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传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生性故意做作,好骄傲自夸。玩弓箭没有学成拉弓射箭的技艺,却以武勇自称。太宗在做秦王时,引君集入幕府,数次跟从太宗出征,历任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逐渐蒙受恩遇,参与计议。建成、元吉图谋不轨被杀,君集的策划最多。太宗即位,君集迁任左卫将军,因为立功晋封潞国公,赐封地一千户,不久拜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630),君集迁任兵部尚书,参与朝廷政事。当时准备讨伐吐谷浑伏允,太宗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命君集及任城王李道宗一起为副帅。贞观九年(635)三月,唐军驻扎在鄯州,君集对李靖说:“我大军已到,贼寇尚未逃到险要的地方,我们应当选拔精锐兵力,长驱疾进,敌贼没有料到我军突然到来,我们必有大利。如果这个计策不能实行,贼寇必定暗中逃跑到很远的地方,山隔路阻,讨伐贼寇实在是很难的了。”李靖采纳了君集的计谋,于是选拔精锐骑兵、轻装深入。李道宗在库山追上伏允的逃兵,击败了贼军。伏允轻兵逃入沙漠,躲避官军。于是李靖把唐军分成南北二路一起深入敌境,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取北路,派侯君集、李道宗取南路,途中经过破逻真谷,翻越汉哭山,途经二千余里,行军在茫茫沙漠,盛夏降霜,山多积雪,转战经过星宿川,到达柏海,屡次与贼寇交战,都获得大胜。往北远望积石山,看到河源从这里发源,于是回师,与李靖在大非川胜利会师,平定吐谷浑胜利回朝。
贞观十一年(637),君集与长孙无忌等都受到世封,授君集任陈州刺史,改封为陈国公。第二年,拜吏部尚书,晋位光禄大夫。君集出自军队,平素没有学问技艺,到受任用恩遇,才开始读书。主持选择举用贤能,决定考核官吏成绩,出为将领,入宫参与朝政,一并在当时有声誉。
高昌王麴文泰当时阻止断绝西域的商贾,太宗召文泰入朝,文泰却推说有病不到。太宗诏令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文泰。文泰听说皇帝的军队将到,对他的国人说:“唐国离这里七千里,沙漠广阔有二千里,地上没有水草,冬季寒风冷冻,夏季热风像火烧,风所吹到的地方,行人大多死去,平常步行一百人不能够到达,大军怎么能到达呢?如果屯兵在我城下,二十天粮食一定会吃光,自然内溃,然后接近而俘虏他们,有什么足以忧虑呢!”等到大军到达沙漠入口,文泰死了,他的儿子智盛承袭了王位。君集率兵到达柳谷,巡逻侦察的骑兵说文泰限定日期将要下葬,全国的人都将集中在那里。众将请求趁机袭击他们,君集说“:不行,天子因为高昌王骄慢无礼,派我奉命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现在在坟墟墓地之间袭击他们,不是问罪之师。”于是击鼓前进,攻打田地。敌贼自己环城固守,君集告晓他们,他们不听。这以前,大军出发时,朝廷召募山东擅长造攻城器械的人,把他们都派遣从军。君集于是砍伐树木,填在护城壕中,推撞车撞击城墙上齿状的矮墙,从数丈高的地方坠落在穴中,用抛车发射石头攻打敌军城内,所挡住的地方无不打得粉碎,有的士兵张挂毡被,用作屏障向城内抛石头,城上守卫女墙的敌兵不能再站立下去。于是攻克敌城,俘获男女七千余人,进兵包围敌人的都城。智盛困厄窘迫,送达书信给君集说:“有罪于天子的,是先王。上天施加的惩罚,已身死离去。智盛即位不久,不知先王罪过的由来,希望尚书哀怜。”君集回信答复说“:如果能悔罪,应当自己捆住双手站在军营的门口。”智盛还不出来,因此“君集命令士卒填护城壕,派抛车去攻城。又做十丈高楼,俯视城内,有行人到飞石所射中的地方,都高声地告诉他,人们大多入室避石。当初,文泰与西突厥欲谷设约定,有军队打来,共同内外呼应。等到听说君集的军队到了,欲谷设畏惧而向西逃一千余里,智盛失援,无计可施,于是开门出来投降。君集分兵夺取地盘,于是平定高昌国,俘获智盛及其将领、官吏,在石上刻记功勋胜利回朝。
君集起初攻克高昌,不曾奏报请示朝廷,就发配没收无罪的人,又私自收取宝物。军中将士知道这个情况,也争着盗窃,君集恐怕暴露了这件事,不敢制止。到了京师,有司请朝廷追究君集的罪过,朝廷诏令君集下狱。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功臣大将不能轻易施加屈辱,上疏说:
“君集等处在辅佐朝廷的地位,有的职位也是亲信助手,一起蒙受朝廷的提拔,担当将帅的重任,不能正身奉法来报答陛下的恩泽,行为恣情放肆,罪大恶极,确实应当按刑法制度量刑,以此严肃朝廷的伦理道德。但高昌糊涂迷惑,人与神共同抛弃,在朝廷中商量国政的,认为高昌地在远荒,都想把高昌置之度外。只有陛下运用独有的远见和智慧,亲授决胜的策略,君集等奉行圣上的策谋,才能够按期平定消灭高昌逆贼。如果论事实,都是陛下的功绩,君集等有长途跋涉之劳,不足以称赞他们的功勋。然而陛下天赋的德行不主宰,却把功绩推给将帅。不封的文书刚到,就降大恩,从征的人,都受到滋润洗荡。到他们凯旋时,特此蒙受私宴,又对万国,加以重赏。内外文武,都欢欣陛下赏赐及时。而没有经过十天半月,又都交给掌刑法的官吏,虽然是君集等自己触犯法律,而在朝的人却不知道他们所犯的罪,恐怕国内又疑心陛下只记录他们的罪过,好像遗漏他们的功绩。臣因为低才,错误地参与得到受宠爱的职位,既然有自己的见解,不敢默不开口。
“我听说古代的仁君,出师命将,战胜敌人就获重赏,没战胜敌人就受严酷的刑罚。因此处在有功的时候,即使是贪婪、残暴、淫乱、放纵,也一定蒙贵官的恩宠,当他有罪时,即使勤勉、恭敬、高洁、克己,也免不了被铁钺杀戮。所以《周书》说‘:记人之功,忘人之过,是适宜做君主的人。’从前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损失了五万人的军队,消耗了亿万的费用,经过了四年的劳碌,仅获得骏马三十匹。虽然他斩了宛王的首级,却贪婪不爱惜士兵,罪恶很多。武帝因为万里征伐,不记录他的罪过,终于封广利为海西侯,封地八千户。再说校尉陈汤假传诏令出兵,虽然杀了郅支单于,然而汤一向贪婪,所收康居财物,做事多违法,被司隶拘囚。汤就上疏说‘:与官兵一起杀郅支,幸亏擒灭了他们。现在司隶却拘囚立案查验,是为郅支报仇啊。’元帝赦免了他的罪,封汤为关内侯,赐黄金一百斤。还有晋朝龙骧将军王浚有平定吴国的功劳,而王浑等议论浚违诏,不受节制调度,军人获得孙鰑的宝物,一起焚烧了孙鰑的宫室船只。浚上表奏说‘:今年平定吴国,确实是大庆,对于臣自身,更是罪过。’武帝赦免而不追究他,拜他为辅国大将军,封襄阳侯,赐绢万匹。以近来说,隋朝新义郡公韩擒虎平定陈地的那天,纵容士卒在叔宝宫内行凶捣乱,文帝也不问罪,虽然不给他晋爵,但还是拜擒虎为上柱国,赐物八千段。由这看来,将帅这样的臣子,廉洁谨慎的少,贪婪谋求财物的多。因此黄石公《军势》说:‘用智,用勇,用贪,用愚。因此智慧的人乐于建立自己的功绩,勇敢的人喜好实行自己的志向,贪婪的人求取趋向自己的利益,愚蠢的人不计较自己的生死。’从这可以知道前代圣人没有不取人之长,弃人之短的,的确是因为这个。
“我又听说天地之道,把天覆地载庇养包容放在首位;帝王的道德,以包容宽宏为美。区区汉武帝及历代的各个帝王,尚且能饶恕李广利等,何况陛下天赋神明而威武,挥动宏图而定天地四方,难道惟独端正这刑律纲常,不遵行古人的事例吗?俯伏思维圣上的心意,应当自己有所斟酌。臣现在所以陈述见闻,并不敢偏爱君集等,希望用萤火蜡炬般微弱的光,增添日月的光辉。假若陛下降雨露一般的恩泽,收起雷电般的威风,记载他们微小的功劳,忘却他们大的罪过,让君集重新升入朝廷的位次,再让他尽力效命,虽然不是清廉贞洁的臣子,也还是贪婪愚鲁的将领。这样一来,那么陛下的圣德即使摧折了刑法,仁德却更加明显,君集的错误过失,即使蒙受宽恕,过失却更加显著。足以让立功之士,因此而都受到鼓励,负罪之将,由此而改变节操了。”
分条陈奏,于是朝廷释放君集。
君集自认为对平定西域有功,却因为贪图财利被囚禁,心里很不服气。贞观十七年(643),张亮凭借太子詹事的身份出任洛州都督,君集激怒张亮说:“为什么被排挤?”张亮说:“是您被排挤,还想冤枉谁!”君集说:“我平定一国以来,只能在屋子里左右发怒了,又怎能巴望受到排挤!”因此揎袖捋臂说“:忧闷活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吗?我就与你一起造反。”张亮将这话告密,太宗对张亮说:“你与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单独把这话告诉你,没有别的人听见,如果把这事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君集必定说没有这事。两人相互对证,事情不能弄明白。”于是止息了这件事,对待君集像当初一样。不久君集与众功臣一同被朝廷把肖像画在凌烟阁上。
当时庶人承乾在东宫,恐怕朝廷会废置太子,又得知君集心怀不满,于是与他共同密谋。君集的女婿贺男楚石当时任东宫千牛,承乾命令他数次引君集进入东宫,向他求教安稳自己地位的方法。君集认为承乾差劣软弱,心想乘隙借他图谋大业,于是赞成承乾图谋不轨,曾举着手对承乾说:“这好手,应当为你效劳。”君集有时担心阴谋泄露,自己心中不能安定,常常半夜突然颠仆而起,叹息悲痛很久。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为什么这样?必定有缘故。如果有不好的事,辜负国家,应当自己自首罪行,头颈尚可保全。”君集没能采用妻子的话。
到承乾的事情败露,君集被逮捕,楚石又到皇帝的殿廷告发承乾谋反的事。太宗亲自面对君集审问说“:我不想让刀吏羞辱你,所以亲自审讯验证。”君集辞穷。太宗对百官说:“从前国家没有安定,君集确实施展了他的能力,不忍心把他置之于法。我准备给他性命,公卿们允许我的要求吗?”群臣争着进言说“:君集的罪,天地所不容,请杀死他来表明国家的法度。”太宗对君集说:“与你永别了,从今以后,只见你的遗像了!”因而哀叹抽泣,于是在四通八达的路上斩了君集,抄没了他的家产。君集临刑时,面不改色,对监刑的将军说:“君集哪里是谋反的人呢,失足到了这个地步!然而我曾经做过将领,破灭二国,很有些微小的功绩,请为我对陛下说,请求留一个儿子守祭祀。”因此特地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把他们迁到岭南。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脱脱 卷五十六·毕沅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一、雍正收用密亲王妃嫔的谣言·雍正 宗藩纪·张瀚 卷之一千一百九·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已畦琐语跋·叶燮 第三十五卷明万历(一)·缪荃孙 焦度传·萧子显 世宗本纪·脱脱 孙辙、吴定翁传·宋濂 提要·余知古 卷四十五下·雍正 卷六十二·佚名 125.谢安东山再起·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