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亿传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父杨文逸,南唐玉山县令。杨亿将出生时,杨文逸梦见一位道士,自称怀玉山人前来拜见。不久,杨亿出生,身上长有一尺左右的长毛,过了一月才脱落。能够说话,他的母亲用小经进行口授,马上就能背诵。七岁,就能写作文章,对客人谈论,显出很老成的样子。雍熙(984~987)初年,杨亿十一岁,宋太宗听说了杨亿的事情,诏令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前往考试他的词艺水平,送至朝廷。连续三天应对,考试诗赋五篇,都是下笔就成。太宗对他大加赞赏认为是一个奇才,令内侍都知王仁睿将他送到中书,又赋诗一首,宰相也惊讶其才能出众,并作文章为他祝贺。第二天,朝廷下达制书说:“你正当年少,没有老师教导,却能识字作文,精神清爽似有神助。越影绝尘,一日千里,我对你寄有厚望。”就授予秘书省正字,特地赐予官袍和官牌。不久因遭父丧离职,服丧期满,恰巧从祖杨徽之任许州知州,杨亿前往依靠从祖父。致力学习,昼夜不停止,杨徽之间或与杨亿谈论,感叹说“:兴旺杨家门庭就靠你了。”

淳化年间(990~994),杨亿到朝廷上奏,改为太常寺奉礼郎,仍旧于秘阁读书。敬献《二京赋》,命令考试翰林,赐予进士等级,升任光禄寺丞,后来又在后苑赏花曲宴,太宗特召杨亿坐在旁边作诗,杨亿又敬献《金明池颂》,太宗向宰相诵读杨亿所作之警句。淳化二年(991)三月,苑中曲宴,杨亿又献诗。太宗奇怪有司没有按时征召杨亿,宰相说:“按照以前的规定,没有授予一定的官职不得参预。”太宗就授予杨亿直集贤院。杨亿上奏请求回归乡里,被赐钱十五万缗。至道(995~997)初年,太宗亲自制作九弦琴、五弦阮,许多文人学士上奏赞颂,唯独杨氏颂词最优异,太宗赐予红鱼。至道二年春天,升任著作佐郎,太宗了解杨亿家中贫穷,多次给予赏赐和馈赠,曾任命杨亿为越王生辰使。这时公卿大臣的上表奏疏,大多借用杨亿作文,因此杨亿的名声更加显著。

真宗在京府,杨徽之为首席幕僚,官府中的书章上疏,都是杨亿起草写定的。真宗即位初年,破格升为左正言。诏令钱若水撰修《太宗实录》,钱若水上奏请求杨亿参加,《太宗实录》共八十卷,而杨亿单独起草初稿五十六卷。书写成后,杨亿上表请求离京前去休养,任处州知州。真宗称赞杨亿擅长史学,挽留而不派往外地,坚持请求离京,才允许到任。同郡中人周启明坚持学习有文采,杨亿对他以礼相待。奉诏回到京城,授予左司谏、知制诰,赐予金紫之衣。

咸平年间(998~1003),西部边境不安定,真宗诏令左右大臣议论灵州放弃还是保存之事,杨亿上疏说:

我曾经读史书,知汉武帝在北边设置了朔方郡,平津侯上谏,认为这将使汉朝劳民伤财,以供奉一片没有用处的地方,希望能撤销朔方郡。汉武帝让辩士朱买臣等想出十条对策来问难平津侯,平津侯不能回答。臣下认为平津侯是贤明之相,因为平津侯并非不能使朱买臣折服,回答其问难,只不过是他顺从汉武帝的意志罢了。从前的朔方,远离中原,皇帝的各种政令都无法传达。元朔年间(前128~前123),大将军卫青率兵占地,设置郡县。如今的灵州大概就是过去朔方的废墟,处在西部僻远之地,数百里间没有水草,烽火亭障不能互相..望。当这儿道路没有堵塞,粮饷吃饭没有任何担心时,还完全可以用来扩张大国的名声和威望,成为中原的屏障。自从边境多次发生战争,使人震动,敌人猖狂势力强盛,赏赐官爵敌人却无礼,进行讨罚又没有什么收获。从曹光实、白守荣、马绍忠及王荣被敌人打败以来,军资粮饷,失去很多,将士民夫,相继死亡。以至于招募商人在山谷中运输布帛,给予的价钱为原来的数倍;在僻远之地修筑城池,边境老百姓不断受到骚扰,国家钱财缺乏,不能保证边境老百姓的安全,解救灵武郡的困境。多年来,敌人的势力更加强盛。灵武犹如一座危险的城墙,仅仅是高大独立地竖在那里,黄河以北五座城池,听说已相继攻陷。灵武仅仅坚壁清野,守兵白吃粮食,关闭城垒枕着武器,苟且度日,没有出动一兵一骑,与敌人战斗。灵武的存在毫无益处,就很明显了。平津侯所说的衰败中国来奉养一片无用之地,正是说的今天的情况。

臣下认为保存灵州有很大的危害,而撤除却十分有利,国家运输军粮的烦劳,士卒离开家园的痛苦,都可以全部免除。尧、舜、禹,是盛世的圣人,地方不超过数千里,但光明的恩德却能达于上天,全国安定。武丁、成王,是商、周两朝英明的君主,但其土地东边不超过江、黄,西边不超过氐、羌,南边不超过蛮荆,北边不超过太原,却到处都是一片歌舞之声,被称作最好的治世。到秦、汉时期用尽兵力开拓疆土,致使百姓肝脑涂地,比较他们的功德,怎能和上面所说的同日而语呢!从前西汉贾捐之建议放弃朱崖,当时的公卿大臣,也有不同的议论,汉元帝极力排除其他说法,振扬贾捐之的独特见解,下达诏令废除朱崖,老百姓歌颂他的恩德。原来的诏令说“:反对的人认为废弃朱崖有羞于国君的威望导致政令不行,对于时代变化灵活变通,担心老百姓的饥饿,比之弃地,两相比较哪种危害更大。宗庙祭祀,灾年已是难以备办,何况还要避免万一战败会给祖先带来的耻辱呢?”臣下认为这与灵武的情形相似。一定要说是丢失土地,那么燕蓟等州,河湟五郡,丢失的土地已经很多了,又何必为了这点土地呢?

臣下私下认为太祖命姚内斌领庆州,董遵诲领环州,率领军队才五六千人,将城外之事全部交给他们,士卒效力,战场平静,朝廷没有因忧郁而晚食,边境没有军事警报。臣下请求选择将领亲临边境,赐给粮食,提供策略,允许他们见机行事。如果敌人侵扰内地,用强大的兵力来阻击,用确实的信用显示给天下,安抚灾民救济贫民,使人明白奖赏的标准,那么敌人就会溃败众叛,又怎么能够与大国作对呢?如果想谋划成于朝廷,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臣下认为敌人十分狡猾,积蓄还丰富,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打败。只需要放弃灵州,保住环庆,然后用计谋对敌人加以围困罢了。按臣下的想法,选择数名勇猛的将领,率领精锐兵力一二万人,提供数县的赋税来供给他们,让他们分别戍守边城,那么就可以擒获敌人,朝廷就可以没有什么担心的了。

景德(1004~1007)初年,家中贫困,杨亿请求主管江左郡,朝廷下令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这时以吏部铨主事前宜黄主簿王太冲任大理评事,杨亿认为丞吏官职低微,不适宜担任清闲之职,就封还诏书。不久,王太冲离京听候任命。随即杨亿主管史馆,恰逢修撰《册府元龟》,杨亿与王钦若共同负责这件事,该书的体例编次,都是杨亿决定的,其他人分别撰写每篇序言,诏令让杨亿审定后才能使用。三年,召任翰林学士,又共同修撰国史,凡是变化的体例都出自杨亿之手。大中祥符(1008~1016)初年,加任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大中祥符五年(1012),由于疾病告老归乡,朝廷派遣宦官让太医前去看望,杨亿上章致谢,在纸的末尾真宗作有“副予前席待名贤”的诗句。由于长时间害病,杨亿请求解除近职,真宗下诏不予批准,仅暂时免除朝廷当值。杨亿刚直不合众,在书局,仅与李维、路振、刁絗、陈越、刘筠等人十分友善。当时的文人学士,都依赖杨亿的品评,有的被遭贬的人,被贬后大多怨恨诽谤杨亿。王钦若突然富贵,杨亿一直看不起他,王钦若怀恨在心,多次挑剔他的过失,陈彭年正以文史求取升官,忌讳杨亿比他出名,双方一起诋毁。真宗一直器重杨亿,对他们所说的都不相信。杨亿在阳翟有一座别墅,他的母亲前去看他,由于害病,请求回归家中,不等批准就离开了。真宗亲自写信问候,配备药方,并赐予金帛。杨亿身体一向瘦弱,这时候,由于疾病,请求解除官职。有人唆使宦官弹劾杨亿没有得到答复就离开京城,授予太常少卿,分司两京,杨亿被允许在居所附近休养。曾经作《君可思赋》,来抒发其忠诚愤恨的心绪。《册府元龟》写成后,升为秘书监。

大中祥符七年(1014),疾病痊愈,杨亿又任汝州知州,恰遇真宗加封玉皇名号,上表请求陪预,立即让人代职回京,作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天禧二年(1018)冬天,授予工部侍郎。第二年,权同知贡举,由于考核论定等级有差错而犯有过错,降职授予秘书监。母亲去世,当时举行郊礼,朝廷让杨亿担任典司礼乐,典礼没完毕就哭起来了,未服满丧期便担任工部侍郎,命令杨亿主持政事。天禧四年(1020),又成为翰林学士,接受诏令注释真宗文集,又兼任史馆修撰、判馆事,代理景灵宫副使。十二月,去世,四十七岁,选拔杨亿之子杨..任太常寺奉礼郎。

杨亿天生颖悟,从小到死,都没有离开文辞,文章风格雄健,才思敏捷,没有稍许迟疑,与客人谈笑,挥笔不停。文章精密有章法,喜欢用细字起草文书,一篇数千言,从不圈点改动,当时的文人学士,纷纷尊崇杨亿。杨亿广泛阅读记忆很好,尤其擅长典章制度,当时大多依赖他来制定和修改。杨亿喜欢教育引导后进之士,受他的引导而成名的人有许多。别人有一句言辞值得记载,杨亿一定背诵它。曾亲手汇集当世人的述作,集为《笔苑时文录》数十篇。杨亿看重友情,性格耿直,崇尚节操。经常接济亲朋好友,因此他做官所得的俸禄也散尽。对佛教禅宗之学有所涉猎,写有《括巷》、《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硁》等文集、《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杨亿的弟弟杨倚,景德(1004~1007)年间考中进士,得第三等,由于杨亿的缘故,升为二等。杨亿没有儿子,以其侄子杨..作为后嗣。弟弟杨伟。

猜你喜欢
  少帝纪五·薛居正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张廷玉
  ●崇祯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八·佚名
  一百六十七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呈江南晴雨录摺·佚名
  敬乡录卷十二·吴师道
  卷之八·祁韵士
  世家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二十二·郑麟趾
  卷十一·班固
  斛律金传·李延寿
  卷三百四十一·杨士奇
  方域九·徐松
  卷十职制律·窦仪
  十二年·佚名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跋·汪广洋

    凤池吟稿原跋汪先生当草昧之初力挽宋元旧习为明朝诗学正宗所着凤池吟稿脍炙人口不啻夜光和璧尝考储文懿集中有寄葛庭光侍御书云承惠凤池吟稿汪公名迹久湮闻於後者赖有文字之懿自非执事表章先哲则并此集散失之矣甚盛举

  • 卷427 ·佚名

    项安世 晚晴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 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 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 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项安世 王君行丈挽诗 春末乐叟法,秋初仍牧斋。 无谁问天理,有底厌吾侪。

  • 卷七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 武帝【二】 诗 逸民【一作逸民吟 四言】 如垄生木木有异心如林鸣鸟鸟有殊音如江游鱼鱼有浮沈岩巗山高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 直石头【以下五言】 率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二·焦竑

      直隷(布政 參議 副使 僉事 通判 知州 知縣 典史 訓導)   ◆布政   北平左布政張昺傳   ○北平左布政張昺傳   張昺山西澤州人洪武中舉人材累官戶部侍郎時齊藩不法建議親藩所在擇朝臣威望素著者鎮之

  • 卷二十五·宇文懋昭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五 纪年 宣宗皇帝下 【乙亥】贞佑三年蒙古大军自去年围燕京至是夏而东平之援兵五万至安次遇蒙古军不战而溃大名之援兵八万至同安亦溃惟真定之兵

  • 叱列平传·李百药

    叱列平,字杀鬼,代郡西部地方的人氏,其家世代为酋帅。平有容貌,须髯漂亮,善骑马射箭。袭职第一领民酋长、临江伯。孝昌末年,拔陵反叛,蠕蠕的部分人众寇掠马邑,平由于统领其部众反击,立军功,补为别将。后来牧子作乱,同时,刘胡仑、斛

  • 卷七十·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四贞元六年南郊赦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元和二年南郊赦长庆元年南郊改元赦宝历元年南郊赦南郊四贞元六年南郊赦礼称日至而

  • 九年·佚名

    (癸丑)九年清雍正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丑,上親行朔祭于敬徽殿。1月2日○丙寅,上覽《麗史》,敎曰:「麗之許珙率一僕掩骼埋胔,殆無虛日。以王者之道言之,文王之治,亦恩及枯骨矣。勝國諸陵寢,其或有剪柴入葬者乎?歷代始祖陵及麗

  • 如天之為第八十·苏舆

      陰陽之氣,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為好惡喜怒,在天者為暖清寒暑。出入上下、左右、前後,平行而不止,未嘗有所稽留滯鬱也。其在人者,亦宜行而無留,若四時之條條然也。夫喜怒哀樂之止動也,此天之所為人性命者。臨其時而欲發其

  • 卷九十八 张子之书一·黎靖德

      (凡入近思者为此卷。)   张横渠语录用关陕方言,甚者皆不可晓。近思录所载,皆易晓者。〔扬〕   问"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曰:"此张子所谓'虚空即气'也。盖天在四畔,地居其中,减得一尺地,遂有一尺气,但人不见耳

  • 绪论 二·林语堂

    一在孔子的名声远播西方之前,西方少数的批评家和学者,早已研究过老子,并对他推崇备至。其实,我敢说,在这些了解东方的学者中,致力于老子研究的,超过研究孔子的。由于老子《道德经》的篇幅少,才会成为中文书中外文译本最多的书

  • 卷八·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八      长洲惠栋撰周礼古义夏官司爟说文曰爟取火于日官名举火曰爟周礼曰司爟掌行火之政令从火雚声或作烜从亘案司爟注读如予若观火之观【古唤反】秋官司烜氏【音燬】读如卫侯燬之燬郑氏

  • 第二十六卦:《大畜卦》·佚名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白话】《大畜卦》象征大量的畜养积聚:利于坚守正道;不要让贤能的人穷困地居于家中自谋生计,而应该把他招到朝廷中食取国家的俸禄,把才能贡献给国家,这样便可以获得吉祥;利于涉

  • 卷二十一·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縂义卷二十一    宋 易祓 撰秋官司防第五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防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小宰言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而此经乃言秋官司防掌邦禁者何也先王立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六·欧阳竟无

      [一]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五分善現品第一   [二]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衆[三]萬二千人俱.皆阿羅漢.具夀   善現舍利子等而爲上首.除阿難陀獨居學地。[四]復有無量無數菩薩摩訶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简称《说文注》。中国研究《说文》的著作。段玉裁著。段氏首先根据《说文》体例和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辞句,以校正其讹脱;再用古书上所用字义,以阐明《说文》说解和一字多义由来。创通条例、联系音韵和训诂,有贡献

  • 廿载繁华梦·黄世仲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

  • 晋后略·荀绰

    《晋后略》又名《晋后书》《晋后略记》,五卷。西晋荀绰撰。久佚。该书记述西晋一代史事,现存八条残篇,分别叙述了晋武帝、贾后、成都王(司马颍)、张方、荀勖、刘漠、冯播、武含总共八个人的事迹。据《群书治要》《太平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