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岁时广记卷三

宋 陈元靓 撰

礼记郷饮酒曰西方曰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太经曰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管子曰秋者隂气始下故万物收说文曰秋禾谷熟也淮南子曰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前汉律厯志曰少隂者西方西迁也隂气迁落物于时为秋秋也物敛乃成熟金从革改更也义者成成者方故为矩也月令曰秋三月其日庚辛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脾【子由反】

孟秋月

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律中夷则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天地始肃农乃登谷

孝经纬曰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

三统厯曰立秋为七月节处暑为七月中气处暑者谓暑将退伏而潜处也

周书时训曰立秋之日凉风至后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蜩鸣凉风不至国无严政白露不降民多欬病寒蜩不鸣人臣力争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后五日天地始肃后五日农乃登谷

白虎通徳论曰七月律谓之夷则何夷伤则法也言万物始伤破刑法也欧阳公秋声赋云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至老而伤悲夷戮也物既盛而当戮

晋乐志曰七月之辰谓为申申者身也言时万物身体皆成就也

夏小正曰七月狸子肇肆肇始也肆遂也言其始遂也诗七月曰七月流火又曰七月鸣鵙又曰七月烹葵及菽又曰七月食瓜注云流下也火大火也李白诗云火落金风髙谢灵运诗云火逝首秋节七命云龙火西頺提要録曰七月为兰月

纂要曰七月曰首秋上秋兰秋肇秋

月令曰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无实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仲秋月

月令曰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律中南吕盲风至鸿雁来鸟归羣鸟养羞日夜分雷乃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

孝经纬曰处暑后十五日斗指庚为白露后十五日斗指酉为秋分

三统厯曰白露为八月节秋分为八月中气白露者隂气渐重露浓色白

周书时训曰白露之日鸿雁来后五日鸟归后五日羣鸟养羞鸿雁不来逺人背叛鸟不归室家离散羣鸟不羞臣下骄慢秋分之日雷乃始收后五日蛰虫坏户后五日水始涸雷不始收诸雨淫汰蛰虫不坏民靡有赖水不始涸介虫为害

白虎通徳论曰八月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吕者拒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故隂气拒之也

晋乐志曰八月之辰谓为酉酉者綇也谓时物皆綇缩也

夏小正曰八月辰则伏丹鸟羞白鸟白鸟蚊蚋也崔豹古今注云萤火一名丹鸟腐草化之羞进也谓食蚊蚋也

诗七月曰八月雈苇又曰八月载绩又曰八月其获又曰八月剥枣又曰八月断壶注云蒹为雈葭为苇载绩者丝事毕而麻事起也其获者禾可获也剥撃也壶瓠也

提要録曰八月为桂月

纂要曰八月曰仲商

月令曰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季秋月

月令曰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律中无射鸿雁来賔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

孝经纬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后十五日斗指戌为霜降

三统厯曰寒露为九月节霜降为九月中气寒露者言露气寒将欲凝结

周书时训曰寒露之日鸿雁来賔后五日雀入大水后五日菊有黄华霜降之日豺祭兽后五日草木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俯

白虎通徳论曰九月之管名无射射者出也言时阳气上升万物收藏无复出也

晋乐志曰九月之辰谓为戍戌者灭也谓时物皆衰灭也

夏小正曰九月内火注云大火心星也

诗七月曰九月授衣又曰九月叔苴又曰九月涤圃又曰九月肃霜注云叔拾也苴麻子也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也

国语曰至于元月注云九月为元范蠡曰王姑待至于元月汉韩明府修孔子庙器表碑曰永寿二年霜月之灵説者疑是九月

提要録曰九月为菊月

纂要曰九月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杪秋亦曰霜辰亦曰授衣

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懈惰师兴不居

仙掌露

前汉班固传武帝建章宫承露盘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金茎铜柱也神农本草云繁露水是秋露繁浓时也作盘以收之煎令稠可食之延年不饥汉武帝时东方朔得露青黄二露各盛五合帝赐羣臣老者皆少病者皆除东方朔曰日初出处露皆如糖可食后武帝立金茎作仙人掌承露盘取云表之露服食以求仙文选子坚西都赋云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张平子西京赋云承云表之清露

青女霜

淮南子秋三月也气不藏百虫蛰青女廼出以降霜雪注云青女乃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杜甫诗云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山谷诗云姮娥携青女一笑粲万瓦李商隠诗云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鬬婵娟吕夷简诗云花愁青女再飞霜

蓼花风

月令章句仲秋白霜节盲风至郑云疾风也秦人谓之蓼花风梁文帝初秋诗云盲风度函谷坠露下芳枝

裂叶风

洞宴记裂叶风乃八月风也

离合风

陆机要覧列子御风而行常以立春日归于八荒立秋日游于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揺落谓之离合风

鲤鱼风

提要録鲤鱼风乃九月风也李贺诗云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又古词云瑞霞成绮映舴艋棹轻鲤鱼风起

黄雀雨

提要録九月雨为黄雀雨罗鄂州词云九月江南秋色黄雀雨鲤鱼风

豆花雨

荆楚歳时记豆花雨乃八月雨也

荻苗水

水衡记黄河水七八月名荻苗水荻花正开也

登髙水

水衡记黄河水九月名登髙水

一叶落

淮南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韩文公诗云淮南悲叶落今我亦伤秋唐人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韦苏州诗云新秋一叶飞

草木衰

文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逺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防兮收潦而水清李白诗云深秋宋玉悲老杜诗云揺落深知宋玉悲陈简斋诗云宋玉有文悲落木

警鹤鸣

风土记鸣鹤戒露白鹤也此鸟性警至八月白露降即鸣而相警东坡诗云由来警露鹤

石雁飞

南康记平固县覆笥山上有湖中有石雁浮在湖上毎至秋飞鸣如时也

鳜鱼肥

海録碎事楝木华而石首至秋风起而鳜鱼肥

蟋蟀吟

天宝遗事毎秋时宫中妃妾皆以小金笼闭蟋蟀寘枕函畔夜听其声民间争效之

亲灯火

昌黎文韩退之送子阿符读书城南诗云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围棋局

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言宫中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碁胜者终年多富负者终年多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献菊酒

唐书李适为学士凡天子飨防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称寿

思莼鲈

晋文苑传张翰字季鹰呉郡人为齐王冏东曹掾见秋风起思呉中菰米莼羮鲈鱼鲙叹云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百里外以要名爵乎乃叹曰秋风起兮木叶飞呉江水清鲈鱼肥遂命驾而归后齐王败人皆谓之见机又海物异名记云江南人作鲙名郎官鲙言因张翰得名东坡诗云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直得水中仙不须更説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又送人归呉有词云更有鲈鱼堪切鲙山谷诗云东归止为鲈鱼鲙未敢知言许季鹰王荆公诗云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收兎毫

墨薮笔取崇山绝仭中兎毛八九月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彊者挥襟作之屈曲真草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騐美玉

地镜经八月中草不死有叶枝下垂者必有美玉又云八月后草不死者亦有玉

防艾杖

文昌杂録唐歳时节物八月一日有防艾杖卢公范馈饷仪云防艾杖以棃枝为之及银盏中有朱砂银枝子也

厌儿疾

荆楚歳时记八月十日四民以朱防小儿头名为天灸以厌疾也

取栢露

续齐谐记郄绍八月朝入华山见一童子以五防嚢承取柏叶下露皆如珠子且云赤松先生取以明目今人八月朝作露华明是也又荆楚歳时记云四民以锦防为眼明嚢云赤松子以八月嚢承栢树露为宜眼后世以金箔为之逓相饷遗

结丝嚢

隋唐嘉话八月五日明皇生辰号千秋节王公戚里进金镜士庶结承露丝嚢相遗又述仙记云八月作五明嚢承百草露以洗眼

登南楼

晋史庾亮亮镇武昌诸佐史殷浩之徒秋夜乗月共登南楼俄而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便据胡牀与浩等谈咏竟夕其坦率如此陶侃曰亮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也老杜诗云月静庾公楼

懐故里

提要录王粲观秋月懐弟妹故里而伤神老杜诗云晓莺工迸泪秋月解伤神注云春莺秋月人所赏玩而莺所工者在于迸人之泪月所解者在于伤人之神乱离疾病之所感也

悲游子

南史江淹过灞陵秋深叶脱乃叹曰向眼风物寥落祗悲游子故园之思老杜诗云风物悲游子江山忆故人

叹谪仙

文粹李白秋兴歌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贺知章见之曰是子谪仙人也

赏白莲

天宝遗事明皇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古词云翠葢盈盈红粉面叶底荷花解语

水晶宫

渔隠丛话呉兴谓之水晶宫而不载之图经惟呉兴集有之刺史杨汉公九月十五夜絶句云江南地暖少严风九月炎凉正得中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在水晶宫疑因此而得名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寇隽 韩褒 赵肃 张轨 李彦 郭彦 裴文举 高宾·令狐德棻
  卷一百·志第六十七·柯劭忞
  ●卷六·周密
  卷二十五 顺宗·王夫之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七·张岱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十·佚名
  卷之九十六·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二·佚名
  卷五十八·佚名
  卷四十三·温达
  忙兀台传·宋濂
  邝英杰·周诒春
  张善扬·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言巻二十三·洪迈

      五言〈原缺〉

  • 七言巻十五·洪迈

      七言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两绝  白居易  贫无好物堪为信双榼虽轻意不轻愿奉谢公池上酌丹心绿酒一时倾  惯和麹糵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小器不知容㡬许襄阳米贱酒升寛  小桥桞  细水涓涓似涙流日西惆怅小

  • 卷三百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抱拙小藁赵希防字谊父汴人寳庆间颇着诗声与菏泽李龏相倡和龏甚推许之有抱拙小藁一卷天屋歌为卢洪赋霞扃云牖高窿穹八荒四野垂帘栊羲璘勃窣行西东芒芒

  • 庄宗纪二·薛居正

    天祐九年春正月庚辰朔,周德威等自飞狐东下。丙戌,会镇、定之师进营祁沟。庚子,次涿州,刺史刘知温以城归顺。德威进迫幽州,守光出兵拒战,燕将王行方等以部下四百人来奔。二月庚戌朔,梁祖大举河南之众以援守光,以陕州节度使杨师

  • 卷二百八十 熙寧十年(丁酉,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正月壬子朔,以才人朱氏為婕妤。   秦鳳路轉運司言:「茶場司歲供熙河糴買,近雖折以茶而價高不售,今屯聚兵馬,用度極廣,欲借次年數,聽減價變易。」上批:「轉運司急於得錢,多減茶價,則一

  • ●卷一百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   起建炎元年五月五日甲午,尽十四日癸卯。   五日甲午内除麻制资政殿大学士大中大夫领开封府李纲除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   制曰:门下稽古建官莫先於论相用人惟巳尤慎於得贤将宏济於多

  •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陈寿

    (刘馥传、司马朗、梁习传、张既传、温恢传、贾逵传)刘馥传,刘馥字元颖,沛郡相县人,避乱到扬州。建安初年(196),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对他很赏识,由司徒府召为掾史。后来孙策派

  • 蔡道恭传·姚思廉

    蔡道恭字怀险,南陽冠军人。父名那,宋朝益州刺史。道恭年轻时宽厚且度量大。宋文帝治理雍州时,被召去补主簿之职,仍任员外散骑常侍。之后累有战功,迁任越骑校尉、后军将军。建武末年,出任辅国司马、汝南令。齐南康王据守荆州

  • 宗爱传·魏收

    宗爱,其出身由来情况不清楚,因为犯了罪而成为Yan人,后来历任办理杂务的职位直至任中常侍。正平元年(451)正月,世祖在长江边上举行盛大集会,颁赏朝中群臣,授任宗爱为秦郡公。恭宗在代理国政的时候,遇事都要精细地考察。宗爱天

  • 陆聚传·张廷玉

    陆聚,不知是哪里人,元枢密院同知。脱脱在徐州打败芝麻李,彭大等人逃奔濠州。陆聚招抚流亡,修缮城堡保卫境内,敌人不敢来犯。徐达治理江、淮,陆聚以徐、宿二州来降。太祖曾经诏谕“:二州是我的桑梓之地,不忍心派兵攻打。”听到

  •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正义】:括地志云:“天齐池在青州临淄县东南十五里。封禅书云‘齐之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集解】:吕氏春秋曰:“东夷之土。”【索隐】: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後,掌四岳有功,封之於

  • 子道第二十九·荀况

    [题解]本篇开始几段论及孝道,所以以“子道”为篇名。但本篇并不限于论述孝道,它也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对其他方面的问题所发表的言论。[原文]29.1入孝出弟(1),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

  • 对治品第三·佚名

    尔时世尊处在大众,犹如日轮光明赫弈隐蔽众星。喻如大龙幡兰椿轮蒨练粲烂。睹之眼眩。思之意乱。威光晃曜色无等喻。犹萤火光日出不现。日月虽有百千光明。方於帝释譬如聚墨。帝释虽有白净妙光。方於大梵王所有光明,犹如

  • 重刻大佛顶经玄文序·智旭

    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谓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虚空安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时。虚空何尝烂坏。故知得其语脉者。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二卷总会通四谛义 释二谛义 解惑相对释二谛义 虚实相对释二谛义 有无相对释二谛义 假实相对释二谛义 有为无为相对释二谛义 亲疏相对释二谛义 释十谛义 真不真辨实谛 颠倒不颠

  • 山左笔谈·黄淳耀

    《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著录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黄淳耀所撰《山左笔谈》一卷,凡分十九条,提要云:“所纪皆山东风土、形势、山川、古迹及海运、备倭诸事宜。征引拉杂,殊鲜伦理。案淳耀生平未尝游山东,所著《陶庵集》内亦无

  • 舟车闻见录·江藩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

  • 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

    诸宫调作品。又称《西厢弹词》、《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金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但根本上改变了原作主题。张生被改写成有情有义、始终忠实于爱情的正面人物,他和莺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