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原文】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1)。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2)。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3)。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
【题解】
此章是讲体“道”的“圣人”,即老子理想中的“人君”或“侯王”,贯彻“清静无为”的原则,把老百姓都当婴孩看待,使他们长期保持混混沌沌的纯真状态。
注释:
(1)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惟“圣”字损掩,据今本补;甲本残损不可读。“恒无心”,河上、王、傅、范及唐宋以来诸今本,大都误作“无常心”。景龙、敦煌、顾欢诸本,无“常”或“恒”字,全句作“圣人无心”,可证“常心”二字,并非老子专用述语。
此句宜依马王堆本作“恒无心”,或依今本作“常无心”。“无心”,犹言无私心。苏辙说:“虚空无形,因万物之形以为形,在方为方,在圆为圆,如使空自有形,何以形万物哉?是以圣人无心,因百姓之心以为心。”此言颇近老旨。下句,河上、傅奕及诸王本,同景龙、敦煌,无“之”字。
(2)依据马王堆本,参照傅本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以下十五字损掩,末有“信也”二字,乙本“善”字下十字损掩,后面作“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傅本作“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诸今本同傅奕有四“吾”字。
景龙、敦煌、龙兴碑、《群书治要》诸本作“得善”、“得信”,无“矣”字。诸王及顾、范、彭、赵诸本,同马王堆本,作“德善”、“德信”,并有“矣”字。罗振玉说:“‘德’字,景龙本、敦煌本均作‘得’。”朱谦之说:“严、傅、遂州本及顾本引《节解》,强本成蔬及荣注引经文,亦均作‘得’。”蒋锡昌《校诂》:“‘德’假为‘得’。此言民之善与不善,圣人一律待之以善而任其自化,则其结果皆得善也。”下句“民之信与不信”,可以类推。
(3)傅奕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圣人之在天下也,欱欱焉”,下五字损掩;甲本“圣人”二字损掩,句作“(圣人)之在天下,焉为天下浑心”。“欱欱”、,当为“歙歙”之异体。后世河上、王弼及唐宋以来诸今本,用字虽有小异,句型则大致同马王堆本。劳健《古本考》:“‘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傅、范皆如此,诸唐本无‘之’字、‘焉’字。‘歙歙’,景龙、景福作‘怵怵’,开元、敦煌作‘惵惵’,《释文》亦作‘歙歙’。‘为天下浑浑焉’,傅本如此。‘浑浑’,范作‘浑心’,诸唐本无‘焉’字,作‘浑其心’。皆非也。按:此乃二偶句,‘在天下歙歙焉’,承‘无常心’句,‘为天下浑浑焉’,承‘以百姓心为心’句。‘在’,即《庄子》‘在宥天下’之‘在’;‘为’,即‘不得已而为之’之‘为’。‘歙歙’,言不敢强为,王弼注云:‘心无所主’是也。‘浑浑’,言不尚明察,王弼注云:‘意无所适。’是也。‘浑浑’,王弼注中今亦作‘浑心’,‘浑心’二字不成文理,显是‘浑浑’之讹,后人又加‘其’字。
作‘浑其心’,并去二‘焉’字,遂使人误读二句如一句,又读‘为’字如‘因为’之‘为’,全失其义矣。”这里采张松如说,据傅本写定,参照劳氏所考,作为译文依据。
(4)河上、傅奕、范应元如此。武英殿王本,误夺前句,藏本有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耳目”下有“焉”字。马王堆本甲本作“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下二字损掩,乙本残缺不可读。“注”字,顾本成疏:“河上作‘注’,诸本作‘淫’。淫者,染滞也。”马王堆本甲本作“属”。《国语·晋语》:“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故不敢。”韦注:“属,犹注也。”淫、属、注三字声近义通,犹今语所谓注意也。“百姓皆注其耳目”,言百姓皆注意其耳目,以察是非得失,即王注所谓“各用聪明”也。“孩”字,王弼及景龙、开元皆作“孩”,傅、范及《释文》作“咳”,敦煌、龙兴碑作,严遵作“骇”。孩、咳、骇四字通假。高亨《正诂》:“孩,借为阂。《说文》:‘阂,外闭也。’此文云:‘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阂之’,即谓闭塞百姓耳目之聪明,使无闻无见也。此老子之愚民政策耳。”蒋锡昌《校诂》:“言圣人皆以小儿待之,不分别其善不善、信不信也。”又曰:“本章言百姓用智,而圣人化之以愚,亦无为之旨也。”蒋说颇近老旨,今从之。
【今译】
圣人永远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善良的,要善待他们,不善良的,也要善待他们,这样就得到了人们的好感。诚实的,要信任他们,不诚实的,也要信任他们,这样就得到了人们的信任。圣人心存天下,小心谨慎,身为天下,浑厚质朴。百姓的视听都集中在圣人身上,圣人都把他们当成无知无欲的婴儿看待。
猜你喜欢 文公·孔子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晏婴 管子补注卷五·刘绩 卷三·陈傅良 卷八十八·程公说 卷四十九·程公说 第十四章 14·辜鸿铭 卷六·张廷玉 卷十五·王与之 卷一·李光地 缪称训·刘安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卷七·普济 贤愚经卷第八·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