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朱子论宇宙之神

以上略述朱子论此宇宙之仁,此下当再述朱子论此宇宙之神。亦可谓理与气乃此宇宙之体,仁与神则是此宇宙之用。必兼此体用四者来看,乃见朱子宇宙论之全貌。

横渠有言: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

伊川则谓:

鬼神者,造化之迹。

朱子论鬼神,大体本之张程,惟谓程说不如张。盖迹字下得粗,不如能字更深切。朱子自说己意则曰:

鬼神是这气里面神灵相似。

此意承横渠,谓气里面有一种作用,此种作用谓之鬼神,或只说神,此即是气之能。若以神与理相比,理属形而上,神属形而下。故朱子又说:

说鬼神,毕竟就气处多,发出光彩便是神。

如此则伊川说鬼神为造化之迹,亦已得之,惟不若横渠与朱子说得更精妙。朱子又曰:

神便在心里,凝在里面为精,发出光彩为神。

此谓心是气之精爽,神是气之光彩。朱子又说:

往来屈伸者气也。神伸也,鬼屈也。如风雨雷电初发时,神也。及至风止雨过,雷住电息,鬼也。

又曰:

鬼神不过阴阳消长,亭毒化育,风雨晦冥皆是。

风雨晦冥指其迹,亭毒化育见其能。就天地之生理生气生意言,可谓天地亦有心。心是气之精,发出光彩便是神。则又可说气是体,而心与神则是其用。朱子又曰:

言鬼神,自有迹者而言。言神,只言其妙而不可测识。

又曰:

且就这一身看,自会笑语,有许多聪明知识,这是如何得恁地?虚空之中,忽然有风有雨,有雷有电,这是知何得恁地?这都是阴阳相感,都是鬼神。看得到这里,见一身只是个躯壳在这里,内外无非天地阴阳之气。所以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如此说来,天地人物只是一体。此一体,合而言之曰气,分而言之日阴阳。阴阳相感,往来屈伸,遂演出种种造化。此种种造化,妙而不可测识,故称之曰神。神则只是一种造化之作用或功能。分而言之,则曰鬼神。在此种作用或功能之背后,则必有理之存在。故朱子又曰:

神是理之发用,而乘气以出入。

此处见张程专就二气言鬼神,朱子则又进一步兼理气而言鬼神。若要问神究该属理抑属气,则神自是属于气一边。而气之所以能神,则因气之中有理。否则此一气,纷扰错纵,将不会有神妙之作用。朱子之所推阐引发,似较张程更为详密,更为开展。其实朱子言神鬼,已与古经籍中之言鬼神者异趣,但朱子仍必追溯之于古经籍,而一一为之会合阐说,因曰:

宰我问鬼神一章最精密,包括得尽,亦是当时弟子记录得好。

是则朱子言鬼神,不仅推本之于张程,亦且推本之于孔子。骤读朱子书,一一分别而观,若其言必有本,并无创见自立说之处。朱子乃浑化其一己思想于从来之大传统中,使人不见其痕迹。换辞言之,朱子乃自从来大传统中酝酿发展其思想,而亦不自知其为创见与自立说。孔子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后代大儒,实惟朱子似之。

朱子又更进而分别言之,曰:

今且说大界限。周礼言,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三者皆有神,而天独曰神者,以其常常流动不息,故专以神言之。若人自亦有神,但在人身上则谓之神,散则谓之鬼。鬼是散而静了,更无形,故曰往而不返。

鬼只指其气之散而静,往而不返者。神则指其专一发见,流动不息,妙而不可测识者。自宇宙界言,其间虽亦有散而尽之气,但综观此宇宙之大气,则只是流动不息,妙而不可测识。自人生界言,则各人之气,终必有散而尽,往而不返之时。故在天则曰神,在人则曰鬼。换言之,天地之气常在,人之气则必消散。然细言之,则天地常在之气之中亦不断有消散,人气在未消散时亦不断有流动不息之妙。此乃朱子论鬼神之本旨。其释《周礼》所言之鬼神,则一如其注《论语》之言天即理,此处可见朱子终是一卓越之理学家,因其有创见,能自立说,与标准之经学家毕竟有不同。因经学家则都不能有创见与自立说。

朱子又曰:

横渠云:阴阳二气,推行以渐谓化。阖辟不测谓神。伊川先生说神化等,却不似横渠说得分明。

又曰:

神化二字,虽程子说得亦不甚分明。惟是横渠推出来。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朱子又极称横渠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乎一,之四语。又自为之说曰:

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始能化生万物。虽是两个,要之亦是推行乎此一。

朱子于横渠此数语,再三称叹。既曰说得极好,又曰说得极精。盖北宋理学诸儒,能言宇宙界者,端推濂溪康节横渠三家,二程则较逊。朱子乃会通此三家以完成其宇宙论之体系。大要言之,不外是一体两分,两体合一之两语。其论理气,论阴阳,论鬼神,皆是。又如其言仁与神之与理气,亦仍是一体两分,两体合一。其论宇宙界与人生界,亦仍还是一体两分与两体合一。识得此意,推而求之,则于朱子一切所言,自有迎刃而解之乐。

朱子又引横渠言:

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反之为鬼,以其归。

因言:

天下万事万物,自古及今,只是个阴阳消息屈伸。横渠将屈伸说得贯通。

又曰:

横渠物之始生一章,尤说得分晓。

朱子因此说:

人者鬼神之会。

是则人生即是一小宇宙,亦是一小造化。朱子又曰:

不是有此物时便有此鬼神,乃是有这鬼神了方有此物。及至有此物了,又不能违夫鬼神也。

此言鬼神,即是言造化,乃是有了造化乃有此物,不可说有此物时便有此造化也。

朱子又自鬼神而言死生,因曰:

归根乃老子语,毕竟无归。如月影映在这盆水里,除了这盆水,这影便无了。岂是飞上天,归那月里去。又如花落便无了,岂是归去那里,明年复来生这枝上。问人死时,这知觉便散否?曰:不是散,是尽了。气尽则知觉亦尽。

又曰:

死便是都散尽了。

大钧播物,一去便休,岂有散而复聚之气。

又曰:

天运不息,品物流形,无万物皆逝,而己独不去之理。

又曰:

日月寒暑晦明,可言反复。死无复生之理。今作一例推说,恐堕于释氏轮回之论。

又曰:

一受其成形,此性遂为吾有,虽死而犹不灭,截然自为一物,藏乎寂然一体之中,则自开辟以来,积至于今,其重并积叠,计已无地可容。且乾坤造化,如大洪垆,人物生生无少休息,是乃所谓实然之理,不忧其断灭也。今乃以一片大虚寂目之,而反认人物已死之知觉谓之实然之理,岂不误哉。

又曰:

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神识为不生不灭,真似冰炭。

此处朱子力辟释氏之轮回说与神识不灭说,俗传人死为鬼之说,亦可不待辟而知其妄。故朱子曰:世俗大抵十分有八分胡说,只二分亦有此理。其实朱子言鬼神,虽亦一一引据古经籍,显与古经籍中观念有分歧。朱子又因而推及于魂魄义,祭祀义,要之皆是杂糅新旧,自创一说,合而组成一思想大体系。貌若陈旧,实则新鲜。故论理学家之大传统,则自当属于儒家,但亦不害其在大传统下之各有所创造。此乃凡理学家皆然,而博大精深,能于传统创造双方各臻其极,则必首推朱子。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佚名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墨子
  卷九十一 礼八·黎靖德
  三传辨疑卷十六·程端学
  四书通旨卷三·朱公迁
  《四十二章经》考·胡适
  存学编卷三·颜元
  古文孝经【宋本】·孔安国
  卷九十·山井鼎
  书经集传卷二·蔡沈
  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一 蜀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一 蜀上杜光庭寓玉局山寺感怀一年一度喜春光,及至秋来又感伤。白日似风留不住,青春如水去何忙。眼前有路同归路,身在他乡忆故乡。若不倾心向真宰,也应憔悴鬓成霜。 【见民国五年刊周宗麟纂《大理县志稿

  • ◎蔡灵回国记·李定夷

    已故四川督军蔡公松坡灵榇,自东回国,乘新铭商轮抵沪。满船遍悬中日官商投赠挽联唁辞,黄白青绿,五色飞扬,望之烂然。船傍法租界黄浦滩招商局江天码头,承办丧事之蜀商公所各同人,先登轮致祭。蔡公灵柩安置在船上最大之官舱中,前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纪昀

    刑法畧 【一】(臣)等谨按刑法者所以辅治也刑以治己然法以禁未然历代刑制沿革不一隋世以上郑志详哉言之矣唐撰律令格式论者谓能 集刑制之成迄于今犹未尽变其法然自武后开告密之门林甫兴钳网之狱贞观之典败坏尽矣五代日事

  • 卷四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四乾隆二十二年秋九月丙午命革驻防将军锡特库职留巴里坤披甲効力上谕军机大臣曰阿里衮奏称盐池台站被贼窃取马驼拒捕伤死兵丁因患病未汗遣总兵官丑达前往查拏等语盐池去巴里坤甚

  • 卷二十二·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壬辰(一六五二)、大清顺治九年(永明王永历六年、鲁王监国七年)春正月癸酉朔永明王野次,鲁王次中左所。十六日(戊子)永明王次龙英,抵广南。帝于初三日至皈朝,十二日次富川,十三日次沙斗,十四日次西洋江,十

  • 卷一百三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神宗熙寜四年监察御史里行刘挚论人才上疏曰臣窃以为治之道惟知人为难盖善恶者君子小人之分其实义利而已然君子

  • 周书·文侯之命·佚名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

  •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晏婴

    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传之者,皆有车百乗者也。晏子为一焉。公召其傅曰:“勉之!将以而所傅为子。”及晏子,晏子辞曰:“君命其臣,据其肩以尽其力,臣敢不勉乎!今有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人人以君命命之曰:‘将以而所傅为子。’此离树别

  • 卷六十四·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六十四   宋 程公说 撰卫世本第一姬姓侯爵其先出自周文王少子武王母弟封为成王大司宼食采于康谓之康叔成王诛武庚灭三监分其地以立康叔封为卫侯分以大路綪茷旃旌大吕之乐自康叔至桓公十三

  • 卷五十八·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十八天子之孝崇圣学讲筵附宋真宗咸平二年初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设直庐于秘阁以吕文仲及杨徽之夏侯峤为侍读学士邢昺为侍讲学士更直召对询访或至中夕寻诏昺与杜

  • 定分第二十六·商鞅

    题记:本篇论述了&ldquo;为法置官吏&rdquo;的制度和意义,以及法官法吏的职责。法令明,名分定,人民自治,亦天下大治。秦孝公问公孙鞅说:&ldquo;今天制定的法令,明天清晨就想让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并奉行,一致而没有奸私,

  • 中国之武士道·梁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是梁启超为补足国民精神教育,实现中华复兴而撰写的尚武精神著作,在新时代发展中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尚武精神提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之武士

  • 劝读十则·陈修园

    “劝读十则”载于《长沙方歌括》卷首,是陈修园对《伤寒论》辨证精神,及其方剂应用价值与临床经验的深入体会,写成十条“劝读”原则,告诫后人应熟读与应用,继承与发扬《伤寒论》。 

  • 蚀·茅盾

    三部曲,长篇小说,茅盾作,包括《幻灭》、《动摇》、《追求》 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曾先后于1927年至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1930年5月开明书店以 《蚀》为总名出版单行本。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

  • 储光羲诗集·储光羲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

  • 梦观集·大圭

    元诗别集。5卷。释大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原为24卷,卷1为梦法,卷2为梦偈,卷3为梦事,卷4—9为诗,卷10—24为文。所谓《梦法》、《梦偈》、《梦事》都是宗门语录,《四库

  • 溪山馀话·陆深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载录明朝朝章典度及人物事迹。其中不少内容如经筵进讲、漕运、官民田、漕运、南曲、北曲的记载,都是很宝贵的,价值较高。本书有《宝颜堂秘

  • 大学章句·朱熹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