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朱子论宇宙之神
以上略述朱子论此宇宙之仁,此下当再述朱子论此宇宙之神。亦可谓理与气乃此宇宙之体,仁与神则是此宇宙之用。必兼此体用四者来看,乃见朱子宇宙论之全貌。
横渠有言: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
伊川则谓:
鬼神者,造化之迹。
朱子论鬼神,大体本之张程,惟谓程说不如张。盖迹字下得粗,不如能字更深切。朱子自说己意则曰:
鬼神是这气里面神灵相似。
此意承横渠,谓气里面有一种作用,此种作用谓之鬼神,或只说神,此即是气之能。若以神与理相比,理属形而上,神属形而下。故朱子又说:
说鬼神,毕竟就气处多,发出光彩便是神。
如此则伊川说鬼神为造化之迹,亦已得之,惟不若横渠与朱子说得更精妙。朱子又曰:
神便在心里,凝在里面为精,发出光彩为神。
此谓心是气之精爽,神是气之光彩。朱子又说:
往来屈伸者气也。神伸也,鬼屈也。如风雨雷电初发时,神也。及至风止雨过,雷住电息,鬼也。
又曰:
鬼神不过阴阳消长,亭毒化育,风雨晦冥皆是。
风雨晦冥指其迹,亭毒化育见其能。就天地之生理生气生意言,可谓天地亦有心。心是气之精,发出光彩便是神。则又可说气是体,而心与神则是其用。朱子又曰:
言鬼神,自有迹者而言。言神,只言其妙而不可测识。
又曰:
且就这一身看,自会笑语,有许多聪明知识,这是如何得恁地?虚空之中,忽然有风有雨,有雷有电,这是知何得恁地?这都是阴阳相感,都是鬼神。看得到这里,见一身只是个躯壳在这里,内外无非天地阴阳之气。所以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如此说来,天地人物只是一体。此一体,合而言之曰气,分而言之日阴阳。阴阳相感,往来屈伸,遂演出种种造化。此种种造化,妙而不可测识,故称之曰神。神则只是一种造化之作用或功能。分而言之,则曰鬼神。在此种作用或功能之背后,则必有理之存在。故朱子又曰:
神是理之发用,而乘气以出入。
此处见张程专就二气言鬼神,朱子则又进一步兼理气而言鬼神。若要问神究该属理抑属气,则神自是属于气一边。而气之所以能神,则因气之中有理。否则此一气,纷扰错纵,将不会有神妙之作用。朱子之所推阐引发,似较张程更为详密,更为开展。其实朱子言神鬼,已与古经籍中之言鬼神者异趣,但朱子仍必追溯之于古经籍,而一一为之会合阐说,因曰:
宰我问鬼神一章最精密,包括得尽,亦是当时弟子记录得好。
是则朱子言鬼神,不仅推本之于张程,亦且推本之于孔子。骤读朱子书,一一分别而观,若其言必有本,并无创见自立说之处。朱子乃浑化其一己思想于从来之大传统中,使人不见其痕迹。换辞言之,朱子乃自从来大传统中酝酿发展其思想,而亦不自知其为创见与自立说。孔子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后代大儒,实惟朱子似之。
朱子又更进而分别言之,曰:
今且说大界限。周礼言,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三者皆有神,而天独曰神者,以其常常流动不息,故专以神言之。若人自亦有神,但在人身上则谓之神,散则谓之鬼。鬼是散而静了,更无形,故曰往而不返。
鬼只指其气之散而静,往而不返者。神则指其专一发见,流动不息,妙而不可测识者。自宇宙界言,其间虽亦有散而尽之气,但综观此宇宙之大气,则只是流动不息,妙而不可测识。自人生界言,则各人之气,终必有散而尽,往而不返之时。故在天则曰神,在人则曰鬼。换言之,天地之气常在,人之气则必消散。然细言之,则天地常在之气之中亦不断有消散,人气在未消散时亦不断有流动不息之妙。此乃朱子论鬼神之本旨。其释《周礼》所言之鬼神,则一如其注《论语》之言天即理,此处可见朱子终是一卓越之理学家,因其有创见,能自立说,与标准之经学家毕竟有不同。因经学家则都不能有创见与自立说。
朱子又曰:
横渠云:阴阳二气,推行以渐谓化。阖辟不测谓神。伊川先生说神化等,却不似横渠说得分明。
又曰:
神化二字,虽程子说得亦不甚分明。惟是横渠推出来。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朱子又极称横渠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乎一,之四语。又自为之说曰:
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始能化生万物。虽是两个,要之亦是推行乎此一。
朱子于横渠此数语,再三称叹。既曰说得极好,又曰说得极精。盖北宋理学诸儒,能言宇宙界者,端推濂溪康节横渠三家,二程则较逊。朱子乃会通此三家以完成其宇宙论之体系。大要言之,不外是一体两分,两体合一之两语。其论理气,论阴阳,论鬼神,皆是。又如其言仁与神之与理气,亦仍是一体两分,两体合一。其论宇宙界与人生界,亦仍还是一体两分与两体合一。识得此意,推而求之,则于朱子一切所言,自有迎刃而解之乐。
朱子又引横渠言:
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反之为鬼,以其归。
因言:
天下万事万物,自古及今,只是个阴阳消息屈伸。横渠将屈伸说得贯通。
又曰:
横渠物之始生一章,尤说得分晓。
朱子因此说:
人者鬼神之会。
是则人生即是一小宇宙,亦是一小造化。朱子又曰:
不是有此物时便有此鬼神,乃是有这鬼神了方有此物。及至有此物了,又不能违夫鬼神也。
此言鬼神,即是言造化,乃是有了造化乃有此物,不可说有此物时便有此造化也。
朱子又自鬼神而言死生,因曰:
归根乃老子语,毕竟无归。如月影映在这盆水里,除了这盆水,这影便无了。岂是飞上天,归那月里去。又如花落便无了,岂是归去那里,明年复来生这枝上。问人死时,这知觉便散否?曰:不是散,是尽了。气尽则知觉亦尽。
又曰:
死便是都散尽了。
大钧播物,一去便休,岂有散而复聚之气。
又曰:
天运不息,品物流形,无万物皆逝,而己独不去之理。
又曰:
日月寒暑晦明,可言反复。死无复生之理。今作一例推说,恐堕于释氏轮回之论。
又曰:
一受其成形,此性遂为吾有,虽死而犹不灭,截然自为一物,藏乎寂然一体之中,则自开辟以来,积至于今,其重并积叠,计已无地可容。且乾坤造化,如大洪垆,人物生生无少休息,是乃所谓实然之理,不忧其断灭也。今乃以一片大虚寂目之,而反认人物已死之知觉谓之实然之理,岂不误哉。
又曰:
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神识为不生不灭,真似冰炭。
此处朱子力辟释氏之轮回说与神识不灭说,俗传人死为鬼之说,亦可不待辟而知其妄。故朱子曰:世俗大抵十分有八分胡说,只二分亦有此理。其实朱子言鬼神,虽亦一一引据古经籍,显与古经籍中观念有分歧。朱子又因而推及于魂魄义,祭祀义,要之皆是杂糅新旧,自创一说,合而组成一思想大体系。貌若陈旧,实则新鲜。故论理学家之大传统,则自当属于儒家,但亦不害其在大传统下之各有所创造。此乃凡理学家皆然,而博大精深,能于传统创造双方各臻其极,则必首推朱子。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佚名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墨子 卷九十一 礼八·黎靖德 三传辨疑卷十六·程端学 四书通旨卷三·朱公迁 《四十二章经》考·胡适 存学编卷三·颜元 古文孝经【宋本】·孔安国 卷九十·山井鼎 书经集传卷二·蔡沈 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