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姚燧传

姚燧字端甫,父名姚格。其世系见《姚枢传》。姚燧三岁丧父,寄养于隐居苏门的伯父姚枢家。姚枢对燧教育甚急,使他几乎不堪忍受。杨奂写信劝姚枢说,燧是块好料,长大自会成材,用不着性急,并把女儿许配给姚燧。姚燧十三岁时在苏门见过许衡,十八岁在长安拜许衡为师,这时他还未开始写作,但看同辈人之文章不如古人,内心不以为然。二十四岁才读韩退之的著作,开始习写文章,人们看后认为有作者风度,许衡亦欣赏其文辞。

至元七年(1270),许衡任国子祭酒,教导贵族子弟,奏请召回他散于四方的旧时弟子十二人,姚燧为其中之一,由河内应召而来。燧年三十八岁时为秦王府文学。不久,授为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中兴等路学校。十二年,奉秦王之命安抚庸、蜀。十三年,汉川、嘉定两地为新占领地区,燧奉命去晓谕百姓,使他们归顺。又奉命到合州去招王立。十四年,奉命安抚夔府人民。连续三次出使四川,都尽其职责。十七年,任命为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审查延安囚犯的罪状,凡错捕者一律无罪释放,人们佩服他英明决断。调山南湖北道,巡视澧州,兴学校,赈灾民,孜孜不倦,唯恐做得不够。二十三年,自湖北奉旨还朝。二十四年,任命为翰林直学士。二十七年,授大司农丞。

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资格参加修纂《世祖实录》,与侍读高道凝为总裁。大德五年(1301),授中宪大夫、江东廉访使,因病呈请辞职。

至大元年(1308),姚燧已年至古稀。时仁宗为太子,仿效汉高祖太子刘盈敦请“四皓”的故事,遣正字吕洙去聘请姚燧为太子宾客。不久,连续拜为承旨学士、太子少傅。燧辞谢,不肯受任。第二年授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至大四年,告老南归,中书省又召他为承旨,未赴任。五年,又召,仍以病辞谢。后于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六岁。谥“文”。

姚燧往年在苏门山读《通鉴纲目》时,深感其关于历代皇帝传承的世系分见于各年,因著《国统离合表》若干卷,系仿《史记》诸《表》,以年为经、国为纬编辑而成,附于朱熹《通鉴纲目?凡例》之后;又取徽、建二版本进行校勘,查出三处错误。详见所著《表》前的《序篇》。

姚燧的学问造诣,得助于许衡的教诲。他从追求天理,认识世界,到最后身体力行,故成为一代名儒。其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恰到好处,气势豪迈而不放纵,刚健而不严厉,声调宏大响亮,有西汉文风,宋末之弊习为之一变。延..以前的那些文章大匠都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姚燧认为,文章的好坏,取决于所载道之轻重,而道之轻重又有赖于文章之好坏,相辅相成。当时孝子顺孙,欲弘扬祖宗德行,必须请姚燧为之撰文才可传之后世,得不到姚燧所撰文章,深为愧疚。故三十年间,国朝名臣世勋及其显行盛德,都是由姚燧撰文记述的。凡来请他撰文的人,其德行必须是有可称赞者,才同意撰写,无溢美之辞。还须设宴奏乐,使燧高兴,这才命笔大书,否则也得不到他撰写的文章。

高丽沈阳王父子与元朝皇室联姻,以大量金钱交结朝臣。有一天,想请姚燧为他们做诗撰文,燧不肯,皇帝下令才答应。沈阳王赠姚燧币帛、金玉、名画五十筐,表示谢意。燧收下分给各级官吏侍从,只留金银给翰林院做公用器皿,自己一无所取。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高丽是藩邦小国,以货利为重,我轻视这些东西,使他知道我大元朝本不在乎这些。”其器量与见识豪迈超人。然而姚燧颇自恃其才华,轻视赵孟兆页、元明善等人,所以一些有德行的人因此而菲薄他。平生所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三·毕沅
  卷三十五·毕沅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九·焦竑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一·佚名
  卷之五十六·佚名
  一一一四 闽浙总督雅德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部折·佚名
  卷八十五·傅恒
  目录·温达
  福王登极实录·文震亨
  唐胄传·张廷玉
  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三·佚名
  孟尝君出行五国·佚名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司马光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昂·唐圭璋

      昂,孝宗时御前应对。   婆罗门引   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晓来露湿轻红。十里锦丝步障,日转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   夕阳道中。叹秋色、与愁浓。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

  • 蒲察善长·隋树森

    蒲察善长,生平事迹无考。蒲察为女真族姓,由此知其为女真人。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双调】新水令 听楼头画鼓打三更,绣帏中枕余衾剩。明朗朗窗前月,昏

  • 卷486 ·佚名

    张道洽 梅花七律 皎然玉色耿无邻,回首千花总后尘。 数要罗浮山下月,一枝大庾岭头春。 与时无竞抱幽质,於我有情真故人。 众志独清天不管,自临野水照精神。 张道洽 梅花七律 冰氏根苗出涸阴,一

  • 卷八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二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字子徵河内人好学工篆隶居天台紫霄峰则天睿宗明皇累召见问道术後居王屋山卒赠真一先生诗一首荅宋之问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兮象欲纷

  •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六十·柯劭忞

      李忽兰古 郑鼎 甫 昂霄 制宜 阿儿思兰 李进 石抹按只 不老 郑温 釭 铨 石抹乞儿 狗狗   李忽兰吉,一名庭玉,陇西人。父节,仕金,自巩昌石门山从汪世显以城降。   忽兰吉隶皇子阔端为质子,从征西川,以功擢管军总领,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焦竑

      公一(世封公 續封世侯)   ◆世封公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征虜大將軍魏國公贈中山王謚武寧徐公達神道碑(御製)   魏國公徐公達(黃金)   魏國公徐輝祖傳(王世貞)   定國公徐增壽   定國公徐景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一·杨士奇

    洪熙元年十一月丙申朔行在钦天监进宣德元年大统历上御正朝受之给诸王群群颁行天下 丁酉升行在礼科给事中吴登为行在鸿胪寺右寺丞行在中书舍人叶蓁姚秩为行在翰林院编脩擢翰林院庶吉士王连何志曾泉万硕木讷张观沈善周

  • ●海东逸史卷十五·佚名

    忠义二傅岩字野倩,义乌人;崇祯七年进士,授歙县知县,被谗去官。鲁王监国,擢江西道御史,为朱大典监军。北兵破金华,与二子龄发、龄熙并死之(小腆纪年云:岩还至义乌死。国朝赐谥节愍,子附入祠)。初,岩之遇祸,刃将及,龄熙年甫十四,以身翼

  • 卷之三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四十饷需·冯煦

    支应局缘起发捻之乱,巡抚乔松年、英翰先后统率加募各军驻扎皖北防剿,随营设立粮台,管理军饷。省城克复后,因随巡抚移设省城。光绪初年改名军需局,嗣又改为善后防军支应局。现只称支应局。初委道员坐办,布政司总其成。二十年

  • 卷七·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七吴江朱鹤龄撰十七年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王应麟曰左氏载子罕分谤之事檀弓亦称之盖贤大夫也战国策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此即分谤之事司城宋

  • (三十二)研究朱子学之方法·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学之流衍,以下当再略述研究朱子学之方法,以终斯篇。朱子读书多,著书多,所著书中所牵涉之问题多,此三多,为古今诸儒所莫逮。故治朱子学而求能尽其条理,得其会通,事大不易。今言研究朱子学之方法,则莫如即依朱子所以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一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业品之二分别说无教已。偈曰。复一切与教。正作与中应。释曰。一切人于护不护及中住。乃至造有教业未竟。是时中与现世有教相应。偈曰。刹那后与过。至舍。

  • 杂阿毗昙心论 第二卷·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二卷尊者法救造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行品第二已说诸法自相住。法生今当说。若以诸法摄自性。谓以自力生者不然。何以故至竟无能生用离等侣故一切众缘力诸法乃得生至竟无能生用离等侣故者。诸

  • 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佚名

    大兴善寺翻经院述金刚手言。一切众生意想不同。或顺或逆。是故如来现慈怒身。随作利益。解云。诸佛大悲愍众生故。即于顺者以顺而劝。若于逆者以逆而制也。一佛住忿怒三昧。时十方诸佛同共入忿怒嗔三昧。岂毗卢遮那于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三·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福州府雪峰寺語錄崇禎十二年,己卯四月二十二日,入院。京臺王光祿請上堂。拈香祝聖竟,就座,召大眾,曰:「心外無我,我外無物,物外無人,人外無心。所以道:盡大地是個解脫場,一機一境盡從自己胸中流出,直得蓋天蓋地。

  • 夜的行进曲·叶紫

    为了避免和敌人的正面冲突,我们绕了一个大圈子,退到一座险峻的高山。天已经很晚了,但我们必须趁在黎明之前继续地爬过山去,和我们的大队汇合起来。我们的一连人被派作尖兵,但我们却疲倦得像一条死蛇一样,三日三夜的饥饿和奔

  • 管子补注·刘绩

    注释书。明刘绩撰。全书24卷。今传世。此书主要是对《管子》旧注(房玄龄注或称尹知章注)本的校补。刘氏的补注既有解词、解句,也有以反切方式注音,对旧注补充刊谬,以“绩按”附于旧注之后与之区别。其“补注”推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