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祝大参活人

参政祝公颢惟清在晋藩时,汾州妖人以天顺六年五月五日作乱,自称天王,僭年号曰天福。时公分部其地,闻实,即戎服驰往,贼已就擒,凡十六人,指同谋者甚众,皆其素仇。同官以逆党欲悉置极刑,公曰:“诸人同谋,何不齐举,而遽发若是?且胁从罔治,况攀援者乎?”遂奏释之,得活千有余人。尝与使者同决崞县囚七人,已伏质者五人,二人者次当,遽发嗟叹,公急止问之。囚曰:“我罪不当死,苦於恶刑而诬伏。今见公仁慈,故敢衔哀求辩也。”公语使者曰:“几误杀二人矣!宜为别白。”使者不从,公称疾以缓之。使者问病,公曰:“某以无罪者当死,故为腹心之病耳。”使者悟,因而两囚得出。公之慎狱如此。若其政化之美,不可概举。成化丙戌,公遂悬车之请,锜以契家子,间得参侍,从容问公居官之要,公曰:“吾为给事居刑科,凡奏谳者,屡为驳正,必使平反乃止。虽职多纠劾,惟责人以大义,未尝以帷箔阴私污辱士夫。在官几三十年,不妄笞人至死,亦不以喜怒加赏罚。惟此而已。”锜再拜曰:“仁人长者之言也。”佩服以退。后公享有多福,寿考令终,今孙允明为吴中钜儒,非公积德之报欤!

○李中书不奉诏

中书舍人李应祯,刚而不屈,长于古文,不独能书也。成化间,诏应祯写佛典若干卷,公曰:“孔氏《五经》臣所书,若此非臣职也。”因被罚,终不奉诏。由此直声满野,今历官为上宝司卿矣。

○巡抚得体

王冢宰恕为巡抚时,革牟俸之烦苛,复周文襄之旧政,民皆乐业,惟与宦寺权豪为敌,如水火之不相容。每御府县小官,少所黜罚,尝曰:“此辈去,此辈来,无益于事,徒费迎送耳。”真得大臣之体。

○彭公巡抚

福建彭公韶,以都宪巡南畿,不及一年,来巡者不过三度,而吴氏思之,久不能忘。盖由公德量宽厚,不肯更张,所为皆合人心焉耳。公尝著本朝《名臣传》,赞三十余人,尤见其学术高古云。

○盛都宪焚券

无锡盛颙以都堂致仕回,颙至一室,见数人于内,令出而问之,皆邻人也。又问曰:“诸君何自如此?”告曰:“为负息钱。”盛曰:“有是耶?”命出,饮之酒。急召子弟取息簿与券契,子弟少难之。公曰:“吾将自阅,以施于官。”遂捧至,悉取火于诸人之前,曰:“多谢诸君,幸无怪,烦传语乡里,自今更无索矣。”诸人感激而散。

○狱中畜猫

太仓陆■〈日上永下〉孟昭,心多恻隐,为刑官三十年,初入狱,见重囚皆三木仰卧于床,不能转动,被鼠夜啮,流血涔涔,甚悯之。遂买数猫散置狱中,鼠患顿息,囚多感泣。自此狱中畜猫矣。

○龙尹开河

嘉定之吴淞大江,淤塞百年,民受其患。吉水龙晋御史,左迁为尹,曰:“事孰有甚于此者!”即日亲莅其所,召父老熟讲方略,且多为设施,逾月疏通。又开支河五百余处,利及旁县,民号曰“御史河”。有河夫掘得一石碑,长尺余,上有刻曰:“得一龙,江始通。”则龙之开河亦有数也。林鹗为苏守,最慎许可,书其考后曰:“吴松水利,功绩丕彰。”朝廷旌其能,擢守徽州,又改常州。

○吴原博友义

吴状元原博与贺解元其荣同解,其荣会试久不第,居居师,忽染瘵疾,已殆,为馆人所迫。原博迎致私邸,汤药、膳羞、床褥、燥湿必躬视,甚适其意。不久,其荣卒,原博制棺衾以敛,费从己出,又为之服如制,为幕以停其柩。吊客至,必亲答拜,早暮出入必揖之。复敛其遗物,封识甚密,致其丧同归吴中。又有何耕者,与原博同游郡胶,为先辈,知乐会县,罢官,贫不能归,旅泊海南。其弟侄之在苏者,负官钱甚多,巡抚牟俸檄耕以来,涉鲸波,冒瘴疠,妻子不能从,间关数千里,来即被幽囹圄,几三年,衣食不给。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遂恳于官,缓其■〈垂〉楚。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耕诣原博泣谢,复往海南,原博又资之以行。原博于友义如此。

○原博谨重

吴原博为士子时,文名已著,达人显仕,甚见推重。或求识面,率多回避。偶有所亲以事求白县官,原博以温言却之。所亲复恳,则曰:“譬我不做生员亦已矣。”终不一往。原博家素丰裕,父兄欲以鞍马代劳,原博屡求免。处学舍几二十年,去家颇远,迎送往来,终日徒步,韦布修然,惟一童子背笔札以随。后及第,为从官归,亦屏驺盖焉。

○柳庄相术

袁柳庄先生廷玉,在太宗藩邸,屡相有验,登极授以太常丞。太宗一日出宗、元诸帝容命相,袁见太祖、太宗,曰:“英武之主。”自真宗至度宗,曰:“此皆秀才皇帝。”元自世祖至文宗,曰:“皆是吃绵羊肉郎主。”见顺帝,则曰:“又是秀才皇帝也。”太宗大笑,厚赐之。岂顺帝果合尊太师之苗裔欤。

○武功天文

天顺五年七月十三日,余与刘宗序同谒武功徐先生。日已午,尚未栉。坐久方出,即问曰:“二子曾见夜来天象否?”锜二人对无所见。先生徐曰:“宦官之祸作矣!我被曹吉祥所害至此,其祸犹甚於我也。”锜二人唯唯而退。是月,吉祥之侄钦果反,诛连吉祥焉。公之言始验。

○汤侍郎天文

汤善天文地理灾变占候之术。由钦天监小官至侍郎,与曹钦往来甚密。天顺四年七月,偶至太常少卿凌信尚义家,凌屏人问曰:“近日天象如何?”汤曰:“来年当蹀血京师,但不伤社稷。”凌默记之。五年七月十三日,钦果反,都城巷战,杀人甚多,不日平定。汤亦以与谋被诛,全家责戍广西,至今子孙犹习其业。知祸而不知避,亦可笑也。

○相者

刘钦谟进士养痾于家,余时未冠,以窗友往谒。有江阴王生谊、颜生瑄肄业其所。瑄年少而聪慧,谊稍长而质朴,钦谟颇爱瑄而疏谊。适有相者至,因命二生出相,相云:“二子皆名进士,但瑄稍迟耳。”钦谟不以为然。余与相者同出,私扣之,告曰:“两生心术皆不端,恐非远大之器。”后五、六年,谊中第,除黄门,为河南佥事罢归。后数年瑄方第,为地官主事以卒。皆少清誉,相者果验。

○卜士沈景阳

长洲沈景阳卜易甚验。宣德初,驿取至京,命於午门上布卦,乃问英国公征南之事。景阳得占,遂曰:“此大胜之兆,明日正午当得捷音。”候其时,果有飞骑至,报生擒黎王,尽得其国,一刻不违,遂赐钞币,遣还故里。

○吃肉和尚坐化

余尝寓承天寺,见一僧栖于殿檐之下,冬夏惟一裘,须发不剃,亦不长。或数日不食,或食肉数斤。问其姓,则曰赵头陀。问其来,曰终南山。终日不发一言。与之食者,举手以谢。成仕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死于县桥侧民家高氏之尸外。后有人见其在杭州,乃化之日也。

○王先生

王先生洪以总角登第,太宗甚喜,命礼部与行三加之礼毕,赴琼林宴,入官翰林,与王直、王英齐名,称“三王”。后有忌之者,出为刑部主事,人皆惜之。平生诗文甚多,惟不能俯仰于人,故终不显云。

○张宗茂尸解

玄妙观道士张宗茂,自幼传其师李雷谷之法,祈祷必应,戒行亦端。后举为道纪,非其所好,常托病不视事。□年六月初,凡亲故同袍之家皆往奉手帕一方为别,人皆怪之。其徒日夜侍其侧,至日焚香独坐,命徒取茶,至则已化矣。三日而殓,略无气息,真尸解也。

○张学士

张士谦学士作文,不险怪,不涉浅,若行云流水,终日数篇。凡京师之送行、庆贺,皆其所作,颇获润笔之资。或冗中为求者所逼,辄取旧作易其名以应酬。有除郡守者,人求士谦文为赠,后数月,复有人求文送别驾,即以守文稍易数言与之。忘其同州也。二人相见,各出其文,大发一笑。

○贞经

正统间,陆孟昭尝以昆山沈鲁成学所撰《贞经》若干章示余,余年少,怪其僭拟,却而不视。后思一见,不可得矣。今不知此稿尚在否?亦有可取否?姑记之,以访其家。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赵尔巽
  入官第二十一·王肃
  卷六·李心传
  卷一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始、至四·计六奇
  卷第十三·徐鼒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五)·陈寅恪
  卷之一千四百·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九·佚名
  天授·周绍良
  司马彪传·房玄龄
  严砺传·刘昫
  侯君集传·刘昫
  一·钱穆
  卷五十一·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三·徐世昌

    陈宝箴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咸丰辛亥举人,官至湖南巡抚。谢易实甫赠庐山泉廿年不践匡庐径,读画因君系梦思。饷我新泉分瀑布,瀹将春茗助敲诗。清流合让支筇客,辟地须寻面壁师。安得草堂容设榻,一瓯睡足

  • 卷五百五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五马戴马戴字虞臣会昌四年进士第宣宗大中初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以正言被斥为龙阳尉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终太学博士诗集一卷今编二卷挍猎曲【第十句缺二字】

  •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洪武九年冬十月辛亥朔改定辽后卫为盖州卫复置定辽后卫于辽阳城北以定辽左卫指挥佥事张山统兵屯戍○夜有星赤色自霹雳西行发光如杯大有数小星随之至天津没○壬子 上御午门楼秦府右相文原吉等奏事由左门入监察御史吉昌

  • 贺人龙传·张廷玉

    贺人龙,米脂人。最初以守备的身份隶属于延绥巡抚洪承畴麾下。崇祯四年(1631),承畴接受贼寇的归降,让人龙用酒犒劳他们,借机埋下伏兵杀掉了三百二十个人。这年冬天,张福臻接替了承畴,派人龙到党雄剿贼,斩获二百多首级。第二年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二·李之芳

    金严克捷恢复淳安疏 恢复义乌并汤溪获捷疏 严属捷功疏 绍属捷功恢复嵊县诸暨疏 石梁等处捷功并恢复东阳疏 题明守备员缺就近遴补疏 续报东阳汤溪捷功疏 密拿通贼废弁叶日生等疏 题补援剿镇标游击守备疏 金华山口郑店

  • 食货五三·徐松

    仓仓部常平仓义仓司农仓折中仓校者按「仓部、常平仓、义仓、司农仓、折中仓」为编着罗列「仓」之目次。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五三 仓部 仓部【宋会要】《两朝国史志 仓部》:判司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仓庾受纳租税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三 癸卯八月丁酉朔。 壬戌,陈友谅穷蹙,进退失据,欲奔还武昌,乃率楼船百余艘趋南湖觜,为我军所遏,遂欲突出湖口。上麾诸将邀击之,我舟与敌舟联比随流而下。自辰至酉,力战不已,至泾江口。泾江之师复击之

  • 卷五十八·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五十八    宋 卫湜 撰是故夫礼必本於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隂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郑氏曰圣人象此下之以为教令官犹法也此圣人所

  • 卷七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三宗庙制度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大师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李氏光地曰凡乐之所谓五声者有调有

  • 车舝·佚名

    ——新婚时为德行干杯【原文】间关车之舝兮①,思娈季女逝兮②。匪饥匪渴,德音来括③。虽无好友,式燕且喜④。依彼平林⑤,有集维鷮(6)。辰彼硕女(7),令德来教(8)。式燕且誉,好尔无射(9)。虽无旨酒,式饮庶几(1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八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八卷释第六行已复住广辨阿那含 释第七到彼岸广辨罗汉乃至诸佛 辨二人谤佛法僧一以不信故谤二以谬解故谤 释七种果谓方便果报恩果等 释佛性非有如虚空非无如菟角义 广释佛性如虚空义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五·行秀

    侍者离知录后学性一校生生道人梓第六十七则严经智慧示众云。一尘含万象。一念具三千。何况顶天立地丈夫儿。道头知尾。灵利汉。莫自辜负已灵埋没家宝么。举。华严经云。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熊翻斤斗

  • 老铁手·卡尔·麦

    辛克妈妈客店里的酒鬼、挂在树枝上的长矛、从窗外伸进来的黑洞洞的枪口、神秘的科尔马、普施、斯奎勒尔河畔的金矿...一个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围绕着以老铁手为首的一批正直善良而勇敢的白种人和印第安人,

  • 天元五歌·蒋大鸿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

  • 妙林经二十七戒·佚名

    中国道教戒律之书。一名“元始天尊二十七戒”。为之“太上经戒”。据《云笈七签》卷三十八载,言此戒为元始天尊教化四众(出家与在家男女)及一切众生而传,认为:人既求生,必须持戒,“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

  • 南史·李延寿

    中国南朝史著作。李延寿撰。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大德本,后又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点校本。80卷,约116万字。包括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

  • 春秋随笔·顾奎光

    二卷。顾奎光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乃其读《春秋》之心得。不载经文

  • 无心论·佚名

    中国人假托菩提达磨所撰经典。全一卷。撰者、刊行年代均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以十一项问答,阐论无心之旨;以为能悟‘无心’者,即了脱一切烦恼、了悟生死涅槃。本论之敦煌古写本,现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史坦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