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年

(丙申)二年清道光十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乙酉,上親行別茶禮晝茶禮于魂殿。

1月2日

○丙戌,以尹秉烈爲吏曹參議。

1月4日

○戊子,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于熙政堂。左議政洪奭周啓言:「聞故承旨任長源妻貞夫人丁氏,今年恰滿百歲,堂上命婦也。合有拔例示意之擧矣。」大王大妃敎曰:「旣有舊例云,以貞敬夫人封爵施行,衣資食物,令本道,從厚題給,仍爲存問。」

1月6日

○庚寅,勸講于熙政堂。

○以沈宜臣爲忠淸道觀察使。

1月7日

○辛卯,勸講于熙政堂。

1月8日

○壬辰,召見下直守令于熙政堂。大王大妃曰:「守令無論文蔭武,當此之時,如有秉彝之心,則懷保可哀之民,應有治績之可聞。勿以七事之口陳爲文具,實心對揚可也。」

○大王大妃敎曰:「貢市堂上及有司堂上,齊會于備邊司,貢市人詢瘼以入。」

○勸講于熙政堂。

1月9日

○癸巳,勸講于熙政堂。

1月10日

○甲午,太廟各室,分奉于慶熙宮、光明殿、長樂殿,以太廟增修也。

○召見承旨朴永元于熙政堂,宗廟移奉後,奉審入來也。

1月11日

○乙未,勸講于熙政堂。

○命全羅監司金興根仍任。興根疏遞,因大臣箚留,許之。

1月12日

○丙申,勸講于熙政堂。

○以鄭元容爲兵曹判書,徐憙淳爲刑曹判書。

1月13日

○丁酉,召見承旨朴永元于熙政堂。永寧殿移奉後,奉審入來也。

1月14日

○戊戌,勸講于熙政堂。

1月15日

○己亥,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以洪敬謨爲咸鏡道觀察使,李惟秀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

○京各司各營,進乙未會計簿。〈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五十八兩一錢八分,銀子三十萬五百三十四兩二錢四分零,錢文四十八萬七千三百八十一兩七錢八分,綿紬一百七十二同四十四疋八尺,木一千九百八十二同十八疋七尺,苧布九十八同三十一疋二十一尺,布子五百六十一同四十疋二尺,米九萬八千九百三十一石十三斗二升,田米一千一百九十石七斗四升,太一萬八千九百六十五石二斗六升,皮雜穀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九石一斗四升。〉

1月16日

○庚子,勸講于熙政堂。

○竄宗廟大祝徐元淳于中和府,李晋翼于順女縣,以移安時,不卽待令也。

○以李志淵爲漢城府判尹。

1月17日

○辛丑,勸講于熙政堂。

1月18日

○壬寅,勸講于熙政堂。

1月19日

○癸卯,勸講于熙政堂。

1月20日

○甲辰,勸講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及增修都監都提調以下。左議政洪奭周,請節財用以恤窮民,大王大妃曰:「此等之言,非一非再,而終無實效。於民雖萬包千金,徒以空言而無補,則反不若一石一緡之眞個及民而爲切己之資也。節用省費,予當先勉,而鄕亦與有司之臣,惕念對揚,毋徒爲紙上之空文也。」

○以李完植爲禁衛大將左邊捕盜大將,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趙容和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21日

○乙巳,勸講于熙政堂。

1月22日

○丙午,勸講于熙政堂。

1月23日

○丁未,勸講于熙政堂。

1月24日

○戊申,勸講于熙政堂。

1月25日

○己酉,勸講于熙政堂。

○以鄭基一爲吏曹參判。

1月26日

○庚戌,勸講于熙政堂,召見水原留守徐有榘,辭陛也。

○設人日製于泮宮,賦居首林肯洙,直赴殿試。

1月27日

○辛亥,召見入格儒生及下直守令于熙政堂。

○勸講于熙政堂。

1月28日

○壬子,勸講于熙政堂。

○命院隷之作拏於增修都監諸漢,竝査出刑配。

1月29日

○癸丑,勸講于熙政堂。

二月

2月1日

○甲寅,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勸講于熙政堂。

2月2日

○乙卯,勸講于熙政堂。

2月3日

○丙辰,勸講于熙政堂。

○掌令盧光斗上疏略曰:

孟子於齊宣王,非堯、舜不陳於滕世子,言必稱堯、舜,學堯、舜之道。只在一部《小學》,而綱領有三,曰立敎也,曰明倫也,曰敬身也。就以典謨觀之,命夔命契,立敎之事,徽典敦禮,明倫之事,欽明溫恭,敬身之工也。此唐、虞、三代之所以莫及。而我朝列聖相承,以《小學》爲敎化先務,立訓義以斅蒙士,設諺解以諭家邦,以至試士取人,必先《小學》,大比而設講,庠製而置額,雖愚夫愚婦,皆知《小學》之方。嗚呼!今日何等時也?黃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七·柯劭忞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四·赵尔巽
  卷十九·赵二·佚名
  ●卷一百十五·徐梦莘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乾隆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第一八三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一四○三—七·佚名
  第二辑·佚名
  一三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情形片·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四·佚名
  刘粲传·李延寿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瑷珲条约·佚名
  卷七十三之二·雍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六·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精华録巻四·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撰古体诗其年检讨见和緑雪之作复遗岕茶一器索赋敬亭如静女姽婳有余态洞山如道流吐纳成沆瀣阳羡连故鄣尻脽相负戴地灵草木异云雾凝靉叇尤重罗嶰名超轶絶流辈山气夕阳佳【岕中茶夕阳胜朝阳】风露非灌溉昨

  • 竹洲集补钞·吴之振

    吴儆寓郡城客舍热不可寐与程彦举坐语达旦淡月微云对倚楼,无声河汉自西流。高城忽起梅花弄,散作晴空万里秋。

  • 玉川子诗集卷第二·卢仝

    古今体 杂著龟铭龟汝灵于人不灵于身致网于津吾灵于身不灵于人致走于尘龟吾与汝邻梳铭有发兮朝朝思理有身兮胡不如是小妇吟小妇欲入门隈门匀红妆大妇出门迎整顿罗衣裳门边两相见笑乐不可当夫子于傍聊断肠小妇哆堤上高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九月壬子朔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沉晦提举江州太平观以殿中侍御史常同论其凶暴狂僭贪忍轻率也晦到官才踰月而罢 初张浚为宣抚处置使行移于六部用劄子而六部则用申状至是吏部请宣抚使非见任执政官者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四·徐乾学

    丧制七违礼一匿丧后汉书李燮传燮为河南尹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嵗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隂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防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

  • 卷之一千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六七二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缴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六七二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缴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广西巡抚臣李世杰跪奏,为奏闻事。窃照应禁各书,粤西节次准咨,后刊刻书目,分发各学教职,令其向本地读书旧家暨绅士人等,逐一细查。如有全部书籍,并残篇

  • 昌义之传·姚思廉

    昌义之,历陽乌江人。年幼时有军事方面的才干。齐朝时跟随曹虎征战,多次立下战功。曹虎任雍州刺史时,任用昌义之出补防..,出任冯翊戍主。到曹虎卸任返回,昌义之留下侍奉高祖。当时天下新乱,高祖也优待他。义师举事,高祖诏令义

  • 刘献之传·魏收

    刘献之,博陵饶陽人。少时失去父母,十分贫困,却十分喜欢《诗经》、《左传》,曾经在渤海程玄那里读书受业,便博览群书。看到名家、法家之言,掩书讥笑说:“假使杨墨之流不写此书,千年之后谁人知道他们是如此之渺小呢?”他曾经对其

  • 第四十四章 护党救国军之缘起·李宗仁

    一我在香港的住宅是罗便臣道92号,位于半山之中,是一座陈旧而宽敞的三层楼洋房。这所房子原是陈炯明在广东失败后,在港避难时的住宅。我在武汉失败后,用月租银九十元赁居于此。到了“九一八”沈阳事变,李济深被释来

  • 第八章 地方自治·梁启超

    当是时,人之所居,都会之大聚,以山顶海边及岛屿为至多,而河流川源之间次之。然人口虽多,皆归之农、工、运、辟四部,否则老幼、疾病、学校十院之养于公者,然则屋室、园囿、店、厂、场、局皆出于公,几无私宅者矣。既出于公,则必

  • 卷一·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一      宋 史浩 撰虞书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此书序也班固谓先圣孔子作凡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必有史氏纪其所作之由孔子取史语裁为法度之言以信后世虽谓之孔子

  • 卷十二·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二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宫室房 背疏房室所居之地总谓之堂房半以北为北堂【背北堂也】房半以南为南堂【此盖专指东房而言是由北阶入内寝处】朱子曰房只是人出入处古人之房前有壁后无壁所以通

  • 隐公·隐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夏,城中丘。齐侯使其弟年来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传】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嗣也,以继好息民,谓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卷第一·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唐 菩提流志译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一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竭提国始成正觉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大宝藏帐。其地宝帐。皆是如来神通大福功德之所成故。

  • 清稗类钞选录·徐珂

    本书(一册一三二面七九、二○○字)不分卷,徐珂辑。珂字仲可,浙江杭县人。民国十四年,尝为连著「台湾通史」作序。所辑「清稗类钞」一书,彙存有清一代稗官家言。本书录其有关南明或台湾者一百零七则,因名「选录」。所录不但可

  • 续仙传·沈汾

    一称《续神仙传》。古代神仙传记。南唐沈汾撰。三卷。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937—975年)。沈汾,一作沈玢。唐末五代南唐时期人。官至溧水县(今属江苏)令兼监察御史。吴淑《江淮异人录》载有唐末侍御沈汾退居乐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