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

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

正义汉书“胜”作“揖”。又云“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言诸姬者,众妾卑贱,史不书姓,故云诸姬也。

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为代王,

【集解】:徐广曰:“都中都。”【正义】:括地志云:“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十二里。”

以参为太原王,

【集解】:徐广曰:“都晋阳。”【正义】:括地志云:“并州太原地名大明城,即古晋阳城。智伯与韩魏攻赵襄子於晋阳,即此城是也。”

以胜为梁王。

【集解】:徐广曰:“都睢阳。”【索隐】:汉书梁王名揖,盖是矣。按:景帝子中山靖王名胜,是史记误耳。【正义】:括地志云:“宋州宋城县在州南二里外城中,本汉之睢阳县也。汉文帝封子武於大梁,以其卑湿,徙睢阳,故改曰梁也。”

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

【集解】:徐广曰:“都陈。”【正义】:即古陈国城也。

以代尽与太原王,号曰代王。参立十七年,孝文後二年卒,谥为孝王。子登嗣立,是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二年卒。子义立,是为代王。十九年,汉广关,以常山为限,而徙代王王清河。

【集解】:徐广曰:“都清阳。”【正义】:括地志云:“清阳故城在贝州清阳县西北八里也。”

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

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谥为梁怀王。怀王最少子,爱幸异於他子。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

【索隐】:谓自文帝二年初封代,後徙淮阳,又徙梁,通数文帝二年至十二年徙梁为十一年也。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国。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

【集解】:文颖曰:“地名。”【索隐】:按:左传宣公二年,宋华元战于大棘。杜预云在襄邑东南,盖即棘壁是也。正义括地志云:“大棘故城在宋州宁陵县西南七十里。”

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集解】:汉书音义曰:“梁所虏吴楚之捷,略与汉等。”

明年,汉立太子。其後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

【集解】:徐广曰:“在陈留圉县。”骃案:司马彪曰“圉有高阳亭”也。【索隐】:圉县属陈留。高阳,乡名也。注引司马彪者,出续汉书郡国志也。

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於是孝王筑东苑,

【索隐】:筑谓建也。白虎通云:“苑所以东者何?盖以东方生物故也。”

方三百馀里。

索隐盖言其奢,非实辞。或者梁国封域之方。【正义】:括地志云:“兔园在宋州宋城县东南十里。葛洪西京杂记云‘梁孝王苑中有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岛。诸宫观相连,奇果佳树,瑰禽异兽,靡不毕备’。俗人言梁孝王竹园也。”

广睢阳城七十里。

【索隐】:苏林云:“广其径也。”太康地理记云:“城方十三里,梁孝王筑之,鼓倡节杵而後下和之者,称睢阳曲。今踵以为故,所以乐家有睢阳曲,盖采其遗音也。”

大治宫室,为衤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三十馀里。

集解徐广曰:“睢阳有平台里。”骃案:如淳曰“在梁东北,离宫所在也”。晋灼曰“或说在城中东北角”。索隐如淳云:“在梁东北,离宫所在”者,按今城东二十里临新河,有故台址,不甚高,俗云平台,又一名脩竹苑。西京杂记云“有落猿岩、凫洲、雁渚,连亘七十馀里”是也。

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索隐】:汉官仪曰:“天子法驾三十六乘,大驾八十一乘,皆备千乘万骑而出也。”

东西驰猎,拟於天子。出言■,入言警。

【索隐】:汉旧仪云:“皇帝辇动称警,出殿则传跸,止人清道。”言出入者,互文耳,入亦有跸。

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

【索隐】:周礼“有奇邪之人”,郑玄云“奇邪,谲怪非常也,奇音纪宜反,邪音斜”也。

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

【索隐】:如淳云:“巨亦大,与大百万同也。”韦昭云:“大百万,今万万。”

珠玉宝器多於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於关下。

集解邓展曰:“但将驷马往。”瓚曰:“称乘舆驷马,则车马皆往,言不驾六马耳。天子副车驾驷马。”

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

【正义】:著,竹略反。籍谓名簿也,若今通引出入门也。

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於景帝,

【索隐】:袁盎云“汉家法周道立子”,是有所关涉之说於帝也。一云关者,隔也。引事而关隔,其说不得行也。

窦太后义格,

【集解】:如淳曰:“鳑阁不得下。”【索隐】:张晏云“格,止也”。服虔云“格谓格阁不行”。苏林音阁。周成杂字“鳑阁也”。通俗文云“高置立鳑棚云鳑阁”。字林音纪,又音诡也。

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

【索隐】:谓意疑梁刺之。

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後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

【正义】:姓轩丘,名豹也。

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

【集解】:汉书音义曰:“茅兰,孝王臣。”

说王,使乘布车,

【集解】:张晏曰:“布车,降服,自比丧人。”

从两骑入,匿於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於是梁王伏斧质於阙下,谢罪,然後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

索隐汉书作“梁山”。述征记云“良山际清水”。今寿张县南有良山,服虔云是此山也。【正义】:括地志云“梁山在郓州寿张县南三十五里”,即猎处也。

有献牛,足出背上,

【索隐】:张晏云:“足当处下,所以辅身也;今出背上,象孝王背朝以干上也。北者,阴也。又在梁山,明为梁也。牛者,丑之畜,冲在六月。北方数六,故六月六日薨也。”

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索隐】:述征记:“砀有梁孝王之冢。”

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及闻梁王薨,窦太后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景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

【索隐】:长子买,梁共王。子明,济川王。子彭离,济东王。子定,山阳王。子不识,济阴王。

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於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壹餐。

梁孝王长子买为梁王,是为共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馀黄金尚四十馀万斤,他财物称是。

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为平王。

梁平王襄

【索隐】:汉书作“让”。

十四年,母曰陈太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而平王之后姓任,曰任王后。任王后甚有宠於平王襄。初,孝王在时,有罍樽,

【集解】:郑德曰:“上盖刻为云雷象。”【索隐】:应劭曰:“诗云‘酌彼金罍’。罍者,画云雷之象以金饰之。”

直千金。孝王诫後世,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任王后闻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后曰:“先王有命,无得以罍樽与人。他物虽百巨万,犹自恣也。”任王后绝欲得之。平王襄直使人开府取罍樽,赐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汉使者来,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后遮止,闭门,李太后与争门,措指,

【集解】:晋灼曰:“许慎云‘措,置’。字借以为笮。”【索隐】:措音迮,侧格反。汉书王陵传“迫迮前队”,皆作此字。说文云“笮,迫也”。谓为门扇所笮。

遂不得见汉使者。李太后亦私与食官长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乱,

【正义】:张先生旧本有“士”字,先生疑是衍字,又不敢除,故以硃大点其字中心。今按:食官长及郎中尹霸等是士人,太后与通乱,其义亦通矣。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後病薨。病时,任后未尝请病;薨,又不持丧。

元朔中,睢阳人类犴反者,

【索隐】:韦昭云“犴音岸”。按:类犴反,人姓名也。反字或作“友”。

人有辱其父,而与淮阳太守客出同车。太守客出下车,类犴反杀其仇於车上而去。淮阳太守怒,以让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执反亲戚。反知国阴事,乃上变事,具告知王与大母争樽状。时丞相以下见知之,欲以伤梁长吏,其书闻天子。天子下吏验问,有之。公卿请废襄为庶人。天子曰:“李太后有淫行,而梁王襄无良师傅,故陷不义。”乃削梁八城,枭任王后首于市。梁馀尚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谥为平王。子无伤立为梁王也。

济川王明者,梁孝王子,以桓邑侯

【索隐】:地理志桓邑阙。

孝景中六年为济川王。七岁,坐射杀其中尉,汉有司请诛,天子弗忍诛,废明为庶人。迁房陵,地入于汉为郡。

济东王彭离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东王。二十九年,彭离骄悍,无人君礼,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

【集解】:如淳曰:“以是为好喜之事。”

所杀发觉者百馀人,国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杀者子上书言。汉有司请诛,上不忍,废以为庶人,迁上庸,地入于汉,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山阳王。九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山阳郡。

济阴哀王不识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阴王。一岁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济阴郡。

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於天子。然亦僭矣。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闻之於宫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称道之也。窃以为令梁孝王怨望,欲为不善者,事从中生。今太后,女主也,以爱少子故,欲令梁王为太子。大臣不时正言其不可状,阿意治小,私说意以受赏赐,非忠臣也。齐如魏其侯窦婴之正言也,

【索隐】:窦婴、袁盎皆言如周家立子,不合立弟。

何以有後祸?景帝与王燕见,侍太后饮,景帝曰:“千秋万岁之後传王。”太后喜说。窦婴在前,据地言曰:“汉法之约,传子適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帝约乎!”於是景帝默然无声。太后意不说。

故成王与小弱弟立树下,取一桐叶以与之,曰:“吾用封汝。”周公闻之,进见曰:“天王封弟,甚善。”成王曰:“吾直与戏耳。”周公曰:“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於是乃封小弟以应县。

【索隐】:此说与晋系家不同,事与封叔虞同,彼云封唐,此云封应,应亦成王之弟,或别有所见,故不同。【正义】:括地志云:“故应城,故应乡也,在汝州鲁山县东四十里。”吕氏春秋云“成王戏削桐叶为圭,以封叔虞”,非应侯也。又汲冢古文云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所造也。

是後成王没齿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孝经曰:“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此圣人之法言也。今主上不宜出好言於梁王。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数闻景帝好言,千秋万世之後传王,而实不行。

又诸侯王朝见天子,汉法凡当四见耳。始到,入小见;到正月朔旦,奉皮荐璧玉贺正月,法见;後三日,为王置酒,赐金钱财物;後二日,复入小见,辞去。凡留长安不过二十日。小见者,燕见於禁门内,饮於省中,非士人所得入也。今梁王西朝,因留,且半岁。入与人主同辇,出与同车。示风以大言而实不与,令出怨言,谋畔逆,乃随而忧之,不亦远乎!非大贤人,不知退让。今汉之仪法,朝见贺正月者,常一王与四侯俱朝见,十馀岁一至。今梁王常比年入朝见,久留。鄙语曰“骄子不孝”,非恶言也。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如汲黯、韩长孺等,敢直言极谏,安得有患害!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於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

【索隐】:殷人尚质,亲亲,谓亲其弟而授之。周人尚文,尊尊,谓尊祖之正体。故立其子,尊其祖也。

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质,质者法天,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適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帝曰:“於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後,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後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於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袁盎顾之曰:“我所谓袁将军者也,公得毋误乎?”刺者曰:“是矣!”刺之,置其剑,剑著身。视其剑,新治。问长安中削厉工,工曰:“梁郎某子

【索隐】:谓梁国之郎,是孝王官属。某子,史失其姓名也。

来治此剑。”以此知而发觉之,发使者捕逐之。独梁王所欲杀大臣十馀人,文吏穷本之,谋反端颇见。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景帝甚忧之,问公卿大臣,大臣以为遣经术吏往治之,乃可解。於是遣田叔、吕季主往治之。此二人皆通经术,知大礼。来还,至霸昌厩,

【正义】:括地志云:“汉霸昌厩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三十八里。”

取火悉烧梁之反辞,但空手来对景帝。景帝曰:“何如?”对曰:“言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其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以伏诛死,梁王无恙也。”景帝喜说,曰:“急趋谒太后。”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故曰,不通经术知古今之大礼,不可以为三公及左右近臣。少见之人,如从管中闚天也。

【索隐述赞】文帝少子,徙封於梁。太后锺爱,广筑睢阳。旌旂警跸,势拟天王。功扞吴楚,计丑孙羊。窦婴正议,袁盎劫伤。汉穷梁狱,冠盖相望。祸成骄子,致此猖狂。虽分五国,卒亦不昌。

猜你喜欢
  东都事略卷四十八·王称
  圣安本纪卷之四·顾炎武
  第三十九回 讨淮南箭伤御驾 过沛中宴会乡亲·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七十二·佚名
  第四卷晋(二)·缪荃孙
  卷之五十一·祁韵士
  御制题宋版通鉴纪事本末·袁枢
  谢承后汉书卷一·周天游
  卷一百三十·司马迁
  卷四十四上·雍正
  卷二十九·徐一夔
  咸丰十年七月廿九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中丞伯启(汉泉漫稿)·顾嗣立

    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改江阴路经历,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出廉访浙西,遂引年归。乡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天历初,起使淮东,拜陕西诸道行台御史中丞。喟然曰:「吾年且八十,尚忘知止之戒乎!」辞

  • 甲集第十八·钱谦益

    唐应奉肃九首【送陶元庸】有酒浇赵州,无酒酹鹦鹉。不逢平原君,何须识黄祖。杀姬谢躄士,兹事付尘土。谁能爱文章,甘受嫚骂侮。丈夫气盖世,身为知己许。苍茫风尘际,因子慨今古。临岐舞铜剑,霜隼陵平楚。去

  • 水云诗钞·吴之振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丙子正月十有三,挝鞞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万马如云在外间,玉阶仙仗罢趋班。三宫北面议方定,遣使皋亭慰伯颜。殿上群臣默不言,伯颜丞相趣降笺。三宫共在珠帘下,万骑虬须绕殿前。

  • 卷三十·谷应泰

      ○麓川之役   英宗正统二年冬十月,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叛,侵南甸州。洪武中,麓川思伦发内附,授麓川宣慰。按思伦所居本麓川地,与缅接境,皆在金沙江之南,在元为平缅宣慰司,思伦不言麓川,盖已   据缅为己有。洪武中,大兵下

  •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蔡东藩

      却说成国公朱能,受命为征夷大将军,统师南行,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为副,以下共有二十五将军,及兵士八十万,分道并进,一军出广西,一军出云南。朱能到了龙州,得病身亡,有旨以张辅升任。辅自广西出兵,进破隘留、鸡陵二关,南抵芹

  • 刘延孙传·沈约

    刘延孙,彭城吕县人,是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儿子。最先他当徐州主簿,被选为秀才,接着当彭城王刘义康司徒行参军,尚书都官郎,钱唐令,世祖的抚军,广陵王刘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太守,世祖当徐州刺史时,他补任治中从事史。当时魏军围攻

  • 韩建传·欧阳修

    韩建字佐时,许州长社人。年少时为蔡州军校,是忠武军将官鹿晏弘部下。跟随杨复光到长安进攻黄巢,巢败,复光也死了,晏弘与建等没有了依靠,就率部下军士去蜀迎接僖宗,经过的地方进行劫掠,走到兴元,驱逐牛丛,占据山南。久而守不住,晏

  •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二兵考舟师水战【车战】明太祖初在和阳巢湖帅廖永安等以水军千膄来附先是太祖欲图集庆患无舟楫乙未五月巢湖帅廖永安以水军千艘来附败元将蛮子海牙遂定渡江之计至丙申年九月置金

  • 論語全解卷一·陈祥道

    學而第一 

  • 第五章 4·辜鸿铭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辜讲有人评论孔子的一位学生(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门“十哲”之一,以有德行著称)说:“他是个道德高尚、慷慨大方的人,但是才思却不够敏捷。

  • 为蒋委员祈祷安全通电·太虚

    全国佛教寺院会社公鉴:委员长蒋公,一身系国家安危,民族兴替;顷蒙难西安,祈即或联合或分别修法诵经,祈求早获安全返京,不胜忧痛迫切之至!(见廿五、十二、十八佛教日报)

  •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十九年新春在集美中学演讲──余于前数年中,早已知有厦门集美学校,而来厦两次,总未遑一造参观!此次承贵校校长及诸同学之邀,得来参观贵校,及获与诸君谈话的机会,私心如何欣快!今天与诸君所谈的,是佛学的人生观。在谈此题之

  • 卷九十八·佚名

    释萨陀波仑品第八十八之下【经】“是时,十方诸佛安慰萨陀波仑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得是诸三昧,亦如汝今所得。我等得是诸三昧,善入般若波罗蜜,成就方便力,住阿鞞跋致地。我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六·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二立义分。二寄问中疏文二。初释法。大乘法体者。大乘之体。即是于心。名心为法也。此中且说法为大乘体。次下一文方说心为法体。此乃展转释出其体也。今言出大乘法体者。恐多法字。有智详焉。谓自下以

  • 卷第六十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尔时善财童子大智光明照启其心。思惟观察见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

  • 奥兰多·伍尔芙

    《奥兰多》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最具夸张特色并带有浪漫自传色彩的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的女性的转变过程,完整的双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故事始

  • 外经微言·陈士铎

    养生著作。原题岐伯天师传,陈士铎述,实为后人托名之作。撰者与成书年代已无可考。原书目录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全书分为9卷81篇,正合《黄帝内经素问》卷篇数。分述养生、经脉、脏腑、阴阳、五行、四时、运气、病

  • 汉书·班固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作者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明帝永平元年(58)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私撰汉史。5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