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宏传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任职,为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是慕容日韦的官员,任黄门侍郎。他们都以有才学而著称。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他请教,十分尊敬。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兼冀州从事,对外总理日常事务,入内视为宾客密友。他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毫不拖延。苻坚知道他的才干,征召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有病为由,不肯就任。降为著作佐郎。太原人郝轩是个以知人而闻名的人,他称赞崔宏是能够佐助帝王的良才,近代以来从未有过。苻坚败亡之后,他避乱于齐鲁之间,被丁零的翟钊和晋朝叛将张愿所挽留。郝轩叹息着说:“这个人啊,遇到这样的时机,不因此而扶摇直上,却跟燕雀一起升降,岂不可惜!”

  后出仕于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在所担任的职务上都得到好评。他立身正派,虽处兵荒马乱的时候,仍一心学习,不把资产放在心上,妻子也免不了受饥寒之苦。

  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找来以后,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和张兖一起总管机要大事,创立制度。这时晋国前来问聘,皇帝准备回访,让有关部门商议国号。崔宏建议说“:三皇、五帝立号,或以出生的地方,或用封国的名称。所以虞、夏、商、周开始时都是诸侯,当圣德宏隆之后,万国拥戴,国号也随其本号,不再更改。只有商因多次迁移,改号叫殷。但仍兼用,不去掉起初的称号。所以《诗》中说‘殷商之旅’,便是这个原因。我国虽然统管广阔土地,到了陛下时,国运如龙腾飞。虽是旧邦,却是新受天命。所以登国初年改代称为魏。慕容永也奉进魏国土地。魏是大国名称,是神州的上等之国,这也是革命的验证,有利之处已见之于符瑞了。我认为应当称为魏。”道武帝听从了,于是称为魏。

  当皇帝前往邺城时,询问有关过去的事情,崔宏应答如流,皇帝很赞赏他。回军时到达恒岭,皇帝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母亲爬上山顶,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于是下令凡迁徙的人自己难以前行的,配给车辆和牛。

  又改任吏部尚书。当时朝廷命令有关方面确定官员的爵级,撰写朝廷礼仪,协和音乐,制定法律条令,申明处罚有关禁令,由崔宏总管并最后裁定,作为永久的定式。并设置八部大夫,如同过去的八座之官,崔宏通管三十六曹官员任命,如令、仆等统管。深受信任,势倾朝廷。但他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母亲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食物。皇帝知道以后,更加敬重他,厚加赏赐。当时人有的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他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帝王的制度,崔宏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到道武帝晚年,大臣们大多触犯皇帝的威怒,崔宏却从未受到谴责,也正是因为这点。

  皇帝曾经召崔宏讲论《汉书》,讲到娄敬劝说汉高祖,让他将鲁元公主出嫁匈奴时,很赞赏,感叹了许久。所以各位公主都嫁给了附属国家,朝臣们的子弟,高门大族家的才士也都娶不到公主。免了尚书职务以后,皇帝赐崔宏为白马侯爵位,加周兵将军,和旧功臣庾岳、奚斤等同列,而对他的宠信却超过其他人。

  道武帝去世,明元帝未即位时,清河王绍因为人心不安定,便取出大量财物绢帛,赏赐朝臣们。只有崔宏不肯接受绍赐给的财物,长孙嵩以下官员们都感到惭愧。皇帝派使者们出去视察各郡国情况,检查纠正那些不依法行事的地方守宰们,让崔宏和宜都公穆观等最后审定,皇帝称赞他们做得公平适当。又下令让崔宏和长孙嵩在朝堂判决刑罚狱讼。

  明元帝因为各郡国中的豪门士族头领有害于地方和国家,便下优诏征召他们到京城。人们大多留恋故土,而一些官吏们强逼遣送,于是,一些轻率的年青人便相互煽动,在各地聚集起来。河西、建兴盗贼四起,守宰们讨伐却难以制止。皇帝便召崔宏和北新侯安同、寿光侯叔孙建、元城侯元屈等问计。崔宏请求朝廷宣布大赦以缓和情绪。元屈说“:不如先杀掉首恶分子,赦免同党人。”崔宏说:“帝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心为本,何须一定辨清曲直呢?大赦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可作为权变的方法。如果大赦之后仍不改正,再杀也不迟。”明元帝听从了。

  神瑞初年,朝廷诏令崔宏和南平公长孙嵩等坐在止车门右侧,听理军政机密大事。并州胡人几万人南侵到河内掳掠,朝廷派将军公孙表等征讨,被打败。皇帝向群臣询问计策。崔宏说“:公孙表等诸军,并非数量不足,只是失于指挥,所以只能使小盗贼们暂时平息下来。胡人数量虽多,但缺少勇猛的主将,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奴共一胆啊!应当派一位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带领几百骑人马,统率公孙表的军队进行讨伐,敌人知道后,必定闻风震惊。寿光侯叔孙建,以前曾在并州,众将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皇帝听从了,于是讨平了胡人贼寇。不久,被任命为天部大人,晋为公爵。

  泰常三年(418)夏天,崔宏病重,皇帝派侍中穆观前往接受遗言。侍臣们前去问病探视的,一夜之间数次往返。死后,追赠司空,谥为文贞公。丧礼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孙俊的办法,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他的儿子崔浩袭爵。太和年间,孝文帝追记前朝的功臣,将崔宏在太庙配祭。

猜你喜欢
  卷第八十五·胡三省
  卷十三史九·何良俊
  卷之一千三百十·佚名
  卷之二百零六·佚名
  ◎知事闹新房·李定夷
  卷十七·萧常
  第二章 徽商资本的来源和积累·佚名
  京口耆旧传卷五·刘宰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杜大珪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郑麟趾
  卷九十·班固
  卷二百二·杨士奇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八十三·雍正
  选举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九章 他乡持正·屠隆

    〔贴扮押不芦花戎装末净旦老旦扮将吏从上〕蛮土风烟木叶疎。专城南面上头居。翠钿宝袜黄金甲。人道奴颜花不如。奴家夜郞王夫人。唤名押不芦花。良人雄据夜郞。称王荒裔。虽受大唐正朔。阻险恃兵。不奉朝

  • 卷二百七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七 天如和尚 示友人 尘网苦多累暂闲如脱羁胡为尘外迹而乃东西驰聚谈每仓卒既远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百骸如仆马势合聊相随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

  • 薛涛诗集·佚名

    杂咏罚赴边上武相公萤在荒芜月在天萤飞岂到月轮边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又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吟窗杂録】春望诗四首【诗一作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

  • 本纪第二十 昭宗 哀帝·刘昫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太后王氏。以咸通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东内。十三年四月,封寿王,名杰。乾符四年 ,授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押奚契丹、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帝于僖宗,母弟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杨仲良

      太宗皇帝   赵普复相   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壬申,河阳三城节度使赵普来见,赴太祖山陵。乙亥,授太子少保,留京师。   六年九月,太子太保赵普奉朝请累年,卢多逊益毁之,郁郁不得志。   普迁太子太保,正史、《实录》、《

  • 卷第一百三十三·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五〔起重光大渊献(辛亥),尽旃蒙单阏(乙卯

  • 大事记续编卷十三·王祎

    汉孝安皇帝永初元年春二月丙午以广成游猎地被灾郡国公田假贫民【以本纪修】觧题曰李贤曰广成在今汝州叶县西二月庚午梁鲔薨【以本纪修】三月癸酉日有食之【本纪】觧题曰本志曰月二日也夏四月封三公及邓隲兄弟为列侯隲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酉阳土司传·张廷玉

    酉阳,汉朝时是武陵郡的酉阳县。宋朝时,此地为酉阳州。元朝时隶属于怀德府。明朝洪武五年(1372),酉阳军宣慰司的冉如彪派其弟弟冉如喜前来进觐献贡,朝廷便设置了酉阳州,任冉如彪为知州。八年,酉阳州改为宣抚司,仍让冉如彪担任

  • 論衡校釋卷第十九·黄晖

      宣漢篇   詩淇澳釋文引韓詩曰:「宣,顯也。」恢國篇曰:「宣漢之篇,高漢於周,擬漢過周。」須頌篇曰:「宣漢之篇,論漢已有聖帝,治已太平。」   儒者稱五帝、三王致天下太平,漢興已來,未有太平。彼謂五帝、三王致太平,漢未有

  • 目录·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四书辨疑目録     四书类卷一大学在亲民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顾諟天之明命汤之盘铭作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

  • 读诗私记卷一·李先芳

    (明)李先芳 撰○诗序按羣书考索欧阳氏云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桧曹此孔子未删之前周太师乐歌之次第也周召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今诗次第也周召邶墉卫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王此郑氏诗谱次第也诗正风周南

  • 第十一章 10·辜鸿铭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辜讲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后,孔子的其他学生建议孔子给予厚葬。但是孔子说:“不要看我的面子而这么

  • 提要·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苏氏诗集传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苏氏诗集传二十卷宋苏辙撰其说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因惟存共?端一言而以下余文悉从删汰案礼记曰驺虞者

  • 六趣轮回经·佚名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归命三世尊  正等觉所说  常行于利他  积集诸功德  若自身口意  所作善恶业  感果定非差  无别造作者  最胜

  • 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二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城中有长者,晨朝严驾将从诣园游观已,复回车诣祇洹精舍,置车在祇洹门外,步入见跋难陀释子,礼敬问讯在前坐听法。跋难陀释子辩才智慧、

  • 柳州文钞·柳宗元

    七卷。唐柳宗元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

  • 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