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嘉慶東巡紀事卷三

雜記 

祭北鎮廟儀注 

盛京陞殿儀注 

欽定進本不進本日期單 

行營條例 

扈從諸臣姓名錄 

○祭北鎮廟儀注 

禮部謹奏恭查乾隆十九年臣寺具奏親詣北鎮廟是日 皇帝御龍袍袞服行二跪六拜禮祝文內不填寫御名不閱視祝版隨駕之王公二品大臣以上及二品以上地方官員俱齋戒一日穿蟒袍補服陪祀其不齋戒之官員於行宮兩傍跪迎跪送等因具奏奉旨是欽此伏查乾隆十九年四十三年恭遇高宗純皇帝致祭北鎮廟乘輿進廟中門換亮轎由東邊門陞階至御香殿東山牆南降輿步入御香殿進大殿行禮今此次恭遇 皇上致祭北鎮廟臣等仍請照乾隆十九年四十三年之例敬謹預備為此謹奏 

○盛京陞殿儀注 

禮部等衙門謹奏為禮儀事恭照 皇上謁陵禮成駕盛京陞殿羣臣進表行慶賀禮禮成頒詔布告天下并舉行筵宴各事宜臣等謹案乾隆八年各典禮并查照乾隆四十八年成案將應行禮儀先期奏明遵辦恭查本年八月二十二日 皇上駕至盛京是日王公大臣官員等皆穿蟒袍補褂預至大清門外祗竢法駕鹵簿全設作馬上樂由尖盤起程至大清門王以下皆跪候 皇上進宮稍憩 皇上御龍袍袞服詣太廟尊藏冊寶前行禮王公大臣等咸蟒袍補服隨行禮禮成 皇上進大清門陞崇政殿寶座賜御前大臣侍衞等茶畢 皇上還宮二十六日 皇上陞殿頒詔王公大臣官員等進表行慶賀禮是日隨駕王以下及盛京文武大臣官員等穿蟒袍補服禮部鴻臚寺官預設詔案表案各一於崇政殿內東旁又設黃案一於丹墀正中鑾儀衞陳法駕鹵簿於崇政殿前陳黃蓋雲盤於丹墀內樂部陳中和韶樂於殿簷下兩旁陳丹陛樂於兩樂亭皆北向內閣學士恭捧詔文安設於殿內東旁黃案上龍亭香亭預設於禮部堂上禮部官捧王以下所進慶賀表文置於亭內校尉舁亭作導引樂至大清門外東偏安設禮部官捧表由大清門左旁門入安設於殿內東旁門黃案上屆時鴻臚寺官引隨駕王公並蒙古王公等在殿外兩旁排立引隨駕文武大臣官員等在丹墀東旁各案品級排立引盛京文武大臣官員及陵寢官員等在丹墀西旁各案品級排立引朝鮮使臣等在丹墀西旁百官之末排立耆老領催等咸集於大清門外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御禮服乘輿出宮禮部堂官恭導 皇上陞崇政殿中和韶樂作奏元平之章 皇上陞座樂止鑾儀衞官贊鳴鞭丹陛內三鳴鞭鳴贊官贊排班王以下文武各官暨朝鮮使臣等俱排班戲竹合丹陛樂作奏慶平之章鳴贊官進贊跪王以下文武各官暨朝鮮使臣等俱進跪贊宣表宣表官從黃案上捧表跪於殿簷下正中大學士二員左右跪展表戲竹開樂止宣表官宣畢捧表起立丹陛樂作奏慶平之章宣表官仍捧表置於黃案上退鳴贊官贊叩興王以下文武各官暨朝鮮使臣等俱行三跪九叩頭禮興鳴贊官贊退眾皆復原位立樂止大學士捧詔至殿簷下授禮部堂官禮部堂官跪受由中階左旁下至丹墀正中陳於黃案上行一跪三叩頭禮興禮部官跪捧雲盤禮部堂官捧詔置於盤內禮部官起立鑾儀衞官執黃蓋導引俱由中道出大清門鑾儀衞官贊鳴鞭丹墀內三鳴鞭禮部堂官奏禮成中和韶樂作奏和平之章 皇上起座還宮樂止自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等皆出禮部官捧詔至大清門外置於龍亭行一跪三叩頭禮興校尉舁亭亭前作導引樂批頭御仗前導禮部堂司官隨至大政殿外亭止禮部官行一跪三叩頭禮捧詔置於高臺黃案王以下文武各官皆於大政殿外排立鴻臚寺官贊排班進眾排班皆進耆老領催等另一班排立宣詔官登臺向西立鳴贊官贊有諭旨眾皆向北跪宣詔官宣滿漢詔書畢禮部官恭捧設於龍亭鳴贊官贊三跪九叩頭禮禮畢校尉舁亭作導引樂批頭御仗前導至禮部月臺上亭止禮部官預設香案恭捧詔書設於案上禮部堂官行三跪九叩頭禮謄黃刊刻頒行天下是日巳刻 皇上御崇政殿筵宴隨駕王以下及盛京文武大臣官員皆穿蟒袍補服先集預設中和韶樂於崇政殿簷前階下設清樂於東旁設丹陛樂於大清門之東西兩旁皆北向預設御宴桌於寶座前正中稍遠張黃幔於丹墀正中陳金器於反坫桌上殿內兩旁設入班王公大臣並蒙古王公等桌張丹墀左右設羣臣等桌張朝鮮使臣等桌張設於左旁之末鴻臚寺理藩院官引班入各就本位立至時內務府大臣奏請 皇上御龍袍袞服陞崇政殿中和韶樂作奏元平之章 皇上陞座樂止王以下文武各官暨朝鮮使臣等各就位次行一叩頭禮坐內管領護軍參領等進餑餑桌張丹陛樂作奏海宇昇平日之章尚茶正進茶 皇上用茶時眾俱於坐次行一叩頭禮侍衞分賜眾茶畢各於坐次行一叩頭禮飲畢復行一叩頭禮坐樂止展席羃掌儀司官由反坫桌上捧壺爵金巵從中路進丹陛樂作奏玉殿雲開之章眾先起立掌儀司官上殿階西向立酌酒進爵大臣出殿釋補褂入殿內跪眾俱於坐次跪掌儀司官捧爵入跪授進爵大臣起退進爵大臣接爵起進御座側跪進爵復至原跪處跪 皇上用酒時進爵大臣行一叩頭禮眾皆行一叩頭禮進爵大臣起進御座側跪接爵退仍至原跪處跪掌儀司官跪接爵退眾皆起立掌儀司官以金巵酌酒立賜進爵大臣進爵大臣跪受行一叩頭禮飲畢掌儀司官立接巵退進爵大臣復行一叩頭禮興出殿穿補褂入就原坐眾皆就坐樂止尚膳正進饌清樂作奏萬象清寧之章 皇上用饌尚膳正分給各筵恩賜食品領侍衞內大臣起監視侍衞等分賜酒眾行一叩頭禮飲畢復行一叩頭禮樂止隨進世德舞樂曲次喜起舞大臣分對於殿廊下依次進舞畢次進善撲人十對畢眾皆於坐處行三叩頭禮興內務府大臣奏筵宴禮成中和韶樂作奏和平之章 皇上還宮樂止各退所有應用筵宴桌張照例由各該表文由內閣先期撰擬進呈其筵宴坐次由內務府繪圖屆期呈進至行禮筵宴各儀注臣部屆期再行恭呈御覽伏候命下臣部等衙門遵奉施行再此摺係禮部主稿合併聲明為此謹奏請旨於嘉慶十五年閏六月十七日具奏本日奉 旨依議欽此 

○欽定進本不進本日期單 

一祭圜丘祈穀常雩 皇上親詣行禮前三日齋戒及祭日俱不進本 

一祭方澤太廟社禝壇 皇上親詣行禮前三日齋戒不進刑名本祭日不進本 

一祭朝日壇夕月壇先農壇歷代帝王廟文廟恭遇皇上親詣行禮前二日齋戒不進刑名本祭日亦不進刑名本如遣員行禮前二日齋戒不進立決本祭日不進刑名本 

一 皇上親祭奉先殿一日不進本 

一祭先蠶壇一日不進刑名本 

一 皇上謁陵日不進本 

一 皇上恭詣盛京展謁祖陵禮成陞殿行慶賀禮一日不進本 

一 皇上親詣社禝壇祈雨并謝降前三日及本日俱不進刑名本如遣員祈報前三日不進立決本本日不進刑名本 

一 皇上親詣黑龍潭祈雨謝降俱不進刑名本 

一 高宗純皇帝誕辰不進本 

一恭進玉牒日不進本 

一實錄告成恭進日不進本 

一 皇上陞中和殿恭覽實錄一日不進本 

一每月初一日不進刑名本 

一每逢庚辰日不進刑名本 

一十月初六日 皇上萬壽聖節初一日進賀本初五初六日俱不進本初三初四初七初八初九俱不進刑名本自九月二十日起至十月二十日止俱不進重辟本 

一十月初十日 皇后千秋令節不進刑名本初九十一兩日亦不進刑名本 

一恭進萬壽聖節千秋令節元旦長至令節各儀注本章禮部先期知照是日不進刑名本 

一王公大臣進慶賀表章一日不進刑名本 

一經筵耕藉臨雍大閱臨幸翰林院俱不進刑名本 

一 皇上御惇敘殿筵宴宗室一日不進本 

一冬至次日陞殿慶賀一日不進本 

一文武傳臚日不進刑名本 

一 皇上陞殿頒詔日不進刑名本 

一鴻臚寺奏請 皇上陞殿日不進刑名本 

一啟鑾回鑾日俱不進刑名本 

一 先師孔子誕日不進刑名本 

一佛誕日不進刑名本 

一端陽日不進刑名本 

一立春中秋重陽日俱不進刑名本 

一皇子生不進刑名本 

一皇子完姻公主下嫁及歸寧俱不進刑名本 

一冊封妃嬪日不進刑名本恭進冊封儀注日亦不進刑名本俱由禮部先期知照其奏冊封吉期日仍照常進本 

一開印封印日俱不進本 

一開印後三日俱不進刑名本 

一奉旨輟朝日不進刑名本 

一朝審勾到日不進刑名本以上各條俱係現行事例如遇有典禮俱臨時引照酌辦 

○行營條例 

一行宮行營重地宿衞宜嚴凡御前侍衞乾清門侍衞批本奏事處章京奏蒙古事侍衞於聖駕駐蹕後令本日正班人員下門吃飯幫班人員代為坐班俟正班飯畢上門再令幫班人員各散如頭班該班令三班五班幫二班該班令四班六班幫上晚門時俱令全到於應散時始准幫班者各散其大門侍衞向係十人該班總令有六七人常川在門其餘輪替下門喫飯違者應令該管王大臣等查明參奏如正班人員無故終日不到者照宮禁曠班例革職幫班人員無故不到者降三級調用到而先散者降二級調用總理行營王大臣及軍機大臣知而不奏者降一級 

一駐蹕行宮各門凡侍衞所管之門即與乾清門無異王公大臣官員等俱不准帶領護衞官弁家奴等隨入進班侍衞官員及太監等鋪蓋飯盒均不准家奴民夫送進違者王公大臣官員降二級調用有頂戴首領太監革去頂戴作為太監無頂戴太監責打一百板其隨入者有祿人降一級無祿人笞五十其護軍官兵所管之門仍准照常隨入 

一蹕途扈從豹尾鎗以前尤宜整肅應請嗣後凡遇皇上巡幸出入乘車轎之時其粘竿處侍衞拜唐阿鑾儀衞章京應在豹尾鎗之前隨從者仍照嘉慶八年所定名數在前行走外其餘備差侍衞章京拜唐阿等俱不准在前行走至隨侍內監等亦應令在豹尾鎗之後緊隨行走俟距行宮行營二三里程途視其道路寬闊地方再行從旁繞至豹尾鎗前行走違者照違令律官員罰俸九個月拜唐阿及有頂帶太監罰錢糧九個月無頂戴太監笞五十在大隊內行走之王公官員以及拜唐阿校尉人等除奉旨向太監等要取什物及包衣昂邦向總管太監有應行詢問查辦事件外均不准與太監交談嘻笑如違照交結近侍律交刑部治罪太監等若勾引外人說話亦照此律交慎刑司治罪 

一行營黃布城門外宜嚴禁閒人以昭嚴肅查 皇上巡幸各處進班之御前侍衞乾清門侍衞及門上侍衞內廷一切進班人員往往令家人將鋪蓋等物直送至黃布城以外而執事太監等亦多有將鋪蓋飯盒令民夫摃擡至黃布城外始自行攜入殊不足以示嚴肅嗣後內廷進班各項人員及太監等鋪蓋飯盒等物俱令在二層白布城門外自行携入違者官員革職有頂戴首領太監革去首領作為太監其無頂戴太監及聽從擅入之人責杖八十板其失察看守二層白布城門官員革職兵丁鞭一百 

一隨從王公大臣官員宜嚴禁隨帶護衞跟役家奴任意行走以昭整肅伏思 皇上巡幸各處網城以內距黃布城甚近理宜嚴肅乃扈從王公大臣官員等往往任意攜帶護衞親隨官弁家奴等直進網城至黃布城者殊非體制嗣後扈從之王公大臣官員俱不准攜帶護衞官弁家奴等徑進網城並交該管大臣章京等不時留心稽察違者王公大臣官員罰俸三年其跟隨擅入者如係有祿人罰俸餉一年如係無祿人杖八十 

一行營茶膳房在網城之內黃布城之旁距內較近且該處執事人役眾多尤宜加意稽察嚴行管束應交該管大臣等督率該章京等留心約束人役稽查閒人出入網城俱著派員帶領勿稍懈弛倘有閒雜人等並非該處人役擅行冒入者照擅入禁門例杖一百其失察之茶膳房章京等罰俸三年其該管大臣等罰俸一年 

一扈從之王公大臣官員俱宜隨營居住以符定制查 皇上巡幸各處隨從人員自宜隨營支搭帳房居住方不有誤差使而易於約束乃日久玩生往往有預往前站居住者有租賃民房居住者殊非體制嗣後除應行前途預備差使之大臣官員仍照向例行走外其前途並無差使人員俱令在行營按照圖中指定地方支搭帳房居住倘有任意預往前站及租住民房者一經查出王公大臣官員罰俸三年兵丁杖八十 

一管聲音帳房宜懸挂燈籠以便觀瞻查管聲音帳房向安設在白布城以外雖有號燈俱係就地設放恐外人不能望見或致混行闌入嗣後宜令管聲音帳房每門安設長竿懸挂大燈籠二個庶行營人眾遠近便於瞻視再管聲音之章京等往往先拿幾個賣草人拴在帳房杆上若要高聲之人即送上塞責如無事至晚始行釋放再有似此者章京革職兵丁杖四十 

一帶纛散秩大臣宜令嚴管閒人以專責成查向來皇上巡幸各處大纛以前不許閒人行走雖經屢次嚴傳但無差使兵弁及無知家奴等日久疏放往往馳騁擁擠應令各該管大臣等於帶纛行走時率領侍衞等留心嚴加查察務使蹕路肅清人無雜亂再豹尾鎗以後大纛以前並應照舊例嚴禁騎騾行走倘有違者照蹕路管轄不能清肅例專管官罰俸一年統轄大臣罰俸三個月其擅入之兵弁家奴等照違令律笞五十 

一管道大臣宜令按段實力嚴管以符體制查每遇皇上巡幸各處管道大臣原係分為八段管轄但日久疏懈該大臣等往往坐車預往所管附近地方覓房居住俟 皇上將到時將所坐車輛暫為藏避始佩櫜鞬侍立路旁候聖駕經過即乘車隨後緩行殊非敬事之道嗣後管道大臣等不准坐車前往覓房住宿應令先期各赴該管段落地方督率所屬嚴行管束如聖駕行至頭段即令頭段大臣在豹尾鎗後纛前管束閒人二段三段四段亦如之其後四段大臣令其在纛後旗前管束閒人並令各段管道大臣等督率所屬嚴禁人馬踐踏禾稼如遇皇后隨行應俟皇后駕過後陸續在豹尾鎗後扈從管束閒人違者照蹕路管轄不能清肅例專管官罰俸一年 

一行營白布城仍宜搭設二層以昭慎重而符舊制每逢 皇上駐蹕行營白布城俱係搭設二層惟乾隆十九年聖駕前往盛京時經總理行營王大臣等因黃白布城蒙古包帳房等項一分恐有遲誤奏請預備二分以便輪轉將白布城酌量勻為二分每營僅實搭一層花搭一層各在案伏思 皇上駐蹕行營自應嚴肅環衞以資稽察而壯觀瞻此次 皇上前往盛京請照例將白布城仍搭設二層以昭嚴密 

一隨營兵丁宜添派三百名以符舊額查乾隆八年十九年聖駕前往盛京時係派前鋒護軍等一千名四十三年經總理行營王大臣等以盛京將軍弘晌派有接駕兵丁奏明裁減三百名此次二分白布城既議仍實搭二層所有牽駝及搭城官兵自必不敷應請仍添派八旗護軍等三百名共一千名再虎鎗營官兵原係派一百五十名後經裁減僅派七十名未免過少今請酌添三十名共派一百名交該管大臣等分派差使以符舊制 

一山海關外各處行營晚間應酌添堆撥以便稽查恭查每逢 皇上恭謁陵寢及巡幸避暑山莊等處沿途行宮牆外週圍晚間俱有綠營兵弁排燈守護所有關外駐蹕行營自應一體慎重但山海關以外向來並未設有兵弁排燈守護查舊例盛京迎接聖駕之官兵至關外即幫同京城隨往之官兵該班當差茲擬添派護軍三百名足敷當差似可無庸盛京官兵幫班應請行文該將軍等酌派兵弁於關外行營管聲音帳房以外週圍安設堆撥帳房十六處每處派兵十名晝則竪立旗幟夜則懸挂燈籠以資巡邏而昭嚴肅 

一虎鎗營官兵宜令在陵寢御路兩旁排立以昭慎重恭查向來皇上謁陵俱於先期派令虎鎗營官兵前往壓山此次 皇上恭謁永陵風水地方山深林密且恭祭之日天氣較早尤應倍加慎重此項虎鎗營官兵於壓山後既無別項差使應令在山路窩集之所摘去鎗帽排列俟謁祭禮成回蹕仍令其在山林內排列倘敢偷安先散照擅離職役律官員罰俸六個月兵丁笞四十 

一行營宜照舊圖酌量略為改制以昭嚴肅查向來皇上巡幸各處行營官兵四圍支搭帳房俱有一定處所併經繪圖存案但日久疏懈隨營大臣官兵並不按照圖式支搭帳房竟致日漸廢弛臣等謹按舊圖酌量變通另繪圖式恭呈御覽嗣後行營扈從王公大臣官員兵丁如不按照圖式任意支搭帳房居住者一經派出管營護軍統領查出王公大臣官員俱照違令律罰俸九個月兵丁笞五十倘該護軍統領等並不實力稽查經總理行營王大臣查出將該護軍統領等一併參處 

一支搭帳房宜在卡倫門內以符舊制查 皇上巡幸各處扈從人員支搭帳房往往有希圖地方寬闊將帳房搭在卡倫門外距行營甚遠者若不嚴行禁止必至行營帳房日漸稀少殊不足以昭環衞嗣後除蒙古王公額駙台吉等仍照舊例於卡倫門外寬闊地方支搭帳房住宿外其餘俱照行營圖式各按方向在卡倫門以內空地支搭帳房不准在禾稼地內支搭並不准牧放馬匹違者均照違令律王公大臣官員罰俸九個月兵丁笞五十 

○扈從諸臣姓名錄 

宗人府 睿親王 鄭親王 儀親王 定親王 克勤郡王 慶郡王 榮郡王 員勒綿譽 【 病】 貝子奕純 奕紹 公綿偲奕灝 祿義 晉隆 

內閣 慶桂 董誥 學士普恭 廣敏 蘇沖阿 

吏部 慶桂 托津 

戶部 戴衢亨 那彥寶 【 差】 

禮部 多永武 文寧 

兵部 慶桂 趙秉沖 

刑部 董誥 祖之望 

工部 縕布 

理藩院 慶桂 

翰林院 侍講學士覺羅桂芳 

起居注 少詹事王宗誠 侍講學士桂芳 

詹事府 少詹事王宗誠 右贊善英良 

太常寺 多永武 少卿哈寧阿 

光祿寺 文寧 

鴻臚寺 多永武 

欽天監 定親王 監副保福 

太醫院 院使花映墀 

鑾儀衞 丹巴多爾濟 慶長 本志 

內務府 大臣縕布 阿明阿 

提督衙門 左翼總兵文寧 

上駟院 丹巴多爾濟 國勒敏色 卿常貴 

武備院 定親王 珠爾杭阿 卿伊昌阿 

奉宸院 阿明阿 卿蘇沖阿 

御前大臣 定親王 拉旺多爾濟 額勒登保 【 病】 

領侍衞內大臣 定親王 拉旺多爾濟 額勒登保 丹巴多爾濟 阿克棟阿 

御前行走 丹巴多爾濟 索特納木多布齊 瑪尼巴達喇 

御前侍衞 哈迪爾 鄂爾哲伊圖 國勒敏色 喜恩珠爾杭阿 扎克塔爾 達勒精阿 

乾清門行走 睿親王 榮郡王 綿譽 【 病】  奕純 

乾清門侍衞 綿偲 載錫 慶長 桑吉斯塔爾 富翰 傅陞 蘇沖阿 格布慎 隆福 佛楞保 

散秩大臣 晉隆 祿義 壽喜 福印 

廂黃旗 蒙古副都統富僧德 漢軍副都統佛楞保 

正白旗 滿洲副都統定親王 蒙古副都統國勒敏色 漢軍副都統阿明阿 護軍統領珠爾杭阿 

廂白旗 滿洲副都統托 蒙古都統丹巴多爾濟 漢軍副都統普恭 護軍統領扎克塔爾 

正藍旗 滿洲副都統文寧 蒙古副都統巴特瑪 桑吉斯塔爾 漢軍都統額勒登保 【 病】  副都統菩薩保 護軍統領巴特瑪 右翼前鋒統領鄂勒哲伊圖 

正黃旗 滿洲都統慶 副都統多永武 隆福 蒙古都統拉旺多爾濟 副都統傅陞 漢軍副都統慶長 漢軍副都統格布慎 護軍統領奕紹 

正紅旗 滿洲都統儀親王 副都統珠爾杭阿 蒙古都統榮郡王 副都統扎克塔爾 溫春 護軍統領溫春 

廂紅旗 蒙古都統哈迪爾 副都統達勒精阿 漢軍都統縕布 副都統蘇沖阿 

廂藍旗 滿洲副都統本志 蒙古副都統富翰 伊沖阿 護軍統領國勒敏色 

管理圓明園 慶 拉旺多爾濟 瑪尼巴達喇 本志 

管理健銳營 拉旺多爾濟 丹巴多爾濟 國勒敏色 扎克塔爾 巴特瑪 溫春 多永武 

管理火器營 定親王 拉旺多爾濟 索特納木多布齊 富翰 

總理行營 儀親王 定親王 拉旺多爾濟 慶 額勒登保 【 病】 丹巴多爾濟 哈迪爾 

嚮導處 拉旺多爾濟 丹巴多爾濟 鄂勒哲伊圖 那彥寶 【 差】 

嘉慶東巡紀事卷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魏收
  列传第一百三·刘昫
  卷第二百九十三 後周紀四·司马光
  卷一百七十九·毕沅
  第九十七回 莽朱博附势反亡身 美董贤阖家同邀宠·蔡东藩
  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知事闹笑话·李定夷
  一四四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旨核议纪昀覆勘文津阁书籍各情折·佚名
  卷之一百一·祁韵士
  卷十八 楚语下·左丘明
  范纯仁传·脱脱
  赵参鲁传·张廷玉
  卷四十三·佚名
  礼一四·徐松
  第一节 甘露之变·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题·徐志摩

    原是你的本分,朝山人的胫踝,这荆刺的伤痛!回看你的来路。看那草丛乱石间斑斑的血迹,在暮霭里记认你从来的踪迹!且缓抚摩你的肢体,你的止境还远在那白云环拱处的山岭!无声的暮烟,远从那山麓与林边,渐渐的潮没了这旷野,这荒天。你

  • 卷二十八 茕斋赞十七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八茕斋赞十七首 当涂李宰君画赞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诞。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

  • 傅序·林朝崧

    傅序光绪辛卯(十七年),锡祺获识林君痴仙于童子试场。时君年十七,早有能诗名。以君夙慧,继以力学,其于词林中出一头地,早为当时能诗诸先辈所深期许。沧桑变后,避乱桐城,转徙申江,遍历名山大川,益以助长其雄壮澎湃之诗思。既返故山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司马迁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

  • 卷之四十·佚名

      顺治五年。戊子。八月。癸巳朔。遣贵州道监察御史曹叶卜。巡按顺天湖广道监察御史张濩、巡按淮扬。  ○增设汉中饷司一员  ○南赣巡抚刘武元奏报、江西逆贼金声桓、王得仁等、拥众二十余万。直犯赣界。围城

  • 卷二十·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十虞文靖复杨子牧帖雪庵长语西斋和陶集范文正公家书三苏文集文山文集记辛未廷试事○虞文靖复杨子牧帖南雄杨氏谱,本蜀唐祭酒派,两淮运副有文正统初所重修,宗人东里公有序。有文一弟在

  • 凡例·吴德功

    一、是篇为修志而作,故仿纲目之例。一、是编后加以论断,亦欲表忠臣义士,并推原致乱之由,亦稗史一种也。若收入志乘,不必加论断。一、林卓人误以张三显居石榴班,误以斗六有城,误以先入彰城者北军,故特正之。一、戴逆扰乱三年,间

  • 张柔传·宋濂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家世代务农。柔年幼时就胸襟开阔,讲气节,善于骑射,以豪侠为人称赞。金朝贞..年间,河北人民反金,柔聚集同族人固守西山东流埚,起义军不敢进犯。同郡人张信,借张柔的声势,强娶一流亡妇女为妻,柔狠狠鞭打张信

  • 第十章 后汉衰乱·吕思勉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上后汉外戚之祸,始自章帝时。帝后窦氏,融之曾孙。父勋,尚东海恭王女沘阳公主。永平中,融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勋坐事死洛阳狱。建初二年,后与女弟俱入掖庭。明年,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后宠幸殊特,专固

  • 轻重己第八十五·管仲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矣。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日。牺牲以鱼,发号出

  • 楚莊王第一·苏舆

      楚莊王殺陳夏徵舒,春秋貶其文,不予專討也。靈王殺齊慶封,而直稱楚子,何也?曰:莊王之行頤賢,而舒之罪重。以賢君討重罪,其於人心善。若不貶,孰知其非正經。《春秋》常於其嫌得者,見其不得也。是故齊桓不予專地而對,晉文不予致

  • 第十七章 1·辜鸿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 卷四十八·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八昭公三年春王正月【附録左传】三年春王正月郑游吉如晋送少姜之梁丙与张趯见之【二子晋大夫】梁丙曰甚矣哉子之为此来也【卿共妾葬过礼甚】子大叔曰将得

  • 卷二十·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二十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大雅【説见小雅】文王之什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笺云从此至文王有声为文武之正大雅文王受命作周而所以受命其上面便有亹亹缉熙敬止一层周既受命对面便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十·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祭文祭具足法兄文於乎於乎,於乎哀哉。一慟欲繼,再慟復甦,三慟復欲繼。道乎,情乎,腸俱可裂,生未同埋,死未同穴,此慟於情也。生也不及,死猶可追,此慟於情之至也,而又何慟乎?死者自滅,生者自存,此慟於道也。死實生也,生實

  • 山谷集·黄庭坚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文集。凡97卷,分《内集》30卷、《外集》14卷、《别集》20卷、词1卷、简尺2卷、年谱30卷。《内集》多编年诗作,其甥洪炎编;《外集》首赋、次诗、诗编年,其友人李彤编;《别集》为诗,不编年,其孙黄㽦

  • 宜斋野乘·吴枋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

  • 诸天传·佚名

    凡二卷。南宋行霆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题号重编诸天传。改订自神焕所著之诸天列传。记述天台宗伽蓝所安置诸神之由来,并依金光明忏法定其道场列次。举梵天、帝释、多闻、持国、增长、广目、金刚密迹、摩醯首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