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万夀盛典初集卷九

典礼一【朝贺一】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初六日癸未礼臣以

圣夀六旬正诞请於

圣诞日陞殿受朝贺

上从之

三月初六日礼部尚书【臣】赫硕色等谨

题为恭逢

仁夀昌期吁请举行

大典以迓神贶以慰舆情事钦惟我

皇上冠百王而首出抚万国以咸寜久道化成无逸作

所敬

天法

祖朝乾夕惕者五十二年

圣德神功慕义怀仁者千万余国用是

苍穹垂佑夀福兼隆考之前古孰能嫓美前於五十年欣

逢泰运诸王大臣会同恳乞

皇上陞殿受贺新撰

表文恭进岁以为常等因具题蒙

皇上俯念公疏奏陈情词恳切如所请行舆情欢忭得

遂微忱今恭逢

圣主六旬大庆臣民尤深鼓舞中外更属欢腾羣欲抒瞻云就日之思效华祝嵩呼之盛爱戴颂祝倍胜於前查每遇

万夀圣节致祭

太庙後殿真武庙东岳庙城隍庙今岁大庆非比常年除

例祭外伏恳

特遣大臣告祀

太庙

社稷祝文由翰林院撰拟其开列遣官恭设祀品等项

太常寺照例备办至十八日

万夀正诞伏乞

皇上陞太和殿受诸王贝勒内外臣工军民耆老等拜表庆贺

表文由内阁撰拟恭候

命下遵行嗣後每遇十年着以为常用昭

祖神灵保佑申命之意幷慰薄海内外尊亲爱戴之诚则

亿万年永享昇平千百国长祝

仁夀矣【臣】等谨拜首稽首无任踊跃欢忭之至为此谨

题伏候

勅旨初八日奉

旨是

十二日礼部尚书【臣】赫硕色等谨

题为礼仪事恭照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

万夀圣节行

庆贺礼仪注是日早

皇上卤簿大驾於

太和殿前照常陈设

皇太后仪仗於

寜夀门前陈设中和乐於檐下陈设丹陛乐於寜夀门外南墙下两边陈设和硕亲王以下入八分公等内大臣侍卫及满汉大学士等俱穿朝服於

景运门外齐集礼部堂官以行礼时已至奏请

皇上具礼服陞辇礼部堂官前导由

景运门出王等以下入八分公等内大臣侍卫及满

汉大学士等随至

皇太后宫西角门

皇上降辇至

寜夀门

皇上於

寜夀门丹陛上东旁立王等以下公以上在寜夀门外丹陛下立大臣侍卫等在仪仗末两旁立其未入八分公等文武各大臣官员在

午门外排立鸣赞官在

寜夀门丹陛上侧身立礼部堂官说与太监转奏请

皇太后陞座位

皇太后出宫作乐陞

寜夀宫座位後

皇上於

寜夀门中间槛外正中立王等以下公以上於寜夀门外丹陛下两旁分翼排立大臣侍卫等在仪仗末两旁排立听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头礼其未入八分公等文武各大臣官员在

午门外亦同随行礼此行礼时作乐监察御史在寜夀门外丹陛下一处仪仗末一处

午门外一处视仪鸣赞官赞礼毕

皇上囬原立处立礼部堂官说与太监转奏请

皇太后还宫作乐

皇太后还宫後

皇上还宫

皇上还宫後衆皇子在月台上空角路两旁排立行三

跪九叩头礼礼毕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陞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阁翰林院詹事府礼部都察院鸿胪寺官员引进不赞行三跪九叩头礼礼毕

皇上陞太和殿座位内銮仪卫鸣赞官赞鸣鞭鸣鞭三下听鸣赞官赞王公等率文武大臣官员进

表行礼行礼时作乐礼毕内銮仪卫鸣赞官赞鸣鞭

鸣鞭三下

皇上还宫作乐还宫後王公大臣官员各散谨具奏

礼部仪制司为礼仪事恭照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

万夀圣节

皇上陞太和殿受诸王大臣文武官员进表行庆贺礼所有仪注并一应事宜相应知会各衙门可也一咨都察院

太和殿行礼时差监察御史照例视仪外

皇太后行礼时亦差监察御史於

寜夀门外丹陛下一处仪仗末一处

午门外一处视仪

一咨武备院於行礼处预备坐褥

一劄顺天府府丞传示进

表行礼生员於十八日在

午门外齐集听鸿胪寺官指引行礼

一咨都察院转行五城传示进

表行礼民人於十八日早在

午门外齐集听鸿胪寺官指引行礼

一咨内务府预备行礼处铺设棕毯

一劄钦天监行礼预备时辰香

一付祠祭司行礼备乐

一劄鸿胪寺知会行礼仪注并

午门外行礼士民兵丁另行差官引礼

一咨詹事府知会行礼仪注

一咨翰林院知会行礼仪注

一咨内大臣知会行礼仪注

一咨护军统领知会行礼仪注

一咨上驷院知会行礼仪注

一咨内銮仪卫知会行礼仪注

一行内阁典籍厅知会行礼仪注

一行礼科知会行礼仪注

先是二月二十九日礼部尚书【臣】赫硕色等谨

奏为请

旨事每年三月十八日恭逢

万夀令节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俱七日穿朝服往畅春园穿蟒袍补服但今岁恭逢

皇上六旬万夀大庆非寻常可比相应自三月初一日起至月终止穿朝服蟒袍补服嗣後每遇十年照此例举行一次为此谨奏请

旨本日奉

旨着自初一日起穿至二十日

十一日戊子

上以直省臣民耆老来京庆祝

万夀者人数衆多

诏礼臣於

朝贺日指引行礼

十一日大学士传

上谕各省绅士耆民为祝万夀来京者甚衆恐礼部临期想不到尔等即预为传知废官举人贡监生生员耆老百姓於午门端门外一路指引行礼之处倘行礼少有参差不齐不必苛求

礼部谨奏为请

旨事今岁恭逢

圣主六旬大庆各省绅衿士庶耆老并在京举贡生监

耆老兵民等欢忭鼓舞均欲

大庆行礼者不可胜数若不预行指与伊等行礼处恐

参差不一相应於十八日令在

午门前仪仗末行礼人多分在

端门外行礼再多复分在

天安门外行礼酌量派【臣】部官鸿胪寺官指引行礼

可也为此谨

十五日壬辰

诏复因公诖误诸臣李录予等职令於

万夀日随班行礼

十二日

上谕大学士九卿云顷传谕旨内有一事未曾言及今岁来京年老之人甚多此内除本身特犯私罪外或有因公诖误降级革职者酌量复还似应於十八日令其随班行礼大学士九卿等会同会议即行奏闻十五日大学士九卿等具摺

奏覆【详第二十六卷加恩耆旧中】

十六日癸巳

诏复八旗因公诖误诸臣阿山等职令於

万夀日随班行礼

十五日

上谕大学士九卿云汉官内年逾六十者俱已查明施恩满洲蒙古汉军官员亦照此例查奏本日大学士

九卿等具摺

奏覆【详第二十六卷加恩耆旧中】

十八日乙未黎明

上诣

寜夀宫朝

皇太后礼毕还

宫随

御太和殿陞座王以下文武官员进

表庆贺致仕及给还原品官随班行礼其余耆老军

民俱於

午门外列至

大清门外行礼庆贺

是日黎明銮仪卫官预陈

皇上卤簿仪仗於

太和殿前陈步辇於

太和门外陈大驾於

午门外陈驯象於大驾之南陈仗马於丹墀中道之左右俱东西相向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

太和殿檐下之东西设丹陛乐於

太和门内北向礼部官设黄案於

太和殿东檐下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俱朝服齐集太和门未入八分公以下文武百官俱朝服齐集午门外礼部官捧诸王大臣所进

万夀贺表由

午门东旁门入至

太和殿前置黄案上鸿胪寺官引诸王贝勒贝子公

等於

太和殿前丹陛上立引文武百官由东西两掖门入

太和殿前丹墀内分翼排立引朝鲜等使臣由西掖门入立於西班之末纠仪御史二员於殿前西檐下东向立又四员於丹陛上立又四员於丹墀内立俱东西相向又八员於东西班末立鸿胪寺鸣赞官四员於殿檐下立又四员於丹陛上立又四员於丹墀内立俱东西相向又指引绅衿耆老兵民行礼官自

午门至

大清门各处分立銮仪卫鸣鞭官於丹陛南三层堦之西每层各二员俱东向立班行既定钦天监官至

乾清门报时礼部鸿胪寺堂官奏请

皇上陞殿

上具礼服出宫

御中和殿陞座内大臣侍卫内阁翰林院礼部都察院

詹事府鸿胪寺执事各官於

殿前排班行三跪九叩头礼毕

驾兴

午门鸣钟鼓中和韶乐作奏乾平之章曰二仪清寜

三辰顺则维

帝凝命函冒区域仁恩广覃至於动植久道化成隆功

骏德

圣人多夀年世万亿

上御太和殿陞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内三鸣鞭鸣赞官赞排班内外诸王率文武百官及绅衿耆老兵民人等各就拜位立赞进赞跪王以下各官俱跪赞宣表宣读官从案上捧表诣殿檐下御道之中北向跪宣毕【表文载後】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曰

皇覆万?品物咸亨九宾在列百译输诚济济卿士式

造在庭

帝仁如天

帝明如日亲贤任能爱民育物礼备乐成声教四讫鸣赞官赞跪叩头王以下各官行三跪九叩头礼此行礼时绅衿耆老兵民人等亦随行礼礼毕乐止赞退王以下各官俱复原班立鸣赞官赞排班鸿胪寺官引朝鲜等国使臣以次就拜位立赞进赞跪叩头行三跪九叩头礼丹陛大乐作奏治平之章曰天尽所覆以畀我

清我德配命涵濡羣生万国蹈舞来享来庭俣俣蹲

蹲视彼干戚

天威式临其仪不忒礼毕乐止赞退各复原班立銮仪

卫官赞鸣鞭丹墀内三鸣鞭

驾兴中和韶乐作奏太平之章曰鉴观惟德丕命维皇肇兹夀域薄海要荒物性茂育民俗乐康冠带之国

望斗辨方曰惟万年同於昊苍

皇上囬宫乐止王以下各官以次出是日

皇子分封者同诸王大臣进

表行礼未分封者率

皇孙在

乾清宫行礼外省入觐之督抚提镇卓异来京之文武各官及致仕给还原品官员各照品级附於班末直省绅衿耆老兵民人等自

午门直至

大清门摩肩接踵遥望

殿廷叩拜而退

【臣】考周制天子之朝羣臣有四曰外朝曰中门曰内朝曰询事诸侯之来朝亦有四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若夫朝贺之制起於汉初长乐宫成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上以次奉贺後汉惟岁首正月大朝受贺又以冬至阳气起君道长受贺至降诞之辰未有以朝贺闻者盖功德未底於极隆制作未臻於大备遂令此典阙如莫光史册即或间有节名举行庆贺亦不过内庭奉觞上夀百官稽首舞蹈而己从未有薄海内外臣民耆老齐赴

阙廷嵩呼华祝如

今日者也钦惟

皇上德盛化神礼明乐备耿光大烈丕冒出日之乡仁渐义摩远及无雷之国固己东鹣西鲽来享来王航海梯山极於无外矣今恭逢

圣夀六旬集万国之衣冠肃千官之剑佩曙光才动晓日方升零露沾濡惠风和畅宫扇团圞之影御炉缥缈之烟奏韶乐於彤墀列鵷行於玉陛千旗云拥

万岁山呼

一人穆穆以当阳百尔雍雍而上

夀盖自王公大臣而下至班聨寮寀之余有中外藩封入觐称贺者若蒙古朝鲜诸臣是也有世受

殊恩拜舞

彤廷者若衍圣公诸臣是也有职任封疆庆祝来京

者若督抚提镇诸臣是也有适逢引

见之期得与拜稽之列者若直省卓异文武诸臣是

也有己遂初服重觐

天顔者若致仕在籍诸臣是也有幸蒙

恩宥复厠清班者若复职诸臣是也若夫直省耆老当祝哽祝噎之年仅知田里桑麻之乐乃黄发鲐背扶杖观光罄折伛偻欢呼动地他如士农工贾为类不齐或来学校或自田畴或出市廛或由工肆仰瞻

天日匐伏

阙廷莫不眉飞色舞自以幸际

昌期获观盛典猗欤休哉东西南朔不合而同贵贱贤愚不期而至合万国之欢心成一朝之典礼所谓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王泽深则风俗传其後载荣史册其在斯乎臣等忝列班行获随忭舞猥慙葑菲莫罄揄扬惟纪一时之盛以补千古朝会之所未有云尔至於朝贺诸臣自常朝王公及现任文武官员不备书外其诣

阙祝

夀臣民备载於後庆贺表文亦附见焉

万夀盛典初集卷九

猜你喜欢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 宗爱 仇洛齐 段霸 王琚 赵黑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王遇 苻承祖 王质 李坚 田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温 孟鸾 平季 封津 刘思逸·魏收
  列传第三十七·李延寿
  辽史拾遗卷十一·厉鹗
  卷七·张九成
  卷二十九·朱轼
  江右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鲁迅在南京学堂·周作人
  萧颖达传·李延寿
  《新唐书》简介·欧阳修
  赵良嗣传·脱脱
  完颜永中传·脱脱
  岁时广记卷三·陈元靓
  岁时广记序·陈元靓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二日·曾国藩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回 县官惧祸火灼祸中·佚名

    诗曰:为人不可信妇言听信妇言起祸端只因错断孙公子一朝事起后悔难闲话丢开,书接前情:却说韩氏夫人一听蔡知县之言,说道:“老爷不必忧心。今日虽将孙继高问成死罪,赵府现有他的呈词,继高又有口供,院司都有批辞。这也不是咱的意

  • 卷上·吴可

    ○五言古诗 【题马上元所藏赵墨隐画渊明四诗】我不识赵子,见此便得之。谈笑出丘壑,粲然备四时。似闻月旦评,气压渊明诗。马卿宰白下,惯作烟云嬉。归来九衢尘,旧好不少移。殷懃着懐袖,亦足慰梦思。我本家北阜,一官老京师。颇

  • 列传第九 燕凤 许谦 崔宏 子浩 张衮 弟恂 邓彦海·李延寿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尝使苻坚,坚问凤曰:“

  • 卷三百七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起神宗元豐三年六月盡其月   八月辛卯朔,陝西轉運使、權管勾鄜延路經略司李稷言:「前經略使呂惠卿親奉聖訓,措置邊計,已見成效,講頌聖德,刻之樂石,將以傳示無窮。石工未畢,惠卿以憂去位,緣未經進御,不敢題額。臣今摹墨本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二·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彳胤-丿>昌谨阅严祀礼 洪熙元年闰七月癸卯行在太常寺

  • ●平吴事略·韩菼

    南园啸客辑顺治元年三月十七日,贼游骑之平则门,环攻九门,门外三大营悉降贼。十八日,攻益急。自成驻彰义门外,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帝怒斥之。日暝,太监曹化淳启彰义门,贼尽入。帝出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帝叹息曰:苦我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刘应秋传·张廷玉

    刘应秋,字士和,吉水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晋升南京司业。万历十八年(1590)冬天,上书评论及首辅申时行说“:陛下召见辅佐大臣面议,询问边防的事务,申时行不能坦诚地为国家谋划,专门隐瞒弊害。敌贼大举进犯,已

  • 卷一·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一      宋 刘敞 撰前汉诸儒不肯爲左氏学者爲其是非缪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然爲左氏者皆耻之因共护曰丘明受经于仲尼此欲以自解免耳其实非也何以言之邪仲尼之时鲁国贤者无

  • 第49章·老子

    【原文】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1)。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2)。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3)。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题解】此章是讲体“道”

  • 《定性书》译文·程颢

    承蒙张载先生指教,书信告诉我“定于本性未能做到静而不动,仍然连累于外界事物”。这一论题贤人的考虑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何需小子我再多谈论。然而我也试着思索过,所以斗胆为大家贡献一下说法。所谓“定&rd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九九)因品苦阴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于中食后。少有所为。集坐讲堂。于是众多异学。中后仿佯往诣诸比丘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 基地与地球·阿西莫夫

    《基地与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86年的科幻小说,“基地系列”第五部作品,归于“基地后传”,也是年代最晚的基地故事。银河的命运取决于某人一念之间,这个人就是葛兰·崔维兹,而他竟

  • 罗昭谏集·罗隐

    八卷。唐罗隐(833—909)撰。罗隐著作很多,《崇文总目》载有《罗隐集》二十卷,《江东后集》十卷,《甲乙集》十卷,《罗隐赋》一卷、《罗隐启事》一卷,《谗书》五卷,但多数散佚。现仅存《甲乙集》、《谗书》及由后人掇拾

  • 王祯农书·王祯

    中国元代的一部农书。作者王祯,元代山东东平人。曾先后出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及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县尹。元代原刻本情况今已不详,现在通行的是从明代《永乐大典》辑出的。排印本以《武英殿聚珍本》(1774)为最早,后

  • 三略直解·刘寅

    军事理论书。明刘寅撰。三卷。寅,崞县(今山西原平县)人,洪武间进士。《三略》,旧题黄石公撰,已著录;刘寅为其作注,遂成此编。寅注以黄老思想为准,参校诸本,考其异同,时有发挥,故《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务在沈(沉)机观

  • 发微论·蔡元定

    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

  • 易学变通·曾贯

    六卷,元曾贯著。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但以已佚。而《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保存曾贯之说较多,标题作《易学贯通》。唯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原缺。清《四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