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文化绵历五干年。皇古难考。兹述中国教育制度,姑从西周开始。因西周已有《诗》《书》可考,决非无证不信。然距今亦已三千年。此三千年来,即教育制度一项,亦已递有变革。当即就其变革,略为分期,自西周迄孔子为第一期。此期亦已占四五百年之久。书阙有间,仅能粗枝大叶,叙述一概要。

《小戴礼·王制篇》有云:"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此即言当时之学校。辟雍者,辟借作璧字,言其为一圆形。雍字当作??。邕乃四方有水,土在其中。广是高屋之形,即指学校建筑,四面环水。此一建筑,乃在水中央。此乃当时天子所辖中央政府下之学校,犹今所谓国立大学也。

《诗·大雅·文王有声》有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蒸哉。"《白虎通·德论》谓:"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此见学校在当时,为政治一辅助机构。四方诸侯来朝中央,在此有一套礼乐施行。然亦见当时对学校之重视。《三辅黄图》有曰:"周文王辟雍,在长安西北四十里。"是至汉代,文王辟雍遗址尚在。是中国之国立大学,远当在今三千年以前。

泮宫者,泮是半圆形之水。《诗·鲁颂·泮水》,又称泮宫,是为当时诸侯有泮宫之证。此为封建时代诸侯国中之大学,即如今之地方大学。国立大学,四面环水。地方大学,只三面环水。在形制上,表示了中央与地方尊卑之分。此后历代,全国各省县,均有孔子庙。庙旁有明伦堂,堂前有泮水,即承古代泮宫遗制。清代秀才入学,即称入泮。辟雍、泮宫两名,在中国沿用,亦已历三千年勿替。

古代学校,除辟雍、泮宫外,尚有庠序。孟子曰:"修庠序之教。庠者养也,序者射也。"古代壮丁必习射。荷矢负弓,乃男子丈夫必习之业。习射亦所以培德。射属艺,而必有礼。习射亦兼以习礼。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小戴礼·射义篇》:"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此证孔子之善射。《诗毛传》:"水旋邱如璧曰辟雍,以节观者。"盖辟雍乃古之学校,古人在此习射,斯亦学礼之一端。水环其外,所以节观者,使不漫入也。泮宫则诸侯乡射之宫。东西门以南通水,北则无之。以示别于天子。而古代学校以习射为主。换言之,武事重于文事,亦由此可知。

庠者养也。古者天子有养老之礼,亦于辟雍、泮宫行之。行养老礼,必饮酒奏乐。《诗·大雅·灵台》篇:"虚业维枞,贲鼓杂镛,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鲁颂·泮水》篇:"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解者谓诸侯在泮宫行饮酒礼,延老纳言,因以谋事。则养老之体,亦政事之一端。

古者学校又称瞽宗,瞽乃盲者。盲人习乐为师,如春秋时有师旷、师襄。师襄亦孔子所从学。《灵台》之诗又曰:"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鼍鼓逢之,矇瞍奏公。"矇瞍即瞽者。奏乐必歌,所歌则以今所传之《诗经》三百首为主。诗中所咏,皆与政治有甚深关系,而亦具有甚深之教育意义寓其中。

古者政治上别有其他大礼节,亦多在学校行之。《鲁颂·泮水》篇又曰:"翩彼飞鸮,集于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此乃在学校接受外夷贡献之礼。又曰:"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是又在学校行献馘献囚之礼。馘者,杀敌割其一耳。囚者战俘。古者在学校习射,出兵则受成于学。及其返,则释奠于学。凯旋之礼,亦于学校行之。

然则古代学校之于政事,乃密切相关。《白虎通》所谓"行礼乐,宣教化",此乃政治上之莫大任务。下至汉儒,尚能恳切言之。

今当再说"学校"二字。孟子有曰:"修庠序学校之教。"此因战国时,古代学校之制已破坏,故孟子主欲兴修。以训诂言之,学者,效也。孟子又曰:"校者,教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可见西周教育制度之规模,已远有渊源。孟子言三代共有学,其说决非虚造。又观《左传》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之事。其时孔子已生,郑国乡间尚有学校,故乡人集于其中以议国事。因学校乃公共建筑,而传统上学校本亦与政治密切相连。至其称校,因校字有考校比校之义。学中习射习歌,亦必时有考校可知。以后此校字多用在军事上,而当时学校,尤与军事有深切关系,亦据此校字而可知。

猜你喜欢
  ●卷五·徐梦莘
  卷之十八·佚名
  ○皇朝平吴录下·佚名
  ◎牡丹花下风流鬼·李定夷
  ◎使君泪滴牡丹江·李定夷
  二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搜访书目折·佚名
  绎史卷六十二·马骕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班固
  陆子隆传·姚思廉
  皇甫遇传·薛居正
  滕茂实传·脱脱
  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国元年(己巳、9)·司马光
  选举二○·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六·高晋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卷三十六 补)·朱彝尊

    (词五十四首)宋金元词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张炎扬舸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

  • 卷八十四·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一 沈约三 侍游方山应诏 清汉夜昭晢扶桑晓陆离发歌摐阳下【一作发吹垂杨下】建羽朝夕池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 后村集补钞·管庭芬

    后村集补钞刘克庄题孺子亭孺子亭前插酒旗,游人那解荐江蓠。白鸥欲下还飞起,曾见当年解榻时。题忠勇庙士各全躯命,惟侯视死轻。张巡须尽怒,先轸面如生。短刃犹枭寇,空弮尚背城。新祠箫鼓盛,人敬比神明。周汉国公主挽词孝谨新

  • 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谧子方回 挚虞 束皙 王接·房玄龄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 卷三 真宗·王夫之

      〖一〗  咸平四年,诏赐九经于聚徒讲诵之所,与州县学校等,此书院之始也。嗣是而孙明复、胡安定起,师道立,学者兴,以成乎周、程、张、朱之盛。及韩侂胄立伪学之名,延及张居正、魏忠贤,率以此附致儒者于罪罟之中,毁其聚讲之

  • ●扬州城守纪略·韩菼

    桐城戴田有着宏光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大兵破扬州,督师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死之。史公字道邻,顺天大兴人。始为西安府推官有声,历迁安庐兵备副使,升巡抚;丁母忧。服阕,起总督漕运,巡抚淮扬。久之,拜南京兵部尚书。当是时,贼

  • 元明事类钞卷十一·姚之骃

    官品门【四】各道治广防 元史乌克逊泽为广西两江道副使雷州近海农病鹻卤泽教民浚故湖筑大堤碣三溪潴之为斗门七堤堨六渠二十有四渠皆支别为牌时其启闭濒海广泻并为膏土满朝清 元史类编多尔济为中兴路副管民官无毫发

  • 卷五十三·杨士奇

    永乐四年夏四月辛酉朔享○太庙○壬戌户部引奏种样田官军言于令种样田者每岁终赴京较其所收多寡而赏罚之是数人者更两岁始至京虽较其所收当赏而违令过期官军皆当治罪 上曰收多者当赏其勤违令者当责其慢可通计两岁所收

  • 卷四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六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宰执上上太宗荐张齐贤可任为相 赵 普臣叨受宠荣致招殃咎昨萦疾苦全是困危承圣主之悯怜切加救疗念微臣之衰朽难以扶持近者虽获朝参尚无气力料兹病苦那得久长疑大

  • 尚书大传补遗·孙之騄

    五帝传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诗疏引)论衡引大传曰凤凰在列树萧索轮囷是谓卿云(杨升庵引尚书大传)髙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史记正义引)书传曰泽障曰陂(新唐书引)书谓菜为茹(诗疏)政者齐中也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道正而万

  • 卷八·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八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召南四野有死麕篇野尔雅云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疏云以细别言之则郊外之地名牧牧外之地名野若大判而言则野者郊外緫名故周礼六遂在逺郊之外遂人职云凡

  • 大雲初分宝雹健度第十五·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大神通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有宝雹法门。雹等法门雹庄严王法门。雹灯法门。雹药法门。雹同法门。雹无尽意法门。雹

  • 华严五十要问答后卷·智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门智俨集三十七三世不同义。离世间品初释问。诸教世时云何。答。依小乘教三世有法。依三乘教三世之中现在有。过未无。依一乘教九世义。过未现在及现在现在三时有。过去未来及现在各有。过未六

  • 卷第二·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麟喻居士 罗所蕴 较订後汉戊午明帝永平元年 己未二年庚申三年 佛知此震旦国。众生缘熟。将来教化○梓潼帝君甞言。予受业报。为卭池龙。羁於积水之下。连年旱虐。水复为泥。身既广大。

  • 卷四·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四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晚参中秋晚参青山日日雨倾盆祇说广寒羞见人忽地晴开天如洗清光依旧在江苹蓦召众云正恁么时还是

  • 画说·莫是龙

    画论。明代莫是龙。一卷。 约1590年。 有《广百川学海》本、《续说郛》本、《画论丛刊》本。论画以李思训为北宗, 王维为南宗,对王维尤为推崇。论画重传神,提出“传神者必以形”、“味外之味”等。学习古代优秀作品,

  • 资治通鉴考异·司马光

    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等人所撰成的《资治通鉴》,共294卷,共参考正史之外各种杂史著作322种,历经19年最后完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比较各种史料,辨明选定的理由,同时撰写了

  • 钦定周官义疏·鄂尔泰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敕撰,乾隆十三年(1748)钦定。据雷熔《方苞行状》载为方苞撰,沈廷芳为方苞传亦略同。方苞生平见《周官集注》。《钦定周官义疏》为清政府钦定《三礼义疏》之第一部。《汉志》载《周官经》六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