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九九)因品苦阴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于中食后。少有所为。集坐讲堂。于是众多异学。中后仿佯往诣诸比丘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语诸比丘。诸贤。沙门瞿昙施设知断欲。施设知断色。施设知断觉。诸贤。我等亦施设知断欲。施设知断色。施设知断觉。沙门瞿昙及我等此二知二断。为有何胜.有何差别。

于是。诸比丘闻彼众多异学所说。不是亦不非。默然起去。并作是念。如此所说。我等当从世尊得知。便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谓与众多异学所可共论。尽向佛说。彼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即时应如是问众多异学。诸贤。云何欲味。云何欲患。云何欲出要。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出要。云何觉味。云何觉患。云何觉出要。诸比丘。若汝等作如是问者。彼等闻已。便更互相难说外余事。嗔诤转增。必从座起。默然而退。所以者何。我不见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一切余众。能知此义而发遣者。唯有如来.如来弟子或从此闻。

佛言。云何欲味。谓因五欲功德。生乐生喜。极是欲味。无复过是。所患甚多。

云何欲患。族姓子者。随其伎术以自存活。或作田业.或行治生.或以学书.或明算术.或知工数.或巧刻印.或作文章.或造手笔.或晓经书.或作勇将.或奉事王。彼寒时则寒。热时则热。饥渴.疲劳.蚊虻所蜇。作如是业。求图钱财。彼族姓子如是方便。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不得钱财者。便生忧苦.愁戚.懊恼。心则生痴。作如是说。唐作唐苦。所求无果。彼族姓子如是方便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得钱财者。彼便爱惜。守护密藏。所以者何。我此财物。莫令王夺.贼劫.火烧.腐坏.亡失。出财无利。或作诸业。而不成就。彼作如是守护密藏。若有王夺.贼劫.火烧.腐坏.亡失。便生忧苦.愁戚.懊恼。心则生痴。作如是说。若有长夜所可爱念者。彼则亡失。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亲族展转共诤。彼既如是共斗诤已。母说子恶。子说母恶。父子.兄弟.姊妹.亲族更相说恶。况复他人。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梵志梵志共诤。居士居士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斗诤共相憎故。以种种器仗。转相加害。或以拳叉石掷。或以杖打刀斫。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著铠被袍。持槊弓箭。或执刀楯入在军阵。或以象斗。或马.或车。或以步军。或以男女斗。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著铠被袍。持槊弓箭。或执刀楯往夺他国。攻城破坞。共相格战。打鼓吹角。高声唤呼。或以槌打。或以鉾戟。或以利轮。或以箭射。或乱下石。或以大弩。或以融铜珠子洒之。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著铠被袍。持槊弓箭。或执刀楯入村.入邑.入国.入城。穿墙发藏。劫夺财物。断截王路。或至他巷。坏村.害邑.灭国.破城。于中或为王人所捉。种种考治。截手.截足或截手足。截耳.截鼻或截耳鼻。或脔脔割。拔须.拔发或拔须发。或著槛中衣裹火烧。或以沙壅草缠火焫。或内铁驴腹中。或著铁猪口中。或置铁虎口中烧。或安铜釜中。或著铁釜中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刺。或铁钩钩。或卧铁床以沸油浇。或坐铁臼以铁杵捣。或龙蛇蜇。或以鞭鞭。或以杖挝。或以棒打。或生贯高标上。或枭其首。彼在其中。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于后时。疾病著床。或坐.卧地。以苦逼身。受极重苦。不可爱乐。彼若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彼临终时在前覆障。犹日将没大山岗侧。影障覆地。如是。彼若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在前覆障。彼作是念。我本恶行。在前覆我。我本不作福业。多作恶业。若使有人作恶凶暴唯为罪。不作福.不行善。无所畏.无所依.无所归。随生处者。我必生彼。从是有悔。悔者不善死。无福命终。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因身.口.意恶行故。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是谓后世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是谓欲患。

云何欲出要。若断除欲。舍离于欲。灭欲欲尽。度欲出要。是谓欲出要。若有沙门.梵志。欲味.欲患.欲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不能自断其欲。况复能断于他欲耶。若有沙门.梵志。欲味.欲患.欲出要知如真者。彼既自能除。亦能断他欲。

云何色味。若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十四五。彼于尔时。美色最妙。若因彼美色.缘彼美色故。生乐生喜。极是色味无复过是。所患甚多。

云何色患。若见彼姝而于后时极大衰老。头白齿落。背偻脚戾。拄杖而行。盛壮日衰。寿命垂尽。身体震动。诸根毁熟。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疾病著床。或坐.卧地。以苦逼身。受极重苦。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死。或一二日至六七日。乌鸱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烂腐坏。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息道。骸骨青色烂腐。食半骨璅在地。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息道。离皮肉血。唯筋相连。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息道。骨节解散。散在诸方。足骨.[跳-兆+專]骨.髀骨.髋骨.脊骨.肩骨.颈骨.髑髅骨各在异处。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息道。骨白如螺。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末。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是谓色患。

云何色出要。若断除色。舍离于色。灭色色尽。度色出要。是谓色出要。若有沙门.梵志。色味.色患.色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不能自断其色。况复能断于他色耶。若有沙门.梵志。色味.色患.色出要知如真者。彼既自能除。亦能断他色。

云何觉味。比丘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于尔时不念自害。亦不念害他。若不念害者。是谓觉乐味。所以者何。不念害者。成就是乐。是谓觉味。

云何觉患。觉者是无常法.苦法.灭法。是谓觉患。

云何觉出要。若断除觉。舍离于觉。灭觉觉尽。度觉出要。是谓觉出要。若有沙门.梵志。觉味.觉患.觉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不能自断其觉。况复能断于他觉耶。若有沙门.梵志。觉味.觉患.觉出要知如真者。彼既自能除。亦能断他觉。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苦阴经第三竟(二千一百六十五字)。

(一○○)中阿含因品苦阴经第四(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释羁瘦。在加维罗卫尼拘类园。

尔时。释摩诃男中后仿佯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如是知世尊法。令我心中得灭三秽。染心秽.恚心秽.痴心秽。世尊。我如是知此法。然我心中复生染法.恚法.痴法。世尊。我作是念。我有何法不灭。令我心中复生染法.恚法.痴法耶。

世尊告曰。摩诃男。汝有一法不灭。谓汝住在家。不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摩诃男。若汝灭此一法者。汝必不住在家。必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汝因一法不灭故。住在家。不至信.舍家.无家.学道。

于是。释摩诃男即从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心净。除疑得道。

世尊告曰。摩诃男。有五欲功德可爱.可念.欢喜.欲相应而使人乐。云何为五。谓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由此令王及王眷属得安乐欢喜。摩诃男。极是欲味无复过是。所患甚多。

摩诃男。云何欲患。摩诃男。族姓子者。随其技术。以自存活。或作田业.或行治生.或以学书.或明算术.或知工数.或巧刻印.或作文章.或造手笔.或晓经书.或作勇将.或奉事王。彼寒时则寒。热时则热。饥渴.疲劳.蚊虻所蜇。作如是业。求图钱财。摩诃男。此族姓子如是方便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不得钱财者。便生忧苦.愁戚.懊恼。心则生痴。作如是说。唐作唐苦。所求无果。摩诃男。彼族姓子如是方便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得钱财者。彼便爱惜守护密藏。所以者何。我此财物莫令王夺.贼劫.火烧.腐坏.亡失。出财无利。或作诸业。而不成就。彼作如是守护密藏。若使王夺.贼劫.火烧.腐坏.亡失。彼便生忧苦.愁戚.懊恼。心则生痴。作如是说。若有长夜所可爱念者。彼则亡失。摩诃男。如是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亲族展转共诤。彼既如是共斗诤已。母说子恶。子说母恶。父子.兄弟.姊妹.亲族更相说恶。况复他人。摩诃男。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梵志梵志共诤。居士居士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斗诤共相憎故。以种种器仗。转相加害。或以拳叉石掷。或以杖打刀斫。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摩诃男。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著铠被袍。持槊弓箭。或执刀楯入在军阵。或以象斗。或马.或车。或以步军。或以男女斗。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摩诃男。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著铠被袍。持槊弓箭。或执刀楯往夺他国。攻城破坞。共相格战。打鼓吹角。高声唤呼。或以槌打。或以鉾戟。或以利轮。或以箭射。或乱下石。或以大弩。或以融铜珠子洒之。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摩诃男。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著铠被袍。持槊弓箭。或执刀楯入村.入邑.入国.入城。穿墙发藏。劫夺财物。断截王路。或至他巷。坏村.害邑.灭国.破城。于中或为王人所捉。种种拷治。截手.截足或截手足。截耳.截鼻或截耳鼻。或脔脔割。拔须.拔发或拔须发。或著槛中衣裹火烧。或以沙壅草缠火焫。或内铁驴腹中。或著铁猪口中。或置铁虎口中烧。或安铜釜中。或著铁釜中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刺。或铁钩钩。或卧铁床以沸油浇。或坐铁臼以铁杵捣。或龙蛇蜇。或以鞭鞭。或以杖挝。或以棒打。或生贯高标上。或枭其首。彼在其中。或死.或怖。受极重苦。摩诃男。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于后时疾病著床。或坐.卧地。以苦逼身。受极重苦。不可爱乐。彼若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彼临终时在前覆障。犹日将没大山岗侧。影障覆地。如是。彼若有身恶行。口.意恶行。在前覆障。彼作是念。我本恶行在前覆我。我本不作福业。多作恶业。若使有人作恶凶暴唯为罪。不作福.不行善。无所畏.无所依.无所归。随生处者。我必生彼。从是有悔。悔者不善死。无福命终。摩诃男。是谓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行身恶行。行口.意恶行。彼因身.口.意恶行故。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摩诃男。是谓后世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摩诃男。是故当知欲一向无乐。无量苦患。多闻圣弟子不见如真者。彼为欲所覆。不得舍乐及无上息。摩诃男。如是彼多闻圣弟子因欲退转。摩诃男。我知欲无乐。无量苦患。我知如真已。摩诃男。不为欲所覆。亦不为恶所缠。便得舍乐及无上息。摩诃男。是故我不因欲退转。

摩诃男。一时。我游王舍城。住鞞哆逻山仙人七叶屋。摩诃男。我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至广山。则于彼中见众多尼揵。行不坐行。常立不坐。受极重苦。我往问曰。诸尼揵。汝等何故行此不坐行。常立不坐。受如是苦。彼如是说。瞿昙。我有尊师尼揵。名曰亲子。彼则教我作如是说。诸尼揵等。汝若宿命有不善业。因此苦行故。必当得尽。若今身妙行护。口.意妙行护。因缘此故。不复作恶不善之业。

摩诃男。我复问曰。诸尼揵。汝等信尊师无有疑耶。彼复答我。如是。瞿昙。我等信尊师无有疑惑。摩诃男。我复问曰。尼揵。若尔者。汝等尊师尼揵本重作恶不善之业。彼本作尼揵死。今生人间出家作尼揵。行不坐行。常立不坐。受如是苦。如汝等辈及弟子也。彼复语我曰。瞿昙。乐不因乐要因苦得。如频鞞娑罗王乐。沙门瞿昙不如也。

我复语曰。汝等痴狂。所说无义。所以者何。汝等不善。无所晓了。而不知时。谓汝作是说。如频鞞娑罗王乐。沙门瞿昙不如也。尼揵。汝等本应如是问。谁乐胜。为频鞞娑罗王。为沙门瞿昙耶。尼揵。若我如是说我乐胜。频鞞娑罗王不如者。尼揵。汝等可得作是语。如频鞞娑罗王乐。沙门瞿昙不如也。彼诸尼揵即如是说。瞿昙。我等今问沙门瞿昙。谁乐胜。为频鞞娑罗王。为沙门瞿昙耶。我复语曰。尼揵。我今问汝。随所解答。诸尼揵等。于意云何。频鞞娑罗王可得如意静默无言。因是七日七夜得欢喜快乐耶。尼揵答曰。不也。瞿昙。六五四三二。一日一夜得欢喜快乐耶。尼揵答曰。不也。瞿昙。复问曰。尼揵。我可得如意静默无言。因是一日一夜得欢喜快乐耶。尼揵答曰。如是。瞿昙。二三四五六。七日七夜得欢喜快乐耶。尼揵答曰。如是。瞿昙。我复问曰。诸尼揵等。于意云何。谁乐胜。为频鞞娑罗王。为是我耶。尼揵答曰。瞿昙。如我等受解沙门瞿昙所说。瞿昙乐胜。频鞞娑罗王不如也。

摩诃男。因此故知。欲无乐有。无量苦患。若多闻圣弟子不见如真者。彼为欲所覆。恶.不善所缠。不得舍乐及无上息。摩诃男。如是彼多闻圣弟子为欲退转。摩诃男。我知欲无乐。有无量苦患。我知如真已。不为欲所覆。亦不为恶不善法所缠。便得舍乐及无上息。摩诃男。是故我不为欲退转。

佛说如是。释摩诃男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苦阴经第四竟(二千二百五十四字)。

(一○一)中阿含因品增上心经第五(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当以数数念于五相。数念五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云何为五。比丘者。念相善相应。若生不善念者。彼因此相复更念异相善相应。令不生恶不善之念。彼因此相更念异相善相应。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拼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因此相复更念异相善相应。令不生恶不善之念。彼因此相更念异相善相应。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当以数数念此第一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复次。比丘。念相善相应。若生不善念者。彼观此念恶有灾患。此念不善。此念是恶。此念智者所恶。此念若满具者。则不得通.不得觉道.不得涅槃。令生恶不善念故。彼如是观恶。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犹人年少。端政可爱。沐浴澡洗。著明净衣。以香涂身。修治须发。极令净洁。或以死蛇.死狗.死人食半青色。膀胀臭烂。不净流出。系著彼颈。彼便恶秽。不喜不乐。如是。比丘。彼观此念。恶有灾患。此念不善。此念是恶。此念智者所恶。此念若满具者。则不得通.不得觉道.不得涅槃。令生恶不善念故。彼如是观恶。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当以数数念此第二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复次。比丘。念相善相应时。生不善念。观念恶患时。复生不善念者。彼比丘不应念此念。令生恶不善念故。彼不念此念。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犹有目人。色在光明。而不用见。彼或闭目。或身避去。于汝等意云何。色在光明。彼人可得受色相耶。答曰。不也。如是。比丘不应念此念。令生恶不善念故。彼不念此念。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当以数数念此第三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复次。比丘。念相善相应时生不善念。观念恶患时亦生不善念。不念念时复生不善念者。彼比丘为此念。当以思行渐减其念。令不生恶不善之念。彼为此念。当以思行渐减念。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犹人行道。进路急速。彼作是念。我何为速。我今宁可徐徐行耶。彼即徐行。复作是念。我何为徐行。宁可住耶。彼即便住。复作是念。我何为住。宁可坐耶。彼即便坐。复作是念。我何为坐。宁可卧耶。彼即便卧。如是。彼人渐渐息身粗行。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彼为此念。当以思行渐减其念。令不生恶不善之念。彼为此念。当以思行渐减念。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当以数数念此第四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复次。比丘。念相善相应时生不善念。观念恶患时亦生不善念。不念念时亦生不善念。当以思行渐减念时复生不善念者。彼比丘应如是观。比丘者。因此念故。生不善念。彼比丘便齿齿相著。舌逼上腭。以心修心。受持降伏。令不生恶不善之念。彼以心修心。受持降伏。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犹二力士捉一羸人。受持降伏。如是。比丘。齿齿相著。舌逼上腭。以心修心。受持降伏。令不生恶不善之念。彼以心修心。受持降伏。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当以数数念此第五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当以数数念此五相。数念五相。已生不善念。即便得灭。恶念灭已。心便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念相善相应时不生恶念。观念恶患时亦不生恶念。不念念时亦不生恶念。若以思行渐减念时亦不生恶念。以心修心.受持降伏时亦不生恶念者。便得自在。欲念则念。不念则不念。若比丘欲念则念。不欲念则不念者。是谓比丘随意诸念。自在诸念迹。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上心经第五竟(千四百五十六字)。

(一○二)中阿含因品念经第六(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本未觉无上正尽觉时。作如是念。我宁可别诸念作二分。欲念.恚念.害念作一分。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复作一分。我于后时。便别诸念作二分。欲念.恚念.害念作一分。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复作一分。我如是行。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生欲念。我即觉生欲念。自害.害他.二俱害灭慧多烦劳.不得涅槃。觉自害.害他.二俱害灭。慧多烦劳不得涅槃。便速灭。复生恚念.害念。我即觉生恚念.害念。自害.害他.二俱害灭。慧多烦劳不得涅槃。觉自害.害他.二俱害灭。慧多烦劳不得涅槃。便速灭。

我生欲念不受断除吐。生恚念.害念不受断除吐。所以者何。我见因此故。必生无量恶不善之法。犹如春后月。以种田故。放牧地。则不广。牧牛儿放牛野泽。牛入他田。牧牛儿即执杖往遮。所以者何。牧牛儿知因此故。必当有骂.有打.有缚.有过失也。是故牧牛儿执杖往遮。我亦如是。生欲念不受断除吐。生恚念.害念不受断除吐。所以者何。我见因此故。必生无量恶不善之法。

比丘者。随所思.随所念。心便乐中。若比丘多念欲念者。则舍无欲念。以多念欲念故。心便乐中。若比丘多念恚念.害念者。则舍无恚念.无害念。以多念恚念.害念故。心便乐中。如是。比丘不离欲念。不离恚念。不离害念者。则不能脱生.老.病.死.愁忧.啼哭。亦复不能离一切苦。我如是行。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生无欲念。我即觉生无欲念。不自害.不害他。亦不俱害。修慧不烦劳而得涅槃。觉不自害.不害他。亦不俱害。修慧不烦劳而得涅槃。便速修习广布。复生无恚念.无害念。我即觉生无恚念.无害念。不自害.不害他。亦不俱害。修慧不烦劳而得涅槃。觉不自害.不害他.亦不俱害。修慧不烦劳而得涅槃。便速修习广布。我生无欲念.多思念。生无恚念.无害念.多思念。

我复作是念。多思念者。身定喜忘。则便损心。我宁可治内心。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令不损心。我于后时便治内心。常住在内止息。一意得定。而不损心。我生无欲念已。复生念向法次法。生无恚念.无害念已。复生念向法次法。所以者何。我不见因此生无量恶不善之法。犹如秋后月收一切谷讫。牧牛儿放牛野田时作是念。我牛在群中。所以者何。牧牛儿不见因此故当得骂詈。得打.得缚。有过失也。是故彼作是念。我牛在群中。我亦如是。生无欲念已。复生念向法次法。生无恚念.无害念已。复生念向法次法。所以者何。我不见因此生无量恶不善之法。

比丘者。随所思.随所念。心便乐中。若比丘多念无欲念者。则舍欲念。以多念无欲念故。心便乐中。若比丘多念无恚念.无害念者。则舍恚念.害念。以多念无恚念.无害念故。心便乐中。彼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离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

彼如是定。心清净。无秽无烦。柔软善住。得不动。心趣向漏尽通智作证。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亦知此漏如真。知此漏习。知此漏灭。知此漏灭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见已。则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此比丘离欲念.离恚念.离害念。则得解脱生.老.病.死.愁忧.啼哭。离一切苦。犹如一无事处有大泉水。彼有群鹿游住其中。有一人来。不为彼群鹿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塞平正路。开一恶道。作大坑堑。使人守视。如是群鹿一切死尽。复有一人来。为彼群鹿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开平正路。闭塞恶道。却守视人。如是群鹿普得安济。

比丘。当知我说此喻。欲令知义。慧者闻喻。则解其趣。此说有义。大泉水者。谓是五欲爱念欢乐。云何为五。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大泉水者。当知是五欲也。大群鹿者。当知是沙门.梵志也。有一人来。不为彼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当知是魔波旬也。塞平正路。开一恶道者。是三恶不善念。欲念.恚念.害念也。恶道者。当知是三恶不善念。复更有恶道。谓八邪道。邪见乃至邪定是为八。作大坑堑者。当知是无明也。使人守者。当知是魔波旬眷属也。复有一人来。为彼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当知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也。闭塞恶道。开平正路者。是三善念。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也。道者。当知是三善念。复更有道。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为八。

比丘。我为汝等开平正路。闭塞恶道。填平坑堑。除却守人。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汝等亦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宴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无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念经第六竟(千五百九十三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七千四百六十八字)

猜你喜欢
  毗尼母经卷第六·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唐慧琳
  无恼指鬘缘品第三十六·佚名
  卷第十·佚名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卷第二·宋濂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太虚
  卷第七十八·李通玄
  丛林盛事纲目·道融
  卷四百九十三·佚名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五·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序·隐元
  丛林公论叙·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灌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八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四 明 曹学佺 撰 明诗次集一百十八 殷云霄 餐梅 退食县斋静微雨亦复晴开樽梅花下啜醨泛其英残蕊自坠地更觉春草生重云生夕暝江城鸿雁鸣兀坐不忍去暂此息营营簿书非我事鞭笞非

  • 天台续集别编巻一·李庚

    宋 林表民 编登台州城楼夏 竦【字子乔文庄公】楼压荒城见逺邨倚防衣袂拂苔纹猿啼晚树枝枝雨僧下秋山级级云招客酒旗临岸挂灌田溪水凿渠分洞中应有神僊窟缭乱红霞出紫氛桐栢观鸟道寒藤结洞门苍藓深楼台在山半松桧出

  • 卷二百六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一瓜类五言古寄姚司马        【唐】张 说共君春种瓜本期清夏暑瓜成人已去失望将谁语裛露摘香园感味怀心许偶逢西风便因之寄鄂渚种瓜          【唐】韦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五许敬宗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善心子也隋时官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入唐为着作郎兼修国史寻贬洪州司马累转给事中复修史迁太子右庶子高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历侍中中书令右相卒諡曰缪集八十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五·姚之骃

    吉防门老夀国家人瑞 虞集文刘赓官一品年七十而父慤无恙赓躬奉饮食晨昏不懈仁宗闻之曰此国家人瑞也刻玉为鸠杖赐之生日遣大臣锡宴其家慤拜受赓须髩皓然亲为扶掖都人为歌咏其事请帝减年 元史窦黙年八十公卿皆徃贺帝闻

  • 卷之二百九·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六月。戊辰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申皆如之。内记注  ○黑龙江将军文绪等奏、下江一带。续设卡伦。下部知之。摺包  ○己巳。谕内阁、本年秋朝审情实各犯。着

  • 卷四·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四宋邵子邵子名雍字尧夫先为范阳人曾祖令进徙衡漳父古又徙共城邵子少时自雄其才旣学力慕高远後丧母庐於苏门山百源之上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於是北海李之才

  • 战国策卷七·鲍彪

    宋 鲍彪 注魏【自髙陵以东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召陵隠彊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阳郾许傿陵河内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桓子智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魏人】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

  • 孟尝君将入秦·佚名

    【提要】 向处优势地位的人进言,一定要采用迂回战术。先顺着他爱听的说,然后不露痕迹的转到要进言的主题上。苏秦就是这样从小故事开始,改变在上位者的想法。 【原文】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

  • 卷之七 精神训·高诱

    精神训精者,人之气,神者,人之守也。本其原,说其意,故曰精神,因以题篇。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惟,思也。念天地未成形之时无有形。生有形,故天地成焉。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皆未成形之气也。芒,读玉莽之莽也。芠

  • 文与质的辩论·孔子

    【原文】 棘子成①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②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③”。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④。” 【注释】 ①棘子成:卫国大夫。②夫子:这里指棘子成。古代大夫可以被尊称为“

  • 礼记析疑卷十一·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礼器措则正施则行措则正礼之体也施则行礼之用也 正如易大传静而正之正言不用时其礼自具于事物之中如竹箭之有筠也以竹与均成字似当为竹节谓其长短畧均也竹有节所以约束而能固礼亦君子之所以自约束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二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吉祥品第十二   以是三寶功德具足.故經初說。又此三寶於一切世閒第一吉祥.如吉祥偈中說.佛法   及衆僧是名

  • 慈宗要藏目录·太虚

    一 经藏一、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二、弥勒佛法身咒印(佛说陀尼集经)  三、观上生经要及诸疏摘要  四、弥勒诸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罗什译)  佛说弥勒来时经(失名译)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  

  • 卷第一之上·大慧宗杲

    正法眼藏卷第一之上 径山大慧禅师 宗杲 集并着语 绣水春门居士徐弘泽校阅 琅邪和尚问举和尚近离甚处。举曰两浙。船来陆来。曰船来。船在甚么处。曰步下。不涉程途一句作么生道。举以坐具摵一摵曰。杜撰长老如麻似

  • 物种起源·达尔文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1859年伦敦默里出版社初版。达尔文出生于英国古城施鲁斯伯里,自幼对大自然深感兴趣。1828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神学时,结识植物学教授汉斯罗,经他推荐参加了1831年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

  • 骈雅·朱谋玮

    专释双音词的训诂书。七卷。明朱谋玮撰。刊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朱谋玮,字明父,一字郁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宁献王朱权曾孙,袭封镇国中尉。藏书丰富,博学多闻,著有《周易象通》、《诗故》、《春秋戴记》

  • 易林·焦延寿

    又名《焦氏易林》、《大易通变》。易学著作。汉焦延寿撰,十六卷,是西汉众多易学著作中最完善的一种,其书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之变则为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文词,皆四言韵语,称为“林辞”。作者依据圣人观象作《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