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史

中国南朝史著作。李延寿撰。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大德本,后又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点校本。80卷,约116万字。包括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载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共4代170年历史,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一朝为一部分。本纪分为宋本纪3卷,齐本纪2卷,梁本纪3卷,陈本纪2卷,记述南朝24帝生平要事。列传中同一家庭人物和类传人物,则不分朝代,集合一处。本书以《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为基础,加以删节、增补而成。所删掉的主要是本纪中的册文、诏令,列传中的奏议、文章,以及记载重复之处,尤以《宋书》所删最多,删掉一半以上。增补资料亦不少,在专传和循吏、文学、隐逸、恩倖等类传中均有一些新补的整篇传记,增加附传或在原有传记中增补史实之处也较多,尤以齐朝史增补最多。新增史料多取材于杂史,较为生动具体,更能反映当时真实情况,有较高的价值。本书文字简练,故能删繁补漏,事增而文省。叙事能直书无隐,纠正了前史许多隐讳和错误。因此,本书具有新的史料价值,可与宋、齐、梁、陈各书互为补充,作为研究南朝历史的一部重要史籍。本书缺点主要是在删节时重要资料删削过多,官名删削不当,甚至造成史实错误,文辞晦涩;在新增资料中掺入了不少鬼神符瑞之类内容;刘昶、萧宝寅等传亦与《北史》重复。

《南史》全部章节目录

(1)宋本纪上第一
(2)宋本纪中第二
(3)宋本纪下第三
(4)齐本纪上第四
(5)齐本纪下第五
(6)梁本纪上第六
(7)梁本纪中第七
(8)梁本纪下第八
(9)陈本纪上第九
(10)陈本纪下第十
(11)列传第一 后妃上
(12)列传第二 后妃下
(13)列传第三 宋宗室及诸王上
(14)列传第四 宋宗室及诸王下
(15)列传第五 刘穆之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
(16)列传第六 王镇恶 朱龄石 毛修之 傅弘之 朱修之 王玄谟
(17)列传第七 刘敬宣 刘怀肃 刘粹 孙处 蒯恩 向靖 刘锺 虞丘进 孟怀玉 胡藩 刘康祖
(18)列传第八 赵伦之 萧思话 臧焘
(19)列传第九 谢方明 谢灵运
(20)列传第十 谢弘微
(21)列传第十一 王弘
(22)列传第十二
(23)列传第十三 王诞 王华 王惠 王彧
(24)列传第十四 王裕之 王镇之 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
(25)列传第十五 王懿 到彦之 垣护之 张兴世
(26)列传第十六 袁湛
(27)列传第十七 孔靖 孔琳之 殷景仁
(28)列传第十八 褚裕之
(29)列传第十九 蔡廓
(30)列传第二十 何尚之
(31)列传第二十一 张裕
(32)列传第二十二 张邵
(33)列传第二十三 范泰 荀伯子 徐广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
(34)列传第二十四 顔延之 沈怀文 周朗
(35)列传第二十五 刘湛 庾悦 顾琛 顾觊之
(36)列传第二十六 羊欣 羊玄保 沈演之 江夷 江秉之
(37)列传第二十七 沈庆之 宗悫
(38)列传第二十八 柳元景
(39)列传第二十九 殷孝祖 刘勉
(40)列传第三十 鲁爽 薛安都 邓琬 宗越 吴喜 黄回
(41)列传第三十一齐宗室 衡阳元王道度 始安贞王道生 始安王遥光 曲江公遥欣安陆昭王缅 新吴侯景先 南丰伯赤斧 衡阳公谌临汝侯坦之
(42)列传第三十二齐高帝诸子上 豫章文献王嶷
(43)列传第三十三 齐高帝诸子下
(44)列传第三十四 齐武帝诸子 文惠诸子 明帝诸子
(45)列传第三十五 王敬则 陈显达 张敬儿 崔慧景
(46)列传第三十六 李安人 戴僧静 桓康 焦度 曹武吕安国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
(47)列传第三十七 荀伯玉 崔祖思 苏侃 虞悰 胡谐之 虞玩之 刘休 江祏
(48)列传第三十八 陆澄 陆慧晓 陆杲
(49)列传第三十九 庾杲之 王谌 孔珪 刘怀珍
(50)列传第四十 刘瓛明 僧绍 庾易 刘虬
(51)列传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
(52)列传第四十二 梁宗室下
(53)列传第四十三 梁武帝诸子
(54)列传第四十四 梁简文帝诸子 元帝诸子
(55)列传第四十五 王茂 曹景宗 席阐文 夏侯详 吉士瞻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
(56)列传第四十六 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 乐蔼
(57)列传第四十七 沈约 范云
(58)列传第四十八 韦叡 裴邃
(59)列传第四十九 江淹 任昉 王僧孺
(60)列传第五十 范岫 傅昭 孔休源 江革 徐勉 许懋 殷钧
(61)列传第五十一 陈伯之 陈庆之 兰钦
(62)列传第五十二 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
(63)列传第五十三 王神念 羊侃 羊鸦仁
(64)列传第五十四 江子一 胡僧佑 徐文盛 阴子春 杜崱 王琳 张彪
(65)列传第五十五 陈宗室诸王 永修侯拟 遂兴侯详 宜黄侯慧纪 衡阳献 王昌南康湣 王昙朗 文帝诸子 宣帝诸子 后主诸子
(66)列传第五十六 杜僧明 周文育 侯瑱 侯安都 欧阳頠 黄法奭 淳于量 章昭达 吴明彻
(67)列传第五十七 胡颖 徐度 杜棱 周铁武 程灵洗 沈恪 陆子隆 钱道戢 骆文牙 孙瑒 徐世谱 周敷 荀朗 周炅 鲁悉达 萧摩诃 任忠 樊毅
(68)列传第五十八 赵知礼 蔡景历 宗元饶 韩子高 华皎 刘师知 谢岐 毛喜 沈君理 陆山才
(69)列传第五十九 沈炯 虞荔 傅縡 顾野王 姚察
(70)列传第六十 循吏
(71)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
(72)列传第六十二 文学
(73)列传第六十三 孝义上
(74)列传第六十四 孝义下
(75)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
(76)列传第六十六 隐逸下
(77)列传第六十七 恩幸
(78)列传第六十八 夷貊上
(79)列传第六十九 夷貊下
(80)列传第七十 贼臣

猜你喜欢
  开封府状·佚名
  玉堂漫笔·陆深
  平夏录·邓士龙
  医闾漫记·贺钦
  法军侵台档案·佚名
  辽史拾遗·厉鹗
  崇祯实录·佚名
  玉堂嘉话·王恽
  台湾私法人事编·佚名
  康有为事实·梁鼎芬
  平汉录·童承叙
  山西票商成败记·李宏龄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雍正
  史记三家注·司马迁
  瀛海偕亡记·洪弃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宫天挺

    (正末扮范巨卿同冲末扮孔仲山、张元伯、净扮王仲略上,正末云)小生姓范名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这一个秀士,姓张名劭,字元伯,是汝阳人氏。我和元伯,结为死生之交。他有老母在堂,本不乐于远游,只因小生劝道,今日君圣臣贤,正士大

  • 吕止庵·隋树森

    吕止庵,别有吕止轩,疑即一人。生卒、经历不详。散曲作品内容感时悲秋,自伤落拓不遇,间有兴亡之感,可能是一宋亡不仕的遗民。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晴霞结绮”。 小令 【仙吕】后庭花 一声

  • 竹斋诗集巻二·裘万顷

    宋裘万顷撰五言律诗雨后秋事雨巳毕秋容晴为妍新香浮防防余润溢潺湲机杼蛩声里犁鉏鹭影邉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凉风凉风几时动日暮巳秋声稍稍月华白纷纷林影清予懐元不恶世事巧相撄所愿西成后边头息戍兵用郑浮梁韵简圜

  • 卷五十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六 【起丁亥尽丙申】考异【提要起丁亥下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尽丙申下有後唐主从珂清泰三年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凡十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佚名

    嘉靖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朔○己亥吏部议各衙门主事中书评事博士行人等官选补科道凡系改授者即与实授柴薪俸级仍照原职关支考满叙迁许令通筭其余俱与事职报可惟柴薪俸级令照改官支给○升靖虏守备指挥佥事崔天爵署都指挥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一·佚名

    两汉通论兴亡人材【刘禹锡 子由 东坡 少游 权徳舆】历代委任人臣【子由 荆公】张禹江充梁冀王莽之流【乐天】兴亡人材刘禹锡山阳城赋曰山阳故城遗趾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裔孙作赋盖闵汉也词曰我止行车霣涕于山阳

  • 梁梦龙传·张廷玉

    梁梦龙,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兵科给事中,首次弹劾吏部尚书李默。世宗正好厚待李默,不做追究。他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弹劾以前的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等人,朝廷对诸人做罢免、责

  • 职官三七·徐松

    天策上将军府【宋会要】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二月,皇兄元佐授天策上将军。注:唐初止为天策上将军,后唐命马商为天策上将军,并开府。时以元佐久疾,特加褒号,仍结衔在功臣上,不开府。仁宗庆历四年正月,皇叔荆王元俨赠天策上将军。

  • 读孟子劄记卷上·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梁惠王篇霁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章前半章发其仁民之心至老吾老一段结後半章导其仁民之政至五亩之宅一段结 始则使之返求於一念爱牛之微既笑而不自解告之以故乃戚然而自伤然後用心之轻重可得而叩也继又

  • 卷十九·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九      宋 苏辙 撰 駉         鲁颂 鲁少昊之墟而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之子伯禽十九世至僖公鲁人尊之其没也其大夫季孙行父请於周而史克为之颂然鲁以诸侯而作

  • 卷三·辅广

    <经部,诗类,诗童子问> 钦定四库全书 童子问卷三      宋 辅广 撰 唐一之十【河东民俗勤俭长老相传至今犹然至於地瘠民贫则未有考前汉志但言其土地平易有盐銕之饶於兖州又言其利蒲鱼畜宜六扰谷宜四种而俱不及

  • 卷二十九·佚名

    △魔怖菩萨品下尔时魔众。如是异形。或乘白象。或复骑马。或乘骆驼。水牛犀牛诸车乘等。四面雲集。或似修罗类迦娄罗。或复有如摩睺罗伽。及鸠槃茶罗刹夜叉。并毗舍遮伺命鬼等。或复身体羸瘦长大,犹如饿鬼。或有多种异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三·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小參住雲門小參師舉證道歌云: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大小永嘉秪道得一半。雲門即不然,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車兩輪,兩輪未轉車無用,兩輪轉處示車身。且道

  • 第五十八章 向阿努罗达普罗进军·佚名

    然而通达方策[乞提王子]即青年王之位时,名为威佳耶巴夫,已为遍知,(一)而大智者由己命,于此使回击太鼓,授多种臣等适当之官职。(二)彼消灭住于罗佳罗多之周罗人,授军兵四种之术策而住彼处。(三)周罗王耳闻此,送将军与大军至普罗提之都

  • 职方外纪·艾儒略

    《职方外纪》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其书成于天启癸亥[1623年]。自序谓:利氏赍进《万国图志》,厐氏奉命翻译,儒略更增补以成之。盖因利玛窦、厐迪我旧本润色之,不尽儒略自作也。所记皆绝域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故

  • 舟车闻见录·江藩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

  • 从容录·行秀

    凡六卷。南宋万松行秀撰。又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将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所作颂古百则附加示众、着语、评唱而成。从容,为万松行秀晚年所居庵名。本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是唐大中年间(847—859)法成在敦煌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由听讲僧众笔录而成。内容是对《瑜伽师地论》逐卷分科,并包括对《瑜伽师地论》的简单注释。本书与《瑜伽师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