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三十五

都邑略【四】

避暑山庄

在古北口外之热河汉为乌桓地後入於鲜卑魏晋为鲜卑地元魏时为安州北境後入厍莫奚隋唐为奚地辽为中京道之北安州地金为兴州地属北京路元亦为兴州属上都路明时入於诺音【旧作朶顔今译改】卫

本朝初内属名曰热河

圣祖仁皇帝康熙四十二年建

行宫於此名曰

避暑山庄五十二年筑热河城叠石缭垣上加雉堞如

紫禁之制周十七里有奇南为三门中曰丽正门东曰德滙门西曰碧峯门其东及东北西北为门各一东门外长堤蜿蜒北起狮子沟南尽沙堤觜延袤十二里甃石七层广约丈许宫中左湖右山泉石映发山势自北而西曰梨树峪曰松林峪曰榛子峪曰西峪回抱如环湖水自东北演迤而南遶如意洲其北有瀑源来自西峪垂於涌翠岩之巅滙注湖中引而东南至德滙门之左为出水闸以时蓄泄

圣祖御题三十六景绘有成图曰烟波致爽曰芝径云堤曰无暑清凉曰延薰山馆曰水芳岩秀曰万壑松风曰松鹤清越曰云山胜地曰四面云山曰北枕双峯曰西岭晨霞曰锤峯落照曰南山积雪曰梨花伴月曰曲水荷香曰风泉清听曰濠濮间想曰天宇咸畅曰暖溜暄波曰泉源石壁曰青枫緑屿曰莺啭乔木曰香远益清曰金莲映日曰远近泉声曰云帆月舫曰芳渚临流曰云容水态曰澄泉遶石曰澄波叠翠曰石矶观鱼曰镜水云岑曰双

湖夹镜曰长虹饮练曰甫田丛樾曰水流云在

皇上复增三十六景曰丽正门曰勤政殿曰松鹤斋曰如意湖曰青雀舫曰绮望楼曰驯鹿坡曰水心榭曰颐志堂曰畅远台曰静好堂曰冷香亭曰采菱渡曰观莲所曰清晖亭曰般若相曰沧浪屿曰一片云曰苹香沜曰万树园曰试马埭曰嘉树轩曰乐成阁曰宿云檐曰澄观斋曰翠云岩曰罨画牕曰凌太虚曰千尺雪曰宁静斋曰玉琴轩曰临芳墅曰知鱼矶曰涌翠岩曰素尚斋曰永恬居其他秀灵所献於前後三十六景之外胜景日开皆随地异名不事华饰自得山水之趣每年恭遇

皇上行狩木兰

圣驾往来恒

驻跸於此乾隆四十三年於热河置承德府领滦平丰宁建昌赤峯朝阳五县平泉一州复建立学校崇设祀典遂极都会之盛

【臣】等谨按热河在长城以外为前代版图所未及其山川风土亦靡得而详焉我

国家德威遐播玉塞风清自边墙以外农商乐业?舍相望日益月增徧成聚落久与内郡相同自

圣祖仁皇帝创建

山庄以为清暑之地我

皇上敬绳

祖武每年秋猕所经恒

驻跸热河凡引

见百僚裁决章奏一如

宫廷之制加以塞外诸蕃以时述职班朝展

觐设宴宣

慈凡夫毳帐名王金函贡使莫不瞻仰

天顔欢欣震动於以缵行健之

先烈而酬望

幸之羣情中外一家之盛实从古所未有伏读

圣祖避暑山庄记及我

皇上御制三十六景诗跋三十六景诗序并纪

恩堂记

家法昭垂丕承丕显恭録卷内仰见绍

闻述

训所以肄武绥遐垂法万禩者意至深远矣

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

金山发脉暖溜分泉云壑淳泓石潭青霭川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彚朕数巡江干深知南方之秀丽两幸秦陇益明西土之殚陈北过龙沙东游长白山川之壮人物之朴亦不能尽述皆吾之所不取惟兹热河道近神京往来无过两日地辟荒野存心岂误万几因而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峯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泉林抱素之怀静观万物俯察庶类文禽戏緑水而不避麀鹿映夕阳而成羣鸢飞鱼跃从天性之高下远色紫氛开韶景之低昂一游一豫罔非稼穑之休戚或旰或宵不忘经史之安危劝耕南亩望丰稔筐筥之盈茂止西成乐时若雨阳之庆此居避暑山庄之概也至於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临清流则贵亷洁览蔓草则贱贪秽此亦古人因物而比兴不可不知人君之奉取之於民不爱者即惑也故书之於记朝夕不改敬诚之在兹也

御制恭跋

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曩年十二时蒙

皇祖圣祖仁皇帝推爱我

皇父之肫挚特令孙臣随侍宫中朝夕承欢不离左右其

年四月随

驾往热河避暑凡三十六景之地无不周览聆

圣训被赏赉不可胜纪孙臣时虽少然受

皇祖深恩尝思久侍

慈顔长领

训诲谨身约已庶无过尤以报高厚之德於靡穷昊天不

吊其年冬

龙驭上宾我

皇父哀毁过礼食不甘味时同兄弟问安必勉怡顔色以

皇父之忧退而自号哭於庐次潸然不絶盖恐伤我皇父之心而每念我

皇祖哀恸思慕实不能自已也数年来

皇父屡命往祭

景陵冠剑犹存音容安在一望

山陵魂飞魄越雍正七年冬敬读

圣祖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兼披图画回思曩时承欢侍顔蒙恩宠而被诲爱者如在昨日兴言及此泪欲沾衣夫以

皇祖天亶之圣卓越古帝王深仁厚泽六十余年浃於民心载在史册固非言词所能赞扬於万一孙臣在诸孙中最为钝鲁然天地之泽靡不均被而有得之最深者焉孙臣得

皇祖之泽最深者也敢恭纪於後以志思慕之诚久而益

笃云

御制恭和

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序乾隆六年秋命驾出口北巡藏事言旋道经避暑山庄抚今追昔情不能已向於雍正戊申曾敬跋图记用述

圣恩高厚今身历其地弥切

音容如昨之感爰恭和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原韵以志孙臣思慕之忱与

岁并增耳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序

皇祖建山庄於塞外锡以三十六景之名盖一邱一壑向背稍殊而半窗半轩领略顿异故有数楹之室命名辄占数景者非若汉主离宫唐家别馆弥山蔽谷犹云未足也向曾恭和

御制原韵兹以驻跸清暇复各题五言近体虽不足以窥

高深然刘昭禹所云四十贤人者或庶几云尔

御制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序

避暑山庄者玉塞之神臯金庭之奥域也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肇斯灵囿标三十六景题句绘图垂示

册府朕既恭次

元韵附刻篇末前秋周览胜概复各赋五律一章仍就旧

题成咏今年敬奉

安舆来驻於此自夏至初过讫於处暑招凉延爽弦望再更几政之余登临揽结乃知三十六景之外佳胜尚多萃而録之复得三十六景各题二十八字其中有

皇祖当年题额者亦有迩年新署名者统前後计之得列仙福地之数匪谓泄造物无尽之藏盖即由旧之中寓知新之旨云尔

御制避暑山庄後序

皇祖於辛卯年成此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绘图赋什为序以行之而予适生於是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即位後於辛酉年始为巡狩之举至山庄徘徊思慕因敬依

元韵以志景仰甲戌年又增赋三十六景盖以

皇祖昔曾题额而未经入图及余游览所至随时题额补

定者总不出

皇祖旧定之范围故永恬居之诗曰已是洞天传玉简得

教福地续琅书永恬居即

皇祖御书也

御序至矣尽矣兹後序何为而作盖予之生年既同山庄

而予之侍

皇祖适以壬寅而今岁又恰当壬寅六十余年蕴於深衷者不可以不明白宣示以自戒巳者戒我後人耳夫居此山庄日凛敬

天法

祖勤政惠民柔远宁迩诸大端见之诗文者不知凡几何尚有未宣之深衷乎无而谓有是欺已有而弗宣是欺人我

皇祖建此山庄所以诘戎绥遐崇朴爱物之义见於御制序中意深远也是以

皇考十三年之间虽未举行此典常

面谕曰予之不往避暑山庄及木兰行围者盖因日不暇给而性好逸恶杀生是予之过後世子孙当遵

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

家法煌煌

圣训予与和亲王及尔时军机大臣实共闻之而今皆无

其人矣予如不言後更无知

皇考圣意者又数年来日涉成趣於向所定景外不无建置如创得斋戒得堂之类不下二十处既见之昨岁知过之论矣而予之意犹有未尽者亦不可不宣示後人也盖汉唐以来离宫别苑何代无之然不过费人财逞己欲其甚者乃至破国亡家是可戒无足法也若今之山庄乃在关塞之外义重习武不重崇文而今则升府立学駸駸乎崇文矣然杜甫所云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之句余尝驳之以为各有其地其职也设衆人遂以此为美亦美中之不足矣又扈跸之衆历数月於役采?出车古人所以恤下此亦不可不念俾人知其所系者大且时加惠赐焉则劳而不怨若图己乐而忘人苦亦非仁人之所为也若夫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斋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较之汉唐离宫别苑有过之无不及也若耽此而忘一切则予之所为羶芗山庄者是设?穽而予为得罪

祖宗之人矣此意蓄之久而不忍言今老矣终不可不言故书之既以自戒仍敬告我後人若後人而忘予此言则与国休戚相关之大臣以及骨鲠忠直之言官执予此言以谏之可也设谏而不从或且罪之者则是

天不佑我国家朕亦无如之何也已矣

御制避暑山庄纪

恩堂记

圆明园之纪

恩堂纪受

恩之自避暑山庄之纪

恩堂纪受

恩之蹟名同而实异文异而事同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盖皇祖养育予於宫中之旨原降於圆明园之纪

恩堂兹不复赘然其时实仍居

皇考藩邸中及从

皇祖来避暑山庄乃

赐居斯堂之侧堂即三十六景中所谓万壑松风者夙兴

夜寐日觐

天顔绨几翻书或

示章句玉筵侍膳每

赐芳饴批閲章奏屏息侍

旁引见官吏承

顔立侧或

命步射以示衆臣持满连中

皇祖必为之色喜至於钓鱼而得则

令持去以给

皇考若隔旬余半月则

遣往狮子园以谒

圣母而其年秋随

皇祖幸木兰又有宜纪者入木兰初围场曰永安莽喀围

中有一熊

皇祖御火枪中之熊伏不动久之

皇祖谓其已毙命御前侍卫引予去射之

意欲使予於初围得获熊之名也其时予甫欲上马而熊

突起奔前

皇祖御虎枪殪之事毕入武帐

皇祖顾

温惠皇贵太妃指予曰伊命贵重乃以射熊事告之曰使伊至熊所而熊起马惊成何事体又一日虞者告有虎

皇祖命二十一叔父後封慎郡王者往予跽奏愿去皇祖曰汝不可去俟朕往之日携汝去耳似此

深恩彼时不知至於今每一念及即欲堕泪夫五十余年之事历历如昨而予六旬有三亦视曾孙矣不有以纪之子若孙其何由知之此予所以追忆而涉笔也子若孙其尚念我

皇祖何以

眷顾我之深及我之乾乾矻矻何以不敢负

皇祖之恩将亿万斯年永丕基而承

天眷胥在是矣讵惟是一堂之记云乎哉

皇朝通志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班固
  卷一百九十三·志第一百四十六·兵七等·脱脱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柯劭忞
  内篇 补注第十七·刘知几
  ●卷二·王栐
  东征纪行录·张瓒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纪昀
  通志卷二·郑樵
  金佗续编卷二十一·岳珂
  仁宗本纪·张廷玉
  卷五十一·赵汝愚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一·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林逋

    钦定四库全书林和靖集巻二宋 林逋 撰七言律诗湖上隐居湖水入篱山绕舍隐居应与世相违闲门自掩苍苔色过客时惊白鸟飞卖药比尝嫌有价灌园终亦爱无机如何天竺林间路犹到秋深梦翠微湖山小隐二首道著权名便绝交一峰春翠湿

  • 第三十三出 秘议·汤显祖

    【绕池游】〔净上〕芙蓉冠帔,短发难簪系。一炉香鸣钟叩齿。〔诉衷情〕 “风微台殿响笙簧。空翠冷霓裳。池畔藕花深处,清切夜闻香。人易老,事多妨, 梦难长。一

  •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臧懋循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杂剧(元)孙仲章撰●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楔子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赵令史为吏见钱亲王小二好斗祸临身 正名 望京店庄家索冷债河南府张鼎勘头

  • 中州集巻一·元好问

    △正集○宇文太学虚中五十首虚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黄门侍郎以奉使见留仕为翰林学士承旨皇统初上京诸虏俘谋奉叔通为帅夺兵仗南奔事觉系诏狱诸贵先被叔通嘲笑积不平必欲杀之乃锻炼所蔵图书为反具叔通叹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

  • 温庭筠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 ,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 取憎于时 ,故屡举进士不第 ,长被乏抑,终生

  •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九·柯劭忞

      安藏 迦鲁纳答思 大乘都 唐仁祖 洁实弥尔 兀玉笃实 脱烈海牙 燕只不花 忙兀的斤 普颜   安藏,字国宝,畏兀氏,世居别失八里。幼习浮屠法,兼通儒学,一目十行俱下,日诵万言,宪宗闻其名,召之,奏对称旨,赐坐。   世祖即位,

  • ●卷上·张唐英

    王建字光图,其先颍川郾城人,后徒居项城。隆眉广颡,身长七尺。少与晋晖辈以剽盗为事,被重罪系许昌,而狱吏纵之使去。武当僧处洪谓曰:“子骨相异常,贵不可言,何自陷为盗”建感其言,因隶军于忠武,而节度使杜审权拔为列校

  • 周太祖文帝纪·李延寿

    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名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他的远祖出自炎帝。炎帝被黄帝所灭之后,子孙们远逃到北方的荒野之地。后来有一位名叫葛乌兔的人,勇猛而又多智谋,鲜卑人便奉他作为部族首领,总管十二个部落,世代相传作为大人。

  • 杨师厚传·欧阳修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从小侍奉河阳人李罕之,罕之降晋时挑选他部下精兵百人献给晋王,师厚就在其中。师厚在晋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因犯罪逃奔梁军,太祖任命他当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梁军进攻王师范,师厚在临朐作战中擒拿敌偏将

  • 李知孝传·脱脱

    李知孝,字孝章,参知政事李光的孙子。嘉定四年(1211)考中进士。曾经为右丞相府主管文字,不以为耻。差充干办诸司审计司,拜任为监察御史。宝庆元年(1225)八月,上疏说:“士大夫努力追求好的名声,为国效劳有作为的少,而附和偏激的

  • 七九、季梁考(附:季真)·钱穆

    《列子 力命篇》言:“杨朱之友季梁病”,《仲尼篇》言:“季梁死,杨朱望其门而歌。”则季梁先杨朱而卒。梁之与杨朱,殆如惠施之于庄周矣。《魏策》云:“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

  • 孟子纂防卷四·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防卷四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行实为详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谓时日支干虚王相之属也【语录曰虚以方位言如俗言向某方利

  •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四·陆陇其

    许锺斗[许锺斗文集止五卷无甚关系文字]谓春秋战国时有道德家有杨墨家有阴阳家有法术家有纵横家家各为教而不可无孔孟之学汉唐宋以来有游侠有释老而上之所以罗士者又或以博学以宏词以诗赋以对策射策不尽以明经故不可无周

  • 卷二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目録周易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检讨【臣】何德新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编修【臣】赵青藜监察御史【臣】黄元铎大哉干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监察御史【臣】周祖荣时乗六龙以御天也云行

  • 大乘起信论研究序·太虚

    予去年对欧阳竟无先生之抉择谈,尝作佛法总抉择谈,载在海潮音,于大乘起信论曾涉言及之。嗣梁任公先生有大乘起信论考证之作,而王君恩洋复著大乘起信论料简。以国内佛学者多数习大乘起信论之故,遂嚣嚣然驳难纷出;而武昌印经处

  • 第三 瞋怒八偈经之义释·佚名

    一 一部之人人 实有瞋怒意 以言[诽谤]语 他人[妄信彼] 意彼为真实 以言[诽谤]语 牟尼不接近 所生[诽谤]语 故牟尼何处 亦无有[心]栽(七八〇)“一部之人人!实有瞋怒意,以言[诽谤]语”者,彼等之外学是有瞋怒之意、瞋

  • 浪迹丛谈·梁章钜

    笔记。近代梁章钜著。二十五卷。凡正集十一卷,《续谈》八卷,《三谈》六卷。其中《丛谈》作于道光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846~1847),《续谈》作于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三谈》作于道光二十八至二十九年。章鉅字宏中,一字

  • 李娃传·白行简

    一名《国夫人传》,唐代传奇小说。白行简撰。初入唐陈翰《异闻集》,后采入宋《太平广记》。今以鲁迅《唐宋传奇集》和汪辟疆《唐人小说》本通行。取材于民间故事《一枝花》。描述荥阳公子某生迷恋上一个名叫李娃的娼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