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长孙嵩传

长孙嵩是代郡人。父亲名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他的名字也是昭成帝给取的。十四岁时,已经代替父亲掌管事务。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内发生内乱,苻坚让刘库仁管理国家大事,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他。

  刘显策划叛乱时,长孙嵩率领旧部和普通兵士们共七百多家叛离刘显出走。当快到五原时,遇到萛君的儿子于乌渥也聚众自立,长孙嵩便打算依附他。见于乌渥后,于乌渥自称是背叛父亲的儿子,并劝长孙嵩归顺道武帝。长孙嵩心中犹豫不决,于乌渥便替他掉转牛头的方向,长孙嵩便勉力听从他,并在二汉亭见到了道武帝。道武帝仍让他当南部大人,从此他屡立军功。后来他随从道武帝攻打中山时,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封爵为巨鹿公。并历官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在所到之处都受到称赞。明元帝即位后,同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车门右侧,处理国家各种要事,所以当时人称为“八公”。

  晋将刘裕北伐姚泓时,明元皇帝授给他符节,以都督山东诸军事,来到平原郡后,他沿着黄河北岸排列军队,驻守在畔城,和晋军交战后失利,明元帝传令让开道路给刘裕军通过。刘裕在船上望见长孙嵩的军旗和车盖,便送上酃地出产的美酒和江南的食品。长孙嵩都让人送到京城。明元帝传旨让长孙嵩以丰厚的礼物回赠。同时,命令他挑选精锐部队以备作战,如果刘裕的军队西去,便率领精兵南出彭城、沛郡;如果弄不清西行时间,就领兵在后面跟随。刘裕军队到达崤山、陕州一带,必定会跟姚泓军队对峙,结果必定是一方战败,另一方伤亡惨重,实力疲弊。等到秋天时,逐步乘危攻打他,那么刘裕的首级就可以不用作战而高悬起来。于是,等刘裕沿河前往洛阳并入关。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从城皋南渡黄河,晋朝所有驻守部队都望尘奔逃。刘裕攻占长安后,长孙嵩才领兵还朝。

  明元帝得了重病后,向长孙嵩问及后事。长孙嵩说:“立年长的为帝理顺,以德行可以使人信服。如今大皇子贤能又是嫡出的,这正是上天的意思了,请立他为帝。”明元帝于是决定了,传旨太武帝临朝监理国事,长孙嵩为辅政大臣。

  太武帝即位后,加封长孙嵩为北平王、司州中正。太武帝下诏询问公卿们说“: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个?”长孙嵩和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说:“赫连居于一地,不会成为大患。蠕蠕世代都祸害边境,应当先讨伐大檀。打败了就可以得到它的牲畜和资产,足以使国家富裕;打不败它也可以到阴山狩猎,多打一些禽兽,得到的兽皮、兽肉、筋角等物补充军队需要,也强于打败一个小国了。”太常卿崔浩却说“:大檀国人迁徙得像鸟飞一样迅速,以轻兵猛追却难以持久,用大部队去又赶不上它。赫连屈丐土地不过千里,它的刑罚残暴严酷,人都厌恶并想除掉它,应当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却主张先讨平冯跋。太武帝默然不语,便领兵西行。后来又听说赫连屈丐已死,关中大乱,便商议加以讨伐。长孙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便是以逸待劳。大檀人知道了,乘虚来进犯,国家就危险了。”太武帝便向天师寇谦之询问吉凶,寇谦之劝太武帝出征,杜超之也赞同,崔浩又说西征有利。长孙嵩等坚持进谏,太武帝大怒,他斥责长孙嵩为官贪污枉法,让武士们羞辱了一顿。不久,改任长孙嵩为太尉。过了许久,又加封柱国大将军。从此以后,皇帝御驾亲征时,因长孙嵩年纪大了,大多让他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办理各种案件。死时,享年八十,被谥为“宣王”。后来孝文帝追记前朝功臣,让长孙嵩在帝庙中配祀。

  长孙嵩的儿子名颓,精于骑射,能拉动三百斤重的强弓。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加封侍中、征南大将军。后因有罪而罢官成为戍卒。以后又恢复爵位,死后谥号为“安王”。

  颓的儿子名敦,字孝友,任北镇都将。因贪污被降为公爵。文成帝时,他自诉先祖的大功,被恢复王爵,死时谥为“简王”。

  敦的儿子道,字念僧,承袭爵位。很久以后,依照惯例被降为公爵,任左卫将军。死时谥号为“慎”。

  道的儿子悦,袭公爵。建义年间,恢复北平王爵位,不久降为公爵,任光禄少卿。死时,追赠“司空”。

  长孙嵩的第五代孙名俭,在北周任职,很有名气。

猜你喜欢
  帝纪第六 武帝下·令狐德棻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八·焦竑
  路史卷十五·罗泌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应运龙兴·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一○ 江西巡抚海成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中州人物考卷八·孙奇逢
  徐绍祯·陶菊隐
  读例存疑卷十六·薛允升
  蔡道恭传·姚思廉
  太平传·宋濂
  尹梦鳌传·张廷玉
  卷五十四·雍正
  职官二四·徐松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五·彭定求

        卷305_1 【登城楼作】陈翊   井邑白云间,严城远带山。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枳关。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卷305_2 【宴柏台】陈翊   华台陈桂席,密榭宴清真。柏叶犹霜气,桃花

  • 癸丑九十五首·许南英

    癸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癸丑三月任命龙溪县知事,视事日偶成飞来凫舄入清漳,遍地荆榛杂梓桑:私斗共夸民气勇,公田太息上农荒。分门别户吾无党,救弊扶衰国有光。此是紫阳遗教地,问心得过始登场。和福建西路观察使吴芝青留别原

  • 卷三·王铚

    钦定四库全书雪溪集卷三      宋 王銍 撰律诗送王敦素归金陵晓踏河堤月逢人问去舟已为羇旅客更挽别离愁索寞怜同姓丁宁数旧游欲知幽独意风露满城秋洪驹父泛舟将过颍同张仲宗出饯席间留诗为别且邀用韵已作分

  • 卷十六·谷应泰

      ○燕王起兵太祖洪武三年夏四月,诏封皇子棣为燕王,太祖第四子也。十一年冬十二月,定诸王宫城制式。太祖曰:“除燕王宫殿仍元旧,诸王府营造不得引以为式。”   二十三年春二月,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军,听燕王节制,征沙漠。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四·纪昀

    器服略 【三】天子车辂皇太后皇后车辂皇太子皇子车辂公卿大夫等车辂主妃命妇等车辇舆○天子车辂(臣)等谨按郑志本门列天子车辂标题考下首列五辂次各车于厯朝之制度綦详乃其标题接行复出五辂字样似与各标题未为 画一今并

  • 陈纪五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壬辰、572)·司马光

    陈纪五 陈宣帝太建四年(壬辰,公元572年) [1]春,正月,丙午,以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 [1]春季,正月,丙午(初三),陈朝任命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 [2]己巳,齐主祀南郊。 [2]乙巳(初二),北齐后主到

  •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七舆地考【九】江西省【臣】等谨按禹贡扬州一则曰彭蠡既瀦再则曰三江既入而於导汉又曰东滙泽为彭蠡於导江又曰东迤北会於滙郑康成谓左合汉为北江右合彭蠡为南江岷江居中为中江盖惟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九典礼五【养老二】二十六日癸卯命二十七日赐八旗老人宴於畅春园正门前复谕户部等衙门会议恩赏从优具奏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户部等衙门遵旨会

  • 卷二十·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   宋 程公说 书二厯书第二庄公元年戊子【气余二千 归余八万七 千朔余二千四一十  二七百四十  一百三十】正月癸亥大【一壬辰冬】   闰月癸巳小二

  • 第十章 13·辜鸿铭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辜讲当国君送给孔子煮熟的食物作为礼品,孔子总是将食物端端正正地放在桌上,首先自己品尝,然后再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九   聽者.謂說法師說正法要安處聽者令住恭敬無倒聽聞。問.何故安處。答.謂或由一   因.或乃至十。一因者所謂恭敬聽聞正法現證利益及安樂故.此中或

  •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尔时金刚手菩萨,宣说此决定不空最上善巧微妙广大不可思议甚深之法,所有尽无尽成就法,皆悉能成:&ldquo;行人当随意随处,结跏趺坐心意调柔,然后以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智严译)·佚名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终南山至相寺上座将军师智严重翻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城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四十二亿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人。是时世尊自念命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即告长老大目健连

  • 优婆塞戒经卷第六·佚名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五戒品第二十二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归依。何等之人不得三归。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谛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则得三归。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

  •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佚名

    十有三□□□□□□□□□□□□□□□□□□众明□□□□□□八修法供□□□□□□□□□□□□□□□□ 般若波□□□□□□□明仁王等观报佛三□□□供养行□□□□□□□□□至成一花台明诸王等观法佛三宝修法供

  • 卷第八·朝宗通忍

    嘉兴大藏经 朝宗禅师语录朝宗禅师语录卷第八侍者 行导 编请益僧进方丈问云和尚普说中以百丈扭鼻与高峰睹赞齐举不能无疑请决之师云疑个甚么僧云百丈因扭鼻得省马祖次日升座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问曰我适来未曾说

  • 龟山集·杨时

    北宋哲学家杨时文集。时号龟山,故名。共四十二卷,其中书、奏、表、札、讲义、经解、史论、启、记、序、跋各一卷,语录四卷,答问二卷,辩二卷,杂著一卷,书七卷,诗五卷,志铭八卷,状述一卷,哀辞、祭文一卷。理学思想以二

  • 读医随笔·周学海

    医话。清周学海撰。六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已著录。是书撰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卷一证治总论,论述气血精神、升降出入、承制生化、虚实补泻等基本理论与证治法则;卷二分上下两编。上编形气类,论述六淫及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