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贺兰祥传

贺兰祥字盛乐。

其祖先与魏氏一块发迹,有一个叫纥伏的,任贺兰莫何弗,以此为姓。

他的后人中有以家世清白而镇守武川的,于是就在那里定居。

父亲初真,从少年时就有名气,被乡里所看重。

娶太祖之姐建安长公主。

保定二年(562),追赠太傅、柱国、常山郡公。

贺兰祥十一岁成为孤儿,居丧合乎礼制。

被舅舅抚养,太祖特别喜欢他。

虽在军旅之中,常常请来儒士,教他读书。

太祖刚入函谷关时,贺兰祥与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派使者把他迎来。

十七岁时入仕,任奉朝请,加威烈将军衔。

贺兰祥从小就很勇敢,渴望建立功业。

不久,升任都督,常在帐下。

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奉迎魏孝武帝。

由于先后立功,封抚夷县伯,食邑五百户。

又参与进攻潼关,活捉东魏将领薛长孺。

进攻回洛城,将其占领。

回来后,任左右直长,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三百户。

大统三年(537),跟随仪同于谨进攻杨氏壁,贺兰祥率先登城,将其占领。

升右卫将军,加持节、征虏将军衔。

在沙苑之战中,诏命贺兰祥留守京师。

后来以留守有功,食邑增加八百户。

随即授镇西将军。

四年,魏文帝东征。

贺兰祥率军参与河桥之战,以战功加使持节、大都督衔。

八年,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九年,跟随太祖在邙山与东魏作战,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

十四年,任都督三荆南襄南雍平信江随二郢淅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博陵郡公。

最初,贺兰祥曾代理荆州政事,虽然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但很有一些仁惠的措施,这时再度赴荆州任职,百姓十分安心。

汉水以南的逃亡百姓,从此扶老携幼到这里来,每天都有上千人。

远近的蛮族,也全都归附。

贺兰祥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收容,都能使他们高兴。

当时正值盛夏骄阳,贺兰祥亲自在境内巡视,察看施政得失。

发现有挖掘古墓、使骸骨暴露的,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慈之人治理的吗?”于是命令所在官府收葬,当天就下了雨。

这一年,获得大丰收。

州境内多有古墓,百姓挖掘成风,到这时才平息下来。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生活十分朴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不少珍奇异物。

当时与梁国交好,使者往来,公私馈赠,从来没有接受过。

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钦佩他的节俭,就赠给他竹屏风、粗细葛布以及经史典籍。

贺兰祥不好违背萧鮞的心意,就接受下来,又交付有关部门。

后来太祖听说了这件事,把这些东西全部赏赐给他。

不久,被调回京师。

十六年,授大将军。

太祖由于泾水、渭水的渠堰毁坏,命令贺兰祥修建富平堰,开渠引水,向东流入洛水。

富平堰竣工以后,百姓得到好处。

魏废帝二年(553),代理华州政事。

后来将华州改为同州,仍然让贺兰祥担任刺史。

不久,任尚书左仆射。

六官建立后,授小司马。

孝闵帝登基,升任柱国,又升任大司马。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与宇文护为中表之亲,从小就互亲互爱,遇上军国大事,宇文护都同贺兰祥商量。

在处死赵贵、废去孝闵帝时,贺兰祥出力不小。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诏命贺兰祥与宇文贵率兵讨伐。

贺兰祥派遣军司向吐谷浑送去声讨文告。

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交战,将他们打败。

乘胜攻克洮阳、洪和二城,在该地设置洮州。

平定西部疆土,大振军容而归。

晋封凉国公,食邑一万户。

保定二年(562)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追赠使持节、太师、同岐等十二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谥号为“景”。

有七个儿子,贺兰敬、贺兰让、贺兰璨、贺兰师、贺兰宽都很有名。

贺兰敬从少年时起就历任高官,封化隆县侯。

后来袭爵凉国公,官至柱国大将军、华州刺史。

贺兰让,官至大将军、鹿阝州刺史,封河东郡公。

贺兰璨,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封宜阳县公。

建德五年(576),跟随高祖出战,在并州阵亡,追赠上大将军,追封清都郡公。

贺兰师,娶世宗之女为妻,官至上仪同大将军、幽州刺史,封博陵郡公。

贺兰宽,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封武始郡公。

贺兰宽之弟贺兰隆,官至大将军,封襄乐县公。

隋文帝与贺兰祥是老朋友,开皇初年,追赠他为上柱国。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训 王泰 王份孙锡 佥 张充 柳恽 蔡撙 江蒨·姚思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四·李心传
  商贾纪·张瀚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第四十七卷清嘉庆·缪荃孙
  一三四○ 浙江巡抚琅玕奏呈查缴禁书清单·佚名
  一○一三 谕内阁皇长孙绵德生子着晋封固山贝子并将此旨入于《储贰金鉴》·佚名
  卷十五·温达
  钦定辽史语解卷六·佚名
  南唐书卷六·陆游
  元赞传·李延寿
  马录传·张廷玉
  卷七十三·杨士奇
  卷第四·佚名
  卷八十六·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私情四句·冯梦龙

    [姓]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里番身齐对齐。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丫头也姓毛。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半夜里番身毛对毛。[被席]红绫子被出松江。细心白席在山塘。被盖子郎来郎盖

  • 默庵诗集卷之五·曹义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六言绝句 ◆五言绝句 小竹 小扇梅花为吴友赋 题扇两人偶坐似清谈者 对雨看晚唐柳中庸江行诗戏和遣兴 梅花扇为双四兄赋 油扇父亲要诗 白扇白梅为思聡赋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

  • 目录上·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选唐诗目録上      总集类卷一  五言古一唐太宗皇帝帝京篇九首于北平作幸武功庆善宫赋经破薛举战地初晴落景中宗皇帝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并序】登骊山高顶寓目明皇帝赐诸州

  •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刘昫

    ○潘孟阳 李翛 王遂 曹华 韦绶 郑权 卢士玫 韩全义 高霞寓 高瑀崔戎 陆亘 张正甫 子毅夫 毅夫子祎 潘孟阳,礼部侍郎炎之子也。孟阳以父廕进,登博学宏辞科。累迁殿中侍御史,降为司议郎。孟阳母,刘晏女也。公

  • 桓温传·房玄龄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未满周岁时太原人温峤见了他说:“此儿骨骼不凡,请再让他哭一下。”等到听了他的哭声,又说:“真是英才降世!”桓彝因为此儿为温峤所赏识,所以给他取名叫温。温峤笑着说:“果然如此,将来也要改

  • 李存孝传·欧阳修

    存孝,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扩大地盘在代北得到他,留在帐下,赐姓名,收为养子,常常跟随太祖当骑将。文德元年(888),河南张言袭破河阳,李罕之来归晋,晋安置罕之于泽州,派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率兵七千帮助罕之去夺回

  • 囊加歹传·宋濂

    囊加歹,乃蛮族人,太祖平定乃蛮,其父麻察归附于蒙古。太宗时,命麻察与察剌一同总管蒙古、汉军。世祖时,在平定阿里不哥及李王..的反叛中,均立战功,赏赐甚厚,赐金符。后因其子显贵而赠太傅,追封梁国公,谥“桓武”。囊加歹自幼就向

  • 卷一百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八雍正十三年七月上谕十四道初八日奉上谕前闻浙省海塘於本年六月初二日风潮偶作冲决之处甚多朕心深为轸念已降旨询问情由并令速行抢修以防秋汛今朕访闻得今岁风潮不过风大水

  • 卷一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一百三十刑部五贼盗明律谋反大逆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

  • 三十五  贵义·墨子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

  • 卷十七·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七    宋 王与之 撰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郑锷曰或谓周之教典建于大宰大司徒则施其教法小司徒地官之贰于教法亦掌建之何也盖设教而无法则教不行有法而不建则法不立教官之长推其法教官

  •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第五分窣堵波品第三尔时众中天帝释等。欲界诸天大梵王等。色界诸天及馀神仙欢喜踊跃。同时三返高声唱言:奇哉奇哉法性深妙。如来出世以神通力。加善现等宣说开示若诸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我等於彼恭敬供养如佛世尊

  • 中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长寿王品第二(有十五经)(第二小土城诵)长寿.天.八念净不移动道郁伽支罗说娑鸡三族姓梵天迎请佛胜天.伽絺那念身.支离弥上尊长老眠无刺及真人说处最在后(七二)中阿含长寿王品长寿王本起经第

  • 淑世宝鉴序·太虚

    淑世之言,必须意挚而语婉,深入而显出,乃能使雅俗欣赏,感化多人。慧空居士李润生,任湖北监狱教师有年,讲稿成巨帙,皆原本佛说对治烦恼之法,深取其意而出以明白晓畅之通俗言语者。余阅而善之,乃嘱删改,为普劝世人止恶行善之籍,颜曰

  • 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太虚

    ──十二年七月在黄梅讲──一、佛教之来由:佛教出自印度,起源于释迦牟尼世尊,在彼土或兴或衰之年代,及分宗裂派之渊源,暂略而不宣。我国佛教之起源,自汉明金人入梦,遂开彼般若之心胸,涤彼无明之烦恼,因是遣使西域,迎佛像、取佛

  • 分灯录后序·朱时恩

    唐世豪杰之士皆去而主法席。非但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也。当其时。内而妖牝雄貂。外则叛藩悍将。皆手悬富贵以鼻息笼天下士。士之无识者争趋焉。顾可以笯龙槛象乎。赵州临济诸人皆具王侯将相之才而息心归佛。大机大用杀

  • 二 禅宗的创立·正果法师

    读了《续高僧传》、《宝林传》、《传法正宗记》、《景德传灯录》、《释门正统》、《付法藏传》、《林间录》、《三宝记》、《内典录》、《人天眼目》、《佛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中国禅学考》等十几种佛教史

  • 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

    熊十力(1884~1968)著。熊十力,原名升恒,字子真,湖北黄岗人,中国近现代哲学家,曾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后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2、3、4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新唯识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