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桓公·桓公二年

【经】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滕子来朝。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秋七月,杞侯来朝。蔡侯、郑伯会于邓。九月,入杞。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传】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革□,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秋七月,杞侯来朝,不敬,杞侯归,乃谋伐之。

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九月,入杞,讨不敬也。

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

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特相会,往来称地,让事也。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成事也。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

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


译文


二年春,宋国卿大夫华父督攻打孔氏,杀死孔父而夺取其妻。宋殇公发怒,华父督惧怕,随后杀害宋殇公。君子认为华父督心里早就没有国君,然后才会产生这种邪恶,所以先记载杀害其国君。集会于稷地,为的是平定宋国混乱,由于赠送财物的缘故,便立华氏为君。

宋殇公即位后,十年间经历十一次战争,民众不堪此命运。当时孔父嘉为司马,华父督为大宰,因为民众不堪此命运,华父督就先宣传说:“这是司马造成的。”已杀害孔父嘉而后杀害宋殇公,便把庄公从郑国召回而立庄公为国君,以亲近郑国。并把郜国大鼎赠送给鲁桓公,齐国、陈国、郑国都赠送礼物,所以华父督就担任了宋国的相国。

夏四月,鲁桓公从宋国取来郜国大鼎。戊申日,置于太庙。这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臧哀伯劝谏说:“统治人民的人,要显扬规律堵塞违法,以治理显示百官,仍然担心有所失误,所以显扬美善的规律以示范于子孙。因此纯洁的太庙铺以茅草屋顶,大的车辆铺以草席,大的羹汤不加调料,祭祀用的粮食不加工,以显扬俭朴。礼服、礼帽、祭服、大圭、腰带、下裳、绑腿、木鞋、横木、帽带、帽垂、玉带等,要显扬其度数。五彩丝绳、丝网、刀鞘、刀鞘饰物、大带子、磨刀石、旗旒、旗缨等,要显扬其数。画火、画龙、绣黼、绣黻,要显扬其文明。五色和同于形象,要显扬其选择。锡铃、鸾铃、衡铃、旗铃等,要显扬其声音。画有日月星三辰的旌旗,要显扬其明亮。那规律,俭朴而有度,升降而有数。文明教化以治理,用声音明亮来发扬,以治理显示百官,百官于是而有戒惧而不敢改变治理之律。如今废弃规律树立违法之事,而把送来的礼器置于太庙,以明示百官,百官都来效法,还能惩罚谁呢?国家的败亡,是从官员的邪恶开始的。官府失去规律,就是宠爱与贿赂彰显。郜国的大鼎在太庙,彰显什么呢?武王攻克殷商,把九鼎迁到雒邑,有最佳行为方式的读书人或有非议,何况是将显扬违法乱纪的礼器置于太庙,这又该怎么办?”鲁桓公不听。周国的内史听说后,说:“臧孙达的后代在鲁国可能长享福禄吧。君主违礼,不忘劝谏以规律。”

秋七月,杞侯来朝见,不恭敬。杞侯归去后,桓公就策划征伐他。

蔡侯、郑伯在邓地会见,开始畏惧楚国。

九月,攻入杞国,声讨杞侯的不恭敬。

桓公与戎国人在唐地会见,是为了重修友好。冬,桓公从唐地回来,在太庙祷告。凡是国君出行,都要祷告宗庙;返回,饮食、放弃爵位、鞭策功勋,都是社会行为规范。单独相见,往来只述说地名,这是对事情的谦让。会见的国君有三个以上,那么去时就述说地方,回来就述说会见,这是成就事情。

当初,晋国穆侯的夫人姜氏在条地战役的时候生了太子,取名叫做仇。仇的兄弟在千亩战役中出生,取名叫做成师。师服说:“奇怪呀,君主替儿子取名,那取名要裁断于最佳行为方式,最佳行为方式出自于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体现于政事,政事用于端正民众。因此政事成就而民众听从,改变就会产生混乱。美好的夫妻叫做配偶,怨恨的夫妻叫做仇,这是古人命名的方法。如今君主给太子命名叫做仇,弟弟命名叫做成师,这是预兆混乱,兄弟恐怕要替代了。”

鲁惠公二十四年时,晋国开始混乱,所以封桓叔在曲沃,靖侯的孙子栾宾做师傅。师服说:“我听说国家的建立,根本大而枝节小,因此能够牢固。所以天子建立国家,诸侯建立家庭,卿大夫设置侧室,大夫有两支宗族,读书人有隶子弟,庶人、工匠、商人各有亲属,都有不同的等级。因此民众服从侍奉上级,而下面的人也不会有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如今的晋国,只是天子郊外的诸侯,而另外建国,根本既已衰弱,怎么还能长久呢?”

鲁惠公三十年时,晋国潘父杀昭侯而接纳桓叔,没有成功。晋国人立孝侯为君主。

鲁惠公四十五年时,曲沃庄伯征伐翼国,杀死孝侯。翼国人立孝侯的弟弟鄂侯为君主。鄂侯生哀侯。哀侯侵犯陉庭地方的田土。陉庭南部边境的人打开边境与曲沃共同攻伐翼国。

猜你喜欢
  法言序·扬雄
  明闇 第六·王符
  卷三·李衡
  劝忍百箴·许名奎
  正经·宋宗元
  卷四十八·李明复
  卷七·乾隆
  卷六十四·顺治
  卷二十·朱公迁
  卷十二·赞宁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全文·佚名
  佛教与吾人之关系·太虚
  释 中 华 民 国·太虚
  卷第三十·佚名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六章 讨贼立功·屠隆

    【菊花新】〔小外扮李晟丑扮姚令言净扮源休小外戎装领将士上〕逆奴犯阙播銮舆。凤子龙孙泣路衢。强寇满皇都。只把丹心报主。故宫禾黍欲离离。政是忠臣毕命时。誓扫妖氛淸帝阙。营门洒泣对王师。下官神策

  •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范晔

    任光 子隗 李忠 万脩 邳彤 刘植 耿纯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为乡里所爱。初为乡啬夫、郡县吏。汉兵至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会光禄勋刘赐适至,视光容貌长者,乃救全之。光因率党与从赐,为安集

  • 卷二十三 本纪二十三·赵尔巽

      ◎德宗本纪一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文宗嗣子,穆宗从弟也。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本生母叶赫那拉氏,孝钦皇后女弟。同治十年六月,诞于太平湖邸第。   十三年,食辅

  • 卷之四十一·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八月。丁亥。谕军机大臣等、都察院奏、代递学部丞参上行走柯劭忞等、以官激民变。复藉口剿匪。纵兵焚掠。战毙无辜。请饬山东巡抚认真覆查。以彰国纪而雪民冤呈一件。又代递举人张春海等以莱阳官绅

  • 象台首末卷五·胡知柔

    (宋)胡知柔 编○谥札赐谥省札承议郎干办行在诸司胡知柔札子知柔一介谬庸误蒙拔擢伏念先父夣昱于寳庆初任大理评事值有诏求直言时真公德秀魏公了翁洪公咨夔相继明辩济邸事而先父身为法官亲阅案牍遂上疏极论请亟行追赠褒

  • 世系·林献堂

    世谱一世祖大用公之子祖考讳子慕,名文美,字潜庵,谥敦孝。生于元至元元年(乙亥)四月初七日卯时,卒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七月十五日申时。享寿六十二岁。葬在福场埔池边井也上(坐北向南)。生二子:长伯元、次伯川

  • 卷十六疆里·冯煦

    凡全省领府八,直隶州五,统辖五十五州县,与吴、越、豫、鄂、赣诸省接壤。安庆府为省治,领县六。面临大江,西接湖北界。北曰庐州府,领州一县四。又北曰凤阳府,领州二县五。府北接江苏、河南界。庐州之东曰和州,领县一。曰滁州,领

  • 初见秦第一·韩非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 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强秦为难。臣窃 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

  • 卷十一·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一    宋 杨简 撰小雅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

  • 经济文衡后集卷七·佚名

    宋 滕珙 撰东汉类论东汉党锢之祸答刘子澄此段谓建安后士夫不知有汉皆党锢杀戮之祸敺之近看温公论东汉名节处觉得有未尽处但知党锢诸贤趋死不避爲光武明章之烈而不知建安以后中州士大夫只知有曹氏不知有汉室却是党锢

  • 卷之三十·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礼君臣之礼《宋记》:太祖皇帝常读二典,叹曰:尧舜之时,四凶之罪止於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於是立法,鞭朴不行於殿陛,骂辱不及於公卿。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法理深害,多得贷死,惟臧吏弃市,未尝容赏。录曰:此宋朝家

  • 卷二·佚名

    △初诵第二(二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住寒林中。尔时佛告诸比丘,人生寿浅。会必归终。应勤行道净修梵行。是故汝等不应懈怠。应修善行。修于法义。及以真行。尔时魔王闻是说已,即作是念。沙门瞿昙在王舍城。住寒林中

  • 己身品第二十三·佚名

    常习善语言,沙门思坐起。一坐而所乐,欲求於息心。一坐而一卧,独步而无伴。当自降伏心,自乐居山林。千千而为敌,一夫能胜之。莫若自伏心,便为战中胜。自胜而为上,如彼众生心。自降为大士,众行则具足。非天彦达嚩,非魔及梵天。弃

  • 卷第一百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六诸预流者。于四颠倒几已断。几未断耶。答一切已断。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说有十二颠倒。八唯见所

  • 卷第一·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尊者大目乾连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学处品第一稽首佛法僧  真净无价宝今集诸法蕴  普施诸群生阿毗达磨如大海  大山大地大虚空具

  • 异域志·周致中

    中外交通著作。元周致中著。二卷。致中,河南江陵(今属湖北)人。官知院。曾奉使外国六次,熟悉域外风俗人情,故撰此书。约万余字。共记扶桑、长生、朝鲜、日本、僰人、缅人、木兰皮、鞑靼、黑契丹、土麻、波利、七番、婆罗

  • 柏岩感旧诗话·赵炳麟

    诗话著作。近人赵炳麟撰。赵炳麟,字竺垣,号柏岩,全州(今属广西)人。光绪十七年(189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监察御史,清亡不仕。有《赵柏岩集》。《柏岩感旧诗话》三卷,以记光绪朝及民国初年事为主,因事而存诗。赵炳麟身为清臣

  • 希有较量功德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与《佛说最无比经》同。而缺发菩提心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