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古之造文者,三書而連其中,謂之王。三書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時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諸人,法其烽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治其誌而歸之於仁。仁之美者在於天。天,仁也。天覆育萬物,既化而生之,有養而成之,事功無已,終而複始,凡舉歸之以奉人。察於天之意,無窮極之仁也。人之受命於天也,取仁於天而仁也。是故人之受命天之尊,父兄子弟之親,有忠信慈惠之心,有禮義廉讓之行,有是非逆順之治,文理燦然而厚,積知廣大有而博,唯人道為可以參天。天常以愛利為意,以養長為事,春秋冬夏皆其用也。王者亦常以愛利天下為意,以安樂一世為事,好惡喜怒而備用也。然而主之好惡喜怒,乃天之春夏秋冬也,其俱暖清寒暑而以變化成功也。天出此物者,時則歲美,不時則歲惡。人主出此四者,義則世治,不義則世亂。是故治世與美歲同數,亂世與惡歲同數,以此見人理之副天道也。天有寒有暑。夫喜怒哀樂之發,與清暖寒暑,其實一貫也。喜氣為暖而當春,怒氣為清而當秋,樂氣為太陽而當夏,哀氣為太陰而當冬。四氣者,天與人所同有也,非人所能蓄也,故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人生於天,而取化於天。喜氣取諸春,樂氣取諸夏,怒氣取諸秋,哀氣取諸冬,四氣之心也。四肢之答各有處,如四時;寒暑不可移,若肢體。肢體移易其處,謂之壬人;寒暑移易其處,謂之敗歲;喜怒移易其處,謂之亂世。明王正喜以當春,正怒以當秋,正樂以當夏,正哀以當冬。上下法此,以取天之道。春氣愛,秋氣嚴,夏氣樂,冬氣哀。愛氣以生物,嚴氣以成功,樂氣以養生,哀氣以喪終,天之志也。是故春氣暖者,天之所以愛而生之;秋氣清者,天之所以嚴而成之;夏氣溫者,天之所以樂而養之;冬氣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春主生,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生溉其樂以養,死溉其哀以藏,為人子者也。故四時之行,父子之道也;天地之志,君臣之義也;陰陽之理,聖人之法也。陰,刑氣也;陽,德氣也。陰始於秋,陽始於春。春之為言,猶偆偆也;秋之為言,猶湫湫也。偆偆者,喜樂之貌也,湫湫者,憂悲之狀也。是故春喜夏樂,秋憂冬悲,悲死而樂生。以夏養春,以冬藏秋,大人之志也。是故先愛而後嚴,樂生而哀終,天之當也。而人資諸天。天固有此,然而無所之如其身而已矣。人主立於生殺之位,與天共持變化之勢,物莫不應天化。天地之化如四時。所好之風出,則為暖氣而有生於俗;所惡之風出,則為清氣而有殺於俗。喜則為暑氣而有養長也,怒則為寒氣而有閉塞也。人主以好惡喜怒變習俗,而天以暖清寒暑化草木。喜怒時而當則歲美,不時而妄則歲惡。天地人主一也。然則人主之好惡喜怒,乃天之暖清寒暑也,不可不審其處而出也。當暑而寒,當寒而暑,必為惡歲矣。人主當喜而怒,當怒而喜,必為亂世矣。是故人主之大守,在於謹藏而禁內,使好惡喜怒必當義乃出,若暖清寒暑之必當其時乃發也。人主掌此而無失,使乃好惡喜怒未嘗差也,如春秋冬夏之未嘗過也,可謂參天矣。深藏此四者而勿使妄發,可謂天矣。

猜你喜欢
  第四十六卦 升 地风升 坤上巽下·佚名
  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佚名
  四书通旨卷二·朱公迁
  卷四十三·王道焜
  卷十一·梁益
  提要·范家相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佚名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卷五十七·佚名
  卷五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自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普曜经卷第七·佚名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佚名
  还重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四·吴景旭

      癸集上之下  玉箫  宁藩臞仙作宫词云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聼来独自行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呉旦生曰永乐中贤妃权氏乃髙丽国王李芳逺所进维时髙丽例贡羙女故顺妃任氏昭仪李氏婕妤吕氏羙人崔氏皆髙丽

  • ●古诗源卷五·沈德潜

    ○魏诗  武帝  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沈雄俊爽,时露霸气。  短歌行言  当及时为乐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 卷二十三·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三嘉善曹庭栋编招山小集刘仙伦一名儗字叔儗庐陵人诗名闻海内先后与刘过并称才甚豪不遇以韦布终其身其诗新警峭拔洗脱尘腐不为格律所拘着有招山小集淳熙闲岳周伯持浙东庾节待次过张仲隆家

  • 游灉湖上寺·张说

    王琚春山临远壑,水木自幽清。 夙昔怀微尚,兹焉一放情。 云间听弄鸟,烟上摘初英。 地僻方无闷,逾知道思精。

  • ●嘉慶東巡紀事卷三·佚名

    雜記 祭北鎮廟儀注 盛京陞殿儀注 欽定進本不進本日期單 行營條例 扈從諸臣姓名錄 ○祭北鎮廟儀注 禮部謹奏恭查乾隆十九年臣寺具奏親詣北鎮廟是日 皇帝御龍袍袞服行二跪六拜禮祝文內不填寫御名不閱視祝版隨駕之王公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一·佚名

    成王令尹子文【老泉】子玉用兵【东坡】康王屈建不荐芰【东坡】昭王子西【颍滨】惠王叶公【颍滨】泰伯让国【东坡 颍滨】季札让国【萧定 独孤及 颍滨 东坡】令尹子文老泉曰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

  • ●尚书崔文敏公传·李鹗翀

    海盐郑晓 公名铣字子锺一字仲鳬安阳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编修正德初宦瑾擅权卿佐皆伏谒跪公遇瑾史馆门独长揖瑾怒目视公他日诸史官旅见又皆长揖瑾益怒谓张彩曰翰林白面后生多轻薄如崔铣尤甚会 孝宗实录成

  • 贺兰祥传·令狐德棻

    贺兰祥字盛乐。其祖先与魏氏一块发迹,有一个叫纥伏的,任贺兰莫何弗,以此为姓。他的后人中有以家世清白而镇守武川的,于是就在那里定居。父亲初真,从少年时就有名气,被乡里所看重。娶太祖之姐建安长公主。保定二年(562),追赠

  • 开罗宣言·佚名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邱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五都邑略【四】避暑山庄在古北口外之热河汉为乌桓地後入於鲜卑魏晋为鲜卑地元魏时为安州北境後入厍莫奚隋唐为奚地辽为中京道之北安州地金为兴州地属北京路元亦为兴州属上都路明时入於诺音

  • 第57章·老子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2)。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3);民多知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4)。是以圣人之言曰(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澄观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疏。答第二会所行问者。以不思议法品中出现即第二会所行故。疏二释名者。疏文分三。初正释。二若唯约化下结弹古义。三若来即出现下会六释。初中四。一总释。二如来虽下结前生后。三若依法身下别释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湛然

    第四位妙为四。初明来意。次但位下略叙诸位权实。三今经下略述今经。四小草下依经广解。初文中言体宗用足者。境体也。行宗也。智用也。次文中言地摄等论别叙一途者。此等多是别教一门义不兼于大小。方等诸经明位委悉

  • 咒五首·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纳慕曷喇怛那怛喇夜(余贺反)耶(一余何反)纳慕阿喇耶(二余何反)缚(夫何反)卢枳低湿筏啰耶(三余何反)步地萨埵耶(四余何反)莫诃萨埵耶(五余何反)莫诃迦嚧匿迦耶(六余何反)

  • 卷第十九·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十九 附录诸师著述 序 释怀悟述 昔贤首菩萨。于华严会中。以偈答文殊大士。赞菩萨能示同世间云。雅思渊才文中王。歌舞谈说众所欣。信乎文之能显道济物也。岂独今之然乎。自往古他方佛世。无不然耳。始

  • 目录·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目录序一(沙门慧研奉王旨撰)  序二(沙门志宁)  论主事迹  目录卷第一之第七会释卷第八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卷第九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卷第十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卷第十一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卷

  • 全北齐文·严可均

    北齐是北朝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对其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无疑具有十分有益的价值。清代学者严可均所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部收集唐以前文章的总集,其中有《全北齐文》十卷,收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智俨

    二卷。唐代释智俨撰。此略疏首先以五门分别,即教典所出,藏摄分齐,所诠宗趣能诠教体、释经题目和分文解释。所释元魏菩提留支译《金刚般若经。科判甚细,足见作者心机。其科判以四疑为纲骨,以解行为次第。四疑是说明如何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