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

呂澄

師諱漸,字競無,江西宜黃人,清同治十年十月初八日生。父仲孫公,官農部,歷念余年,不得志。師六歲,仲孫公即世。

師幼而攻苦,精制藝,年二十,入泮。薄舉業不為,從叔宋卿公讀,由曾、胡、程、朱諸家言,博涉經史,兼工天算,為經訓書院高材生,時稱得風氣之先。

中東之戰既作,國事日非,師慨雜學無濟,專治陸、王,欲以補救時弊。友人桂伯華自寧歸,勸師向佛,始知有究竟學。

年三十四,以優貢赴廷試,南旋,謁楊仁山老居士于寧,得開示,信念益堅。歸興正志學堂,斟酌科目,體用兼備,自編讀本課之。

年三十六,生母汪太夫人病逝,師在廣昌縣教諭任,遄返,僅得一訣。師本庶出,復幼孤,一嫂一姊皆寡而貧,來相依,霾陰之氣時充于庭,母病軀周旋,茹苦以卒。師哀慟逾恆,即于母逝日斷肉食,絕色欲,杜仕進,歸心佛法,以求究竟解脫焉。

期年,赴寧從楊老居士游。又渡東瀛數月,訪遺籍。返謀久學之資,任兩廣優級師範講席,病濕罷。與友李證剛謀,住九峰山,營農業,又大病瀕死。乃決舍身為法,不復治家計,時年已四十矣。

歲庚戌,再赴寧,依楊老居十。越年,老居士示寂,以刻經處編校相屬。值革命軍攻寧急,師居危城中守經坊四十日,經版賴以保全。翌春,與李證剛等發起佛教會,撰緣起及說明書,並警告佛子文,勖僧徒自救,沉痛動人。以主張政教分離不果,解散。自是長住刻經處,專志聖言,不復問外事。

溯師四十年來,篤學力行,皆激于身心而出,無絲毫假借。嘗曰悲憤而後有學,蓋切驗之談也。師既主編校,病刻經處規模未充,又乏資廣刊要典,乃設研究部,只身走隴右,就同門蒯若木商刻費。比返,愛女蘭已病卒刻經處,哀傷悱憤,治《瑜伽》,常達旦不休。稿久,乃曉然法相與唯識兩宗本末各殊,未容淆亂。敘刻法相諸論,反覆闡明,聞者駭怪,獨沈乙庵先生深贊之。每敘成,必赴滬謁沈,暢究其義而返。至民國七年,遵老居士遺囑,刻成《瑜伽》後五十卷,復為長敘,發一本十支之奧蘊,慈宗正義,日麗中天,自奘師以來所未有也。

會友人符九銘來蘇省,掌教育,因籌設支那內學院以廣弘至教,刊布緣起章程,遷延數載未就。南游滇,應唐 賡請講《維摩》、《攝論》,北赴燕,為蒯若木講《唯識》,稍稍得資助。民國十一年,內學院始成立,創講《唯識決擇談》,學人畢集。梁任公亦受業兼旬,病輟,報師書曰︰自悵緣淺,不克久侍,然兩旬所受之熏,自信當一生受用不盡。于以見師教入人之深矣。由是廣刻唐人章疏,《瑜伽》、《唯識》舊義皆出。

又就內學院開研究部試學班,及法相大學特科,大暢厥宗。立院訓曰︰師悲教戒。揭在家眾堪以住持正法之說,教證鑿然,居士道場乃堅確不可動。及民國十六年,特科以兵事廢,同懷姊淑又病亡,師悲慨發願,循龍樹、無著舊軌,治《般若》、《涅磐》諸經,窮究竟義,次第敘成。其間更輯印《藏要》,經論二十餘種,各繫緒言,莫不直抉本源,得其綸貫。而尤致意揀除偽似,以真是真非所寄自信,一時浮說游談,為之屏跡。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國難日亟,師忠義奮發,數為文章,呼號救亡如不及。一二八抗日軍興,師筮之吉,作釋詞,寫寄將士以資激厲。繼刊《四書讀》、《心史》,編《詞品甲》,寫《正氣歌》,撰《夏聲說》,所以振作民氣者又無不至。于是發揮孔學精微,上承思、孟,辨義利,絕鄉愿,返之性天。以為寂智相應,學之源泉,孔、佛有究竟,必不能外是也。

民國二十六年夏,集門人講晚年定論,提無餘涅 三德相應之義,融瑜伽、中觀于一境,且以攝《學》、《庸》格物誠明,佛學究竟洞然,而孔家真面目亦畢見矣。講畢,日寇入侵,師率院眾並運所刻經版徒蜀。息影江津,建蜀院,仍舊貫,講學以刻經。先後著《中庸傳》、《方便般若讀》(即《般若經序》卷三)、《五分般若讀》,《院訓?釋教》。以頓境漸行之論,五科次第,立院學大綱。自謂由文字歷史求節節近真,不史不實,不真不至,文字般若千余年所不通者,至是乃畢通之。

民國二十九年,遘家難,矢志觀行,于《心經》默識幻真一味之旨,夙夜參研,期以徹悟。三載,始著《心經讀》存其微言,蓋師最後精至之作也。

師受楊老居士付囑,三十年間,刻成內典二千卷,校勘周詳,傳播甚廣。及國難作,文獻散亡,國殤含痛,師又發願精刻大藏以慰忠魂。選籍五千餘卷,芟夷疑偽,嚴別部居,欲一洗宋元陋習,以昭蘇藏教,籌畫盡瘁。本年二月六日,感冒示疾,轉肺炎,體衰不能復,然猶繫念般若不已。至二月二十三日晨七時,轉側右臥,安詳而逝。享壽七十有三。

德配熊夫人,子格、東,女蘭,皆先卒。孫應一、應象,孫女筏蘇、勃蘇,俱就學國外。由門人治其喪,權厝于蜀院院園。

師平生著作多以播遷散佚,晚年手訂所存者為《競無內外學》。其目曰︰《內院院訓釋》,《大般若經敘》,《瑜伽師地論敘》,《大涅 經敘》,《俱舍論敘》,《藏要經敘》,《藏要論敘》,《法相諸論敘》,《五分般若讀》,《心經讀》,《唯識抉擇談》,《唯識研究次第》,《內學雜著》,《中庸傳》,《孔學雜著》,《詩文》,《小品》,《楞枷疏決》,《解節經真諦義》,《在家必讀內典》,《經論斷章讀》,《四書讀》,《論孟課》,《毛詩課》,《詞品甲》,《詞品乙》。凡二十六種,三十餘卷,悉由蜀院刊行之。

師之佛學,由楊老居士出。《楞嚴》、《起信》,偽說流毒千年,老居士料簡未純,至師始毅然屏絕。荑稗務去,真實乃存,誠所以竟老居士之志也。初,師受刻經累囑,以如何守成問,老居士曰︰毋然,爾法事千百倍于我,胡拘拘于是。故師宏法數十年,唯光大是務,最後作老居士傳,乃盛贊其始願之宏,垂模之遠焉。嗚呼﹗師亦可謂善于繼述者矣。弟子呂澄謹述。

澄侍師講席久,側聞緒論較多,師遷化後,輒思略敘列之以志追仰,而悲懷難已,終不能就。然不可以無述,爰據師自訂年歷,稍加編次,有未審處,則就教于李證剛先生及幼濟世叔,並得同門陳證如、王化中二君糾正數條,僅乃成篇。觸處掛漏,固未能盡吾師行事之百一也。澄附記。

猜你喜欢
  卷十三 权谋·刘向
  卷九十·湛若水
  卷一百四·陈祥道
  离娄下篇·王夫之
  入国第五十四·管仲
  提要·司马光
  卷十三·王安石
  修行观入第十六·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卷八十三·道世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寄禅和尚行述·冯毓孥
  与慈云法师书(四通)·太虚
  卷三十一·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时行·唐圭璋

      时行字行可,号石洞,申王德文八世孙,见宋宗室世系表。   望江南   霜月湿,人睡矮篷秋。惊觉夜深儿女梦,渔歌风起白蘋洲。别岸又潮头。

  • 麓堂诗话全文·李东阳

      ○序  近世所传诗话,杂出蔓辞,殊不强人意。惟严沧浪诗谈,深得诗家三昧,关中既梓行之。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馀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鐸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先生之诗

  • 第十六出 赠妓·李渔

    〖挂真儿〗(生上)冷落娇娃心太忍,筹度处心转车轮。虽放孤眠,终愁未稳,毕竟作何安顿?自从王又嫱过来,已经数日。日间相对谈心,一到晚来,就与他分房宿歇,这也算是天地之间,第一件不情之事了。谁想他也视为当然,并不见有纤毫愠色。这

  • ●莊嶽委談上·胡应麟

    (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編之屬·少室山房筆叢正集卷二十五)大荒西經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西山經云西玉山是王母所居其狀如人

  • 卷八十·徐世昌

    朱珪朱珪,字石君,号南厓,晚号盘陀老人,大兴人。乾隆戊辰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子太傅。赠太傅,谥文正。有《知足斋集》。沧洲铁师子歌次刘崇如韵雀儿肉飞厥昏,天阶虬蛇斗两门。龙冈爇焰木叶髡,钃腕斮臂丧

  • 48.钱起:湘灵鼓瑟·施蜇存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年轻时在家乡已有诗名。天宝九年,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得有人在院子里吟诗,走来走去的吟着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就走出到院子里,一看,没有人。觉得很奇怪,但这

  • 列传第二十五·李延寿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 田益宗 孟表 奚康生 杨大眼崔延伯 李叔仁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耇,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位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八·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五年庚辰】  崇徳五年春正月甲子遣翁阿岱等戍锦州  太宗遣翁阿岱多济里等率官兵戍防锦州  命贝勒多铎授以军律曰尔等此行凡我国逃亡及敌人冦边须善防之若接战即选前锋将士之精鋭者以一队居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二·佚名

    卷十二   康熙十四年正月辛酉,命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进取长沙。上谕兵部:逆贼吴三桂据守岳、澧诸处,恃有长沙、衡州之粟。今安亲王率师徃江西,可令一到南昌,即简江西军中马匹由袁州取长沙,断贼粮道,夹攻岳州。寻又谕:今日事势,

  • 杜牧传·欧阳修

    杜牧字牧之,很会写文章。考中进士,又选中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提拔为监察御史,写信称病在东都设立分衙门。因弟弟杜耾病重辞官职。又任宣州团练判官,封为殿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一·王顼龄

    虞书集传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陆氏徳明曰虞书凡十六篇十一篇亡】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也集说【孔氏颖逹曰庄八年

  • 书胡致堂〈叙古千文〉后·胡寅

    文定胡公,潜心《春秋》四十余年,而后徐出其说;致堂其亲传,故笔削皆有法,叙古字凡千不重。虽饮席间谈笑成之,而上下数千载,关系大处,包撮略尽。兴君昏主之理乱,哲佐悖臣之功罪,吾道异端之正偏,一字森严,百世确论,不但可以习童稚而已

  •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六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处清净。色处清净故净戒波罗蜜多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处清净。若净戒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声香味触法处清净。声香味

  • 安宁品法句经第二十三(十有四章)·佚名

    安宁品者,差次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我生已安,不愠於怨,众人有怨。我行无怨,我生已安,不病於玻众人有病,我行无病,我生已安。不慼於忧,众人有忧,我行无忧。我生已安,清净无为,以乐为食。如光音天我生已安,澹泊无事。弥薪国火,安能

  • 药师经析疑·李叔同

    凡例一、经文据《丽藏》玄奘译本,与世所习诵者异。二、科依义疑(录者案——扶桑体具实观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义疏》三卷,收入日本《大正藏》中)。三、问多增文,答据《义疏》,间或遗略,时有润文;而观解表法

  • 卷一·佚名

    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一万安龙德院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山门。俗气都销尽。斯门顿豁开。一回亲得入。万古绝尘埃。佛殿。巍巍堂堂。辉辉煌煌。睹闻莫及。声色全彰。既是声色全彰。因甚睹闻莫及。海底金乌天上

  • 遗山集·元好问

    诗文集,40卷,附录1卷,金元好问撰。好问才雄而学赡,工诗、词、散文,尤以诗的成就为高,是金代唯一的杰出诗人。他论诗,主张以北人刚健质朴之风,救南人绮靡轻浮之习。主张表现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主张创造,反对模拟因袭

  • 河防通议·赡思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