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朝事一

  陈鲁公谏避狄缺

  台谏给舍论龙曾事始末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左武大夫龙大渊为枢密院副都承旨武翼郎曾觌带御器械兼干办皇城司二人上为建王时内知客也其年十月刘汝一度除右谏议大夫汝一入对首论待小人不可无节因奏潜邸旧寮宣召当有时 为二人言也后数月汝一遂上奏劾大渊轻儇浮浅凭恃恩宠入则侍帷幄之谋出则陪庙堂之议摇唇鼓舌变乱是非凡皇闱宴昵之私宫嫔嬉笑之语宣言于外以自夸嫮至引北人孙昭出入清禁为击球胡舞之戏上累圣德伏望斥退时隆兴元年三月六日丁酉也是日凡两奏七日戊戌汝一进故事因论京房指谓石显元帝亦自知之而不能用 不能以公议胜私欲耳反复数百言尤为切至九日庚子诏大渊除知合门事觌权知合门事并填见阙下供职 汝一第一札子中有云毋使执目御干预枢筦故解大渊副都承旨也汝一言臣欲抑之而陛下扬之臣欲退之而陛下进之臣欲使之畏戢而陛下示之以无所忌惮是臣所言皆为欺罔何施颜面尚为谏官乞赐贬黜奏入不报张真父震时为中书舍人缴其命至再十一日壬寅真父除敷文阁待制知绍兴府真父力辞且言若苟惜爵禄以为荣而丧其名节之实在于公议诚所不容望改除一在外宫观不许胡周伯沂时为殿中侍御史亦论二人市权招士望屏远之以防其微奏入不出十三日甲辰给舍金彦行安节周子充必大再封还录黄彦行时为给事中子充时为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大略言二人功过能否臣等初不详知但见缙绅士民指目者多今论其职事或舍剧而就闲论班次则皆迁矣陛下即位以来凡台谏所弹奏虽两府如叶义问大将如成闵欲罢则罢欲贬则贬一付公议独于二人乃为之迁就讳避殆非舍已从人之义也况二人者攀附惟旧过此以往事君之日甚长傥其谨畏有加何患身不富贵十四日乙巳上命二相陈鲁公史魏公召给舍至都堂宣示御札大略谓安节等为人扇动议论 起又谓在太上时小事不敢如此于是彦行子充皆退而待罪是日真父再奏引司马公以言不行不拜枢密副使故事辞职就祠又不许十五日丙午诏金安节周必大所请不允无罪可待而丞相又遣宰掾以上意谕子充若将调停者子充贻书言为今之计莫若使二人者出奉外祠以息公论然后必大自以私意为请求一宫观仰以释圣上朋党之疑下以息二人报复之怨此上策也若不决去此辈必谓士大夫可以威胁而人主信之愈坚任之愈笃祸发萧墙毒流中外矣惟相公念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之义而审处焉十六日丁未降出二人缴章有旨给舍未知功过台谏止是防微罢剧就闲已允公议尚兹回缴可特依奏内龙大渊已辞枢密副都承旨职事目今在假候假满日别与差遣曾觌仍旧带御器械十八日丁未张忠定自新除参知政事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以病自请也晁子西云张子公入对欲与曾龙决去就上问所从闻子公云闻之陆游上云游反覆小人巳得罪行遣矣子公谢云臣听言不实有罪而忠定家传无此疑作传时觌尚为使相其家未敢书也是日彦行子充再上奏乞窜责以明邦宪不允子充入谢上曰朕察卿举职但朕欲破朋党明纪纲耳二十一日庚戌汝一改权工部侍郎以所言过实也附传云尔真父又力辞职名且遗史丞相书云台谏有言而不行给舍受责而请罪震乃安受美职窃取要藩况越之为郡近在肘腋他时为所阴中重累圣知曷若保全使得善去二十五日甲寅上批张震除职已有成命累上辞免特从所请可与外祠从其本意汝一亦辞新命二十六日乙卯除知建宁府是日诏大渊觌依旧知合门事二相召子充谕上意且云后省想亦无他子充曰前巳反汗今复申命岂敢但已格除目不下右相以闻越三日不获命二十八日戊午子充乃以母葬信州久欲迁奉乞宫观差遣诏依所乞主管台州崇道观而二人之命亦寝俄王文忠除侍御史周伯乃求去五月十八日丙午罢为直显谟阁奉祠八月五日癸亥彦行除兵部侍郎解给事中二十五日癸未大渊自左武大夫宜州观察使干办皇城司除知合门事觌自武义大夫文州刺史带御器械干办皇城司除权知合门事依旧兼干办皇城司书行者中书钱舍人周材权给事中工部陈侍郎之渊也二年三月十四日已亥内批刘度罢建宁府给舍黄通老中马德骏骐言度与郡且一岁矣今被旨放罢人莫测其故必谓其以谏得罪又谓陛下不忘人之过如此望赐审处上批刘度党附敢为欺罔尚除大藩未为允当可依已降放罢指挥二十三日戊申诏通老德骏同班进对上问卿等已书行罢度文书否通老曰蒙陛下批已书行矣上曰甚善前日卿等未知故未书行然卿等在后省切不可观望台谏二人皆言臣等各有本职不敢观望通老奏度罢命虽已书行然台谏之言有未契圣心者若无他意更乞陛下包容以来善言德骏奏谏官又与台官不同谏官拾遗补阙去就无名仰累圣德如今日罢度在圣意固自有所谓然度当时言事不一恐外人未必尽察望陛下与宫祠以绝士论之疑上曰既已罢矣岂可复与宫祠后十三日通老为尹正言穑所论罢礼部侍郎给事中四月庚申又十三日德骏亦罢起居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为直敷文阁知遂宁府四月癸酉方大渊初用事时宰辅台谏合一辞以为当去故上意有朋党之疑不三年上察其奸欺诸人相继召用而大渊卒以斥死可谓明也已矣故尝论人臣事主患不能尽言苟能言之虽拂逆于当时必信用于异日虽无闻于近效必有味于方来此类是也故详志其始末以见隆兴主圣臣直之盛后有君子可以监观焉

  龚实之论曾龙缺

  孝宗黜龙曾本末光宗黜姜特立附

干道三年春知合门事龙大渊曾觌并补外以参知政事陈俊卿奏其罪也二人始以潜邸恩进隆兴初给舍周子充张真父台谏刘汝一龚实之皆以论列两人去位张子公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乃力辞老病不拜周元特为侍御史论列至十五章亦不效陆务观文士也为密院官属坐漏二人密语被逐林谦之刘复之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皆补县自是无敢言者及陈应求除执政一日起居舍人洪景卢来见曰闻郑仲一当除右史迈当迁西掖信乎应求曰不知也公何自得之景卢以二人告明日应求至漏舍语叶魏二相及同列蒋子礼曰外议久指此两人漏泄省中语而未得其实状故前此言者虽多而不能入今幸得此不可不以闻诸公皆以为然入奏事毕应求独进且以景卢语质于上前曰臣不知平日此等除目两人实与闻乎抑其密伺圣意而播之于外以窃弄陛下威福之权也上曰朕何尝谋及此辈必窃听而得之卿言甚忠当为卿逐之应求归未及门已有旨出二人于外中外快之 上之英哲无私如此汉唐所未见也二月四日癸酉昭庆军承宣使龙大渊为江东副都总管建康府驻札和州防御使曾觌为淮西副都总管和州驻札明日大渊改浙东路驻明州觌改福建路驻福州初七日奉旨并令内殿朝辞景卢俄亦自右史除正字而郑仲一由枢掾进都司遂侍讲席以至侍从似亦有宿议也明年夏大渊死六月十二日致仕觌时为福建副总管上怜觌欲还之刘共父同知枢密院事奏曰此曹奴隶耳怜之则厚赐之可也今引以自近而宾友接之至使得以与闻政事进退人才则臣惧非所以增光圣德整饬朝纲也上纳其言为止不召既而觌官满当代应求度其必将复入预请以浙东总管处之上曰觌意似不欲为此官应求曰外闲藉藉谓觌必复来愿陛下且损私恩以伸公议察官李平子刘少度闻其事共劝副端徐彦才论之疏入不报舍人王养源在省中扬言云词头下必缴时养源已引病求去乃除次对奉祠干道五年七月乙丑觌之代归也道遇衢州守臣刘宾之遣人谕以入城决不相见觌乃取道城外太学录魏元履闻觌且来亟上封事以谏又见应求切责之应求亦不堪乃因其告归罢为台州州学教授待六年阙觌时至龙山已久伺候元履之去然后入国门焉有某者坐秦党失右史已久自福唐随觌至行在遂以为起居郎晁子西日记云尔子西时为兵部郎官除左史在七月丁卯于是虞 甫自蜀还朝为枢使上眷之厚 甫乃与应求面奏觌不可留上曰然留必累朕后旬日竟除觌浙东副总管明州驻札七月丁丑指挥又月余上复以墨诏进觌一官为观察使舍人胡长文缴还词头以为不因事除拜必有人言应求亦持不可上未听应求曰不尔亦须有名乃遣介汪仲嘉贺金主正旦邸报五年十月十六日曾觌朝见比还进一官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庚戌而竟申浙东之命又戒合门吏趣觌朝辞邸报六年四月十三日曾觌朝辞觌怏怏而去明年夏应求罢知福州其十月觌以京祠召舍人赵温叔留黄见并甫谋其可否 甫曰此舍人职也温叔卒行之实录六年十月甲寅曾觌进对明年春立皇太子觌又以伴读之劳特迁承宣使权舍人黄仲秉引故事缴黄乞移镇会温叔使北还行在温叔见上自诉曰臣不行词则获谴行词则得罪清议上谕以众皆转行而觌独否为有颇焉温叔承命而退张南轩时为左司员外郎兼侍讲在殿廷语同列曰温叔若入文字争辩庶几可回若只面奏决无可回之理既而果如所料右司韩彦古又以言闲之于是温叔与南轩始有隙又明年夏觌介姚令则贺金主尊号而归遂除节度使以至保傅矣其除少保也周子充当直议者疑其不肯草制又制出首云八统驭民敬故在尊贤之上士大夫颇惜之也及绍熙初姜谯得幸留仲至为右揆适亚参尚阙特立忽见仲至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揆而叶张二尚书中择一人执政二人孰先明日仲至奏之上大怒遂特立外祠而叶寻为刘德修所劾除职补外二人绝相类故并记之

  陈正献公论外戚不可为宰相缺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五·毕沅
  读礼通考卷七十六·徐乾学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二十·佚名
  ●卷下·辜鸿铭
  第二七一单同治十年五月初四日一一七○一--一一·佚名
  卷七十八·郝经
  诸葛忠武书引·杨时伟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八·阿桂
  厍狄伏连传·李延寿
  周忱传·张廷玉
  晋纪十七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332)·司马光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九·李之芳
  卷第廿五·佚名
  朱箓·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坡门酬唱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坡门酬唱集二十三卷宋邵浩编浩字叔义金华人书前有张叔椿序云嵗已酉朅来豫章机幕邵君实隆兴同升出示巨编目曰坡门酬唱总成六百六十篇命工

  • 卷十七·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七苏镜潭庄棣荫吴锺善施景琛林崧祁沈翊清王贻瑄苏镜潭镜潭,字菱槎;福建晋江人。民国间,曾数度东来,寓居台北。与林健人(少眉)各有「东宁杂咏」百首,多属台湾史事地志之作。答林小眉表弟金人十二祖龙死,竖儒无用坑

  • 总目·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定全唐诗録总目     总集类卷一太宗皇帝 古体诗二十八首近体诗四十九首高宗皇帝 古体诗二首中宗皇帝 近体诗二首【附】聨句诗二首明皇帝  古体诗二首近体诗十七首德宗皇帝 

  • 御选宋诗卷五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七五言长律一赵普雪中驾幸敝庐恭纪贞元重数荚滕六剧霏葩漠漠初濡砌皑皑欲聚沙闾阎银作界宫阙玉为家调鼎慙盐撒沾温觉絮加瑞凝三殿瓦欣动五云车氷柱撑茅屋琼枝拥翠华微行停跸警冷漏静街哗具

  • 列传第九·刘昫

    ○屈突通 子寿 少子诠 诠子仲翔 任瑰 丘和 子行恭 行恭子神勣许绍 孙力士 力士子钦寂 钦明 绍次子智仁 少子圉师 李袭志 弟袭誉子怀亻严 姜謩 子行本 行本子简 简子晞 简弟柔远 柔远子皎 晦 皎男庆初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八·杨仲良

      仁宗皇帝   外郡寇贼   庆历三年五月癸巳[1],京东安抚使司言:本路捉贼虎翼卒王伦等杀沂州巡检使、御前忠佐朱进以叛。遣东头供奉官李沔、左班殿直曹元喆、韩周往捕系之[2]。   六月癸丑,知谏院欧阳修言:『今沂

  •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陈文帝本纪·李延寿

    陈世祖文皇帝名叫陈茜,字子华,是始兴昭烈王的长子。从少年时候起就沉稳敏捷,有见识有胆量,容貌漂亮,留意经史书籍。武帝对他十分宠爱,常称他为“我家英秀”。梁朝太清初年,文帝梦见有两个太陽争斗,一个大,一个小,大的光芒减弱落

  • 卷三十四(襄十九年,尽二十一年)·孔颖达

    【经】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柯。(前年围齐之诸侯也。祝柯县今属济南郡。○柯,古多反。)晋人执邾子。(称人以执,恶及民也。)公至自伐齐。(无传。)[疏]“十九年公”至“自伐齐”。○正义曰:往年围齐,今以伐致,传既不说,杜亦不

  • 卷十四·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四元 汪克寛 撰文公上【公名興僖公子母聲姜在位十八年夫人出姜】【乙襄王二未十六年】元年【晉襄二年齊昭七年衛成九年蔡莊二十年鄭穆二年曹共二十

  • 第31章·老子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也(1),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处(2)。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3)。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4)。铦庞为上,勿美也(5)。若美之,是乐杀人也(6)。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

  • 第3章 为政篇第二(1)·孔子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斗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为政以德,然后无为。”朱熹注:“政之为言正

  •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姚秦天竺三藏曇摩耶舍共曇摩崛多譯   非問分道品之餘   何謂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五根。   五力亦如是。   何謂五解脫處.謂比丘不放逸勤念正智寂靜行心未解脫得解脫諸漏未盡得漏盡   未得無

  • 法华玄论卷第一·吉藏

    玄义有六重。一弘经方法二大意三释名四立宗五决疑六随文释义第一明弘经方法有七意。初释法师义论曰。法师品云于我灭后欲说此经当安住三事。所谓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如来室者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 显扬圣教论 第三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三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事品第一之三通达者。谓七种通达。广说如经。一字通达。谓于三十二字无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先已于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二字相通达。谓于师子之形诸

  •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佚名

    道教内丹经书。一卷,作者不详。大约为金元全真道道士所作。经中主张修炼了身应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不起一念,万事俱忘,一心内守。经中重点讲性定命住,性命双修的道理。述内丹术,重性命双修

  • 割台记·罗惇曧

    清罗惇曧撰。载《庸言》一卷六号。所记《马关条约》订立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之始末甚详。对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台湾爱国军民在刘永福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事迹亦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