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少帝纪五

开运三年冬十月甲子,正衙命使册皇太妃安氏。己丑,以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边光范为翰林学士,以给事中边归谠为左散骑常侍,以翰林学士、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张沆为右谏议大夫。辛未,以邺都留守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郓州节度使李守贞为兵马都监,兖州安审琦为左右厢都指挥使,徐州符彦卿为马军左厢都指挥使,滑州皇甫遇为马军右厢都指挥使,贝州梁汉璋为马军都排阵使,前邓州宋彦筠为步军左厢都指挥使,奉国左厢都指挥使王饶为步军右厢都指挥使,洺州团练使薛怀让为先锋都指挥使。 案:《通鉴》载,当时敕榜曰:“先取瀛、鄚,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盖狃于阳城之役而骤骄也。 癸酉,册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乙亥,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权知侍卫司事。丙戌,凤翔节度使秦王李从?严薨,辍朝,赠尚书令。丁亥,邠州节度使李德珫卒,辍朝,赠太尉。

十一月戊子朔,以给事中卢撰为右散骑常侍,以尚书兵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陈观为左谏议大夫。观以祖讳“义”,乞改官,寻授给事中。庚寅,枢密使、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冯玉加尚书右仆射,以皇子镇宁军节度使延煦为陕州节度使,以陕州留后焦继勋为凤翔留后,以前定州留后安审琦为邠州留后,以右仆射和凝为左仆射。甲午,两浙节度使吴越国王钱宏佐起复旧任。丁酉,诏李守贞知幽州行府事。戊申,日南至,御崇元殿受朝贺。是月,北面行营招讨使杜威率诸将领大军自邺北征,师次瀛州城下,贝州节度使梁汉璋战死。杜威等以汉璋之败,遂收军而退。行次武强,闻契丹入寇,欲取直路,自冀、贝而南。会张彦泽领骑自镇定至,且言契丹可破之状,于是大军西趋镇州。

十二月丁巳朔, 案:以下有阙文。据《通鉴》云:丁巳朔,李穀自书密奏,且言大军危急之势,请车驾幸滑州,遣高行周、符彦卿扈从,及发兵守澶州、河阳,以备敌之奔冲。遣军将关勋走马上之。 己未,杜威奏,驻军于中渡桥。庚申,以前司农卿储延英为太子宾客。诏徐州符彦卿屯澶州。辛酉,诏泽潞、邺都、邢洺、河阳运粮赴中渡,杜威遣人口奏军前事宜,势迫故也。壬戌,又遣高行周屯澶州,景延广守河阳。博野县都监张鹏入奏蕃军事势。丙寅,定州李殷奏,前月二十八日夜,领捉生四百人往曲阳嘉山下,逢敌军车帐,杀千余人,获马二百匹。诏宋州高行周充北面行营都部署,符彦卿充副,邢州方太充都虞候,领后军驻于河上,以备敌骑之奔冲也。时契丹游骑涉滹水而南,至栾城县。自是中渡寨为蕃军隔绝,探报不通,朝廷大恐,故委行周等继领兵师守扼津要,且以张其势也。己巳,邢州方太奏,此月六日,契丹与王师战于中渡,王师不利,奉国都指挥使王清战死。庚午,幸沙台射兔。壬申,始闻杜威、李守贞等以此月十日率诸军降于契丹。是夜,相州节度使张彦泽受契丹命,率先锋二千人,自封丘门斩关而入。癸酉旦,张彦泽顿兵于明德门外,京城大扰。前曹州节度使石赟死,帝之堂叔也。时自中渡寨隔绝之后,帝与大臣端坐忧危,国之卫兵,悉在北面,计无所出。十六日闻滹水之降。是夜,侦知张彦泽已至滑州,召李崧、冯玉、李彦韬入内计事,方议诏河东刘知远起兵赴难,至五鼓初,张彦泽引蕃骑入京。宫中相次火起,帝自携剑驱拥后妃已下十数人,将同赴火,为亲校薛超所持。俄自宽仁门递入契丹主与皇太后书,帝乃止,旋令扑灭烟火。大内都点检康福全在宽仁门宿卫,登楼觇贼,彦泽呼而下之。癸酉,帝奉表于契丹主曰:

孙臣某言:今月十七日寅时,相州节度使张彦泽、都监富珠哩部领大军入京,赍到翁皇帝赐太后书示,于滹沱河下杜威一行马步兵士,见领蕃汉步骑来幸汴州者。

往者,唐运告终,中原失驭,数穷否极,天缺地倾。先人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兵连祸结,力屈势孤。翁皇帝救患摧锋,兴利除害,躬擐甲胄,深入寇场。犯露蒙霜,度雁门之险;驰风掣电,行中冀之诛。黄钺一麾,天下大定。势凌宇宙,义感神明,功成不居,遂兴晋祚,则翁皇帝有大造于石氏也。

旋属天降鞠凶,先君即世,臣遵承遗旨,缵绍前基。谅暗之初,荒迷失次,凡有军国重事,皆委将相大臣。至于擅继宗祧,既非禀命;轻发文字,辄敢抗尊。自启衅端,果贻赫怒,祸至神惑,运尽天亡。十万师徒,皆望风而束手;亿兆黎庶,悉延颈以归心。臣负义包羞,贪生忍耻,自贻颠覆,上累祖宗,偷度晨昏,苟存食息。翁皇帝若惠顾畴昔,稍霁雷霆,未赐灵诛,不绝先祀,则百口荷更生之德,一门衔无报之恩,虽所愿焉,非敢望也。臣与太后并妻冯氏及举家戚属,见于郊野面缚俟罪次。所有国宝一面、金印三面,今遣长子陕府节度使延煦、次子曹州节度使延宝管押进纳,并奉表请罪,陈谢以闻。

甲戌,张彦泽迁帝与太后及诸宫属于开封府,遣控鹤指挥使李荣将兵监守。是夜,开封尹桑维翰、宣徽使孟承诲皆遇害。帝以契丹主将至,欲与太后出迎,彦泽先表之,禀契丹主之旨报云:“比欲许尔朝觐上国,臣僚奏言,岂有两个天子道路相见!今赐所佩刀子,以慰尔心。”己卯,皇子延煦、延宝自帐中回,得敌诏慰抚,帝表谢之。时契丹主以所送传国宝制造非工,与载籍所述者异,使人来问。帝进状曰:“顷以伪主王从珂于洛京大内自焚之后,其真传国宝不知所在,必是当时焚之。先帝受命,旋制此宝,在位臣僚,备知其事。臣至今日,敢有隐藏”云。时移内库至府,帝使人取帛数段,主者不与,谓使者曰:“此非我所有也。”又使人诣李崧求酒,崧曰:“臣有酒非敢爱惜,虑陛下杯酌之后忧躁,所作别有不测之事,臣以此不敢奉进。”丙戌晦,百官宿封禅寺。

明年正月朔,契丹主次东京城北。百官列班,遥辞帝于寺,诣北郊以迎契丹主。帝举族出封丘门,肩轝至野,契丹主不与之见,遣泊封禅寺。文武百官素服纱帽,迎谒契丹主于郊次,俯伏俟罪,契丹主命起之,亲自慰抚。契丹主遂入大内,至昏出宫,是夜宿于赤堈。契丹主下诏,应晋朝臣僚一切仍旧,朝廷仪制并用汉礼。戊子,杀郑州防御使杨承勋,责以背父之罪,令左右脔割而死。 《辽史》:以其弟承信为平卢军节度使,袭父爵。 己丑,斩张彦泽于市,以其剽劫京城,恣行屠害也。 《辽史》:以张彦泽擅徙重贵开封,杀桑维翰,纵兵大掠,不道,斩于市。 庚寅,洛京留守景延广自扼吭而死。辛卯,契丹制,降帝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黄龙府安置。其地在渤海国界。癸巳,迁帝于封禅寺,遣蕃大将崔廷勋将兵守之。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冯氏、皇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宝俱北行,以宫嫔五十人、内官三十人、东西班五十人、医官一人、控鹤官四人、御厨七人、茶酒三人、仪鸾司三人、军健二十人从行。宰臣赵莹、枢密使冯玉、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随帝入蕃,契丹主遣三百骑援送而去。所经州郡,长吏迎奉,皆为契丹主阻绝,有所供馈亦不通。 《宋史·李穀传》: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穀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穀曰:“臣无状,负陛下。”因倾囊以献。 尝一日,帝与太后不能得食,乃杀畜而啖之。帝过中渡桥,阅前杜威营寨之迹,慨然愤叹,谓左右曰:“我家何负,为此贼所破,天乎!天乎!”于是号恸而去。至幽州,倾城士庶迎看于路,见帝惨沮,无不嗟叹。 《宣政杂录》:徽宗北狩,经蓟县梁鱼务,有还乡桥,石少帝所命名也,里人至今呼之。 驻留旬余,州将承契丹命,犒帝于府署,赵延寿母以食馔来献。自范阳行数十程,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略无供给,每至宿顿,无非路次,一行乏食,宫女、从官但采木实野蔬,以救饥弊。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契丹迫帝与妃后往拜安巴坚遗像,帝不胜屈辱,泣曰:“薛超误我,不令我死,以至今日也。”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主所命安置之地也。

六月,契丹国母召帝一行往怀密州,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行至辽阳,皇后冯氏以帝陷蕃,过受艰苦,令内官潜求毒药,将自饮之,并以进帝,不果而止。又行二百里,会国母为永康王所执,永康王请帝却往辽阳城驻泊,帝遣使奉表于永康,且贺克捷,自是帝一行稍得供给。

汉乾祐元年四月,永康王至辽阳,帝与太后并诣帐中,帝御白衣纱帽,永康止之,以常服谒见。帝伏地雨泣,自陈过咎,永康使左右扶帝上殿,慰劳久之,因命设乐行酒,从容而罢。永康帐下从官及教坊内人望见故主,不胜悲咽,内人皆以衣帛药饵献遗于帝。及永康发离辽阳,取内官十五人、东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并令随帐上陉,陉即契丹避暑之地也。有绰诺锡里者,即永康之妻兄也,知帝有小公主在室,诣帝求之,帝辞以年幼不可。又有东西班数辈善于歌唱,绰诺锡里又请之,帝乃与之。后数日,永康王驰取帝幼女而去,以赐绰诺锡里。至八月,永康王下陉,太后驰至霸州,诣永康,求于汉儿城寨侧近赐养种之地,永康许诺,令太后于建州住泊。

汉乾祐二年二月,帝自辽阳城发赴建州。行至中路,太妃安氏得疾而薨,乃焚之,载其烬骨而行。帝自辽阳行十数日,过仪州、灞州,遂至建州。节度使赵延晖尽礼奉迎,馆帝于衙署中。其后割寨地五千余顷,其地至建州数十里。帝乃令一行人员于寨地内筑室分耕,给食于帝。是岁,舒噜王子遣契丹数骑诣帝,取内人赵氏、聂氏疾驰而去。赵、聂者,帝之宠姬也,及其被夺,不胜悲愤。

汉乾祐三年八月,太后薨。周显德初,有汉人自塞北而至者,言帝与后及诸子俱无恙,犹在建州,其随从职官役使人辈,自蕃中亡归,物故者大半矣。 《郡斋读书志》云:《晋朝陷蕃记》,范质撰。质,石晋末在翰林,为出帝草降表,知其事为详。记少帝初迁于黄龙府,后居于建州,凡十八年而卒。案:契丹丙午岁入汴,顺数至甲子岁为十八年,实太祖乾德二年也。《五代史补》:少主之嗣位也,契丹以不俟命而擅立;又,景延广辱其使。契丹怒,举国南侵。以驸马都尉杜重威等领驾下精兵甲御之于中流渡桥。既而契丹之众已深入,而重威等奏报未到朝廷。时桑维翰罢相,为开封府尹,谓僚佐曰:“事急矣,非大臣钳口之时。”乃叩内阁求见,欲请车驾亲征,以固将士之心。而少主方在后苑调鹰,至暮竟不召。维翰退而叹曰:“国家阽危如此,草泽逋客亦宜下问,况大臣求见而不召耶!事亦可知矣。”未几,杜重威之徒降于契丹,少主遂北迁。

史臣曰:少帝以中人之才,嗣将坠之业,属上天不祐,仍岁大饥,尚或绝强敌之欢盟,鄙辅臣之谋略。奢淫自纵,谓有泰山之安;委托非人,坐受平阳之辱。族行万里,身老穷荒。自古亡国之丑者,无如帝之甚也。千载之后,其如耻何,伤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李延寿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欧阳修
  后汉孝桓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二·袁宏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二·徐乾学
  朱子年谱卷四·王懋竑
  涌幢小品卷之十一·朱国祯
  卷十·司马迁
  卷三十七礼俗志四·黄遵宪
  萧兀纳传·脱脱
  卷之一百五  星槎勝覽後集(明)費信 撰·邓士龙
  南京条约·佚名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第二节 唐初武功(一)·吕思勉
  十一年·佚名
  二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丘崈·唐圭璋

      崈字宗卿,江阴人。绍兴五年(1135)生。隆兴元年(1163)进士。为建安府推官,除国子博士,出知华亭县。户部郎中、提点浙东刑狱,知平江府,移帅绍兴,改两浙转运副使,进户部侍郎,川安抚制置使。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嘉定二年(1209)卒,谥

  • 编订说明·唐圭璋

      旧版《全宋词》在一九三一年着手编纂,至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务印书馆曾予排印,一九四○年抗战时期在长沙出版。这部书的印数无多,流传不广,而且存在着很多缺点。最严重的,就是由于条件和时代的限制,在材料上有许多书不

  • ◆黄烈士复圭(君瑞集)·顾嗣立

    复圭,字君 【一作均。】 瑞,安仁人。与张仲举、危太朴以诗鸣于江右。至正兵起,被陷贼庭,作诗大骂。贼怒,以刀剖其腹,复骂曰:腹可剖,赤心不可剖也!遂死之。君瑞诗如《题詹双崖》云:「隐士高闲卧云处,故家轩豁读书斋。」《题唐氏游

  • 八月的太阳·徐志摩

    八月天的太阳晒得黄黄的,谁说这世界不是黄金?小雀儿在树荫里打盹,孩子们在草地里打滚。八月天的太阳晒得黄黄的,谁说这世界不是黄金?金黄的树林,金黄的草地,小雀们合奏着欢畅的清音;金黄的茅舍,金黄的麦屯,金黄是老农们的笑声。

  • 卷五·王蕴章

    管于嘉从洪承畴军,其妻吴叶仙送之,赋诗一绝云:“万里从军急,孤身一剑愁。家园落日里,莫上最高楼。”管卒,吴设帐授女徒,终于尼。顺治乙酉,明遗老杨维斗(廷枢)隐居苏州之光福,咏梅花十二韵,和者甚众。有女子自称“

  • 卷二百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象山先生集陆九渊字子静九韶弟乾道八年进士调靖安簿累官著作丞光宗即位除知荆门军务卒諡文安尝结精舍于贵溪之象山学者称象山先生有集应天山【在贵溪

  •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司马迁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齐王,孝惠帝兄也。孝惠帝二年,齐王入朝。惠帝与齐王燕饮,亢礼如家人。吕太后怒,且诛齐王。齐王惧不得脱,乃用其内史勋计

  • 列传第十八 长孙俭 长孙绍远 弟澄 兄子兕 斛斯征·令狐德棻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本名庆明。其先,魏之枝族,姓托拔氏。孝文迁洛,改为长孙。五世祖嵩,魏太尉、北平王。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七·焦竑

      山西(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知府 知州 知縣 學正)   ◆布政使   山西布政司右布政張公賢墓碑   山西左布政使丘公陵傳(朱睦■〈木挈〉)   中奉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謝公佑神道碑銘

  •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二·阿桂

    六月甲申阿桂奏言【臣】于六月初四日至卡丫军营留心察防形势甲木以内山险路狭而碉座甚多自卡丫至格宗沿河两面山脚重叠交错路尤险阻而格宗山口以上贼人于两边山腿坚造栅卡拦路从前桂林等冲击此处已经失利今必由别路方

  • 景云·周绍良

    №景云001【盖】大唐故骞府君墓志铭【志文】唐故抚州南城县令上柱国骞府君志铭并序公讳思哲,字知人,其先□孔丘门人闵子骞之後,其孙文,以孝光前烈,因王父□□未孙硕,硕生靖,秦庄□□拜秦州刺史,食邑金城。硕四子

  • 卷十八·郑玄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建,立也。立天神地?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目吉礼于上,承以立安邦国者,互以相成,明

  • 礼记要义卷第十七·魏了翁

    少仪一适有䘮者曰比曰听事适有䘮者曰比童子曰听事注云适之也曰某愿比于将命者比犹比方俱给事曰某愿听事于将命者童子未成人不敢当相见之礼正义曰此谓徃适者䘮家也比比方也䘮不主相见凡徃者皆是助事故云比谓比方其年力

  •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太虚

    一 略示二 小乘的有无自性说三 空宗的有无自性说四 唯识宗的有无自性说五 中国佛学的圆中自性说  一、略示  对这有无自性问题的研究,首先要探讨这“自性”能诠名下的所诠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到经论中的

  • 赤都心史·瞿秋白

    现代散文集。瞿秋白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6月初版,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除《序》和《引言》外,收1921年2月至次年3月作者在莫斯科所作的随笔、杂感、游记和诗歌(包括译诗)共46篇。作者在序文中说:“《赤都心

  • 花烛闲谈·于鬯

    笔记。清人于鬯(1854—1910)撰。一卷。鬯字醴尊,号香农。南汇(今属上海)人。曾举秀才,拔萃科,终生未仕。勤于撰述,著作颇多。是书为光绪间作者婚时所作,一夕即成,几万余字。内容专载古今婚俗礼仪,旁征博引,考证明晰。其论门包

  • 太宗文皇帝圣训·顺治

    全称《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康熙朝官修。清世祖福临敕编,清圣祖玄烨续编,共6卷,3万余字。有《四库全书》本及 《十朝圣训》本行世。顺治年间开始纂修,至康熙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