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順命第七十

  父者,子之天也;天者,父之天也。無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天不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陰陽與天地參然後生。故曰:父之子也可尊,母之子也可卑,尊者取尊號,卑者取卑號。故德侔天地者,皇天右而子之,號稱天子。其次有五等之爵以尊之,皆以國邑為號。其無德於天地之間者,州國人民,甚者不得系國邑。皆絕骨肉之屬,離人倫,謂之暗盜而已。無名姓號氏於天地之間,至賤乎賤者也。其尊至德,巍巍乎不可以加矣;其卑至賤,冥冥其無下矣。《春秋》列序位尊卑之陳,累累乎可得而觀也。雖暗且愚,莫不昭然。公子慶父,罪亦不當系於國,以親之故為之諱,而謂之齊仲孫,去其公子之親也。故有大罪,不奉其天命者,皆棄其天倫。人於天也,以道受命;其於人,以言受命。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不若於言者,人絕之。臣子大受命於君,辭而出疆,唯有社稷國家之危,猶得發辭而專安之,盟是也。天子受命於天,諸侯受命於天子,子受命於父,臣妾受命於君,妻受命於夫。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於天亦可。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則廢而稱公,王者之後是也。公侯不能奉天子之命,則名絕而不得就位,衛侯朔是也。子不奉父命,則有伯討之罪,衛世子蒯聵是也。臣不奉君命,雖善以叛,言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是也。妾不奉君之命,則媵女先至者是也。妻不奉夫之命,則絕,夫不言及是也。曰:不奉順於天者,其罪如此。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其祭社稷、宗廟、山川、鬼神,不以其道,無災無害。至於祭天不享,其卜不從,使其牛口傷,鼷鼠食其角。或言食牛,或言食而死,或食而生,或不食而自死,或改卜而牛死,或卜而食其角。過有深淺薄厚,而災有簡甚,不可不察也。猶郊之變,因其災而之變,應而無為也。見百事之變之所不知而自然者,勝言與?以此見其可畏。專誅絕者其唯天乎?臣殺君,子殺父,三十有余,諸其賤者則損。以此觀之,可畏者其唯天命、大人乎?亡國五十有余,皆不事畏者也。況不畏大人,大人專誅之。君之滅者,何日之有哉?魯宣達聖人之言,變古易常,而災立至。聖人之言可不慎?此三畏者,異指而同致,故聖人同之,俱言其可畏也。

猜你喜欢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晏婴
  东宫备览卷四·陈模
  附录二·史洁珵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石光霁
  卷十四·史浩
  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
  原序·胡广
  (十)朱子论宇宙之神·钱穆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欧阳竟无
  卷之二十三·邵经邦
  桓公·桓公二年·左丘明
  答姚际虞问(二则)·太虚
  叙·智旭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九·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岑安卿

    (臣)等谨案栲栳山人诗集三卷元岺安卿撰安卿字静能余姚人所居近栲栳峯故以自号志行髙洁穷阨以终其诗有云老成媿苟得童稚羞无官又云人视所为主结交慎攀援足见其坚苦自立之意集中次韩明善题推篷图诗称坡翁仙去二百春以苏轼

  • 卷四十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四十五李俊民二【以下从鹤鸣老人全集补入】萧权府三害图长桥之蛟南山之虎在彼州曲父老所苦岂独苦此亦有周处周乃慨然耻闻斯语薄险投深踊跃健武尔蛟既除尔虎既去周乃自励履规蹈矩爰

  • 第十九回 郭从谦突门弑主 李嗣源据国登基·蔡东藩

      却说李嗣源正在惶急,帐下有人献议,请嗣源速决大计。这人为谁?乃是左射军使石敬瑭。敬瑭沙陀人,父名臬捩鸡,从李克用转战有功,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殁,子敬瑭得随嗣源麾下,所向无前,得署左射军使。敬瑭为后晋开国主,故世系

  • 穆宗庄皇帝实录序·佚名

    朕惟自昔英君哲辟历世久远而德业之美传之无穷者实赖载籍存焉自尚书以来可考镜已我祖宗列圣俱有实录藏诸天府朕兹嗣服惟新追念我皇考穆宗庄皇帝鸿德显功增光列祖有前古帝王所不能及者而临御六年奄弃天下桥山弓履之慕朕

  • 中兴小纪卷一·熊克

    宋 熊克 撰建炎元年【嵗在丁未】夏五月庚寅朔大元帅康王即皇帝位于南京上道君皇帝之第九子母曰贤妃韦氏以大观元年五月乙巳夜生于宫中红光照室初赐名授武定军节度封蜀国公二年进封广平郡王宣和四年正月冠于文徳殿赐

  • 第六四红禀光绪八年二月七日一一二○八-一·佚名

    一快总头役许来,保举一快粮差薛清台下代办一快总头役许来,禀为悬缺未充,遴妥接补,赶收公项,以专责成事。缘因一快粮差李忠,经本月因病身故,现在开征在即,遗缺尚未补充。兹查帮伙薛清,素有李忠帮办,公项熟识

  • 绎史卷一百五十九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名物训诂【上】瑞防尔雅璲瑞也玉十谓之区【説文玉石之美有五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防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専以达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鋭防而不技洁之方也 二玉相合为一珏】 璆琳玉也

  • ●皇朝通典卷三十六·佚名

    職官十四 ○職官十四 盛京將軍等官 各處駐防 △盛京將軍等官 盛京將軍一人 【 駐 盛京城】 掌鎮撫留都安輯旗民董率文武凡軍師卒戌田莊糧糈之籍疆域之廣輪關梁之要隘咸周知其數以時簡稽而修飭之 副都統三人 【 一駐

  • 食货二·徐松

    营田庄田附案此门内亦间言庄田,咤附之,不另立门。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二 营田杂录 营田杂录【宋会要】凡诸路,惟襄、定、唐三州有营田使,或营田事,通判亦同领其事。而河北转运使兼西路招置营田使,河东转运使兼东路招置营

  •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蒋廷黻

    在同治、光绪年间,民众的守旧虽在士大夫阶级之上,但是民众是被动的,领导权统治权是在士大夫阶级手里。不幸,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级,除极少数外,完全不了解当时的世界大势。 同治共十三年,从一千八百六十二年到一千八百七十四

  • 匡君中匡第十九·管仲

    管仲会国用,三分二在宾客。其一在国,管仲惧而复之。公曰:“吾子犹如是乎。四邻宾客,入者说,出者誉,光名满天下。入者不说,出者不誉,污名满天下,壤可以为粟,木可以为货,粟尽则有生,货散则有聚,君人者,名之为贵,财安可有。管仲曰:“此君

  • 卷一·夏良胜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一     明 夏良胜 撰天命之性之义【正性之原 论性之】易干彖传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朱熹曰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太和隂阳防合冲和之气也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保合者全于已生之后

  • 卷四百一十六·佚名

    △第二分修治地品第十八之二云何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勤求无上正等菩提。超诸声闻独觉等地。是为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云何菩萨摩诃萨常好少欲。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尚不自为求大菩

  • 高僧傳序錄卷第十四·慧皎

      原夫至道沖漠。假蹄筌而後彰。玄致幽凝。藉師保以成用。是由聖□迭興賢能異托。辯忠烈孝慈。以定君敬之道。明詩書禮樂。以成風俗之訓。或忘功遺事。尚彼虛沖。或體任榮枯。重茲達命。而皆教但域中功存近益。斯蓋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三)·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六交报二。一总标。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交。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此云六识造业者。且

  • 三皇文·佚名

    道家符箓书。又称《三皇内文》、《三皇经》,全称《洞神三皇经》。系《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是“劾召万神”之书。传出自黄帝,有道之士得之于山中石壁,原书“作字似符文又似篆文”。陶弘景将此书

  • 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佚名

    文中称东晋成帝元年 (326年) 受此经。《三洞珠囊》卷8、《云笈七签》卷6皆引。该经当出于南北朝。元始天尊述八节诵、四时召文、八威策文、三十二戒、十六行、二十二事、五明之化、四行道等召龙法,修身积善道,劝人诵经

  •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佚名

    元始天尊述恶业荫盖正性,劝人以香汤灌洗全身,复以静观识性相皆假有真空,并劝人持诵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