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王止仲

先叔祖父母李氏,乃蓍泽赵氏之甥,尝言其外祖泽民,富而礼贤,聘王行止仲为西宾,奉养无不至,命厨人每食必具一单诣先生求判,方敢进食。行雅喜啖蛙,虽隆冬,非蛙不食。泽民以蛰物不忍,命数日一进,行曰:“醴酒不设,可以去矣。”遂行。其友劝之曰:“宾主尽东南之美,何忍遽然耶!”行曰:“宁能郁郁久居于此!”又问曰:“今则何之?”行曰:“往金陵耳。”时太祖造邦,法制严峻,友复坚阻之。行大声曰:“虎穴中好歇息。”迤逦至京,久无知者。偶舍于蓝都督府之傍,蓝有家人子肄业于行,每归,蓝取其学课以观,重加称赏。一日,召行见,行以为奇遇。所谈皆韬略,无一语及文业。蓝曰:“先生文武才也,何见之晚也!”因徒置府中,以师事之。不久,蓝以谋反见执,或劝行曰:“可行矣。”行曰:“临难无苟免。”亦被执。刑官无以入其罪,命刑供状。行曰:“行本一介书生,蒙大将军礼遇甚厚,今将举事,焉敢不从。”遂以同谋被诛。亦迂士也。祖母有画数卷,皆行题志,惧党锢之祸,以“行”字中增三点作“衍”字,遂失其真,今亦不存矣。

○沈通理绣鞋诗

昆山沈愚,字通理,为人风流酝藉,与从父玉涧先生为诗酒之交。每至余家,必觞咏数日而去。其诗皆清丽微婉,《乐府》犹高,有《吴宫词》诸篇,往往脍炙人口。又有《续香奁》四卷,盖仿韩致光之作。留于余者,数年后,被其累索,遂还之,今皆忘矣。止记《绣鞋》一首,曰:“几日深闺绣得成,着来便觉可人情。一弯暖玉凌波小,两瓣秋莲落地轻;南陌踏青春有迹,西厢待月夜无声。看花又湿苍苔露,晒向窗前趁晚晴。”通理,乃宣德间金陵十才子中一人也。

○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固非可传之书,亦非瞿宗吉所作。廉夫杨先生,阻雪于钱塘西湖之富氏,不两宵而成。富乃文忠之后也。后宗吉偶得其稿,窜入三篇,遂终窃其名。此周伯器之言,得之审者。

○周伯器

嘉禾周先生鼎,字伯器。庚子岁,留余家者三月,时年八十,精神不衰。作诗文三十余篇,追寻旧文四卷,细书楷正,少年莫能及。稍暇,则谈国初忠义有所不载者,亹亹忘倦,尤喜谈兵。盖正统间,曾佐金尚书濂平福建,与有谋绩,故喜为人言。其后在家,手抄两《汉书》,就校其误。余闻之,疑其非老者事。果毕西汉,数日而卒,乃己巳岁也。先生平昔作文不起草,顷刻千言,屡出奇怪,颇以文自负。今吴中诸公评其所作,谓诗过于文云。伯器,见杨君谦《苏谈》。

○施先生

施焕伯先生文显,纯明谨厚,清瘦挺立。士大夫相见,皆称先生而不字。自少博极经书,以《易》教授吴中及远方了弟之集其门者,常有数十人。屡却贽,见贫者或反资之。其所造就甚多,且有恩焉。尝因夫人之葬,士子送者塞路。校官叹之曰:“施先生门人侈于痒序矣。”年五十余,始得许州别驾,非其志也。

○祝希哲作文

希哲作文,杂处众宾之间,哗笑谭辨,饮射博弈,未尝少异。操觚而求者,户外之厅常满。不见其有沉思默构之态,连挥数篇,书必异体。文出丰缛精洁,隐显抑扬,变化枢机,神鬼莫测,而卒皆归於正道,真高出古人者也。自著有《蚕衣》、《浮物》、《心影》、《吴材小纂》、《南游录》等书,共佰余卷。所尊而援引者《五经》、孔氏:所喜者左氏、庄生、班、马数子而已。下视欧、曾诸公,蔑然也。余闻评之曰:“秦、汉之文,濂、洛之理。”自谓颇当。希哲方二十九岁,他日庸可量乎!

○元敬乞米诗

元敬自幼读书讲解,必至究竟,好与老儒先生游。累试不就,泊如也。作文与杨君谦、祝希哲齐名。年始三十,其纪志诸书,积稿已至数十卷。或闻事关古今之奇怪者,必汲汲访其地,求其人,得其祥乃归;不得,则数日忘返,其好古至此。最喜济人之急,尤爱食客,所有辄尽,尽则解衣为质,故屡空焉。一岁除夕绝粮,作诗寄故人朱尧民,曰:“岁云暮矣室萧然,牢落生涯只旧膻。君肯太仓分一斗,免教人笑灶无烟。”尧民储钱千文,为新岁之用,遂分半赠之,亦好义之士也。

○邢丽文见访

丽文,儒家子,气象浑然,不露圭角,事涉忽遽,处之愈缓。家贫不戚戚,冬不炉,夏不扇,皆从涵养中来。庚戌四月之望,不告家人,买舟径造寓圃,为留旬日。其家惊讶,寻访四出,从得未尧民知而告之。乃寓圃之南有古屋数间,略无人迹,丽文必欲处其中,一榻潇然,起卧自如,其习静虽老衲有所不逮也。将别,以所作见示,余漫评之曰:“文似南丰而简,诗似郊、岛而和,纪事则核而精也。”尧民闻之,以为颇当。今仪部杨君尤重其人云。

○进士外补

往岁进士除京职,终身贵显;为有司者终作下僚,兼有不能保其位者。近来多任州守、县令,有守者三年即擢京官。故外补者皆克尽心,且知庶事,甚为良法。此即古之调停也。

○监生五途

旧制,监生止有二途,岁贡、乡贡是也。后增四十岁生员,又增上马纳粟,近增大臣勋戚子孙乞恩,共为五途。自此选期愈远,仕路愈塞矣。

○四十岁监生

宣德中,胡忠安公濙奏取四十岁廪生入监,依次出身,此即富文忠一举三十年推恩之遗意也。忠安先与王守正同学,公官已至大宗伯,守正贡期尚未及。忠安因立此法,不欲私于一人,故通行天下。及守正亦至秋官主事。今南京冢宰王公■〈亻与〉,其子也。

○义官之滥

近年补官之价甚廉,不分良贱,纳银四十两即得冠带,称“义官”。且任差遣,因缘为奸利。故皂隶、奴仆、乞丐、无赖之徒,皆轻资假贷以纳。凡僭拟豪横之事,皆其所为。长洲一县,自成化十七年至弘治改元,纳者几三百人,可谓滥矣。

○变法

国家储积,多倚东南,惟苏为最。永乐、洪熙间,征敛制下多侵克,官得其十三四五而已。宣德五年,上命周文襄公来巡,首延父老讲求利害,创立“调收”之法,委曲详尽,自此利始归于上。又得况公为守,念苏赋太重,奏减正额三分,七邑计减七十二万余石,人称公有再造之恩。二公既去,后人恒守其法,稍有变更,遂为民病。故朝廷每遣巡抚及守士之臣,必降玺书申戒,使毋轻改焉。弘治二年,官有喜变法者,不加深思,遽革“调收”,易以新制,粮胥得为奸利,每石擅增无名之耗三斗,尽入私家,自兹利榷复移于下。以今粮胥所增之数三计,正与况公所减者相当,是乃复征旧额也。七十二万石之多,官不得取,民不得免,使二公之良法大坏,甚可叹也。

○鼓吹

鼓吹,古之军容。汉、唐之世,非功臣之丧不给,给或不当,史必讥之。近来豪富子弟,悉使奴仆习其声韵,每出入则笳鼓喧天,虽田舍翁有事,亦往往倩人吹击,何其僭也。

○刑具

挟棍之刑,惟锦衣卫则有,亦设而不作。景泰二年,巡抚御史赵缙公行贿赂,藉此以箝制人口。匠作而不谙其制,缙自教为。缙终以贪酷去官,流毒不已,遂为常刑。三十年前,官司杖人,惟用荆棍,或加皮鞭,故罪人易受。后稍用竹篦,一篦之重,不过三四两。自成化十九年,一巡官忽有翻黄之制,重过二斤,用以侧斫,名之曰“砍”。故狱中之人,罪无轻重,但受“砍”者多死。至今诸司,往往效之,刑具之重至此。

○发裙

发裙之制,以马尾织成,系于衬衣之内。体肥者一裙,瘦削者或二三,使外衣之张,俨若一伞,以相夸耀。然系此者,惟粗俗官员、暴富子弟而已,士夫甚鄙之,近服妖也。

○吴中近年之盛

吴中素号繁华,自张氏之据,天兵所临,虽不被屠戮,人民迁徙实三都、戍远方者相继,至营籍亦隶教坊。邑里潇然,生计鲜薄,过者增感。正统、天顺间,余尝入城,咸谓稍复其旧,然犹未盛也。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癌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凡上供锦绮、文具、花果、珍羞奇异之物,岁有所增,若刻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材辈出,尤为冠绝。作者专尚古文,书必篆隶,駸駸两汉之域,下逮唐、宋未之或先。此固气运使然,实由朝廷休养生息之恩也。人生见此,亦可幸哉。

○苏学之盛

吾苏学宫,制度宏壮,为天下第一。人材辈出,岁夺魁首。近来尤尚古文,非他郡可及。自范文正公建学,将五百年,其气愈盛,岂文正相地之术得其妙欤!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张廷玉
  越绝卷第十二·袁康
  卷中·刘餗
  卷一百四十四·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七·佚名
  尚史卷三十一·李锴
  卷五十二·苏辙
  八一九 军机大臣奏将前命馆臣编录明季奏疏事写入纂辑明代奏议谕旨片·佚名
  续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卷二·文秉
  卷八十六·佚名
  卷三十二·黄训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曹丽云女士·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卷二十一)·朱彝尊

    宋词六十九首天香龙涎香王沂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

  •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欧阳修

    河南道,盖古豫、兖、青、徐之域,汉河南、弘农、颍川、汝南、陈留、沛、泰山、济阴、济南、东莱、齐、山阳、东海、琅邪、北海、千乘、东郡,及梁、楚、鲁、东平、城阳、淮阳、菑川、高密、泗水等国,暨平原、渤海、九江之境

  • ●卷第二十二·胡三省

    【汉纪十四】起昭阳协洽,尽阏逢敦牂,凡十二年。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九八年)①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班表:中尉掌徼循京师,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应劭曰:吾,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师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八(缺)·佚名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八(缺)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六·徐乾学

    宋纪四十六【起上章执徐正月尽四月凡四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明孝皇帝康定元年春正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知諌院富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参知政事宋庠以为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既而闻契丹罢宴

  • 明名臣琬琰録卷四·徐紘

    (明)徐纮 撰长兴侯耿炳文追封三代神道碑铭(并序)  刘三吾皇上有天下以来玉音日所敷训文武臣庻惟忠与孝是励是懋念尔数四开国勋旧相从济江翼载兴运宣忠効劳亦有年矣今朔南一轨天下大定而赏赉恤典稽至于今勅赐缗镪人五万

  • 一四七五 军机大臣奏将《通鉴辑览》移写添载各条黏签进呈恭候钦定片·佚名

    一四七五 军机大臣奏将《通鉴辑览》移写添载各条黏签进呈恭候钦定片乾隆五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查《通鉴辑览》体例,于书元之前,先书庙号世系。如本卷首页内,卽先书高祖神尧皇帝,次书武德纪年。昨蒙指出之太宗文武皇帝一条

  • 五五九 谕内阁将江宁书局委员保定纬等省释并着萨载等详查殷宝山所供情节是否属实·佚名

    五五九 谕内阁将江宁书局委员保定纬等省释并着萨载等详查殷宝山所供情节是否属实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内阁奉上谕:昨据萨载等派员将江宁书局委员训导保定纬、茶引所大使沈澜管解到京,交军机大

  • ·署理藩司恭谢天恩摺·丁曰健

    奏为恭报微臣署理藩司日期,叩谢天恩,仰祈圣监事。窃臣接奉抚臣徐宗干札委署理藩司篆务,于五月初八日准藩司裕铎将道字五十三号司印一颗并文卷移交前来,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祗领任事。臣籍隶顺天,由道光乙未

  • 缁衣集传卷二·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徳壹章第八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徳一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衣服者徳之符也徳以仪民竒淫生于中则放僻着于外矣旂常车膺各有其等綖纮履带各有其式章

  •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佚名

    【原文】如是我闻①。一时②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③,千二百五十人④俱。尔时世尊⑤,食时著衣持钵⑥,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⑦,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⑧已,敷座而坐⑨。【注释】①如是我闻:如是,这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教卷第二(一十九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教说法界本无众生。众生缘乎妄见。如来本无言教。言教为乎有情。妄见者众生之病。言教者众生之药。以药治病则病无不治。以言觉妄则妄无不觉。凡夫日用而不知如来之道鲜矣。故我能仁大觉愍群机之未悟也。于是仰

  • 太虚法师语集·太虚

    一吾人所得之异熟报体,由前世善恶业所引,其富贵贫贱贤愚等亦由彼业所命定之,故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性、即人报所得之人同分。率由之即为人道,故曰:“率性之谓道”。就人道而设教,使人修之而全人道,故曰:“修道之谓教”。二

  • 卷第二十六·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杂科篇 明 德山传 德山。宁波人。少航海。为捕者所诬。以盗系狱者十七年。得白遂为僧。遇天眼师授法。颇有得。为云水游。至毗陵城南龙舌尖止焉。日以饭僧修福为

  • 办案要略·王又槐

    清代的地方长官和司法人员中有相 当一部分人不熟悉法律。作者撰写《办案要略》旨在介绍办案经验,以增长官吏的办案知识,故内容颇求务实。全书的篇目为:论命案、论犯奸及因奸致命案、论强窃盗案、论抢夺、论杂案、论批呈

  • 类篇·司马光

    字书。四十五卷。旧题宋司马光撰。实际是宋仁宗命王洙、胡宿、掌禹锡、张次立等人相继纂修的。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司马光接代,已经成书,次年缮写完毕。宋宝元二年(1039年)丁度等人修纂《集韵》,因增字较多,不能与《

  •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撰著的中医书。又称《伤寒卒病论》。共16卷。约成书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为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经典著作之一。原书共包括伤寒论治和杂病论治两部分。问世之后,很快散失,后经晋代王

  • 子夜·茅盾

    长篇小说。茅盾著。1933年5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有关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