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承后汉书卷一

周天游辑注

灵帝纪

○○一灵帝善鼓琴,吹洞箫〔一〕。(孙。王。汪)──御览卷五八一○白帖卷六二 

〔一〕天游按:隋书经籍志曰谢承书「无帝纪」。孙志祖据此云:「谢书无本纪,此及伏后二条,当是志传中语。」然汪辑有灵帝纪、伏后纪。余嘉锡读已见书斋随笔曰:「隋志言无帝纪者,盖隋东都所得谢承书传写阙其帝纪耳。然不云梁有帝纪几卷亡,则七录所载已非完本,不始于隋矣。新唐书艺文志有谢承后汉书一百三十三卷,录一卷,较隋志多出四卷,疑即帝纪也。凡隋志所云亡佚残缺之书,至唐往往复出,其例正多,不足为异。若谓伟平本未作纪,则殊不然,安有无帝纪而可成一代之史者乎?刘知几史通评骘诸史,持论最严。蹈瑕抵隙,无微不至。陆机之纪三祖,竟不编年,陈寿之志孙刘,呼为列传,苟乖体例,辄肆讥弹,使伟平果不作帝纪,独破马班之例,安得曲从宽假,默无一言乎?以此推之,不然明矣。汪文台辑谢书,首列光武、灵帝、伏后诸条,而孙志祖辑本必谓谢书无帝纪,灵帝及伏后条当是志传中语,似犹考之未详也。」余说是,今从之。 

○○二灵帝建宁四年,河南上言二凤凰、二鸾鸟集原县〔一〕。(孙。王。汪。黄) ──御览卷九一六 

〔一〕汪文台按:「范书此年无是事,光和四年有河南言凤凰见新城事。续五行志亦同范。」 

○○三碑立太学门外,瓦屋覆之,四面栏障,开门于南,河南郡设吏卒视之〔一〕。(姚。王。汪。黄)──范书儒林传序注 

〔一〕范书儒林传序曰:「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天游按:水经注卷一六谷水注曰:「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扬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可见汉石经始刻于熹平四年,立于光和六年,非三体石经。赵明诚金石录亦曰:汉石经乃「蔡邕小字八分书也。后汉书儒林传叙云:『为古文、篆、隶三体』者,非也」。又据刘起釪尚书与历代石经一文所考,汉石经现可知有残字计九千余字,且闻台湾尚存一残石,有六百余字,则总数在万字左右。虽系残珪断璧,弥足珍贵。 

○○四灵帝数游戏于西园,令后宫彩女为客,主身为商贾。(孙。汪。黄)──御览卷八二八 

○○五中平二年,造万金堂于西园。(王。汪。黄)──御览卷八二四 

○○六孝灵帝崩,皇太子即位,主上幼冲。(王。汪)──文选卷五八王仲宝褚渊碑文注 

献帝纪

○○七曹操逼献帝废伏后,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一〕,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二〕(孙。汪。黄)──御览卷三七三 

〔一〕据范书伏后纪补。时郗虑为御史大夫。 

〔二〕黄辑入曹操传,非。余嘉锡读已见书斋随笔曰:「伏后条当在献帝纪中。」其说是,今从之。

礼仪志

○○八建宁五年正月,车驾上原陵,蔡邕为司徒掾〔一〕,从公行,到陵〔二〕,见其仪,忾然谓同坐者曰:「闻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为)〔谓〕可损〔三〕。今见(威)〔其〕仪〔四〕,察其本意,乃知孝明皇帝至孝恻隐,不可易旧。」或曰:「本意云何?」「昔京师在长安时,其礼不可尽得闻也。光武即世,始葬于此。明帝嗣位踰年,群臣朝正,感先帝不复闻见此礼,乃帅公卿百僚,就园陵而创焉。尚书(陛)〔阶〕西(陛为)〔祭设〕神坐〔五〕,天子事亡如事存之意。苟先帝有瓜葛之属〔六〕,男女毕会,王、侯、大夫,郡国计吏,各向神坐而言,庶几先帝神魂闻之。今者日月久远,后生非时,人但见其礼,不知其哀。以明帝圣孝之心,亲服三年,久在园陵,初兴此仪,仰察几筵,下顾群臣,悲切之心,必不可堪。」邕见太傅胡广曰:「国家礼有烦而不可省者,不知先帝用心周密之至于此也。」广曰:「然。子宜载之,以示学者。」邕退而记焉。(姚。王。汪。黄) 

──续汉礼仪志注○通典卷五二书叙指南卷三 

〔一〕司徒者,许栩也。 

〔二〕程大昌演繁露卷四曰:「案徐锴岁时广记,记东汉人主上陵礼曰:『乘舆自东厢下,太常导出,西向拜山陵,旋升阼阶。』引谢承书曰:『蔡邕为司徒掾,从公到陵,问上陵之礼。』汉郊祀志『东方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故凡事鬼必以西为导也。向西之拜,其殆所谓神墓在西也,不专为一代之陵而设也。」 

〔三〕据点校本续汉志校勘记改。 

〔四〕同右。 

〔五〕同右。 

〔六〕蔡邕独断曰:「四姓小侯,诸侯家妇,凡与先后有瓜葛者,及诸侯王大夫、郡国计吏、匈奴朝者、西国侍子皆会。」据此可知,所谓瓜葛者,亲戚之谓也。书叙指南卷三亲戚瓜葛目,即引此四字。 

○○九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也。(汪)──御览卷三一 

五行志

○一○灵帝建宁四年,河南上言二凤凰、二鸾鸟集原县〔一〕。(孙。王。汪。黄)──御览卷九一六 

〔一〕已见灵帝纪。今依汪辑例,亦列入此志。 

○一一永平十五年,蝗起泰山,弥行兖、豫。(姚。王。汪。黄)──续汉五行志注 

郡国志

○一二涉屋山〔一〕。(姚。王。汪。黄)──续汉郡国志注 

〔一〕在会稽郡余暨县境内。属扬州刺史部。 

○一三交址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姚。王。汪)──初学记卷六 

○一四交址七郡献龙眼〔一〕。(姚。汪。黄)──御览卷九七三 

〔一〕以上属交州刺史部。

兵志

○一五高帝在平城,为胡所围,一人俱角弩,一张为备,康悉罢之〔一〕。(姚。王。汪。黄)──书钞卷一二五 

〔一〕末四字陈、俞本均脱。天游按:史记匈奴传曰:冒顿听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疑此四字有讹脱,当指与大军合而悉罢之之意。 

刑志

○一六范延寿,宣帝时为廷尉。时燕赵之间,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子,长,各求离别,争财分子,至闻于县。县不能决断,谳之于廷尉。于是延寿决之,〔上言〕以为〔男子贵信,妇人贵贞,今三男一妻〕〔一〕,悖逆人伦,比之禽兽,生子属其母。〔于是〕以〔四〕子并付母〔二〕,尸三男于市,奏免郡太守、令、长等,〔切让三老〕无帅化之道〔三〕。天子遂可其言。(姚。王。汪。黄)──初学记卷一二○ 

书钞卷五三(二)御览卷二三一 

〔一〕据书钞卷五三补。 

〔二〕同右。 

〔三〕同右。又书钞卷五三、御览卷二三一、职官分纪卷一九「帅」均作「师」。黄辑亦然。二者皆可通。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八·宋濂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第二十卷 清贡生 (一)·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八 逆臣传二·纪昀
  卷十·欧阳昱
  彭城王刘义康传·沈约
  源彪传·李延寿
  拜延八都鲁传·宋濂
  王铭传·张廷玉
  原强·严复
  陆元昌·周诒春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向滈·唐圭璋

      滈字丰之,曾官县令。有乐斋词。   水调歌头   短棹舣湍石,华月满汀洲。应知孤客无寐,特地照离忧。谁念姮娥单枕,寂寞广寒宫殿,亦自□□□。□□□□□,□□□□□。   □怜我,尘满袖,雪盈头。两乡千里萦恨,何事不归

  • 王重·唐圭璋

      重字与善,元祐间人。   蝶恋花   去岁花前曾记有。坐醉嬉游,花下携纤手。粉面与花相间鬥。星眸一转晴波留。   一见新花还感旧。泪眼逢春,忍更看花柳。春恨厌厌如永昼。□□寂寞黄昏后。   烛影摇红   烟

  • 第九出 姻阻·李渔

    〖金菊对芙蓉〗(外上)介寿归来,河清无事,龙宫尽日高眠。(老旦上)念娇儿未返,心上悬悬。——大王,女儿住在东海宫中好几日了,也该差几个水卒,去接他回来。(外)我也正要如此,今日就差人过去。只是一件,女儿年已及笄,未曾替他

  • 卷十四·邵雍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十四      宋 邵雍 撰偶书 美食无使餍餍则不能受善人无使倦倦则不能久官小拜人喜官高拜人耻官职自外来中心何若此贤德之人所居之处如芝如兰使人爱慕凶恶之人所居之处如虎如狼使人怕怖

  • 诗家鼎脔巻下·佚名

    石屏戴复古式之湘中遇翁灵舒天台山与雁山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钓台万事无心一钓竿三公不换此江山平生恨识刘文叔惹起虚名满世间湘西寺东岸楼台西岸山潇湘一片在中间红尘不到沧波上僧与白云相

  • 芸隠横舟稿原序·施枢

    枢丙申冬趋淛舟官戍小泊崇新门外傍河依栁髣髴家居刳剡之余时作一二解殊自适丁酉郁攸挻变塲地焦土转徙不常修缮御前诸营投身竹木瓦砾中奔走不暇及渉笔氷幕尘埃益甚经年仅得十余篇非曰忘之势也戊戌秋捧檄东越凿石障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穆宗·张廷玉

        ◎穆宗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也。母杜康妃。嘉靖十八年二月封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日受册。已而庄敬薨,世宗以王长且贤,继序已定,而中外危疑,屡有言者,乃令

  • 在厄第二十·王肃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

  • ◎职官一·徐天麟

    ○上公(四辅师友附)太师。(徐天麟按沈约宋书云,汉制保傅在三公上,号曰上公。)太师古官,平帝元始元年初置,位在太傅上。(百官表下同。)太傅。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太保。太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一·苏天爵

    ○左丞李忠宣公(德辉) 左丞李忠宣公 卷十一之一 公名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初事潜邸。中统元年,授燕京宣抚使。历山西宣慰使、太原路总管。至元五年,召为右三部尚书。八年,拜北京行省参知政事。十一年,迁安西王相。明年,以

  • ◎小儿女之憨情·李定夷

    王某者,在湘南北门外种菜为业。妻周氏,生一子,养一童媳。尚未成婚,时年均十五岁矣。日前因祖父阴寿,杀鸡一,命媳在火炉房煮之。周氏则自往厨房煮饭。其子见父母俱不在前,兴致勃发,在火炉房向其未婚妻接吻。妻拒之,乃大声疾呼曰

  • 卢贲传·魏徵

    卢贲字子征,涿郡范陽人。 父亲卢光,北周国的开府、燕郡公。 卢贲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颇有所知。 北周武帝时,卢贲袭爵为燕郡公,食邑一千九百户。 后来历任鲁陽太守、太子小爆尹、仪同三司。 平定北齐有功,增加食邑四百户,转

  • ●宋人轶事汇编卷七·丁传靖

    贾昌朝孙公望 陈执中 夏竦 王随 贾文元诞弥之月,母梦人遗之一冠。既寤,犹记其形,绘以示人,则貂蝉冠也。王荆公挽公诗云:“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侍紫阳宫。”述其事也。珍席放谈 贾文元初以晋陵主簿为国子监说书

  • 二十二年·佚名

    (庚申)二十二年大明正統五年春正月1月1日○甲辰朔,上行望闕禮,以左議政許稠卒,停本朝賀禮。○議政府據吏曹呈啓:「請革通禮門通贊,加設宗簿寺注簿一、兼注簿一,以副司直兼差,序於集賢殿副修撰之下、司僕注簿之上。」從之。○吾

  • 二程子抄释卷一·吕柟

    明 吕柟 编李吁传第一伯淳先生尝语韩持国曰如说妄说幻为不好底性则请别寻一个好底性来换了此不好底性着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圣贤论天德葢谓自家元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若无所汚坏即当直而行之若小有汚坏

  • 卷三十八·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八道统朱子曰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亡惟其托于人者或絶或续故其行扵世者有眀有晦是皆天命之所爲非人智力之所能及也夫天高地下而二气五行纷纭错糅升降往来于其间其造

  • 卷十四·佚名

    △圣行品第七之四善男子,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有诸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因所作无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无相。非有名

  • 卷第三·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三 伽蓝 殿堂 塔庙 丈室 门户 桥路(并附) 伽蓝 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梵剎。帝释将一茎草插於地上云。建梵剎已竟。世尊微笑。 天童觉颂云。百草头上无边春。信手拈来用得亲。丈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