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刘文恭能忍

姻家刘公宗器,遇事能忍。为侍讲时,尝娶继室白氏,秽被其家,蚕食其兄弟,又多不逊。编修赖世隆辈皆劝黜之。宗器念其无归,因托疾挟以归吴,不久白死。宗器复起为学士、祭酒、詹事以卒,谥曰文恭。子孙继登显仕,岂无自云。

○岳正草诏

天顺元年七月五日,承天门灾,命阁臣岳正草诏,言多自咎,权奸甚恨,遂贬肃州。

○郭登镇云中

正统十四年,定襄伯郭登镇大同。英宗驾在虏庭,犬羊悔过,送驾直至城下,登闭门不纳。英宗传旨曰:“朕与登有亲,何外朕如此?”登遣人奏曰:“臣奉朝廷命守城,不敢擅弃。”终不出见。虏复奉驾而去。天顺元年,上思其事,止夺登伯爵,命守甘州。圣度之广如此。

○陈御史提学

陈先生选崇尚道学,为绣衣,提学南畿,惟以礼义廉耻教化诸生,读书必自《小学》始。其来居必学舍,夜则秉烛,命诸生列坐,为之讲解,兼问其疾苦,真得师弟子恩礼,独与权势不肯少下。都宪韩雍居父丧,诸绣衣皆致奠送葬,先生但一往吊而已。后擢河南副宪,诸生如失父母。先生之名素重,人皆望为天官祭酒,终无荐之者,止进广东方伯。不久,为宦官所害,天下惜之。

○刘忠愍二子

刘忠愍公球为侍讲,奏宦官王振专权。振命锦衣指挥马顺夜杀公於狱中。二子铁、钺号哭求尸,止得一臂。鈇、钺痛公之死,于振之世不出。归葬后,皆以进士为京官,同擢官闽、浙二藩。母夫人尚无恙,两地奉迎,供养极厚,人争羡之。此天之报忠也。

○记守令

余年五十有八,历郡守十有五人。其间贤者,记其大概於此。

况公名钟,字伯律,南昌人。苏自永乐间久不治,朝廷患之,屡遣使督责无效。宣德五年,阁老三杨公议曰:“郡治,独系于守,与督责于后,熟与慎择于初。”公时为礼部郎中,有材则,三公遂以上荐,复请赐敕,便其行事。诏可。出郡守有敕始此地。公既至,悉察得民隐,喟然曰:“郡出不治,病在赋重、民贫、吏胥为奸耳。”因焚香自祝,奏减正赋七十二万余石。或动以祸福,不顾,卒得所请。次发奸吏豪民数人,郡遂大治。初,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自后遂无垫没。他如荐贤养士,恤孤慎刑,摧挫强御,皆其政也。性刚明,见事必为,不计成败,然卒皆底于成。其居量廓如也。朝廷累有褒美宴劳之宠,而以苏人仰之,终不迁其官,公亦为之不倦焉。正统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忽无疾卒于位,民间哀之,父老歌思,至今不衰。

朱公名胜,字仲高,金华人,先知武昌,周文襄荐出,以正统十一年转至。为人清俭刻苦,深烛民隐,踵前政之弛,日夜修缉,期年而有成。其政专主中和,不尚刑罚。既久,七邑之民几於化矣。景泰三年,朝廷旌之,擢为江西左方伯。

杨公名贡,字秉魁,抚州人。先为御史,景泰五年按苏,时郡中大饥,死者相枕。郡邑皆冗官,巡抚邹来学号令烦碎,民被其扰,无所控诉。赖公独任其责,殚力拯饬。奏免灾粮若干万石,开仓赈贷,活民数万。满去,父老追送号泣。其后,守臣不职,苏出仕于朝者若刘祭酒诸公佥举公以为代。天顺元年乃自贵州巡按受敕来苏,首立“惠民仓”,实粟以备凶款;次发酷吏安纯等数人奸赃,政□赫然。素号清严,疾恶之心尤胜。先有土豪,藉总兵官翁绍宗为先容,求私觌公,公捕其人置狱,擿其贼杀等十余事,欲论如法,翁为救解。巡抚崔恭将出公,欲并中翁,计不密,反为所构。三年,朝廷遣兵官逮公及豪至锦衣狱置对,公不胜困苦,遂诬伏,敕归田里,天下冤之。

姚公名堂,字仲升,宁波人。天顺四年,以忧起,自家抵官。公忠厚清简,敬贤爱民,雍然有德君子也。性素不能逢迎,为当道所嫉。同时有林鹗,知镇江,巡抚刘孜谓其能理烦,以更贤育民,对易之。於公虽无贬词,人颇惜其去。五年春,檄至即行,凡什器帷帐之属,一无所取。先酿酒一缸,以为苏物,戒守舍者留候林公为用。送者塞路,民有歌谣焉。

林公名鄂,字一鹗,台州人。动由礼法,过于卫身。雅好文学,以儒饰吏,未尝为上司一屈膝焉。对胥吏小民,言必涉经史,其威仪之盛,老先故吏犹能言之。惟于吴令崔之狱,颇为不平。八年,复以刘荐,持宪节江右。临行,有书万卷。后至少司冠卒。

邢公名宥,字克宽,琼州人。公以远人举进士高科,为名御史。治宦者王振党狱,有阴德,累举都宪,为忌者即止擢知台。天顺□年,坐以旧按河南失察裕州守,以罪谪福建县丞。宪宗即位,起知苏。公素有爱人之心,通变之才,济以学术,所至有誉。乙酉,郡中大饥,斗米钱百三十文,且无所于籴,公赈恤周贷甚勤,民赖以生。流人之在境者,亦不失所。然而公帑不空,富室无扰,荒政之善,无如此者也。刑名、钱谷、上供、送迎、调发诸具繁伙,素号难办,处之绰然。声称藉甚,丞弼大臣所寓书为贺。二年,知者交荐,朝廷重其去,止赐敕,擢参浙藩,仍知府事,盖特恩也。后数月,遂进都堂,就抚南畿。五年,以病累疏乞归,得允,其疏盛传吴下。

贾公名奭,字希召,夔州人。亦以御史按苏有声。成化四年,擢知府事。莅政一遵邢公,无所改作,故不劳而治。若其持平守正,确乎不拔,冰蘖之操,始终不逾,尤人所难。八年,以忧去。

刘公名瑀,字汝器,保定人。前守丘霁罢去,天部慎远台官有重望者代之,公在首,以成化十一年至苏,周览度务,去其太甚,余惟镇静而已。中丞牟俸巡抚,大作威福,颇不以礼遇公,公亦无愠。牟败,公反怜之,人称长者。赋性简重,在位九年如一日。丁未出朝,留为晋藩参政。

贺公名霖,字时望,鄱阳人。张治元年,以御史到郡,苏民望而知其为仁人君子,鼓舞相庆。公盛暑莅事,凡旧政之堕者、过者、不及者,悉痛整齐之。无时刻少休,劳瘁致疾,虽在告,犹欲强起处分,疾愈甚,未期年而卒。苏民哭之罢市。

长洲为苏首县,令长不由以擢,则由以败。而败者恒多,岂风土使之然耶!数其善如宋王公元之,余得见者余公一人而已。公名金,字贡之,成都人。为进士,居京师,谨厚温雅,人称为余君子。成化五年抵任,群吏以其儒者,颇易之,作奸如故。公以理数戒,率者居半,因稍加惩艾,即皆改行焉。县民素多讦,公不设钩距,一以公议裁决,略无於其间。讦者谓公不可欺,亦不可犯,稍稍引去。或有强愎自愆于理者,则往往诣府司已上官,上官辄谕之曰:“汝自有贤令,不须至我也。”其人竟自解散。数月间,吏民帖伏。前令玩灾横敛,民多逋亡。闻公之政,渐次归。复如徭役、丁夫之类,累年为下人所卖,率皆颠倒,因置手籍点视,始得其平。县多富人,饵县官,公略不假辞色,至罚之不少贷,因以敛迹。郡中权豪棋布,请托无虚日,公一切谢绝,曰:“吾宁不作官,决不能受其使令也。”县当要冲,而繁华甲天下,达官贵使过者,旁午纷杂,旧例必设宴迎劳,公皆罢去,鱼肉一饭,欢然而别。其子弟随侍者,训饬防范甚严,不得辄至中门。一日,见几上有纸画数幅,盖其子构之於吴县界中者,悉取焚之,终不留也。夫人洪氏在县几五年,惟织供公之裳服,机杼之声时闻於外,虽同寮吏卒皆不得其面。其化于家者如此。十年,公与吴令雍泰同征,皆为御史,雍留北台,公补南台。或言其为所挤,公袒如也。公今为陕西按察副使,吴民思之不已。尸而祝之,尚在他日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六·刘昫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张廷玉
  卷二十四·张九成
  卷之三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五·佚名
  四九二 谕内阁嗣后所办各书遇本朝人名著各馆总裁等详考《实录》为准·佚名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游雅传·魏收
  李桢传·宋濂
  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十三 礼八(嘉礼 )·龙文彬
  卷二十八田赋七·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王灼

    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它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唐史云: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凡十二遍。白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云:「由来能事各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

  • 卷三百八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二十 王越 榆林送武靖侯赵公还京 古人一日别常怀千里思况在天之涯而与君相离风寒岁云暮夜永鸡鸣迟悠悠行路难苦乐心自知人生如浮云聚散安可期君归日

  • 卷一百七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三 范浚 遣兴 商山园绮徒雪髪映松露山间谓终老不踏市朝路一朝前星匿羽翼起调护婆娑古衣冠笑定国储副留侯计偶尔曷遽动真素因知今昔士出处自冥数宁庸

  •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九权德舆秖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揺揺结遐心靡靡即长路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愧非超旷姿循此局促步笑言思暇日规劝多

  • 卷三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四·脱脱

        邓肃 李邴 滕康 张守 富直柔 冯康国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李纲见而奇之,相倡和,为忘年交。居父丧,哀毁逾礼,芝产其庐。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时东南贡花石纲,肃作诗十一

  • 卷六·本纪第六·世祖三·宋濂

        ◎世祖三   二年春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癸酉,山东廉访使言:“真定路总管张宏,前在济南,乘变盗用官物。”诏以宏尝告李璮反,免宏死罪,罢其职,征赃物偿官。邳州万户张邦直等违制贩马,并处死。敕徙镇海、百八里

  • ●卷上·王铚

      艺祖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会世宗亲征淮南,驻跸正阳,攻寿阳刘仁赡未下,而艺祖分兵取滁州。距寿州四程皆大山,至清流关而止。关去州三十里则平川,而西涧又在滁城之西也。是时,江南李景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天启五年十一月丙午朔 皇子弥月 上御皇极门内殿受贺○进封容妃任氏为 皇贵妃命礼部择吉具仪○裁革辽抚命喻安性即谢事以候改用○丁未总督京营戎政恭顺侯吴汝胤开报京营马匹除旧管新收开除外五军营见在官军选锋马八

  • 第二四七总折稿光绪六年十一月一一六○四--一·佚名

    监盘会算淡水县史令任,接收邓令任仓项各款榖石交代总折稿(新竹知县施监盘)钤记 新设台北府淡水县钤记监盘会算淡水县史令任接收邓令任仓项各款榖石交代总折稿(注一)监盘台北府新竹县施锡卫、前署台北

  • 卷八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索隐地理志汝南有

  • 第1章 第一次听说“蒋介石”三个字·冯玉祥

    蒋介石背叛孙中山总理并不是自今日始。有我的朋友确实知道,那一年孙总理在永丰军舰上,有陈炯明派的一个青年带着一个大炸弹去炸孙先生,被孙先生的人捉住了。后来有一个孙先生的外国朋友对孙先生说:“你是中国的大总

  •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 第十·班固

    (张良,陈平,王陵,周勃)【原文】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翻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

  • 徐浩传·刘昫

    徐浩的字叫季海,是越州人。父亲是徐峤,官当到洛州刺史。徐浩年少时考中了明经科,擅长草书和隶书,因文章和学识被张说看重,调任鲁山县主簿。张说又推荐他任丽正殿校理官,三次升任右拾遗,后还是任校理官。幽州节度使张守王圭把

  • 谭襄敏奏议卷八·谭纶

    明 谭纶 撰防秋事竣谅功举刺疏【隆庆三年十二月望日题】臣照得每嵗防秋事毕例将文武官员分别贤否具题以备惩劝今嵗题奉钦依修建敌台臣等窃谓可为边境千百年之计与一战之防一守之固万不相侔当其鸠工之初颇以虑始为难

  • 總序·佚名

    太祖康獻大王實錄太祖康獻至仁啓運聖文神武大王,姓李氏,諱旦,字君晋,古諱成桂,號松軒,全州大姓也。有司空諱翰仕新羅,娶太宗王十世孫軍尹金殷義之女,生侍中諱自延。侍中生僕射諱天祥,僕射生阿干諱光禧,阿干生司徒三重大匡諱立全

  • 卷第三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七门第九子摄颂曰。寺外不为忏  独不令剃发不赁尼寺屋  砖等不揩身缘处同前。有一苾刍尼。诣苾刍处从其受学。尼有过失诃责令去。便往寺中委胁而卧。其

  • 北斗七元星灯仪·佚名

    北斗七元星灯仪,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北斗七元祈求消罪延年。北斗七元即:枢官大圣贪狼阳星真皇君、璇宫大圣巨门阴精真皇君、玑宫大圣禄

  •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金履祥

    宋金履祥撰。凡17卷。包括《论语集注考证》10卷,《孟子集注考证》7卷。金履祥事详见《大学疏义》条。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因为前已有赵顺孙《四书纂疏》(《提要》中已著录),避而改题《考证》。朱熹《四书集注》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