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内篇·应帝王第七

[题解]

《应帝王》以义名篇。“应帝王”的应是指万物适宜而我也适应。帝王是指不去自任帝王而统治天下。本篇主旨是庄子的社会政治观点。《应帝王》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啮缺问于王倪”、“肩吾见狂接舆”和“天根游于殷阳”三段为一部分,说明治理社会有为不如无为,批判了有为的法治政治,宣扬了顺物自然的无为政治。由:“阳子居见老聃”,“郑有神巫日季咸”、“无为名尸”和“南海之帝为倏”四小段组成一部分。主要说明有为之害和无为之好。

这种无为的政治主张,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批判了各家各派的政治观点,也反映了没落阶级无能为力的状况。

啮缺问于王倪(1),四问而四不知(2)。啮缺因跃而大喜(3),行以告蒲衣子(4)。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5)?有虞氏不及泰氏(6)。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7);亦得人矣(8),而未始出于非人(9)。泰氏,其卧徐徐(10),其觉于于(11);一以己为马(12),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13),其德甚真,而未始人于非人(14)。”

[注释]

(1)啮缺问于王倪一事,见于《齐物论》。

(2)四问:一问“知物之所同是乎?”二问“知子之所不知也。”三问“物无知也。”四问“知利害乎?”

(3)跃而大喜:高兴地跳起来。

(4)蒲衣子:《淮南子》作技衣子。传说中尧时贤人,舜曾拜他为老师并要把帝位让给他,他没有接受。

(5)而:你。乃:才。

(6)有虞氏,指舜。泰氏:泰通太,太昊,伏牺氏。

(7)藏仁:指心怀仁义。要(yāo):结。

(8)得人:得人心。

(9)非人:指物而言。未始出于非人:没有超出物的牵累。

(10)徐徐:缓慢的样子。

(11)于于:迂迂的借字,迂缓的样子。

(12)一,不分物我。

(13)知,通智,理智,情:情感。信:真实。

(14)未始入于非人:未曾陷入外物的牵累。

[译文]

啮缺请教王倪,问四次而四次回答说不知道。啮缺因此高兴地跳起来,走去把这件事告诉了蒲衣子。蒲衣子说:“你现在知道这件事情吗?有虞氏赶不上泰氏。有虞氏,他象似心怀仁义以交结人,虽然也能得到人心,然而从未能跳出外物的牵累。泰氏,他睡觉时躺下缓缓慢慢;他醒来时优柔自得,不分物我以自己为马,以自己为牛。他的理智信实,他的德性纯真,他未曾陷入外物的牵累。”

肩吾见狂接舆(1)。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2)?”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3),人熟敢不听而化诸(4)!”狂接舆曰:“是欺德也(5);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6)。夫圣人之治也(7),治外乎(8)?正而后行(9),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10)。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11),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12),而曾二虫之无知!”

[注释]

(1)肩吾、接舆:注见《逍遥游》。

(2)日中始,人名,肩吾的老师。

(3)君人者,统治臣民的入,义:通仪。经式义度:均指法度。

(4)孰:谁。化:教化,诸:同乎、呢。

(5)欺德:虚伪不实的道德。

(6)涉海、凿河、使蚊负山:指三者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7)治,治理。

(8)治外:统治别人,治理别人。

(9)正:正己,自正。行:推行,行教化。

(10)确,确定。

(11)矰弋(zēngyì):带有丝绳射鸟的短箭。

(12)鼷鼠:小鼠。深穴,打深洞。神丘:社坛。熏:烟熏,凿:挖掘、凿穿。

[译文]

肩吾见到狂接舆。狂接舆说:“日中始跟你说了些什么?”肩吾说:“他告诉我:统治臣民的人颁布自己制定的法度,臣民谁敢不听从而受教化呢!”狂接舆说:”这是虚伪不实的德行;他这样去治理天下,就好象涉海不自量,凿河徒劳,使蚊子背山不合情理一样。圣人治理夭下,难道治理别人吗?先是正己而后才能推行教化,使人们做一些确实能做到的事情罢了。况且鸟高飞以逃避短箭的祸患,小鼠在社坛的下面打深洞以避免烟熏和挖掘的祸患,你们连这两个小虫子也不如吗!”

天根游于殷阳(1),至寥水之上(2),适遭无名人而问焉(3),曰:“请问为天下(4)。”无名人曰:“去(5)!汝鄙人也(6),何问之不豫也(7)!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8),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9),以出六极之外(10),而游无何有之乡(11),以处圹埌之野(12)。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13)?”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14),合气于漠(15),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16),而天下治矣(17)。”

[注释]

(1)天根:假设的人名。殷阳:殷山的阳面。

(2)蓼(liǎo)水:河名。

(3)适,恰巧。遭:碰到。无名人:假设人物,喻指圣人、至人、神人、真人。

(4)为:治理。

(5)去:离去,离开。

(6)鄙人:指鄙陋的人。

(7)不豫:不快。

(8)予:我。方将:正要。为人:交游,为偶。

(9)厌:厌烦,乘:驾。莽眇之鸟:可大可小的鸟,指道。

(10)云极:夭地四方。

(11)游:遨游。无何有之乡:虚无的境界。

(12)圹埌(kuànglang):辽阔矿荡。

(13)汝:你。帠(yì):通寱,梦话,指问为天下而言。感,摇撼,动摇。

(14)游心于淡:心虚无事。

(15)合气于漠:气静不扰。

(16)顺物自然:顺从物的规律。无容私,不能容纳主观成见。

(17)天下治矣:这里说的是帝王之道并非如此。

[译文]

天根在殷山的阳面游玩,走到寥河的边上,恰巧碰到无名人而且向他请教,说:“请问怎样治理天下?”无名人说:“离开,你这个鄙陋的人,为什么问这使我不痛快的问题呢!我正在和造物者为偶,厌烦时,就乘轻盈虚无的鸟,飞翔到六极之外,邀游于虚无的境界,在广阔圹荡的地方生活。你又何必用力天下这种梦活来撼动我的内心呢?”天根又向无名人请教。无名人说:“你要使心虚静无事,气静不扰,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夹杂主观成见,而天下也就大治了。”

阳子居见老聃(1),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2),物彻疏明(3),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4)?”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肯易技系(5),劳形怵心者也(6)。且也,虎豹之文来田(7),猿狙之便执..之狗来藉(8)。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9):“敢问明王之治(10)。”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11),化贷万物而民弗恃(12);有莫举名(13),使物自喜(14);立乎不测(15),而游于无有者也(16)。”

[注释]

(1)阳子居:人名入即杨朱,道家学派的人物,先秦古书中多称他为杨子或阳生、阳子居,杨朱,魏国人,主张为我。《孟子·尽心》上说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显学》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吕氏春秋·不二》说“阳生贵己。”皆指杨朱。

(2)向疾,敏捷。强梁,强壮膘悍。

(3)物:鉴物。彻:透彻。疏明:疏通明达。

(4)明:贤明。明王:指圣王。

(5)胥:胥吏,易:变更行事,亦即易吏。技:一种技艺。系,系累。

(6)劳形:操劳形体。怵心:扰动心神而不得安宁。

(7)文:通纹,花纹。来:招来。田:田猎。

(8)猿狙:注见《齐物论》。便:敏捷,执:捉住。..(ií):狸。藉:绳系,拘系。

(9)蹴:惊恐的样子。

(10)敢问,请问。

(11)功盖天下:功德覆盖天下。似下自己:好象不归于自己。

(12)化:教化,化育。贷:施、放。侍:依赖,倚仗。

(13)有:得到。莫:无法。举:称举。一名:表白。

(14)自喜,各得其所。

(15)立:站在。不测:不可识测。

(16)无有:虚无。

[译文]

杨朱见到老聃,说:“在这里有这样一个人,他聪敏强悍,对事物看得透彻明白,学道勤奋不倦。象这样的人,可以和贤明圣王相比吗?”老聃说:“以这样的人与圣人相比,就象胥吏不断变更治事为技艺所累,操劳形体扰动心神一样。况且虎豹的花纹招来田猎,猿猴因为敏捷,狗因为会捉狐狸才招来系上绳索,象这三种动物也可以和明王相比吗?”杨朱惊恐他说:“请问到底什么叫明王之治?”老聃说:“明王治理天下,功德覆盖天下,好象不归自己;化育万物而人民并不感到依赖他;得到功劳不去称举表白,使人各得其所,而自己却站在不可识测的境地,与虚无之道同游。”

郑有神巫曰季咸(1)知人之死生存亡(2)祸福寿夭(3)。期以岁月旬日(4),若神(5)。郑人见之(6),皆(,)弃而走(7)。列于见之(,)而心醉(8),归,以告壶子(9),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10),则又有至焉者矣(11)。”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12),未既其实(13),而固得道与(14)?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15)!而以道与世亢(16),必信(17),夫故使人得而相汝(18)。尝试与来(19),以予示之(20)。”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21)。

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22)!弗活矣!不以旬数矣(23)!吾见怪焉(24),见湿灰焉(25)。”列于人,位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26),萌乎不震不正(27)。是殆见吾杜德机也(28)。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29),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30)。”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31),名实不入(32),而机发于踵(33)。是殆见吾善者机也(34)。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35),吾无得而相焉(36)。

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太冲莫胜(37)。是殆见吾衡气机也(38)。鲵桓之审为渊(39),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40)自失而走(41)。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42),不知其谁何(43),因以为弟靡(44),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45),食豕如食人(46)。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47),一以是终。

[注释]

(1)神巫:占卜巨灵的巫者。季咸:神巫的名字。

(2)知:测知,预测。

(3)寿夭:长寿短命。

(4)期:预言。

(5)若神:如神。

(6)之:他,指季咸。

(7)弃之:抛弃他。走:跑。

(8)列子:列御寇,心醉:醉心于季咸。

(9)壶子:名林,列子的老师。

(10)夫子:先生,指壶子。至:至极,最高。

(11)又:更。

(12)与:授予,既:尽,文:表面,现象。

(13)实:实质。

(14)而:通尔,你,下同。固:岂。

(15)奚:何,怎么。卯:生卵,引申为生育。

(16)亢:通抗,较量。

(17)信,通伸,表露。

(18)相:相面。

(19)与来:带来。

(20)以予示之:把我指给他看。

(21)之:与他,指与季咸。

(22)子:你。先生:老师。死:要死。

(23)不以:不用。

(24)怪:怪异。

(25)湿灰:甚于死灰的灰。

(26)乡(xiang):刚才,地文:地貌。

(27)萌:萌动。震:震动。正:修正。

(28)是:此,殆:大概,杜,闭塞,机,动。

(29)瘳(chOu):病愈。

(30)杜权:闭塞中有权变。

(31)天壤:大地,示以天壤:表示出大地间的生气。

(32)名,名誉、名声。实:实利。不入,指不入于心。

(33)踵:脚后跟。

(34)善,好生,病愈。机,气机。

(35)不齐:不定。

(36)无得:没法。

(37)大冲:阴阳二气均衡的虚静状态,莫胜:没有偏胜。

(38)衡:平衡。

(39)鲵(ni):雌鲸,在此凡指大鱼,桓:逗留。审:停聚。

(40)立未定:指季咸未站稳。

(41)失:通佚,逃走。

(42)委蛇(wēyí):随便应付,随从自然。

(43)不知:指季咸不知,其:壶子自指。谁何:怎样一个人。

(44)弟靡,随顺的样子。

(45)爨(cuàn):烧火做饭。

(46)食(sì):给入或动物吃东西,食豕:喂猪。

(47)纷:纷烦的事务。封:坚守。

[译文]

郑国有一个神巫,名叫季咸,能测知人的生死存亡,吉凶祸福,寿命长短,预言的年、月、旬、日如神。郑国人见到他,都抛弃他而逃跑。列子见了却心醉如痴。回来,便告诉壶子,说:“原来我以为先生的道术是最高的,现在又有一个更高的了。”壶子说:“我教你的尽是现象,没有教你实质,你怎能得道呢?多是雌鸟而无雄鸟,又怎能生出蛋呢?你以道术与社会较量,必然表露出来,所以才让人家看清了你的面相。你把他请来,给我相一面。”第二天,列子和季咸一起来见壶子。

出来对列子说。“唉!你的老师要死了,不能活了!不会超过十天了。我看他形色怪异,精神萎靡得象湿灰了。”列子进屋,痛哭流涕,泪水沾襟,把季咸的话告诉给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的象地文地貌那样的寂静,静中有动,象山没震动又没修正一样,这大概是他见我关闭了生机。你和他再来一次看看。”第二天,列子又和季咸来见壶子。季咸出来对列子说:“幸运呵!你的老师遇见我了!有好转了,完全有活的希望了,我看到他闭塞的生机有了变化。”列子走进屋,把季成的话告诉给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的是天地间的生气,名实都没放在心上,而生机则发于脚后跟,他大概看到我有一线好转的生机了。你和他再来一次看看。”第二天,列子又和季咸一起来见壶子。季咸出来对列子说:“你的老师神情不定,我没法给他相面。等他安定之后,再给他相面。”

列子进屋,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的阴阳二气的虚静状态没有偏胜。他大概见到我均衡的机兆。鲸鱼逗留之处成为深渊,止水之处成为深渊,流水之处成为深渊。渊有九种,我给他看的只有三种。你和他再来一次看看。”第二天,列子又和季咸一起来见壶子。季咸脚跟还没站稳,就自行逃跑了。壶子对列子说:“追赶他!”列子没追上,返回来,把情况告诉给壶子,说:“已经没影了,已经跑掉了,我也追不上了。”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的没有超出我的大道。我跟他随便应酬,使他不了解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随顺外物的变化而变化,好象随波逐流一样,所以他逃跑了。”从此以后,列子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便回家了,三年不出家门。给他的妻子烧火做饭,喂猪如同侍奉人一样,对事物无亲无疏,除掉修饰,返回质朴,安然地把自己的形体立于世间,在纷烦的事物中不失去自己的常态,终身如此而已。

无为名尸(1),无为谋府(2):无为事任(3),无为知主(4)。体尽无穷(5),而游无朕(6);尽其所受乎天(7),而无见得(8),亦虚而已(9)。至人之用心若镜(10),不将不迎(11),应而不藏(12),故能胜而不伤。

[注释]

(1)无为,不作。名,名声。尸:主,载体,无为名尸:指因物则物各自当其名而言。

(2)谋府:智囊机关。

(3)事任,承担工作。无为事任,让物台个自任。

(4)知主:智巧的主宰。

(5)体:本体。尽无穷:无穷无尽。(6)无朕,没有开始,没有迹象。

(7)尽其所受乎天:享尽他所禀受的天性。

(8)无见得:不自见其有所得。

(9)虞,指至德不得,无私无己的心境。

(10)若镜:纯客观的反映。

(11)不将,已去的不跟去。不迎:未来的不欢迎其来。

(12)应:反映。不藏:不保留痕迹。

[译文]

不要做名声的载体,不要做谋策的机关;不要承担任何事、情,不要做智巧的主宰。本体是无穷无尽的,而邀游开始没有迹象;用尽它所禀受的天然本性,不要以为自己得到了什么,只不过是虚无罢了。至人的用心好象镜子,照过的不去送,未照的不去迎,现在照的也不留痕迹。所以能够经得起考验而不受损伤。

南海之帝为倏(1),北海之帝为忽(2),中央之帝为浑饨(3)。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4)。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5)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6),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1)倏(shū):同儵,虚设的神名。

(2)忽,虚设的神名。

(3)浑沌:虚设的神名。

(4)待,款待,之:他们,指倏、忽。甚善:特别好。

(5)谋报:商量报答。之:的。

(6)七窍,耳目口鼻七个孔穴。视:看。食:吃喝。

[译文]

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倏和忽共同商量报答浑饨的美德,说:“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七天浑沌就死了。

猜你喜欢
  外篇鲁缪公第七·汪晫
  浮邱子卷九·汤鹏
  卷十三·陈天祥
  卷十九·纳兰性德
  卷首十一·严虞惇
  春秋集传纂例卷七·陆淳
  提要·陆淳
  春秋讲义卷三下·戴溪
  卷十八·冯复京
  卷十四·史浩
  婚姻问题·梁漱溟
  无反省则无领略·梁漱溟
  卷九十四·佚名
  佛说力士移山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八·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八 唐 释贯休 撰 五言律诗三十一首 归故林後寄二三知已 昨别楚江边逡巡早数年诗虽清到後人更瘦於前岸翠连乔岳汀沙入坏【一作瀼】田何时重一见谈笑有茶烟 春寄西山陈陶 搔首复搔首孤怀草萋萋

  • 惜香乐府卷二·赵长卿

    水龙吟(梅词)烟姿玉骨尘埃外,看自有神仙格。花中越样风流,曾是名标清客。月夜香魂,雪天孤艳,可堪怜惜。向枝间且作,东风第一,和羹事、期他日。闻道春归未识。问伊家、却知消息。当时恼杀林逋,空绕团栾千百。横管轻吹处,余香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四·佚名

    嘉靖五年五月癸未朔兵部左侍郎胡世宁以久病体弱朝参颠仆奏乞改官南京因荐南京右副都御史李承勋工部左侍郎何孟春自代上不允令起视事○升山西左布政使陶谐为太仆寺卿○诏设广东三水县于广州肇庆二府之间仍属广州府管辖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一节赠与·佚名

    第一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立依亲遗命、拨行酬金字人刘国琳,率侄刘阿荣等,情因上年亲在之日,有谕命:语谓与邱天送兄共住数十余年,虽非同姓兄弟,当体同母之情,日后宜酬金多少与天送兄夫妻,为饮食防老之用。琳即体亲意,将铜锣湾河

  • 卷五十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五十二 齐悼惠王【年表云都临淄】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齐王孝惠帝兄也

  •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文是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合传,主要记述卫青七出边塞,霍去病六出北疆,指挥千军万马,攻讨匈奴,扬威大漠的经历和赫赫战功。匈奴奴隶主屡犯中原,严重破坏了汉匈人民的和平生活,给百姓

  • 武帝本纪·姚思廉

    梁高祖武皇帝名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中都里人,是汉朝相国萧何的后代。萧何生赞阝定侯萧延,萧延生侍中萧彪,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太子太傅萧望之,萧望之生光禄大夫萧育,萧育生御史中丞萧绍,萧绍

  • 刑法一·徐松

    格令一国初用唐律、令、格、式外,又有元和《删定格后 》、太和《新编后 》、开成《详定刑法总要格 》、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清泰《编 》、天福《编 》、周广顺《续编 》、显德《刑统》、皆参用焉。 太祖建隆四年二

  • 蕃夷三·徐松

    女真女真:原无,今据内文及各卷体例补。又,内文中「真」字或作「贞」,今径予统一,不另注。【宋会要】女真,东北别国也,盖渤海之别种,本姓拏。唐(正)〔贞〕观中,靺鞨羯来朝鞨:原作「羯」,据两《唐书 靺鞨传》改。,中国始闻女真之名

  • 卷七十、日俄之战·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十九年冬十二月,因日本与俄罗斯开战,宣告局外中立。甲午之役,俄复辽东于日人之手,名为还我中国,实则扩张势力,视满州为属地。李鸿章赴俄贺加冕,俄皇

  • 四书賸言补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四书賸言者西河先生説经録也先生归田后日与人说经而学人多不在侧鲜司録者凡杂记问辨皆自以纸片书出零散投箧而亡轶不少尝读四书賸言四卷疑前二卷与后二卷如出两手及询之则前卷为盛枞阳王百朋诸君所

  • 卷七·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七宋 真德秀 撰仁【下】记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仲尼燕居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

  • 卷十八·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五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手足指。如坚固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金光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指时。心大欢喜颜色无异。乘大乘施。不求五欲施。不求名闻施。建立檀波罗蜜施。大

  • 诸佛菩萨殊胜因缘序·太虚

    诸佛及诸大菩萨,体真如而不住,运神化以无方,乘不可思议方便愿力智轮,随顺一切众生,示土示身,现生现灭,虽月映秋潭,不落仙蟾之魄,而雷震春谷,能花香象之牙,所谓未种善根者使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使之增长,已增长者使之成熟,已成熟者使之

  • 显扬圣教论 第十四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四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成善巧品第三复次于此论体九事等中应善了知七种善巧。何等为七。颂曰于诸蕴界处  及众缘起法处非处根谛  善巧事应知论曰。住正法者。应善了达如是七种

  • 存神炼气铭·孙思邈

    道教书名。唐道士孙思邈述。4篇同卷。《通志·艺文略》有著录,《云笈七签》收入于卷三十二,题为《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该书言形体与神气的依存关系,谓身为神气之宅,身之生死乃是神气之聚散。身安年永须炼气、安神

  • 藏要·欧阳竟无

    三辑,欧阳渐、吕澂编校。支那内学院于1929年出版第一辑,1935年出版第二辑。1985年,金陵刻经处将尚未完成的零本编为第三辑,与前两辑一起成套出版,十册。另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和上海书店的影印本。《藏要》系支那内学院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