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斛律金传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他的高祖倍侯利,道武帝拓跋王圭时归附北魏,被封为大羽针,赐爵为孟都公。祖父幡地斤,任殿中尚书。父亲斛律那王襄,任光禄大夫,去世后赠封为司空。

  斛律金性格淳厚爽直,善于骑马射箭,指挥军队采用匈奴人的方法,一看尘土飞扬的情况就知道有多少人马,闻一闻地下的气味就知道敌军距离的远近。最初担任军主,他与怀朔镇将杨钧负责护送蠕蠕族首领阿那王襄。阿那王襄见斛律金打猎射箭,叹服他的武艺精深。破六韩拔陵叛逆,斛律金率众归属。破六韩拔陵封他为王。他估计破六韩拔陵最终必定失败,便率领部下背叛而去,到了云中,北魏命他为第二领人酋长。他秋天到京城朝拜,春天返回部落,被称为雁臣。他领兵南进黄瓜堆,被杜洛周打败。他与哥哥斛律平逃出,投奔..朱荣,..朱荣命他为别将,孝庄帝即位,赐给他阜城男的爵号,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神武帝高欢暗中准备匡扶社稷,斛律金赞成他宏大的计谋,孝武帝太昌初年,朝廷命斛律金为汾州刺史,晋封爵位为侯。他跟随高欢在黄河以西打败纥豆陵。

  沙苑之役,高欢因地形不利稍有退却,齐军被西魏的军队乘势进攻,阵脚溃乱。张华原拿着簿册逐营查点士兵,没有人应声回答的。高欢想聚集部队重新开战,斛律金劝阻说:“士兵与将领分散,这种情形已不能再用来打仗,应赶快撤回河东。”高欢坐在马鞍上没有行动,他用鞭子抽打高欢的坐骑,才撤退。于是军队崩溃,损失带甲士兵八万人,由侯景负责收拾。西魏的一位力大无比的武士把守河上的桥梁,身上穿着很厚的衣甲,箭射不进去,贺拔仁等他转过脸来,一箭将他射死,东魏军队才得以过桥逃脱。这一仗如果没有斛律金请求撤退,几乎到了绝境。高仲密叛投西魏,宇文泰率兵进攻洛阳,斛律金跟随高欢一一将他们打败。归来,被任命为大司马,改封爵号为石城郡公。

  他性格质直坦率,不认识字。原来的名字叫敦,因为署名时难写,所以又改名为金,是为了简便易写,但仍感到很为难。司马子如教他学写金字,画了房子的样子作比喻,他才把这个字学会。高欢很看重他的古朴质直,常告诫儿子高澄说“:你任用了许多汉人,有人进谗某个人的,你不要相信他们。”

  文襄帝高澄接替父亲高欢掌管朝政,命斛律金为肆州刺史。文宣帝高洋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又封他为咸阳郡王。天保三年(552),又封为太师。四年,解除肆州刺史的职务,以太师的身份回到晋阳。文宣帝亲自到他家里看望,六宫的嫔妃以及各位王侯都跟从同来,摆设酒宴通宵畅饮才结束。文宣帝十分高兴,下诏命斛律金的二儿子斛律丰乐为武卫大将军,赐给绢帛五千匹。文宣帝对斛律金说“:你帮助朝廷建立丰功伟业,父子二人对国家都很忠诚,我当和你结成儿女婚姻,让你家永远成为朝廷的藩卫。”便命斛律金的孙子斛律武都娶义宁公主。举行结婚大礼那一天,文宣帝跟着皇太后到斛律金的府第,皇后、太子、各王都一起到来。他被天子的厚待就像这次一样。后来,蠕蠕族被突厥攻破,因担心突厥军队会侵犯北齐的要塞,朝廷命斛律金屯兵在白道以作防备。齐军俘虏了很多突厥人,他上表陈述敌人可以攻取的情况,文宣帝便亲自出战,与斛律金一起挥兵讨伐。朝廷又升任他为右丞相,把齐州作为食邑。他又迁任左丞相。文宣帝晚年丧失道德,昏聩骄狂,曾骑着马持长矛多次要刺斛律金的胸膛,他面对锋芒站立不动,于是,文宣帝赐给他布帛物品一千段。

  孝昭帝登皇帝位,纳斛律金的孙女为皇太子妃。命他朝见天子,可以乘轿到皇宫的台阶前。武成帝即位,对他的礼遇更重,又将他的孙女纳为太子的王妃。他曾派人给武成帝进献食品,中书舍人李若误奏,说斛律金亲自到来。武成帝到昭阳殿,命侍中高文遥将斛律金坐的羊车领来。李若知道自己奏报有误,越发不敢在宫殿的廊下出现。高文遥奏报了真实情况,武成帝骂李若说:“这个头脑简单的汉人,真该杀!”但却不加罪。

  他的长子斛律光为大将军,次子斛律羡以及孙子斛律武都,都为开府仪同三司,出镇一方土地和山川;其余的子孙都封为侯爵,官位显赫。他家一门有一位皇后,两位太子妃,三位公主,受朝廷的信任宠爱,当时无人可比。他曾对长子斛律光说:“我虽然不读书,听说古时候的外戚梁冀等人,无不身死家灭。女的如被天子宠幸,其他嫔妃就会嫉妒;女的如不被宠幸,天子就会嫌弃她。我家应该以建立功勋,胸怀忠心获取富贵,怎么能凭借女儿们呢?”他想辞去各种职务,不被朝廷允许,因此,常常忧虑。天统三年(567)去世,享年八十岁,朝廷赠封为假黄钺、相国、太尉公;赠给他家钱一百万;谥号为武。

猜你喜欢
  卷一·浦起龙
  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诡说遇天神 筑离宫微行探春色·蔡东藩
  谏逐客书原文·李斯
  卷三十七下·朱熹
  第三十三回 上苑奇葩·德龄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杨士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十一·曾巩
  卷十八·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七·佚名
  陆睿传·李延寿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刘昫
  邢艪传·脱脱
  田宅例·佚名
  歴代建元考卷十·钟渊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希声诗话 全文·李錞

      一、唐诗一诗传为两人例   唐人诗流传讹谬,有一诗传为两人者。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既曰王维,又曰李嘉祐,以全篇考之,摩诘诗也。①又:"楚乡寒食梅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谷燕差池",既

  • 卷十八·董康

      ○蘆花記   係明初舊本。不知作者何人。葉盛水東日記。彼時已有繼母大賢等劇。盛係正統景泰間人。其傳久矣。閔子騫事在二十四孝中。婦孺皆悉。因有蘆花背上寒之句。故取爲名。據舊說。閔損、字子騫。魯人。孔

  • 卷三十三·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三寰普寰普,具戒于洛阳。南游澧州,值夹山善会,心契之。列大鉴七世,称洛京韶山寰普和尚,又称韶山和尚。诗一首。 【(《全唐诗》无寰普诗,传据《景德传灯录》卷二二)】心珠歌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三·徐乾学

    元纪二十一【起柔兆掩茂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凢五年】顺帝至正六年春二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辛未兴国雨雹大者如马首 是月山东地震七日乃止 司天监奏天狗星坠地血食人间五千日始于楚徧及齐赵终于呉其光不及两广后天

  • 卷之四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天复·周绍良

    №天复001【盖】失。【志文】唐故彭城县太君刘氏墓志铭并序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前守左羽林军将军知军事御史大夫上柱国史哲撰大君清门裔绪,华族芳枝,性禀端凝,袖假淑美。故徐州监军使、赐紫金鱼袋、彭

  • 李晟传·欧阳修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偏将。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他身高六尺,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他进攻吐蕃。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发

  • 陆贽·苏辙

    昔吾先君博观古今议论,而以陆贽为贤。吾幼而读其书,其贤比汉贾谊,而详练过之。贽始以从官事唐德宗,老而为宰相,从之出奔而与之反国,弥缝其阙而济其危亡。比其老也,功业定矣,而卒毙于裴延龄之手,其故何也?孔子曰:“南人有言曰:‘人

  • 卷四十三 论语二十五·黎靖德

      ◎子路篇   △子路问政章   问:"'先之,劳之','劳'字既有两音,有两说否?"曰:"劳之以身,勤之以事,亦须是自家吃些辛苦,方能令得他。诗所谓'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古人戴星而出,戴星而入,必是自耐劳苦,方能说得人。欲民之亲其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①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②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①必于是。” 【注释】 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

  • 卷二十七·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七   宋 程公说 撰书九疆理书第三齐地緫説太公望佐文武定天下以功封扵营丘号曰齐盖古青州地也禹贡海岱惟青州喁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濵广斥莱夷作牧浮于汶

  • 提要·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叶氏春秋传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叶氏春秋传二十卷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南渡后官至崇信军节度使事迹具宋史文苑传其书以孙复春秋尊王

  • 卷九十六·道世

    △舍身灾第九十六(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色性无象,触必归空。三世若假,八微终散。虽复回天震地之威,会归磨灭;齐冠楚组之丽,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质,众缘所聚。四尘不同,风火恒异。析而离之,本非一物。燕肝越胆,未足为譬。菩萨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一]等隨順一切衆生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所積集一切   善根.所[二]謂小善根大善根.廣善根.多善根.無量善根.種種善根.微塵

  • 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整理委员会预备处)结束通告·太虚

    顷因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在延搁中,太虚又别有要务他去,乃将北碚缙云山之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暨南岸狮子山之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预备处,于十月底概行收束。历办上下行公文函电三百余件,用款二千余元,除收魏隆慧居士捐五

  • 论 王 阳 明·太虚

    ──十二年冬──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阳明道学之来历  第一节 阳明道学之历程  第二节 阳明学与宋明儒学  第三节 阳明道学与佛之禅教律  第三章 阳明道学之宗纲  第一节 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 御选语录卷八·雍正

      卷八御制序紫阳真人作悟真篇。以明元门秘要。复作颂偈等三十二篇。一一从性地演出西来最上一乘之妙旨。自叙云。此无为妙觉之至道也。标为外集。夫外之云者。真人岂以元门为内。而以宗门为外哉。审如是。真人止应

  • 帝范·李世民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