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王登极实录

吴县文震亨撰

恭闻监国自福邸至淮也,南都文武大臣及科道诸臣方集议拥立之事。佥谓以亲、以贤、以序,即当推奉为臣民主。操臣诚意伯刘孔昭、督臣马士英,各传谕所部将士,以代来中兴之意。将士闻命感泣,亦愿奉为六军主,建义旗讨贼。诸臣恭谒陵庙,告非常大变,恸哭;乃告奉监国之议。议协,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至浦口,具启迎驾于淮安;礼部司务官赍南都百官公启,迎驾于仪真。渡江,泊燕子矶,百官郊迎,命以王礼见。监国素袍角带,对百官恸哭;百官行礼,手掖之,寻赐茶。言及宗社震惊、大行异变,复哭失声。因流涕言『封疆大计,惟仗诸先生主持;至迎立,决不敢当。盖播迁以来,国母尚无消息,故不携宫眷一人,始意欲择浙东僻地暂居,以使迎奉。今值国难至此,迎立之事,何忍言』!睿音琅然,而睿容具日月表,百官瞻觐,感举额谓宗社之福。

次日,为五月朔戊子。从水西门启驾,由城外至孝陵,乘马导引官请从东门乡路入。监国逊避,从西门至飨殿,祭告礼毕,即向懿文大子陵园驻瞻良久。从朝阳门入,至东华门,步行过殿陛,行谒奉先殿礼,出西华门,暂以内守府为行宫,百官进见,行四拜礼,传令旨召诸臣入议事。

兵部尚书史可法、魏国公徐弘基、灵壁侯汤国祚各有奏;国祚以户部靳饷,奏对微激,署礼部兵部侍郎吕大器谓非对君体,止之。

京畿道御史祁彪佳,因奏纲纪法度,为国之本;吏科李沾合诸科道奏,以朝班宜肃。盖时旧京朝仪久废也。彪佳又奏早颁大号、敬天法、祖诸事。监国皆虚怀纳之。

朝毕,群臣退议登极、监国次第,咸谓『仰窥睿意,必欲发丧誓师,晓然示天下以讨贼大义,而后正位。宜先上监国玺绶,而后劝进』。乃即范金铸监国宝。以次日入朝,大臣仍面奏劝进,监国复辞。谕诸臣谓:『人生忠孝为本,今大雠未报,孤不能事君;先王殉节、国母播越,孤不能事亲:无遽登大宝之礼。且闻东宫与永、定二王尚在贼中,或可致之。又桂、惠、瑞三王皆叔父行,惟诸先生择贤迎立』。言讫泪俱。大臣及言官再奏,求允所请。监国逊谢如前。署礼部臣大器率百官跪奏劝进第一笺,传旨暂领监国,百官退;逾时,又进第二笺,命传进,手书批签,仍允监国,余所请不允。

又次日,传旨:『官止服青锦绣,朝拜仍行王礼,不必穿带朝服』。百官以典礼重大,具朝服入。监国亲行告天礼,升座,百官四拜,魏国公弘基率百官跪进监国符宝。受讫,再行四拜礼,乃退。诸臣尚有言宜即登大位以镇人心者,御史彪佳谓『:令旨先受监国之请,其名极正,贤德益彰。既可以示谦让,海内闻之,皆知监国无因以得位之心。俟发丧,择吉登大宝,布告天下为当』。礼臣、魏国,皆然其议,议乃定。即用右都御史张慎言为吏部尚书,传旨合推阁员。疏上,先用兵部尚书可法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如故,户部尚书高弘图改礼部尚书、进东阁大学士;俱入阁办事。而召工部侍郎周堪赓为户部尚书,凤督士英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凤阳等处如故。而以前会推疏词林仅推掌翰林院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一人,传旨吏部:『予察祖制,阁员俱用词林;至先帝,间用别衙门官。今正推如何止列姜先生一人,似与祖制不符。着该部再行添推来看』。吏部会九卿再具疏,仍以曰广居首,而推礼部尚书王铎、礼部右侍郎陈子壮、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右春坊右庶子徐汧;令旨再点用首,次二员俱进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办事,诸臣以次待用。六卿九列既备官,复催补科道各员,皆一时人望。寻特遣彪佳颁赦谕江南云。

是举也,群臣当攀号愤变之后,天柱地维摧陷顷刻矣;值真主缵运,日月重光,实惟二祖列宗在天式凭以有此。海内闻当阳在即,用人行政,动协人情,未有朝端已见清宁而丑类不授首膏钺者。刻□□复神京,寸砾逆贼;虽在草莽,胥忍死拭目俟之。若诸臣思祖宗三百年德泽在人、大行十七载焦劳求治,洗涤肺肠,以事新主、扫除门户以修职业,何事不可办、何罪不可讨,亦何功名不可就哉!

闻法驾入都之日,都人聚观呼万岁;见两大星夹日而行,钟山紫气中五色云见。而先是龙江浮楩楠巨木千章,若为鼎新大内而出者;两都并建,聿还旧观。江北诸大师,皆上表劝进。所传辽东总兵吴三桂疾驰至山海结虏入关,大杀贼十数万,夺其辎重无算;边镇诸宿将,无不投袂奋剑,以报国仇者。中兴大业,岂灵武草次、靖康偏安之足比哉! 

猜你喜欢
  志第十八 五行中·房玄龄
  卷五十二·志第五·天文五·脱脱
  卷九十八·列传第三十六·脱脱
  卷一百二十四 志九十九·赵尔巽
  卷三·连横
  卷五十六·杨士奇
  卷之一百零七·佚名
  卷八十六中·郝经
  列传卷第五 高丽史九十二·郑麟趾
  卷十五·佚名
  一四三 顺天时报·周作人
  一〇八 绍兴县馆二·周作人
  范常传·张廷玉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四·李之芳
  卷八编俸·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回 东斗君云霄被谪·陈端生

    第一卷/第一回东斗君云霄被谪陈寅恪评:再生缘之文,质言之,乃一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也。弹词之作品颇多,鄙意再生缘之文最佳,微之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属对律切”,实足当之无愧,而文词累数十百万言,则较“大或

  • 第三折·贾仲明

    (钟离扮邦老领娄罗上,云)天道幽微日月明,名山洞府气长清。三千功行朝元去,金丹结就道方成。贫道上八洞神仙汉钟离是也。今有吕纯阳,奉上仙法旨,点化桃柳,先教他为人,后教他成仙。今已度脱,恐迷却正道,贫道就梦中于半山等候。这

  • 卷四十五·徐世昌

    汪琬汪琬,字苕文,又字钝庵,学者称钝翁,又称尧峰先生,长洲人。顺治乙未进士,累官刑部郎中。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有《钝翁前后类稿》。长门怨长门寂寞地,独坐易惊秋。罗幌金风起,纱窗碧月流。残妆销翡

  • 提要·皇甫冉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二皇甫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唐皇甫冉皇甫曾合集共八卷冉字茂政丹阳人天寳十五载进士大厯中官至左补阙曾字孝常天寳十二载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谪阳翟令以终曽集一卷与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九十三五言长律二徐祯卿谒严子陵祠言访羊裘隐荒台迹宛然岩崖祠屋缀天汉客星悬伊昔风云感丘园束帛戋神龙不可系造化独深全去矣孤踪邈怀哉大泽偏钓竿何嫋嫋石濑故溅溅郡以高名著山依汗简传余风犹

  • 卷下·马缟

     古今音乐、鸟兽、鱼虫、龟鳖等部,凡六十八门。  ○雉朝飞  犊沐子所作也。齐处士,涽宣王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雌雄相随,意动心悲,乃作《雉朝飞》曲,以自伤焉。其声中绝。魏武帝宫人有灵女者,故冠军阴并之姊,年

  • 东都事略卷二十二·王称

    列传五  李筠并州太原人也善骑射后唐秦王从荣判六军诸卫募男士以为爪牙筠得隷麾下从荣难作筠遁去清泰初为内殿直迁指挥使晋开运末契丹犯京师赵延夀爲敌将闻其勇召寘帐下及契丹主北归攻解里于邢洺筠请冯道领节度道曰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纪昀

    列传唐 【七十】○唐七十李训郑注 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 韩约罗立言李孝本 顾师邕 李贞素 】李训郑注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李训李训字子垂始名仲言字子训故宰相揆族孙质状魁梧敏于辩论多大言自标置擢进士第

  • 职官一二·徐松

    【续宋会要】原稿旁批:「寄案,徐辑阙户部,其属官见此。」《两朝国史志》:度支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调度之费,皆归于三司,本司无所掌。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 【续宋会要】《两朝国史志》:金部判司事

  • 御制日知荟説序·乾隆

    日知荟説者取予向日日课所为文删择编次合而録之爰定之以名也予禀承庭训懋学书斋留连徃复于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微旁搜诸史通鉴考定得失区眀法戒以至儒先绪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覧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

  • 迹府·公孙龙

    【原文】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 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

  • 跋语·智旭

    呜呼。圆顿妙法。旷劫难逢。繄我愚蒙。何缘幸遘。每一披阅。恍若夙闻。岂非普贤威神之力。释迦守护之功耶。智者大师。不可复作。后贤坚执。斗诤滋生。圆融绝待法门。几成彼此是非情见。宏之者城堑益高益深。望之者疑

  • 答净心长老冕甫居士融高法师书·太虚

    敬复者:展诵大札,为法为众生之热忱,溢于言表,真菩萨之心行也!若能无间缁素,混融稚耆,上无背于如来之教理,下期契于现代之时机,以之共维正法,应可起衰复兴。太虚之赴欧观化,乃数年来预定之规划。而提议开全国佛教代表大会,及共同发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

  • 卷二十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二十一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五世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黄檗运嗣) 师在黄檗已经三年。第一座勉令问话。乃问如何是西来的的大意。檗便痛打。如是三问三打。遂辞座曰。某甲问话惟蒙赐棒。所恨愚鲁。且往诸方行脚

  • 丁晋公谈录·丁谓

    或作《晋公谈录》,宋代文言琐谈小说。记录北宋真宗时宰相丁谓(封晋国公)言谈,作者不详,一说为丁谓甥潘延之。一卷。《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 《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有《百川学海》本、明刻本、 《历代小

  • 诈妮子调风月·关汉卿

    简名《调风月》或《诈妮子》。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旦本。剧取材于现实。写金国尚书之子小千户自燕京来洛阳探望某夫人,夫人令侍婢燕燕服侍。千户爱悦之,许以小夫人而诱合。寒食节,千户踏青遇尚书女莺莺,一见钟情,互

  • 观佛三昧海经·佚名

    梵名Buddha -dhya^na-sama^dhisa^gara-su^tra 。凡十卷十二品。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又称观佛三昧经、观佛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佛于迦毗罗城尼拘楼陀林中,为父王阅头檀、姨母憍昙弥等所说,教以住观佛三昧,并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