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定性书》译文

承蒙张载先生指教,书信告诉我“定于本性未能做到静而不动,仍然连累于外界事物”。这一论题贤人的考虑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何需小子我再多谈论。然而我也试着思索过,所以斗胆为大家贡献一下说法。

所谓“定”,是行动时“定”,安静时也“定”,脑海没有送出和迎接,也没有区分内部和外部。如果把外物当做外边的东西来看,牵动自己内心而跟从,这是认为自己本性有内外之分的做法。况且将本性认为能跟随事物去了外面,那么当本性留在外面时,当下此时在里面的又是什么东西?这是有意向于摒弃外部的诱惑,却不知道本性没有内外之分。既然强行将本性分为内外两种根本,那么如何可以匆忙判断就说“定”呢?

天地常常用其心普遍万物而自己无心,圣人常常用其情顺着万事却自己无情。所以君子的学问,没有比的上空廓而大公,事物到来而顺着规律反应。《周易》说:“坚守正道吉祥、悔恨消失。心神不定的往来,周围朋友和环境也会跟从你的心境。”如果只在表面上规规矩矩强行移除外部的诱惑,那么将灭除了东面,西面又生起来了。不仅觉得每日不够用,而且只能看到末端的无穷无尽(而没看到根本原因),不可以做到灭除的。

每个人的情感有各自所遮蔽的不同原因,所以不能到达道,大部分的祸患在于自私和用小聪明。自私则不能有所作为而准确的应照事物、反应痕迹。用小聪明,则不能明白觉悟而自然。当今用厌恶外界事物之心,而求观照不被事物牵连的境地,是反者拿镜子而照。《周易》说:让事物即时停止在背后,就能不影响自身。即使两人走在庭院之间,只要背对也能看不见对方。孟子也说:“之所以厌恶智者,是因为有些人太穿凿附会了。”与其否定外界肯定内心,不如内外都忘却。内外都忘却,则内心澄静没有事情了。内心无事则安定,安定则开明通达,开明通达则有何反应事物时的拖累呢?

圣人的喜,是事物应当喜。圣人的怒,是事物应当怒。圣人的喜怒,与心无关而是与事物相联系。圣人当然也会反应于外界的事物。现在人们认为只要是外界的就加以否定,却以此来更要求是内在的就肯定,这是做不到的。现在的人们用自私和小聪明的喜怒,来观看圣人的喜怒的正确,是以己度人不正确的。人的情感,容易发出而难以制理,尤其怒气更是这样。如果能于愤怒时突然忘记愤怒,而观察道理的是非,也可见外部诱惑不足以为产生厌恶情绪。这样对于道的思索就很不错了。

内心的精细微妙,难以用嘴来说出。加上本人向来不擅长文字,吏事又匆忙,不能精深考虑,是否恰当期待告之。然而举出了大概要点,也应当比较接近答案了。大道很近我们却去很远的地方求索,这是古人所反对的行为。只有智慧之人才能裁断它。

猜你喜欢
  说林上第二十二·韩非
  卷九十二·湛若水
  论语纂疏卷四·赵顺孙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第十四章 44·辜鸿铭
  福虚篇第二十·王充
  卷九·惠士奇
  箴膏肓补遗·郑玄
  卷一·柯尚迁
  老莱子·老莱子
  襄公·襄公二年·左丘明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卷四十四·赜藏主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太虚
  卷第三十七·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炎·唐圭璋

      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诸孙。本西秦人,家临安。生于淳祐八年(1248)。宋亡,落魄纵游。有山中白云词、词源。   南浦   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

  • 第二十一出 媚座·孔尚任

    ◎甲申十月〖菊花新〗(净冠带扮马士英,外扮长班从人喝道上)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下官马士英,官居首辅,权握中枢。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养体,尽咱吐气扬眉。那朱紫半朝,只不过呼朋引党

  • 白氏长庆集序·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序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悞【原注事具乐天与余书内】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按公贞元十五年举进士年二十八十六年及第此

  • 卷九·沈德符

      ○内阁【阁臣进御笔】今上四年六月,江陵张公为首揆,进阁中所藏世宗御笔圣谕六十三道、御制四十四道、圣制票帖七十道,又纂修馆中,得亲批本章,共六十三本,进之于上。时,张公新被御史刘台纠劾,说者谓怒刘入骨,恨其未置极典,因

  • 名山藏卷之七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选选臣林记(正德臣一)◆臣林记(正德臣一)刘健谢迁韩文张敷华杨守随李东阳丁积梁储王鏊刘健谢迁○刘健刘健宇希贤洛阳人其先太康人曾祖绍祖为元顺德路总管父亮三原教谕娶妾白有身方就馆妻张梦

  • 卷二十五诗二·何良俊

    唐时隐逸诗人,当推王无功、陆鲁望为第一。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之遗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且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於情性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陆鲁望则近于里巷风谣,故皆有讽有刺,而不求工于

  •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成化十八年秋七月戊辰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狭西镇守巡抚等官奏靖虏卫军伍不足艰于防守请自今诸司所问谪戍重囚与降调军职应发榆林者以其十之五分送本卫每岁遇河冻之时仍委调西安等卫旧戍固原官军至此协力防

  • 第二十七卷 待访目·缪荃孙

    苏州府汉外黄令高彪碑光和七年,宋绍兴中出土,碑在郡斋。见《隶释》。汉杜子恭墓碑在西郭门外。见《寰宇记》。汉朱氏墓碣始平二年,在吴县穹窿山。见《舆地纪胜》。按汉无“始平”年号,二字必有误。吴偏将军凌统

  • 陈秋安·周诒春

    陈秋安 字佩兰。年二十八岁。生于广东曲江。本籍住址。广东曲江土地庙。已婚。子一。初学于广州岭南学校。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历史政治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香港英华学校教员。

  • 卷十七·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十七宋 李明復 撰閔公程頤曰閔公名開莊公子惠王十六年即位閔謚也在國逢難曰閔元年春王正月謝湜曰莊公薨子般遇難其位不得受之先君故不書即位胡安國曰不書即位内無所承上無請命也莊公薨子般卒

  • 卷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二大学士傅以渐恭纂孝之道事父母内则曰父母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袵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牀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悬衾箧枕敛簟而襡之又曰父母唾洟不见冠带垢和灰请潄衣裳垢和灰请澣衣裳绽裂纫箴

  • 卷五百五十六·佚名

    第五分善现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刍众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具寿善现舍利子等而为上首。除阿难陀独居学地。复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得无碍辩。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等而为上首。尔时世尊告

  • 卷八·佚名

    △菩萨集品第二十八善男子,如我以佛眼观见十方佛刹微尘数诸佛世尊已般涅槃。彼皆是我劝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住中者,亦是我初劝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令住中者,乃至当来亦如是说。又见东方现在住世无量阿僧祇诸佛世尊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二九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说偈问佛。大力自在乐所求无不得何复胜

  • 卷之三十三·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十三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五世 天童密云悟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山翁道忞禅师 潮州茶阳林氏子也。幼沈毅。有夙慧。读书一目五行俱下。总角以艺文擅名乡曲。试为生员。

  • 对山集·康海

    诗文别集。十卷。明康海撰,清孙景烈编。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对山集》分文体编次:卷一、策,卷二、书,卷三、卷四、序,卷五、记,卷六、碑,卷七、墓志,卷八、墓志、铭、祭文、行状,卷九、赋、琴曲、四言诗、五言古诗,卷十

  • 神灭论·范缜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

  •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元代沙啰巴译。乃属密教白伞盖佛顶法之经典。又称白伞盖陀罗尼经、白伞盖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白伞盖佛顶之陀罗尼及其功德。又本经之类本有真智等译之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