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人生观
──十九年新春在集美中学演讲──
余于前数年中,早已知有厦门集美学校,而来厦两次,总未遑一造参观!此次承贵校校长及诸同学之邀,得来参观贵校,及获与诸君谈话的机会,私心如何欣快!今天与诸君所谈的,是佛学的人生观。在谈此题之先,应先问如何是人生观?人又是什么?换言之,就是说:要知具如何的观念去做人,更应知道人在宇宙中是什么。故讲人生观,必进言宇宙观,二者息息相关;不过宇宙观属整个的,人生观属特殊的,故人又非概与宇宙中万有相等,而具有特殊之性质,所以成为人生观。
宇宙观与人生观之区别点,可说一是自然界,一是人为界;一是共同的全体,一是具有特殊的部份。现在所要说的,就是人在宇宙中,居若何的位置?具若何的价值?以及如何做人的办法。在余观之,可得以下的诸点:
返归自然派:在此派之观念,以为凡自然的,皆具有完满的美善;人虽自然中一分,而失却完满美善者,系由人不能安于自然而妄有造作,致生出种种不自然的罪恶和痛苦,若能返归自然,则完满美善即能复现,此中国老、庄派是也。
改善人为派:此派亦以自然为美善,其不美善者,亦是由于人之行为不当而产生。然与前异者,彼则全毁弃人为,以人为皆不善,此派则谓不善固由于人为,而自然之美善,亦必假人为方完满。所谓“作之君、作之师”,以为人类之轨范,掩其不善而充其善,此派可以孔、孟为代表。
中国之老、庄与孔、孟,对于宇宙人生之观念,既如上述;然有适与此中国思想相反者,则科学是。在科学的人生观,是向自然界予取予求的以满足人之欲望;而自然界之朴素简陋,不能满足人之要求,乃发明驾驭之法,则制服利用而享受之,且加以改造以适人意,故在科学的人生观,须发展人为力而征服自然者也。
然复有神教派的人生观:此派以为宇宙间自然及人为的现象,皆恶劣而不美满,唯有此现象界所从出之本体天神、上帝为至善,此人间系由人祖造罪恶受罚而堕落所成,吾人欲得到究竟的完善,必舍离此现象人间界,而归于本体的上帝天国方可,此耶、回等神教之人生观也。
与此派意见相违者,则为进化论:进化之思想,在希腊古哲学中已具端倪,不过至十九世纪方告完成耳。此派对自然以至人为之解释,以为其原始皆非常单纯朴陋,如由浑沌而进至于万有,无机而进至于动植,猿类而进至于人类,穴居而进至于广厦,诸如此类,皆由简至繁,由恶劣而进至优良。将来之现象界,以理想推之,愈演愈优,愈进愈善,诚有方兴未艾之乐观;而与宗教派舍离现象的人间,以求返本体的天界者,大相反背,此进化论之人生观也。
以上、系述中国的儒、道和欧西的哲学,及耶、回等神教和进化论等,两两相反的人生观。今天下汹汹而大乱无已者,未始非此种相反的人生观有以致之也。以下、复介绍印度对于宇宙人生观的思想之一斑:
印度思想,亦有同于神教的梵天等派。除此之外,可摄为二类:其一解脱的:此派谓宇宙人生,根本不足耽嗜,如彼斥以自然界为美善的云:若谓现实之恶劣,系由人为所产生,然人即自然界之一分,自然界既能生产恶劣的人为,而谓须返于自然,虽返亦奚以益!至科学的放纵人欲,唯有更加痛苦而已。再如斥宗教之欲归于神的本体云:若人世是由上帝所创造,而上帝即应负完全责任,岂应任人世界堕入于恶劣!上帝既不能负完全责任,而谓上帝为毕竟的依归,此言殊成戏论。复斥进化论云:若谓自然及人为愈演愈优,愈进愈善,此乍观虽有理,然进化所依在物理基础,终归毁坏,例如地球灭时,还有什么人类的进化可说!由是、此派对宇宙人生,乃持彻底否认的态度,既无意于人生的存在,复何有乎向自然界的要求!所以此派之主义,即在止息要求而反归各各独存的神我,以神我不受束缚而得解脱为究竟,此派可以数论及耆那教为代表也。
其二佛学的:在佛学上,又可分为二类:一、小乘的,二、大乘的。在小乘、则由批评数论等之缺点而出,如斥彼所谓解脱云者,不是究竟解脱,以所执之精神界的神我仍然存在,而现世之产生,即由神我之要求,神我存在则仍有复产生人世之日,不得谓为究竟解脱。故在小乘的意义,欲得究竟的解脱,首应否认自我的存在,而所有的但现实作用而己;无从证明离现实作用外另有我体,我体无故,能要求者则无,无要求故方得称为真的解脱。此小乘的无我解脱之人生观也。
然今天所要讲者,并不在前此之诸说,而在此大乘的人生观也。在大乘的人生观所从出的宇宙观:则以凡现实界,无论若何大小高低相差的存在,皆是因缘所生法,过去之法为现在之因,现在之法复为未来之因,上溯之无始,下推之无终,所谓无始无终。然一法之生起,又非单因之所致,而实由一一诸法息息相关的众缘所成,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又无中无边。虽一刹那、一微尘之存在,其真相亦无始无终、无中无边。通常所指为某物,但和合相续之假相作用而已。且就人言:子之有父,父复有父,父父无始:子之有子,子复有子,子子无穷,是为无始无终。一人之成分,由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组织,乃至有血统的遗传,风俗的沿习,教育的培养,如是举一人而言,无一息而不与全人类、全宇宙吸呼相通。一人如是,人人如是,然又不得谓谁为中心,谁非中心,举一即一切,一切即摄一,是即无始无终、无中无边义;亦可是即始即终、即中即边义,即终则宇宙以吾为目的,即始则宇宙由吾而创造,即边则宇宙以吾为极轨,即中则宇宙以吾为司命。由无始终、无中边之宇宙,而观即终始、即边中之人生,遂变成极活泼自由,极圆满平等之宇宙人生矣。
从上面一段意义,而讲到应以何种观念而去做人的话,即是既知吾人是无始无终,即终即始,无中无边、即边即中的意义,同时知道现在世界之妍丑,是由过去之遗传,而现在之动作,亦必效果于来际,一人之动作固受他人环境之转移,但亦能影响为他人之环境,此吾人之言行举止,故不能不特加审慎矣。
人类果能实行大乘的人生观,则所谓世界大同、社会平等,亦即佛法上所谓无人我相的圆融法界。其世界所以有争斗者,均由各人错认其狭小的假相为我,而侵略非我、排斥非我,由是而产生出种种的冲突,是为世界人类争斗之原因。今若见缘成无我的人生真相,一切人无不与我息息相关,故一切人无不是我;我一人之举止,影响于一切人,故我一人即一切人,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由是可结言曰:吾人之一切动作,须从利他处著想,利他即自利;一切莫向损人处进行,损人即是损己。由此、吾人之举止言行,则须消极的不害他,积极的能利他,以为善行的标准,此大乘佛学的人生观也。
上来所言各种人生观,简略已甚,然古今东西人之思想,亦粗备于是,何去何从?则在诸君自择!(宏度记)(见海刊十一卷三期)
猜你喜欢 無著菩薩本 世親菩薩釋·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五·澄观 卷四百五十五·佚名 卷十三(竺法护译)·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圆悟克勤 卷上·佚名 卷第五·道世 五百盲儿往返逐佛缘品第五十五·佚名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三十六、路逢达道·慧开 准提净业卷之一·谢于教 卷之二·密行寂忍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麦浪明怀 显识论·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下卷·道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