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有尚传
耶律有尚字伯强,契丹族人,辽东丹王十世孙,祖父在金朝东平为官,因安家于东平。有尚天资过人,勤奋好学,拜许衡为师,并成为高足弟子。他对性理之学颇有研究,尤其把“诚”作为治学为人的根本。其言行莫不遵循规矩,无论是认识他或不认识他的人,都从内心称赞他是有道君子。
至元八年(1271),许衡辞中书左丞,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教育蒙古贵族子弟。他奏请聘其弟子十二人为斋长以辅导子弟们的学习,有尚为其中之一。十年,衡辞职回乡,朝廷任有尚等为助教,继续领导国子监的教学。在国子监工作了很长时间后,拜有尚为监察御史,有尚未去就任。又任命他为秘书监丞,后又出任蓟州知州。他在蓟州简政宽刑,深得民心。
裕宗为太子,召有尚为詹事院长史。国子学自有尚走后,教学停滞,朝廷认为非有尚不能继承许衡的事业,于是任命有尚为国子司业。当时尚未建立学馆,教师学生都住在民房内。有尚多次奏请建设学馆。至元二十四年,朝廷才大建学舍,始立国子监,设置监官,增收学生。有尚升为国子祭酒,从此,儒学之风大振。二十七年,有尚因双亲年高,辞职归家奉养。
大德元年(1297),再次召有尚回京任国子祭酒。不久,任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又不久,调任太常卿,后又回任集贤学士。大德八年,为葬父而还乡。其后,朝廷要用老儒生,派专车到家中去接他,他再三辞谢,后起任昭文馆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官阶为中奉大夫。
有尚在国子学前后五年,其教育方针以义理为本,但必须做实地考察,不尚空谈。教育学生要讲求恭敬,要端正、诚实。对于那些只讲求文章词句华美,修修补补,故意雕刻者,认为有害于圣人之大道,一律排斥。所以学生都知道端正学习态度,尊崇儒学,身体力行,都成为德才兼备之士。这些也大体上是遵行许衡教育方针。有尚身为学者师表数十年,受到海内人士所推崇,如同过去推崇许衡一样。
有尚因年老,请求归家,朝廷赐纸币七千缗。终年八十六岁,赐谥“文正”。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脱脱 卷一百八十五 嘉祐二年(丁酉,1057)·李焘 卷七十四 前凉録五·崔鸿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蔡东藩 卷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第一三一比单(堂谕)光绪十年四月十二日一一三一四—七·佚名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佚名 孙盛传·房玄龄 周文育传·李延寿 费宏传·张廷玉 章纶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一·王世贞 第十九章 两广统一与湖南之内讧·李宗仁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