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传
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祖贺仁杰,父贺胜。贺胜受冤而死时,太平尚年幼,泰定帝为其父雪冤并抚恤太平。
太平性情开朗,为人正大,虽年幼却如老成人,曾拜赵孟兆页及云中吕弼为师。太平起初是承袭父职为虎贲亲军都指挥使,不久升为陕西汉中道廉访副使。文宗召为工部尚书,总管奎章阁工事。又委任为上都留守同知。顺帝元统初年(1333),任命为枢密副使,不久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调任御史中丞。当时中书省有个参议叫佛家闾,是个奸佞小人,御史台臣弹劾其罪,而宰臣包庇他,弹劾无效,太平因此借病辞职住家中。
至正二年(1342),朝廷委任他为中书参知政事,辞谢;又晋升他为中书右丞,还是辞谢。直到御史祁君璧再度弹劾佛家闾并罢他的官,太平这才入朝就职。就任后实行一系列措施:宗室诸王每年所赐禄米、衣料不均,太平奏请皇上赏赐厚薄要平均;守令多失职,奏请以台阁名臣充任;遣使考核各地官吏的政绩,最好的增加俸禄,赏赐金银布帛;辽、金、宋三朝历史未修纂成功,太平竭力赞助并亲任总裁,完成其编修;市上粟贵银贱,太平用官府的钱派人收购,所得不少,其后用兵,粮饷充足。四年,升中书平章政事。五年,调任宣徽院使。
至正六年,拜御史大夫。按朝廷惯例,御史一职非蒙古皇族之姓不授,太平因而推辞,皇帝特诏赐蒙古姓并改其名。七年,任中书平章政事,国王朵而只为左丞相。朵而只提出“非得太平不与共事”,于是这年十一月拜太平为左丞相,朵而只为右丞相。至正七年,顺帝诏令修纂《后妃传》、《功臣传》,特命太平同监修国史,这是对他的特殊优遇。太平奏请:对于有妻室儿女的僧道,勒令还俗为民,以减少国家无谓的消耗;核实官俸,以防冒领;请赐经筵讲官坐,以尊崇圣贤之学;设立行都水监,以治理黄河。他还荐举隐士完者笃、执礼哈郎、董立、张枢、李孝光等人。当时天下无事,朝廷稽考古代典礼制度,凡被废者再兴办起来。太平平时好采访人才,不问南北都记录于册,届时推荐任用。
原先,脱脱被罢相位,居于西部。其父马札儿台卒,太平奏请让脱脱归葬其父,以全孝道。中书省一些人感到为难,太平道“:脱脱忠于王室,大义灭亲,今父亲病逝而不归葬,这岂不是怠慢了他。”再三向皇上请求,终于使脱脱能归家葬父。脱脱还朝拜为太傅,并不知道是太平为他出的力,反而听信汝中柏的谗言而与太平不和,要中伤太平。中书参政孔思立等,都是当时名士,为太平提拔任用,均被脱脱诬告而罢官。至正九年七月,降太平为翰林学士承旨,又诬劾他有过失,说他的儿子也先忽都不应越分娶宗室女为妻。脱脱之母知道这些事后对脱脱兄弟说:“太平是好人,对你们有何害而要除去他而后快!汝兄弟若违背我的话,那就不是我的儿子。”侍御史撒马笃在朝中扬言道:“御史欲害正人君子,败坏御史台的纲纪,天下以后将怎么治理?”太平因而卧病不起。太平的旧幕僚劝太平自杀,太平说:“我本无罪,当听命于天,若自杀,反而被认为我真有罪了。”还至奉元,杜门谢客,以读书论史而自娱。
河南人民掀起反元斗争。至正十五年(1355)诏命太平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尚未启程又改为淮南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枢密院事,总领各路兵马,屯驻于济宁。当时诸军在外日久,苦于粮饷不足,太平命官府给驻军发给耕牛、农具、麦种,自给自足,所以从济宁到海州,不扰民而军饷充足。计划设立士兵元帅府,士兵轮流耕田作战。至正十六年,移镇益都,不久委任为辽阳行省左丞相。他籴粟供给京师,处置有方,从不扰害百姓。
至正十七年五月,召太平回朝任中书左丞相。这时毛贵占据山东,由河间进逼京师,朝廷内外惊骇异常,有人提出迁都,附和者异口同声。太平竭力反对,起用同知枢密院事刘哈剌不花于彰德,领兵抗击,大败毛贵军,京城得以安然无事。与此同时,浙西义军张士诚降,晋、冀、关陕一带,察罕铁木儿屡奏捷报,京城人心一致,有中兴之望。
太平提出,对于为国捐躯的忠节之臣,虽原为一般平民也应加赠谥号,有官者其子孙承袭为官。这些措置尤使人感动。当时右丞相搠思监的家人造伪钞事被查出,刑部欲逮捕搠思监。太平竭力为之辩解说:“堂堂宰相怎会干这等事,四海闻之,于国体有损。”搠思监终被弹劾罢官,太平将自己的俸禄分些给他养家饣胡口。
二皇后奇氏与皇太子策划,逼迫顺帝让位给皇太子。派宦官资正院使朴不花去示意于太平,太平默不做声。皇后又召太平至宫中,设宴敬酒,重申前意,太平仍模棱两可。这时,皇太子欲把顺帝身边的臣僚都赶走,又令监察御史弹劾顺帝最亲近的御史中丞秃鲁铁木儿,但还未及劾奏,这位御史中丞被调任他官。皇太子怀疑是太平儿子也先忽都泄露其事,更加决心要夺取太平权柄。知枢密院事纽的该知道后叹息说“:好人是国家的纲纪,如果除掉他,治国安邦将依靠何人?”他多次提醒顺帝,这才使皇太子的意图未能实现。纽的该死后,皇太子令监察御史买住、桑哥失理弹劾受太平提拔重用的左丞成遵、参政赵中等人,将二人下狱致死。太平知大势不可挽救,多次称病辞职。至正二十年二月,拜为太保,在家养病。台臣们认为,当此国家危艰之时,正需要贤才来执政济世,太平应以太保兼为宰相。顺帝不听从。
阳翟王阿鲁辉铁木儿在北边叛乱,逼进上都,皇太子奏请派太平去留守上都,实际上是要置他于死地。太平去了。同知太常院事脱欢,原为也先忽都的部将,听说阳翟王将至,率兵去把他生擒回来,太平把他送到朝廷,北边得以安宁,但太平并不以为是他自己功劳。
不久,诏拜太傅,赐田若干顷,使他回归奉元。顺帝要任伯撒里为丞相,伯撒里推辞说:“臣老了,不能胜任丞相之职,若陛下一定命我为相,那非得太平同事不可。”于是密令伯撒里留太平于京都。这时太平已启程赴奉元,行至沙井,闻皇帝有命留他,便不再前行了。皇太子深恶太平去而复留,于至正二十三年令御史大夫普化,弹劾太平故意违背圣意,当治其罪,并下令扣压留任命令和赏赐物品,令他到陕西以西的地方去居住。因搠思监的诬告,又把他安置于土蕃,不久,朝廷遣使者去逼太平自杀。太平至东胜,赋诗一篇,自杀,年六十三岁。至元二十七年,监察御史为他伸冤,请加褒赠。
其子也先忽都,名均,字公秉,太平为宰期间,也先忽都也多为朝廷效力,但终为搠思监陷害而死,年四十四岁,有诗集十卷。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三·宋濂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恶 鲁参政挽辇进忠言·蔡东藩 第四十七回 战垓下项王被围 歌楚帐虞姬殉节·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佚名 一五一五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查明四库全书空函及应增书籍情形折·佚名 卷十八·傅恒 列传卷第十三 高丽史一百·郑麟趾 卷二十二·司马贞 牛弘传·魏徵 许谦传·宋濂 李忽兰吉传·宋濂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三·王世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