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折

(张天觉领兴儿上,诗云)船过淮河渡,心忙去路催。岂知风浪起,搅下一天悲。老夫张天觉是也。不听排岸司之言,到于中流,翻了船只。我那翠鸾女孩儿,不知去向。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如今沿途留下告示,如有收留小女翠鸾者,赏他花银十两。待到了江州,再遣人慢慢跟寻,又作道理。我那翠鸾孩儿,则被你痛杀我也。(下)(孛老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老汉崔文远的便是。自从探俺兄弟回来,见一个女孩儿,乃是张天觉大人的小姐。他父亲往江州歇马去,来到这淮河渡,不信排岸司之言,不曾祭献神道,便开了船。到这半途中,刮起大风,涌起波浪,将这船掀翻了,今他父亲不知所在,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他做了个义女。他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每日前后照顾,再不嫌贫弃贱。也是老汉阴功所积。今日不出去打渔,在家中闲坐。看有甚么人来?(冲末扮崔甸士上,诗云)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他年金榜题名后,方信男儿要读书。小生姓崔,名通,字甸士,祖居河南人氏,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小生如今上朝取应去,到此淮河渡。这里有个崔文远,他是俺爹爹的亲兄,顺便须探望他去。这就是伯父门首,待我叫一声:门里有人么?(孛老云)是谁唤门?我开了这门。(问科,云)是那个?(崔甸士云)小侄是崔甸士。因上朝取应去,特来拜辞伯父。(孛老云)孩儿,请家里来。你父亲安康么?(崔甸士云)托赖伯父,安康哩。(孛老云)你休便要去,且在我家里住几日。(崔甸士云)多谢伯父。(孛老云)你曾娶妻来么?(崔甸士云)上告伯父,古人有云:“先功名而后妻室”。小侄还不曾娶妻哩?(孛老云)我想这崔甸士是个有文才的,久已后必然为官。我有心将翠鸾孩儿聘与他为妻,未知他意下如何?待我唤他出来,和我侄儿厮见,我自有个主意,翠鸾孩儿,你出来。(正旦上,云)妾身翠鸾的便是。自从与父亲相别,并无音信。多亏了这崔老的认我做义女儿,他将我似亲女一般看待。我在这里怕不打紧,知我那爹爹在于何处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举目生愁,父亲别后难根究。这一片悠悠,可也还留得残生否?

【昆江龙】若不是渔翁搭救,险些儿趁一江春水向东流。我如今偷挨岁月,爹爹呵,知他在何处沉浮?则我这一寸心怀千古恨,两条眉锁十分忧。多谢的那老父恩临厚,不将我似世人看待,直做个亲女收留。

(做见科,云)父亲呼唤翠鸾,有何分付?(孛老云)孩儿,我有个侄儿,唤做崔甸士。他为进取功名去,路打我门首经过,来拜别我。你如今过去,与他相见咱。(正旦云)理会的。(孛老云)侄儿不知,我近新认了个义女儿,叫做翠鸾,特特唤他出来,与你相见一面,你也好前后出入行走。(崔甸士云)伯父,请过妹子来,小生与他相见咱。(孛老云)翠鸾孩儿,你过来把体面与哥哥相见者。(正旦做见科,云)哥哥万福。(崔甸士云)一个好女子也。(正旦唱)

【油葫芦】则见他抄定攀蟾折桂手。(崔甸士云)妹子,恕生面少拜识。(正旦唱)待趋前还褪后,我则索慌忙施礼半含羞。(崔甸士云)妹子,小生有缘得此一见。(正旦唱)则见他身儿俊俏庞儿秀。(崔甸士云)妹子,小生此后又不知何时重会哩。(正旦唱)

则见他性儿温润情儿厚。且休夸潘安貌欠十分,子建才非八斗。单只是白凉衫稳缀着鸳鸯扣,上下无半点儿不风流。

(崔甸士云)妹子,小生一来探望伯父,二来便辞别应举去也。(正旦唱)

【天下乐】则愿的早夺词场第一筹,文优福亦优,宴琼林是你男儿得志秋。标题的名姓又香,打扮的体态又作,准备着插宫花饮御酒。

(孛老云)老夫偌大年纪,别无一人,止有这个女孩儿,未曾招嫁。我想侄儿聪明俊俏,有心待将这女孩儿与我侄儿为妻,我试问他咱,甸士,你曾娶妻来么?(崔甸士云)小生并未娶妻,伯父只管问我怎的?(孛老云)老夫偌大年纪,止有这个女孩儿。我见你堂堂人物,聪慧风流,久已后必然为官。我要招你为婿,久后送老汉入土,也有些光彩。甸士,便好道:淑女可配君子。你心下如何?(崔甸士云)谨依尊命,多谢了伯父。(正旦云)父亲救得我性命勾了,又要替我成就这亲事怎的?(唱)

【醉中天】才救出淮河口,又送上楚峰头。(做背哭科,云)俺那父亲呵,(唱)生死茫茫未可水,怎便待通媒媾。。(孛老云)我儿,你怎么不答应我一句儿?姻缘姻缘,事非偶然。我也须不误了你。(正旦唱)虽然道姻缘不偶,我可一言难就,有多少雨泣云愁。

(孛老云)我儿,这个是喜事,怎么倒哭起来?快不要这等。我看的那侄儿满腹文章,一定是做官的。故此将你许配了他。常言道:女大不中留。你见那家女孩儿养老在家里的?你只依着我,就今日两边行一个礼,承认了罢。(正旦唱)

【金盏儿】元来他敬儒流,意绸缪。可甚么是非只为多开口,倒道我女大不中留。他分明亲许出,着我怎抬头?虽然俺心下有,我须是脸儿羞。

(孛老扯旦、末行礼科,云)则今日好日辰,成合了这门亲事。侄儿,你与我便上朝求官应举去,得一官半职,回来改换家门.则是休忘了我的思念。(正旦云)多谢父亲。则怕崔秀才此一去,久后负了人也。(崔甸士云)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

不照临。(正旦云)秀才也,你去则去,频频的稍个书信回来。(崔甸士云)小生知道,你放心者。(正旦唱)

【赚煞】则他这胸臆卷江淮,宝剑辉星斗。是俺那父亲匹配下鸾交凤友。想着你千里关山独自个走,则今宵有梦难投。你若到至公楼,占了鳌头,则怕你金榜无名誓不休。莫便要心不应口,早做了背亲忘旧。(带云)崔秀才也,(唱)休着我倚柴门,凝望断不归舟。(下)

(崔甸士云)则今日辞别了伯父,便索长行也。(做拜别科)(孛老云)侄儿,则愿你早早成名,带挈我翠鸾孩儿做个夫人县君也。(诗云)成就良姻顷刻间,明春专望锦衣还。(崔甸士诗云)嫦娥自是贪年少,何怕蟾宫不许攀。(同下)

猜你喜欢
  卷八百零四·彭定求
  姚镛·唐圭璋
  第九出 姻阻·李渔
  第五十二回 召同寝竟设玄机·陈端生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陈汝元
  △第四折·康海
  卷一百三十·徐世昌
  三集卷五十六·乾隆
  卷二·李攀龙
  卷四十一·陈起
  卷二十一·郭知达
  丽则遗音巻一·杨维桢
  唐僧弘秀集巻一·李龏
  卷五十五·高棅
  卷三百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前集卷五·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五 宋 罗椅 编 七言八句 雨中示子聿 穷阎父子自相依寂寂茅庐映竹扉瓜蔓水生初抺岸练花寒动却添衣吾玄自笑岂尚白汝瘦元知能胜肥苦学勿为干禄计宦途虽乐不如归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 卷三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七·脱脱

        傅楫 沈畸 徐勣 张汝明 黄葆光 石公弼毛注 洪彦升 钟傅 陶节夫毛渐 王祖道 张庄 赵遹   傅楫,字元通,兴化军仙游人。少自刻厉,从孙觉、陈襄学。第进士,调扬州司户参军,摄天长令,发擿隐伏,奸猾屏迹。转福清

  • 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紀五十二·司马光

      起重光大荒落(辛巳),盡旃蒙作噩(乙酉),凡五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十七年(辛巳、八0一年)   春,正月,甲寅,韓全義至長安,竇文場為掩其敗迹;上禮遇甚厚。全義稱足疾,不任朝謁,遣司馬崔放入對。放為全義引咎,謝無功,上曰:「全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弘治六年五月甲子朔命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张钦之子凤代原职宁远卫指挥使○丙寅代府灵丘王仕土臱薨王荣顺王嫡长子母妃郭氏宣德八年生正统十一年封为长子成王十三年袭封灵丘王至是薨年六十二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九月丁未朔大学士赵志皋等题乞亟发两淮巡盐御史应朝卿敕草○赠朝鲜监军御史陈效光禄寺卿给一祭半葬○戊申吏部以前户科李应策参奏覆令新升四川布政赵寿祖回籍听勘其熊应士等盗领钱粮数目乞敕户部严加查核

  •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九月甲子朔,分镇桃林口太监杨朝报:插汉虎墩兔以醉,为妇哈屯刺死。插汉,地名,元小王子之裔。嘉靖间,插汉打来孙避俺答之强,与子土蛮火成等自宣府塞外移辽左顺福余诸部以自立。土蛮生卜彦,卜彦生虎墩兔。原与俺答吉囊兄弟同姓,实

  • 卷一商约一·冯煦

    关章交涉为全国国际争存之要义。而或因一隅以变换全局者,多在沿边;或因全局以进趋一隅者,多在腹地。皖据长江之中,左苏右赣,首鄂尾宁,雄富虽亚于汉、沪,而游历之客轮舰之往来,上至赣、鄂以上,下至宁、苏以下,道必径于是。以是有

  • 郝伯阳·周诒春

    郝伯阳 年二十八岁。生于直隶天津。未婚。初毕业于南京宏育书院。宣统三年。由美国靑年会同人资助。自费游美。入靑年会学校。习体育。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为柳屋会会员及会计。民国三年。回国。任上海靑年会体育

  • 卷五十一·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五十一 明 冯复京 撰大雅荡之什二烝民篇考释亲云父为考母为妣○白虎通曰考成也言有成德○曲礼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嫔防説文云防咙也○素问曰防主天气咽主地气○物理论云咽防生之要孔韩

  • 卷五·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      婺源江永撰燕禮    嘉禮八經【鄭目録云諸侯無事若卿大夫有勤勞之功與羣臣燕飲以樂之燕禮于五禮屬嘉禮】燕禮小臣戒與者【小臣相君燕飲之法戒與

  • 不退转品第十一·佚名

    於时宝女。即以十亿百千贵价珠璎。贡上大圣口宣斯言:唯然世尊,其有菩萨遵修奉顺此法行者,则具佛法悉能普备。如兹受决处佛道场。降伏众魔怨敌之雠。以不退转印而印之。当造斯观。时舍利弗谓宝女曰:汝岂能知诸菩萨行不退转

  • 八佛名号经正文·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大乘众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尔时世尊,与无量无数百千万众。前後围绕而为说法尔时尊者舍利弗。於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

  • 卷五·佚名

    (惟净译)稽首十力度烦恼,稽首广大施无畏。善住不共诸法中,稽首世间尊胜者,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住於彼岸。稽首救世诸苦尊,稽首不住於生死。普遍通达众生行,於一切处离意念。如莲不著於水中,净空寂默常亲近。圣师种种无上句,稽

  • ○毗婆舍那颂第五·玄觉

      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虽智而非有。了无所了。虽境而非无。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如火得薪。

  • 佛法大系·太虚

      一 人天乘 二 小乘法 三 大乘法  古今诸德判释如来一代时教,或一或二,或五或十,种种数目不一而足,今总括之分为大小二乘与人天乘。而此人天乘法,全系大小乘之出世阶梯,或大小乘之化他方便;故佛法之根本唯大小

  • 三圣圆融观门·澄观

    沙门澄观述夫上圣观人设教。言不虚陈。按指发挥。触事皆通。因有妙德。叩示以二圣表法之二义。遂著三圣圆融观。一毛之智观难以度成。粗依教理。略示纲要。惟冀远识虚己而求之焉。三圣者。本师毗卢遮那如来。普贤文殊

  • 钵池山志·冒广生

    《钵池山志》设山水志、建置志、古迹志、金石志、人物志、方外志6卷,附《志余》1卷。其体例堪称简洁而严谨。全志计5万多字,按照当今新编志书动辄数十百万字的格局来衡量,似嫌太简太短。然而,这对于一座附培嵝之末、胜迹

  • 哀台湾笺释·佚名

    本书(一册八○面四八、○○○字)全一卷,原题为「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抄本;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但凭所题,殊难断定李鹤田为「哀台湾」作者,抑为笺释者。至鹤田为何许人?亦无法查考。本书正文为一首古诗,长达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