出兵。昌乃与故殿中人杨篇诈称越命

  • 卷六十四·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四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三衙上仁宗乞择人分揔禁卫  张方平臣伏见昨差出许怀德後马步军皆阙都帅遂自环庆路抽回殿前都虞候王元令权干当步军司公事其王元又已年老衰病至于揔司军政亦恐精

  • 第二章·管子之时代及其位置·梁启超

    孟子曰:“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可谓至言。故欲品评一人物者,必当深察其所生之时,所处之地,相其舞台所凭借,然后其剧技之优劣高下,可得而拟议也。故新史家之为传记者,必断断谨是。吾亦将以此法观察管子。第一、管

  • 说林下第二十三·韩非

    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踶马而拙于任肿膝

  • 尹文子卷上·尹文

    大道上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大道不称,众有必名。生於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於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大道治者,则名、法、儒、墨自废;以名、

  • 中庸纂疏卷一·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纂疏卷一     宋 赵顺孙 撰朱子章句中者不偏不无过不及之名【文集曰不偏者明道体之自然即无所着之意也不则以人而言乃见其不于物耳○语録曰急些子便是过慢些子便不及】庸平常也【语

  • 菩提資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問已解釋忍波羅蜜.今應說精進波羅蜜。答.勇健體相勇健作業等是爲精進.於中   諸菩薩等從初發心乃至究竟坐菩提場建立一切菩提分相應身口意善業此名   

  • 活珠子·胡也频

    现代短篇小说集。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4月初版。收《活珠子》、《小人儿》、《初恋的自白》、《小小的旅途》、《僵骸》、《家长》、《登高》等短篇小说7篇。其中《初恋的自白》记述一个单身汉对少年时代与美

  • 樵香小记·何琇

    二卷。清何琇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 (今北京市) 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中,论六书,颇与旧说异同。如秃字

  • 读春秋略记·朱朝瑛

    十二卷。明朱朝瑛撰。此为朱氏《五经略记》之一。此书辑录上自啖助、赵匡,下及季本、郝敬诸家旧说,补以己意。朱氏之说出其师黄道周,其最大之特色在于不囿旧说,不拘俗见,多发己意。其所辑录之诸家,大多皆是标新立异,不肯旁三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一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皆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慈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而为上首。复有七十二俱胝诸天众俱。皆悉住於菩萨之乘

  • 六字神咒经·佚名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文殊菩萨之六字咒,与陀罗尼经第六文殊师利菩萨法印咒同本异译。别为六字神咒王经,彼为观音之六字章句陀罗尼也。今之六字为唵(文殊六字功德经作闇)婆髻驮那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