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麓川之役

  英宗正统二年冬十月,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叛,侵南甸州。洪武中,麓川思伦发内附,授麓川宣慰。按思伦所居本麓川地,与缅接境,皆在金沙江之南,在元为平缅宣慰司,思伦不言麓川,盖已

  据缅为己有。洪武中,大兵下云南,改平缅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麓川之名始见。至二十九年,平缅入贡,更立宣慰司,不相混一。未几思伦叛,黔国公沐英讨平之。其后失官,改孟养宣慰使,以刁氏代之。正统初,宣慰使刁宾玉弱不能辑诸夷,思伦发次子思任者狡狯俞父兄,差发金银,不以时纳,朝廷稍优容之。会缅甸危,思任侵有其地,遂欲尽复父所失故地,于是拥众叛于麓川。先是,侵孟定、湾甸,大杀掠,云南总兵黔国公沐晟以闻。至是复侵南甸州土官刁贡罕地,命沐晟遣官赍金牌信符,谕还所侵地,思任不奉诏。

  三年冬十二月,思任侵掠腾冲、南甸,略取孟养地,刁宾玉奔永昌,死,无嗣。思任屠腾冲,据潞江,仍自称曰“法”。“法”,滇王号也,中国遂讹为思任发云。事闻,上遣刑部主事杨宁往谕之,不服。

  四年春正月,命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率师讨思任发,太监吴诚、曹吉祥监军。兵至金齿,思任发遣其将缅简断江立栅而守,师不得渡。初,思任未叛时,刁宾玉尝遣诣晟,晟儿畜之。至是晟遣指挥车琳等谕之降,思任佯许诺,晟信之,无渡江意。刑部主事杨宁曰:“不可。兵未加,称降,此诈也。惧有后悔。”晟不从,檄宁督饷金齿。贼将缅简数挑战,政怒,造舟六十艘,欲渡江。晟不可,政不胜愤,夜独率其麾下渡击缅简,走之,破贼栅。贼奔景罕寨,指挥唐清击败之,指挥高远等又追败之高黎共山下。共斩三千余级,乘胜深入,逼思任上江。上江,贼重地也。远攻疲甚,求援于晟。晟怒其违即制渡江,不遣。久之,以少兵往,至夹象石不进。政渡江追至空泥,知晟不力援已,贼伏兵四起,出象阵冲击,乃遣其子瑛还曰:“若急归,吾死分也。”遂策马突阵死,军歼焉。晟闻败,适春暮,虑瘴发,遂焚江上积聚,仓卒奔还永昌。至楚雄,上遣使者责状,仍以四万五千人助之。晟惧罪,暴卒。思任发犯景东、孟定,杀大侯知州刁奉汉等,破孟赖诸寨,降孟达等长官司。

  五月,以沐■为左都督征南将军,右都督吴亮为副将军,马翔、张荣为左右参将,进讨思任发。■上潞江之捷,升赏有差。五年春二月,沐■讨麓川,军抵陇把,去贼巢甚近,右参将都

  督佥事张荣先令都指挥卢钺击贼,大败。荣弃符验军器遁,■等不能救。师还,敕责沐■等,留■镇守,右都督吴亮、左参将马翔俱逮下理。秋七月,思任发屯孟罗,大掠,据者章硬寨。沐■率都指挥方

  瑛、柳英等进克之,贼宵遁。威远川土知州刁盖罕战威江,亦败之。已而思任发遣流目陶孟、忙怕等入贡,礼部议减其飨赉,上曰:“彼来虽缓我师,而朕不逆诈。”遂赉而不宴,赐敕谕之。

  六年春正月,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总兵计麓川思任发,以太监曹吉祥监督军务,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侍郎徐督军饷。初,云南总兵沐晟等议麓川险远,攻之非十二万人不可。宜征兵湖广、川、贵,各委善战指挥,分三道,湾甸、芒布、腾冲,刻期并进。上下廷议,英国公张辅等言分兵势孤,彼或扼险邀我,非万全计,宜择大臣往云南专征。会思任发遣使谢,刑部侍郎何文渊上言:“麓川之在南陲,弹丸耳!疆里不过数百,人民不满万余,宜宽其天讨。官军于金齿,且耕且守。舜德格苗,不劳征伐,而稽首来王矣。”大学士杨士奇主其说。张辅谓思任发世职六十余年,屡抗王师,释此不诛,恐木邦、车里、八百、缅甸等觇视窥觊,示弱小夷,非策。上从之。遂命贵、骥先赴云南,复以副总兵李安、参将宫聚领川、贵兵,副总兵刘聚、参将冉保领南京、湖广兵,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骥荐太仆寺少卿李蒉、郎中侯、杨宁,主事蒋琳等为参谋。陛辞,上赐骥、贵等金兜鍪细铠弓矢蟒衣以行。侍读刘球上疏言:“麓川荒远偏隅,即叛服不足为中国轻重。而脱欢、也先并吞诸部,侵扰边境,议者释豺狼攻犬豕,舍门庭之近,图边徼之远,非计之得也。请罢麓川兵,专备西北。”不报。盖王振专政,欲示威荒服也。

  十一月,定西伯蒋贵、兵部尚书王骥等讨麓川,大破之,思任发遁去。先是,思任发率众三万,至大侯州,欲攻景东、威远,兵部郎中侯、都指挥马让、卢钺击之,骥等遂进至金齿。镇康守陶孟、刁门俸乞降,令右参将冉保以五千人入据之,因其众破昔刺寨,移攻孟通。王骥誓师分三道进取,参将冉保自缅甸趋孟定,会木邦、车里之师;骥同蒋贵中路,至腾冲;内官曹吉祥、副总兵刘聚等自下江、夹象石合攻,径抵上江。上江者,贼砦所在也。攻二日不下,会天大风,骥命纵火焚栅,大破之,拔上江寨。贼千余犹迎战,官军奋长戈蹴之,贼将刁放戛父子俱没,刁招汉合家自焚,生擒刁门项,先后斩五万级。上江平,贼散走。大兵由夹象石、下江通高黎贡山道至腾冲,留副总兵李安戍之。王骥等取道南甸,至罗卜思庄,令指挥江洪等以八千人抵木笼山。思任发乘险以二万人列七营相救,副总兵刘聚、参将宫聚分攻之,不下。骥、贵同奉御监萧保自中路进,左右夹攻,败之,斩数百余级,乘胜至马鞍山,破其象阵,死者十余万,麓川大震。

  十二月,王骥等直捣巢穴,山周三十里,深坚堑广,其东南依江壁立。以三千人探之,贼象阵伏泥沟突起,败之。贼又自永毛摩尼寨至马鞍山,伺我后。令都指挥方瑛以六千人攻拔之。瑛,方政子也。而右参将冉保从东路合木邦、车里、大侯之兵,先后斩三千三百九十余级。于是进攻麓川,积薪焚其栅,思任发挈妻子间道渡江走缅甸,焚溺数万。骥等班师,叙平麓川功,进封蒋贵定西侯,王骥靖远伯,以郎中侯、杨宁为侍郎,余升赏有差。

  七年冬十月,复命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征麓川、缅甸。先是,思任发既败走缅,大军还,复出为寇。上谓骥曰:“卿为朕再行。”遂起兵如前,复命骥等往讨之。

  八年春二月,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军至金齿,遣谕缅甸送思任发军前。缅人佯诺,不遣。骥曰:“缅甸党贼,不可不讨也。”乃至腾冲,分为五营,与蒋贵及都督沐昂分道并进。木邦宣慰使统兵万余,驻于蛮江浒,觇我军容。骥责以忠义,赐牛酒,遂感悦效死。缅人拥众大至,蒋贵率兵蔽江而下,焚其舟数百艘,大战一昼夜,贼溃,思任发复遁去,俘其妻子,班师。蒋贵起自行伍,屡立显功,与士卒同甘苦。凡出征,衣粮器械不役一人。临阵身先士卒,敌皆披靡,必手击杀数十人。不知书。然贵为大将,拱手听人指挥,无傲色,故所向成功。

  九年春二月,王骥合木邦等诸部,进兵缅甸,累捷。缅人用大金缕船载思任发至江上觇我,复匿之。欲以麓川予木邦,孟养、戛里予缅甸,始献思任发,诡以思任子思机发致仇为解。骥等乃纵兵捣思机发寨,俘其妻子及从贼九十余人、象十一。事闻,上诏骥还京。然思机发尚窃据孟养,负固不服。

  十年冬十二月,云南千户王政奉敕币谕缅甸宣慰使卜剌浪马哈省索思任发,未即遣。适昼晦二日,术者曰:“天兵至矣。”卜剌浪马哈省惧,以思任发及妻孥部属三十二人付政。思任发不食,垂死,政遂斩首,函献京师。

  十三年春三月,初,思机发复据孟养地为乱,屡谕不从。复命靖远伯王骥提督军务,都督宫聚为总兵,张︷、田礼为左右副总兵,方瑛、张锐为左右参将,率南京、云南、湖广、四川、贵州土汉军十三万讨之。以孟养旧宣慰刁孟宾为向道,又敕木邦、缅甸、南甸、于崖、陇川宣慰使刁盖发等,各输兵饷。命户部右侍郎焦宏督饷云南。

  十月,师抵金沙江,贼栅西岸以拒。骥造浮梁以渡,攻破之,乘胜进至孟养。贼敛众据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寨,皆攻拔之,斩获无算。贵州都指挥使洛宣、九溪卫指挥使翟亨皆战死。思机竟失所在,或谓死于乱兵也。王师俞孟养至孟那。孟养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余里,诸部皆震怖,曰:“自古汉人无渡金沙江者,今王师至此,真天威也。”骥还兵,部落复拥思任子思禄为乱,攻银起莽,败之,复据孟养地。骥等虑师老,度贼不可灭,乃与思禄约,许以土目得部勒诸夷,居孟养如故。复与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思禄亦惧。听命。乃班师,以捷闻,诏增骥禄,赐铁券,子孙世袭伯爵。

  谷应泰曰:麓川地接平缅,虽弹丸黑子,然固皇舆以内地也。洪武初,思氏失官,刁氏逐思,据有平缅。至正统时,刁又衰弱,思氏复振,宾玉走死,思任坐大,且争衡上国矣。蛮夷自相攻杀,赵奢所谓两鼠斗穴,天子不必问也。天使亟行,诮让数四,而尉陀箕踞,初无降意,子阳不省,乃更治兵。倔强如是,而讨逆之旗不见于金齿,问罪之旅不战于昆池,尚谓国有人乎?且宣帝即位,已弃交趾,新君践祚,又废麓川。云、贵、二广,土夷环疆,动以百计;溪蛮苗峒,列处内地,耕牧成群。麓川不逞,既有征矣,异类袭是迹而动,诛戮子弟,忧患长老,甚者屠掠郡国,并吞诸部。再复数年,■酱不见于番禺,邛杖不来于大夏,使断之北,地尽越隽之东矣。尔时而欲用兵,败固不测,胜亦大创。且高帝定云南,思氏窃发,沐英以三万骑破其三十万众,思然后俯首归命。既而刁氏又叛,沐春疾驱力战,擒斩诸刁,纳其故主。其谕傅友德曰:“云南虽平,尚烦区置,翠霭诸地,不尽服从,虽有云南,亦难守也。”盖小惩大戒,柔远之良规,一劳永逸,王师之胜算。故殷兴夏绪,必克鬼方;蜀出中原,先渡泸水。控远与绥迩不同功,讨贰与贪功不同道也。

  西杨主议,舜德格苗,刘球上书,不称荒服。或亦朝多浊乱,内忧群小。北敌陆梁,外忧方大。文子不愿楚败,山涛方惧吴亡,大臣之用心固如是耶!若乃长驾远驭,则亦公孙弘之罢朔方,淮南安之谏闽、越者也。

  蒋贵、王骥,初下麓川,三路分进,斩首三千,思任窜缅,仅以身遁,再攻平缅,五营并进,焚其援舟。思任父子,又窜孟养,然而缅人内惧,传首京师,勒石金沙,誓臣石烂,此亦勋著燕然,功高铜柱,岂仅唐蒙夜郎,相如邛笮者乎?然史称其起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冒躐五等,横被冕玉。嗟乎!陈汤贪黩,曹翰凶残,武臣之故态,而屯守之说不行,飞挽之繁不给,此则其智逊金城,而功比贰师者已。

猜你喜欢
  卷九十四·毕沅
  ●卷二百四十七·徐梦莘
  ●奉天靖难记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七·佚名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吕思勉
  ◎黑龙江之风流案·李定夷
  三五二 谕内阁明人刘宗周等书集只须删改无庸销毁·佚名
  汉王元佐传·脱脱
  伯帖木儿传·宋濂
  卷三十·佚名
  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卷六·郭良翰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严仁·唐圭璋

      仁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人。与严羽、严参称邵武三严。有清江欸乃集,不传。  贺新郎  寄上官伟长。序云:扁舟何时下沧湾,  孤剑尚客东楚,渺二千里,寄一曲歌,睹物  怀人,想见临风激烈也  兰芷湘东国。正愁予、一江红

  • ◆范经历梈(德机集)·顾嗣立

    梈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

  • ○自序·沈可培

    唐《摭言》:罗虬辞藻富赡,与宗人隐、邺齐名。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广明庚子乱后,去从州李孝恭。籍中有红儿者,善肉声。尝为贰车属意,会贰车聘邻道虬,请红儿歌而赠之绘彩。孝恭以贰车故,不令受所贶。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

  • 卷一百六十五·徐世昌

    瞿鸿禨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善化人。同治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慎。有《瞿文慎公诗选》。题刘君浯溪钓隐图浯溪岸曲回明漪,古木蔽崖阴倒垂。风吹钓船自来去,幽意独写无人

  • 卷一百五·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五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清奉旨校刊词人姓氏宋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人少依父友刘子翬寓建安後徙建阳之考亭从李侗诸儒游尽得程氏之学登绍兴进士第历事高孝光

  • 入朝别张燕公·张说

    梁知微华容佳山水,之子厌承明。 符竹纡小郡,江湖被德声。 三年计吏入,路指巴丘城。 凫舟才结缆,驺驾已相迎。 别离他乡酒,委曲故人情。 孤屿早烟薄,长波晚气清。 辛勤方远骛,胜赏屡难并。 回瞻洞庭浦,日暮愁云生。

  • 九畹史论·翟蔼

    辨方望溪淮阴传书后 淮阴功高不赏卒夷三族天下后世之所同声而太息盖尝论之人患无能信适不幸以其能常邻于死而亦不善自完者也太史迁传多微辞明信无叛逆事尝观宜兴储在陆评次史记末揭此旨甚悉及读望溪书后语所见略同而

  • 九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经史各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九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经史各书开单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恭陈续购经史各书,仰祈圣鉴事。窃照钦奉上谕,纂辑四库全书,首冠以经,表自古圣贤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刘裕簒晋晋安帝隆安三年 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同郡刘懐敬之母裕之从母也生怀敬未朞走徃救之防懐敬乳而乳之及长勇健有大志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好樗蒲为乡闾所贱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

  • 卷三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三十一 吴太伯【吴国号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徒吴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齐筑阖闾城都

  • 刘遂清传·薛居正

    刘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后梁开封尹刘寻阝的侄子。父亲刘琪,以鸿胪卿身份退休。刘遂清小时聪颖仁惠,开始时,事奉后梁担任保銮军使,历任内廷各司使,唐庄宗进入汴州,没有改任他的职务。明宗继承皇位,加封检校尚书仆射,任为西都监

  • 卷一百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 朱批张善奏摺 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张善谨 奏为恭谢 天恩敬请 陛见事窃【臣】蒙 皇上天恩畀以山西大同总兵重任於雍正六年十月 二十二日抵任当即恭疏叩谢 天恩任

  • 卷九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五王礼考圭璧符节玺印宋理宗宝庆三年九月加上寜宗皇帝徽号改制宝宝式面广四寸三分厚一寸五分蹲龙纽通高四寸一分四面鈎碾行龙【臣】等谨按马端

  • 声闻品第九·佚名

    佛告阿难。何故如来光耀菩萨为声闻乎。菩萨大士开化无数不可计人。令闻佛法分别经籍故谓声闻。使听圣道净不放逸故谓声闻。使听无为安隐甘露。根力觉意意止意断。具足此事速至道慧故谓声闻。令得空慧身无坚固。闇昧之

  •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尔时弥勒菩萨叉手白佛言。世尊。我欲小有所问。若世尊听所问者乃敢陈之。佛言。若有所疑便问。吾当为汝解说使意欢喜。弥勒问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不退转法。于大乘有

  • 朝鲜史略·佚名

    撰者不详。一名 《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等书。今观

  •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文·佚名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时期的医学思想和医学成就。该书为中医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创立了中医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 至两汉又略有增损改易。全书共24卷

  • 成唯识论了义灯·慧沼

    凡七卷。唐代慧沼撰。略称唯识论义灯、唯识了义灯、了义灯、义灯。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为唯识三疏之一。本书系破斥有关解释成唯识论中之异说者,并阐明原论正义。撰者乃我国法相宗第二祖,书中祖述窥基之说,责难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