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零五

 

  卷305_1 【登城楼作】陈翊

  井邑白云间,严城远带山。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枳关。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卷305_2 【宴柏台】陈翊

  华台陈桂席,密榭宴清真。柏叶犹霜气,桃花似汉津。

  青尊照深夕,绿绮映芳春。欲忆相逢后,无言岭海人。

  卷305_3 【过马侍中亭】陈翊

  草色照双扉,轩车到客稀。苔衣香屐迹,花绶少尘飞。

  薄望怜池净,开畦爱雨肥。相过忘日昃,坐待白云归。

  卷305_4 【寄邵校书楚苌】陈翊

  爱酒时称僻,高情自不凡。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

  云际开三径,烟中挂一帆。相期同岁晚,闲兴与松杉。

  卷305_5 【龙池春草】陈翊

  青春光凤苑,细草遍龙池。曲渚交蘋叶,回塘惹柳枝。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色带金堤静,阴连玉树移。

  日光浮靃靡,波影动参差。岂比生幽远,芳馨众不知。

  卷305_6 【郊行示友人】陈翊

  水开长镜引诸峦,春洞花深落翠寒。

  醉向丝萝惊自醒,与君清耳听松湍。

  卷305_7 【送别萧二】陈翊

  橘花香覆白蘋洲,江引轻帆入远游。

  千里云天风雨夕,忆君不敢再登楼。

  卷305_8 【游仙】刘复

  税驾倚扶桑,逍遥望九州。二老佐轩辕,移戈戮蚩尤。

  功成弃之去,乘龙上天游。天上见玉皇,寿与天地休。

  俯视昆仑宫,五城十二楼。王母何窈眇,玉质清且柔。

  扬袂折琼枝,寄我天东头。相思千万岁,大运浩悠悠。

  安用知吾道,日月不能周。寄音青鸟翼,谢尔碧海流。

  卷305_9 【寺居清晨】刘复

  高枕对晓月,衣巾清且凉。露华朝未晞,滴沥含虚光。

  隔竹闻汲井,开扉见焚香。幽心感衰病,结念依法王。

  青冥早云飞,杳霭空鸟翔。此情皆有释,悠然知所忘。

  卷305_10 【出东城】刘复

  步出东城门,独行已彷徨。伊洛泛清流,密林含朝阳。

  芳景虽可瞩,忧怀在中肠。人生几何时,苒苒随流光。

  愿得心所亲,尊酒坐高堂。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

  双戏水中凫,和鸣自翱翔。我无此羽翼,安可以比方。

  卷305_11 【经禁城】刘复

  日没路且长,游子欲涕零。荒城无人路,秋草飞寒萤。

  东南古丘墟,莽苍驰郊坰。黄云晦断岸,枯井临崩亭。

  昔人竟何之,穷泉独冥冥。苍苔没碑版,朽骨无精灵。

  俯仰寄世间,忽如流波萍。金石非汝寿,浮生等臊腥。

  不如学神仙,服食求丹经。

  卷305_12 【出三城留别幕中三判官】刘复

  翔禽托高柯,倦客念主人。恩义有所知,四海同一身。

  况皆旷大姿,翰音见良辰。陈规佐武略,高视据要津。

  常愿投素诚,今果得所申。金罍列四座,广厦无氛尘。

  留连徂暑中,观望历数旬。河山险以固,士卒勇且仁。

  饬装去未归,相追越城闉。愧无青玉案,缄佩永不泯。

  卷305_13 【送刘秀才南归(一作陈存诗)】刘复

  鸟啼杨柳垂,此别千万里。古路入商山,春风生灞水。

  停车落日在,罢酒离人起。蓬户寄龙沙,送归情讵已。

  卷305_14 【送王伦(一作汪伦)】刘复

  春江日未曛,楚客酣送君。翩翩孤黄鹤,万里沧洲云。

  四方各有志,岂得常顾群。山连巴湘远,水与荆吴分。

  清光日修阻,尺素安可论。相思寄梦寐,瑶草空氛氲。

  卷305_15 【长相思】刘复

  长相思,在桂林,苍梧山远潇湘深。秋堂零泪倚金瑟,

  朱颜摇落随光阴。长宵嘹唳鸿命侣,河汉苍苍隔牛女。

  宁知一水不可渡,况复万山修且阻。彩丝织绮文双鸳,

  昔时赠君君可怜。何言一去瓶落井,流尘歇灭金炉前。

  卷305_16 【长歌行】刘复

  淮南木落秋云飞,楚宫商歌今正悲。青春白日不与我,

  当垆举酒劝君持。出门驱驰四方事,徒用辛勤不得意。

  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君不见金城帝业汉家有,东制诸侯欲长久。

  奸雄窃命风尘昏,函谷重关不能守。龙蛇出没经两朝,

  胡虏凭陵大道销。河水东流宫阙尽,五陵松柏自萧萧。

  卷305_17 【春游曲】刘复

  春风戏狭斜,相见莫愁家。细酌蒲桃酒,娇歌玉树花。

  裁衫催白纻,迎客走朱车。不觉重城暮,争栖柳上鸦。

  卷305_18 【杂曲】刘复

  宝剑饰文犀,当风似切泥。逢君感意气,贳酒杜陵西。

  赵女颜虽少,宛驹齿正齐。娇多不肯别,更待夜乌啼。

  卷305_19 【春雨】刘复

  细雨度深闺,莺愁欲懒啼。如烟飞漠漠,似露湿凄凄。

  草色行看靡,花枝暮欲低。晓听钟鼓动,早送锦障泥。

  卷305_20 【夕次襄邑】刘复

  何处成吾道,经年远路中。客心犹向北,河水自归东。

  古戍飘残角,疏林振夕风。轻舟难载月,那与故人同。

  卷305_21 【夏日】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银瓶绠转桐花井,

  沉水烟销金博山。文簟象床娇倚瑟,彩奁铜镜懒拈环。

  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卷305_22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一作刘三复诗)】刘复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三年护塞从戎远,

  万里投荒失意多。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卷305_23 【禅门寺暮钟】刘复

  簨簴高悬于阗钟,黄昏发地殷龙宫。

  游人忆到嵩山夜,叠阁连楼满太空。

  卷305_24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冷朝阳

  同游云外寺,渡水入禅关。立扫窗前石,坐看池上山。

  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不是缘名利,好来长伴闲。

  卷305_25 【中秋与空上人同宿华严寺】冷朝阳

  扫榻相逢宿,论诗旧梵宫。磬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

  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

  卷305_26 【宿柏岩寺】冷朝阳

  幽寺在岩中,行唯一径通。客吟孤峤月,蝉噪数枝风。

  秋色生苔砌,泉声入梵宫。吾师修道处,不与世间同。

  卷305_27 【登灵善寺塔】冷朝阳

  飞阁青霞里,先秋独早凉。天花映窗近,月桂拂檐香。

  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空闻指归路,烟处有垂杨。

  卷305_28 【瀑布泉】冷朝阳

  潺湲半空里,霖落石房边。风激珠光碎,山欹练影偏。

  急流难起浪,迸沫只如烟。自古惟今日,凄凉一片泉。

  卷305_29 【冬日逢冯法曹话怀】冷朝阳

  分襟二年内,多少事相干。礼乐风全变,尘埃路渐难。

  秋林新叶落,霜月满庭寒。虽喜逢知己,他乡岁又阑。

  卷305_30 【送唐六赴举】冷朝阳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卷305_31 【送远上人归京】冷朝阳

  夏腊岁方深,思归彻曙吟。未离销雪院,已有过云心。

  寒磬清函谷,孤钟宿华阴。别京游旧寺,月色似双林。

  卷305_32 【别郎上人】冷朝阳

  过云寻释子,话别更依依。静室开来久,游人到自稀。

  触风香气尽,隔水磬声微。独傍孤松立,尘中多是非。

  卷305_33 【立春】冷朝阳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卷305_34 【送红线】冷朝阳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卷305_35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于尹躬

  至日行时令,登台约礼文。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

  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

  卷305_36 【赠别二首】柳郴

  江浦程千里,离尊泪数行。无论吴与楚,俱是客他乡。

  何处最悲辛,长亭临古津。往来舟楫路,前后别离人。

  卷305_37 【句】柳郴

  他乡生白发,旧国有青山。

  (《贼平后送客还乡》。见《纪事》)。

  卷305_38 【望终南春雪】李子卿

  山势抱西秦,初年瑞雪频。色摇鹑野霁,影落凤城春。

  辉耀银峰逼,晶明玉树亲。尚寒由气劲,不夜为光新。

  荆岫全疑近,昆丘宛合邻。馀辉倘可借,回照读书人。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五·彭定求
  附录一宋人话本小说中人物词·唐圭璋
  徐霖·唐圭璋
  程珌·唐圭璋
  陈辅之诗话 全文·陈辅
  原序·阮阅
  ◆古鼎禅师祖铭(古鼎外集)·顾嗣立
  第一齣~第十齣·佚名
  三集卷八十四·乾隆
  石屏词·戴复古
  卷一百二十二·冯惟讷
  原序·方回
  提要·佚名
  卷六补编·康熙
  5.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回 移花接木诈何深 含垢蒙羞非其罪·萧晶玉

    且说寇公子奋志读书,恐误了工课,提着糕点,走至府门以外,只见兄弟云虎跳跳蹦蹦在那里玩耍,赶着公子叫道:“哥哥,你拿着什幺呢?”公子站住,把包儿放在马台石上,打开拿出几块,递与虎儿说:“拿到家里吃去罢。”遂往学中

  • 第二十五出 分笺·周履靖

    【霜天晓角】〔众扯纤末赶纤老旦旦小旦同上老旦〕宦游跋涉。风餐还水歇。〔旦〕短堠长亭几折。〔小旦〕徐看落日林遮。〔众〕浒墅关了。〔末〕请问奶奶。还泊船还赶路。〔老旦〕泊船。明日早行。〔末〕船头。分付泊

  • 卷一百七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四 周必大 次韵赵公直赏心亭 晋人夸新亭假日辄高会中间伯仁辈未免楚囚对江山犹古昔人物更草昧东郊今保厘翠华记行在佳丽压濮楚追游盛冠盖兹楼贯城雉

  • 卷八百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六寒山寒山子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为冠布裘弊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闾丘胤宦丹丘临行遇丰干师言从天台来闾丘问彼地有何贤堪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正德十一年九月己卯朔广西思明府忠州冠带土官黄瑚遣黄孟等来朝贡马赏彩叚等物有差○庚辰升广东按察使汪获麟为云南右布政使陕西按察司佥事阮吉为本司副使○刑科都给事中王爌等劾奏镇守两广总兵官郭勋刚愎乖方民夷受害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议会门前新绷儿·李定夷

    湖北省议会前,一日清晨九时,有应山县人李某,素充汉口刘园优伶。因其妻身怀六甲,行将分娩,带令渡鄂,租屋居住。夫妇二人,乘车至阅马厂。甫一登车,该妇腹胎已动。及抵省议会门首,呼痛甚惨。急令停车,就地产生一男。衣包齐下,血流如

  • 六十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盐场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六年六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窃臣于六月初十日已至仪真掣盐,但因六月内场河浅涸,盐船艰于运行,秤掣无多。目下堵坝蓄水,兼之连日有雨,船只陆续抵所,商民胥悦,江南太平无事。理合具摺

  • 一七 西三条胡同住屋·许寿裳

    鲁迅爱住北平,但是他的西三条胡同住屋,是出于不得已而经营的。他原来在一九一九年把绍兴东昌坊口的老屋和同住的本家公同售去以后,就在北平购得公用库八道湾大宅一所,特地回南去迎接母太夫人及全眷来住入,这宅子不但房间多

  • 显祖文宣帝纪·李延寿

    显祖文宣皇帝名洋,字子进,是神武帝的二儿子,文襄帝同母弟弟。武明太后刚怀宣帝时,每夜有红光照亮内室,太后私下十分奇怪。当宣帝出生时,把他称为侯尼于。鲜卑话就是有福相的人。因为他在晋阳出生,所以有一个名字叫晋阳乐。当

  • 杜淹传·刘昫

    杜淹是杜如晦的同高祖叔父,字执礼。祖父名业,北周时官至豫州刺史。父亲名征,北周时官至河内太守。杜淹聪慧,能言善辩,多才多艺。他年纪轻轻时就广泛受到赞扬,跟同郡的韦福嗣结为知心朋友,一起商议说:“皇上喜欢任用隐退的人,苏

  • 卷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吏部九诸司职掌凡除授官员於吏部给凭就行关领到任须知前去本衙门到任务要照依须知内条欵事例逐一遵守施行毋得视为文具勅谕授职到任须知士人未官不可不知受任

  • 春秋地理考实卷三·江永

    婺源江永撰昭公元年虢【传遂防于虢杜注郑地今按故东虢国也见隐元年】三苗【传虞有三苗杜注三苗饕餮放三危者今按吴起云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史记正义云今江州鄂州岳州也江州今江西九江府鄂州今湖广武昌府岳州今岳州府

  • 古文尚书冤词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郝敬曰五歌伯仲汉魏不及十三国风欲凌商周雅颂而上之意浅响浮其亦难矣郝敬归有光胸腹最陋祗拾得孔书疑汉魏间人所作一语遂谓伯仲汉魏不知此五歌有四歌为左传国语全引之文至第三歌竟无一賸语岂左传国

  • 看军人尚有军纪否·太虚

    上海各报载:淞沪警备司令顷接最高当局自牯岭来电称:凡军人之非法占领敌产房屋,统限于九月底前出清。该电中并令上海区海陆空军及后勤司令部等,自动澈查报告,知有隐匿等情,以军法从事;其主管长官则连带惩处。这个最高当局电令

  • 玄沙语录卷之上·玄沙师备

    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闽中得山居士 林弘衍 编次师名师备。福州闽县人也。姓谢氏。幼好垂钓。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诸渔者。唐咸通初年。甫三十。忽慕出尘。乃弃钓舟。投芙蓉灵训禅师落发。往豫章开元寺道玄律师受具。

  • 药征续编·吉益东洞

    《药征》为东人东洞吉益著作之一。征药五十三品,伟业未竟,人遽云亡。弟子村井续征十品,附录七十二品,辨古之妄,释今之惑,定正考核,十易寒暑,盖亦煞费苦心矣!按:东洞为彼邦复古派之有力分子,学问渊博,著述等身,从游者

  • 耳新·郑仲夔

    笔记。明郑仲夔著。八卷。作者自序云为生平经历之所述,“耳涉之而成新,殊不忍其流湮而遁没也,随闻而随笔之。”书中有不少明末史事,如魏忠贤之成败,周顺昌、黄尊素、杨琏之死难等记述,褒贬爱憎亦寓其间,可供治史者参考。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