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57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2)。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3);民多知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4)。是以圣人之言曰(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6)。

【题解】

本章,老子宣扬他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把天道自然的思想,推之于人道,认为人类社会应同自然界一样,无为自化,生生不已,因而否定人类社会的特殊性,否定人类的社会实践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要“无为”,“好静”,“无事”、“无欲”,以避免“民弥贫”、“邦家滋昏”这些事情的发生。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是消极倒退的,是阻挠社会发展的。

注释:

(1)王、范如此。马王堆本大致相同,惟“治”作“之”,“奇”作“畸”。甲本“国”字作“邦”,乙本作“国”。傅及开元,“正”作“政”。达真子《老子》,“无事”作“无为”。朱谦之说:“‘正’、‘政’古二字通用,唯此与‘奇’对,当作‘正’。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与此章‘我好静而民自正’,皆当用本字。”刘师培说:“奇与正对文,则奇义同邪。《管子·白心》篇‘奇身名废’,注云:‘奇,邪不正也。’是奇即不正。以奇用兵,即不依正术用兵也。”张松如说:“正与奇对文。正者,谓清静之道也。奇者,谓权诈之术也。此言以清静之道治国,以权诈之术用兵,以无所事事取天下也。”

(2)河、王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吾何以知其然也才(哉)”,无“以此”二字;甲本大致相同,惟“何以知其然”五字损掩。道藏御注作:“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御疏又以“其”字作“之”字。开元与诸唐本作:“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傅、范作:“吾奚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下有“夫”字,当属下句。劳健读作“以此夫”,非是。马王堆本甲乙本俱省“以此”二字,下句从“夫”字起,可证劳读之误。

(3)据马王堆本并参照傅、范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本“多忌”二字损掩,“滋”省作“兹”。乙本“而邦家滋”四字损掩。傅“弥”作,“邦家”作“国家”,无下“而”字。王本无“夫”字,末句同傅作“国家滋昏”。诸本“邦”字均作“国”。

(4)参照傅、范写定如此。范“慧”作“惠”。傅下无“而”字,王弼前二句作“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后二句同傅,惟“章”作“彰”。马王堆本甲乙本俱多损掩,难于句读。乙本残留“物兹章,而盗贼”六字,可证“法令”当作“法物”。河上及景龙、景福、敦煌、《治要》诸本,“法令”皆作“法物”,同马王堆本乙本。

(5)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惟“圣”字损掩,据他本补。甲本全句损掩。严遵无“是以”二字,作“圣人之言云”。河、王、傅、范及诸通行本,皆作“故圣人云”。

(6)河、王、傅、范诸本皆如此。惟傅“静”作“靖”。马王堆本乙本大致相同,惟“无欲”作“欲不欲”。甲本后二句损掩,前二句作“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开元、古观楼、龙兴碑及《道德真经》诸本,“无事”句在“好静”句上。

敦煌唐写本残卷及道藏河上本,多“我无情而民自清”一句,义无可取,他本皆无。

【今译】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国,用出奇制胜的战术作战,用以静制动的手段夺取天下。我从哪里知道这种情形呢?就从这里。天下的禁令忌讳越多,人民就越贫穷;民间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昏乱;人民的智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凶;法令规章制订得越详明,盗贼反而越多。因此圣人说,我无为,人民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自然规矩;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自然淳朴。

猜你喜欢
  第六章 公通·梁启超
  第五章 中学院·梁启超
  通书述解卷下·曹端
  孟子纂笺卷四·詹道传
  卷九·蔡清
  卷十三·陈经
  第七章 1·辜鸿铭
  卷二·毛奇龄
  卷六·陈则通
  卷二十六·吕本中
  卷十一·李光地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全文·佚名
  卷四·赜藏主
  知识行为能力之三者能否一致·太虚
  敦煌译本·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三·彭定求

        卷773_1 【长门失宠】萧意   自从别銮殿,长门几度春。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卷773_2 【下山逢故夫】徐之才   踟蹰下山妇,共申别离久。为问织缣人,何必长相守。   卷773_3 【虏患】张陵   今

  • 甲集前编第九·钱谦益

    郭参军奎三十九首【拟古思友】鹖鸣岁将晏,蒹葭凄以霜。思君隔山海,道路悠且长。睇彼参与辰,清夜悲未央。狂飙西北至,一雁方南翔。言念畴昔欢,与子同衣裳。安知异寒暑,日月不我将。天高则有斗,川涉愁无梁

  • 百正集卷中·连文凤

    宋 连文凤 撰七言律湖上行春踏破六桥杨栁烟乡心迢递怯啼鹃好花嵗嵗仍相似白发星星不再囊里有金堪一醉瓢中无药可千年游人不管兴亡事但把笙歌閙彩船送沈伯儁囘霅江空嵗晚朔风寒诗卷相随晓出闗不为寻梅劳杖履偶因问

  • 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魏徵

    《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既陈,贵贱位矣。”是以圣人法乾坤以作则,因卑高以垂教 ,设官分职,锡珪胙土。由近以制远,自中以统外。内则公卿大夫士,外则公侯伯子男。咸所以协和万邦,平章百姓,允厘庶绩,式叙彝伦。其由来尚矣

  • 名山藏卷之八十八·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宦者记◆宦者记高皇帝惩自古宦官专政之弊阉寺令守门闼给洒扫而巳不得预朝政终高皇帝世有云奇先忠欲捄卒然之厄吐辞未终毙于跸前可以见当时宦者不得开其喙矣成祖既耴大位恐中外人心不

  • 卷五十六·杨士奇

    永乐四年秋七月戊子朔享 太庙 上还御奉天殿遣使祭告岳镇海渎之神曰安南城臣黎季犛及子仓屡杀国主歼夷其宗篡夺其国改易姓名僣称位号暴征横歛淫刑酷法一方嗷嗷无所控诉又纵兵劫掠侵夺邻封累谕弗悛而骋诉逆命肆其凶毒

  •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传·李延寿

    蠕蠕公主,是蠕蠕国君郁久闾阿那瞔的女儿。当时蠕蠕强大,和西魏通婚和好,准备联合出兵攻打东魏。神武帝高欢很担心,便让杜弼出使蠕蠕,替大儿子向蠕蠕公主求婚。阿那瞔说“:如果高王爷自己娶亲我就答应。”神武帝犹豫不决。尉

  • 宪宗本纪·刘昫

    宪宗本纪(上)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名李纯,是顺宗皇帝的长子,母亲是庄宪太后王氏。他于代宗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出生在长安皇宫东边的宫中。六七岁的时候,他祖父德宗皇帝把他抱在膝头上,问他:“你是谁的儿子,坐在我的怀里?”他

  • 序·孙奭

    朝散大夫《尚书》兵部郎中充龙图阁待制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事兼判国子监止护军赐紫金鱼袋(臣)孙?撰夫总群圣之道者,莫大乎六经。绍六经之教者,莫尚乎《孟子》。自昔仲尼既没,战国初兴,至化陵迟,异端并作,仪、衍肆其诡辩,杨、

  • 累害篇第二·王充

    凡人仕宦有稽留不进,行节有毁伤不全,罪过有累积不除,声名有暗昧不明,才非下,行非悖也;又知非昬,策非昧也;逢遭外祸,累害之也。非唯人行,凡物皆然,生动之类,咸被累害。累害自外,不由其内。夫不本累害所从生起,而徒归责于被累害者,智不

  • 离事第十一·桓谭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治大国者亦当如此。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关并,字子阳,材智通达。大司马张戎,字仲功,习溉灌事。曰:「河水浊,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决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决,以其

  • 春秋传序·胡安国

    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尔仲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而孟氏明宗旨目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己任而谁可五典弗惇已所当叙五礼弗庸已所当

  • 第三 内揵 4·王诩

    【原文】上暗不治,下乱不寤①,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②而飞③之。若命自来,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④,莫知所为,退为大仪⑤。【注释】①寤:通“悟”明白事理。②不留说:不采纳他人的进言。③飞:褒奖、表扬

  •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佚名

    ——和是万物人事的最高境界 【原文】 侯至自田(1),晏子待于遄台②,子犹驰而造焉③。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④,以烹鱼肉,燀执以

  • 道行品第一·佚名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摩诃比丘僧不可计。诸弟子舍利弗。须菩提等。摩诃萨菩萨无央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月十五日说戒时。佛告须菩提,今日菩萨大会。因诸菩萨故。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是学成。舍利弗心念言

  • 佛说月光菩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不忍见佛入于圆寂,而于此时,先入灭

  • 玄圃山灵秘箓·佚名

    皇甫朋撰。其序撰于“周通元年”,疑为“ (武)周 (万岁)通天元年”,因“天”“元”形似而漏一“天”字。若是,则为公元696年。述符箓、咒诀、印式、召神劾鬼、变化、神通诸术。

  • 石霜尔瞻尊禅师语录·尔瞻达尊

    二卷。清达尊说,本开等记录。卷上示众上堂机缘,卷下拈古颂古偈颂赞书问佛事杂着附塔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