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唐书》简介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撰

《新唐书》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新唐书〉是宋代官修书。 


本纪第一 高祖

本纪第二 太宗

本纪第三 高宗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

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

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

志第一 礼乐一

志第二 礼乐二

志第三 礼乐三

志第四 礼乐四

志第五 礼乐五

志第六 礼乐六

志第七 礼乐七

志第八 礼乐八

志第九 礼乐九

志第十 礼乐十

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志第十三上 仪卫上

志第十三下 仪卫下

志第十四 车服

志第十五 历一

志第十六 历二

志第十七上 历三上

志第十七下 历三下

志第十八上 历四上

志第十八下 历四下

志第十九 历五

志第二十上 历六上

志第二十下 历六下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志第三十 地理四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志第四十 兵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

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志第四十六 刑法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志第五十 艺文四

表第一 宰相上

表第二 宰相中

表第三 宰相下

表第四 方镇一

表第五 方镇二

表第六 方镇三

表第七 方镇四

表第八 方镇五

表第九 方镇六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上

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

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宗室

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

列传第五 太宗子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列传第九 李密

列传第十 王窦

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

列传第十三 刘斐

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

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

列传第二十 高窦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

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

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

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

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

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

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

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

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

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

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

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

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

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

列传第五十 苏张

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

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

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

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

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

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

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

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

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

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

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

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

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

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

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

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

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

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

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

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

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

列传第八十 马浑

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

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

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

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

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

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

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

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

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

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

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

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

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

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

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

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

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硃韩

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

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

列传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鹘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鹘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蛮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蛮中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蛮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 奸臣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列传第一百五十上 逆臣上

列传第一百五十中 逆臣中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附录 进新唐书表

猜你喜欢
  ●卷三·佚名
  明臣諡考卷下·鲍应鳌
  名山藏卷之八十·何乔远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十一 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多雨摺·佚名
  三二六 谕内阁此次召试二等各生愿効力者准其四库全书誊录上行走·佚名
  四十二、东来书庄·包天笑
  邓景山传·欧阳修
  郑崇俭传·张廷玉
  卷三百二十五·杨士奇
  卷第四十·佚名
  卷三十八·徐一夔
  ●天台治略卷之一·戴兆佳
  190.范仲淹实行新政·林汉达
  卷二十一·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钱德苍序·钱德苍

    人生于世,智冠万灵,经纬天地,致泽君民。茁两仪之未泄,树盖世之功勋。未尝非解颐事,然前修有异,秉赋难同。孟夫子有云:“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原示人不可妄想,勿宜妄为,安心守分,怡养天真。今之人、物欲横胸,

  • 卷30 ·佚名

    陈某 秋兴 禾黍离离雨满村,望中兵火几家存, 荒城半是征人骨,秋月偏惊旅客魂。 岂意战尘临老见,不知心事向谁论。 抱茅盖得青山屋,多种桃花映酒樽。 陈某 秋夜风雨次韵 独卧苦不寐,灯残知夜深。

  •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六独孤及独孤及字至之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隂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諡曰宪集

  • 卷二百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杨贲杨贲天宝三年登第诗一首时兴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及自登枢要何曾问布衣平明登紫阁日晏下彤闱扰扰路傍子无劳歌是非李清李清登天宝十二年进士第诗一首咏石季伦金谷繁华石季伦只能谋

  •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夏。四月。丙戌朔。享太庙。遣皇太子允礽行礼  ○先是上命理藩院员外郎霍尚于哈必尔汉等处、巡视凿井至是、霍尚奏报、自哈必尔汉、至博木巴图哈卜齐尔口以外、凿井之事已竣。报闻。  

  •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范晔

    (刘虞、公孙瓒、陶谦)◆刘虞传,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祖父刘嘉,为光禄勋。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升任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部族都按时朝贡,不敢騷扰边境,受到百姓歌颂。因公事被免官。

  • 刘峻传·姚思廉

    刘峻字孝标,是平原郡平原县人。父亲名王廷,是宋始兴王内史。刘峻生下来刚一个月,母亲就把他带回乡下。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刘峻八岁时,被人抢到中山去了,中山的有钱人刘实很可怜刘峻,用五匹丝帛把他赎了出来,并教他

  • 卢光传·令狐德棻

    卢光字景仁,小字伯,是范阳公卢辩的弟弟。为人温和谨慎,博览群书,精研《三礼》,善于阴阳之术,通音乐,又好玄言。孝昌初年,以平民出任司空府参军事,不久升任明威将军、员外侍郎。魏孝武帝西迁时,卢光在太行山以东树起义旗,遥授他为

  • 胡海传·张廷玉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聎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

  • 第二节 唐初武功(一)·吕思勉

    唐初大敌,自为突厥。其在突厥之北,而占地甚广者,则为铁勒。《旧书》述其部名云:薛延陀,《新书》云:先与薛种杂居,后灭延陀部有之,号薛延陀。初叛西突厥之野咥可汗保燕末山。其后回纥等在郁督军山者东附始毕,而延陀乙失钵在金山

  • 四 中庸之道·林语堂

    普通感性之宗教或信仰,或情理的精神,是孔教人文主义之一部分或一分段。就是这种情理精神产生了中庸之道,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关于情理精神前面曾经论及,它是与逻辑或论理相对立的。情理精神既大部分为直觉的,故

  • 卷首上·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说卷首上纲领周礼废兴传授案书传周公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所制之礼即此周礼也郑众以书序言成王既黜殷命还归在丰作周官以周官为此周礼失之矣周公制礼之日礼教

  • 书成自记·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一书1975年7月初间草草写成,回想其发端远在五十年前,中国屡为人讲说,时有记录,作辍不常,且以奔走国事不暇顾及者实有多年,而今卒于告成,殆非偶然。记其颠末于此,有许多感喟歉仄的复杂情怀亦并记出之。1921年愚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摄大乘论二卷 慧琳  摄大乘论本三卷 慧琳  摄大乘论释十五卷(真谛) 玄应  摄大乘释论十卷(笈多) 慧琳  摄大乘论释十卷(玄奘世亲) 慧琳  摄大乘论释十卷(玄奘无性) 慧琳 

  • 佛学大系·太虚

    一 三唯论二 三唯论之含摄 甲 三唯论的各摄 乙 三唯论的互摄三 三唯论之贯通 甲 三唯论与大乘宗 乙 三唯论与哲学  一 三唯论  凡治彻头彻尾之学,有“展手撑破虚空边,伸脚踏透宇宙底”之大丈夫志量者,殆

  •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三·昙旷

    京西明道场沙门昙旷撰论。又以觉心至非究竟觉 释曰。下广二觉。于中有二。先明始觉。后显本觉。前中又三。总标因果满非满觉。次广寄四相释成其义。后显始觉不异此初也。言心源者。有其三义。本觉真如为染心源。业相

  • 别墅之怪·程小青

    一个春初的下午,我们的旧仆施桂引进一个客人来。那人的年龄已在五十左右,有个国字形的脸,扁鼻大眼,身上穿一件淡灰色细回文的华丝罗夹袍,左手无名指上有一只钻戒,装束十二分阔绰,走路时也大模大样,很像商界中的所谓体面人物。

  • 弘戒法仪·法藏

    佛教戒律汇编。明天启三年(1623)法藏撰。二卷。意在“以禅、法、律三宗,会归实相无相、涅槃妙心之一旨”。全书分三部分:(1)集三归、五戒、八戒、剃度十戒,并比丘白四羯磨及菩萨戒等,成三十一品;(2)录《沙弥律仪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