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暦數第十三

  昔者,聖王之造暦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長短,於是管儀以准之,立表以測之,下漏以考之,布筭以追之。然後元首齊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順序,四時不忒。夫暦數者,先王以憲殺生之期,而詔作事之節也,使萬國之民不失其業者也。

  昔少皥氏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揉(《史記·曆書》作"擾"),不可方(《史記》作"放")物。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毋相侵黷(《史記》作"瀆")。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敎之。故《書》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暦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於是隂陽調和,災厲不作,休徴時至,嘉生蕃育,民人樂康,鬼神降福,舜、禹受之,循而勿失也。及夏德之衰,而羲和湎淫,廢時亂日。湯武革命,始作暦明時,敬順天數。故《周禮》太史之職:正歳年以序事,頒之於官府及都鄙,頒告朔於邦國。於是分至啓閉之日,人君親登觀臺以望氣,而書雲物爲備者也。故周德旣衰,百度墮替,而暦數失紀。故魯文公元年閠三月,《春秋》譏之,其《傳》曰:"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又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徐本誤作"某",按《左傳》即作"丘")聞之也,火復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暦過也。"言火未伏,明非立冬之日。自是之後,戰國搆兵,更相吞滅,專以争強攻取爲務,是以暦數廢而莫脩,浸用乖繆。大漢之興,海内新定,先王之禮法尚多有所缺,故因秦之制以十月爲歳首,暦用顓頊。孝武皇帝恢復王度,率由舊章,招五經之儒,徴術數之士,使議定漢暦。及更用鄧平所治,元起太初,然後分至啓閉不失其節,弦望晦朔可得而驗。成、哀之間,劉歆用平術而廣之,以爲三統暦,比之衆家,最爲備悉。至孝章皇帝,年暦踈濶,不及天時,及更用四分暦舊法,元起庚辰。至靈帝(徐湘琳曰:"當增一'時'字。")四分暦,猶復後天半日。於是會稽都尉劉洪更造乾象暦,以追日月星辰之行,考之天文,於今爲宻。會宫車宴駕,京師大亂,事不施行,惜哉!

  上觀前化(徐湘琳曰:"化,疑為'代'字之誤。"),下迄於今,帝王興作,未有奉贊天時以經人事者也。故孔子制《春秋》,書人事而因以天時,以明二物相須而成也。故人君不在分至啓閉,則不書其時月,蓋刺怠慢也。夫暦數者,聖人之所以測靈耀之賾而窮玄妙之情也,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致思焉。今麤論數家舊法,綴之於篇,庶爲後之逹者,存損益之數云耳。

猜你喜欢
  法言義疏八·汪荣宝
  古文尚书冤词卷六·毛奇龄
  春秋輯傳卷九·王樵
  原序·黄仲炎
  公孙丑下·孟子
  卷七·胡广
  卷十九·易祓
  卷九十·顺治
  通变论·公孙龙
  (五)宋代之理学·钱穆
  卷五·佚名
  佛教与中国女学·太虚
  卷七十·佚名
  第四十三卷·佚名
  万善同归集卷中·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大鹤山人词话·郑文焯

    郑文焯撰 龙沐勋辑高密郑叔问先生(文焯),毕生专力於词,为近代一大家数。复精声律,善批评。凡前人词集,经先生批校者,散在海内藏家,不可指数。以予所见,有东坡乐府、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甲乙丙丁稿、花间集等,各家或一本

  • 三集卷六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八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丁亥八】濬川野潦挟沙草塞川每淤壅易见流咉咽艰致水汹溶鸠工事畚锸疏治除郁拥廓然清泚呈月入金波涌渚际游鸥鳬池心悦鲤鮦其下乃深湖原不劳力董山云一首山云几片冉

  • 卷五·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五元 赖良 编孙华【字元实号果育老人云间人】至顺改元季夏大雨几月雨欲沈三版天应隔万重元年书大水六月变穷冬消长闗时宰艰危泣老农蛟龙毋太横于尔卜丰凶召命因赴省以母老夜至嘉禾驿二首岁晚离

  •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范晔

    齐武王縯 子北海靖王兴 赵孝王良 城阳恭王祉 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赐 成武孝侯顺 顺阳怀侯嘉齐武王縯字伯升,光武之长兄也。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莽

  • 卷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六年。   孝成皇帝永始四年(戊申、前一三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長樂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皆災。六月,甲午

  •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蔡东藩

      却说刘渊得王宏归报,慨然语道:“颖不用我言,弃邺南奔,真是奴才,但我尝受他知遇,保荐为冠军将军,寓邺以来,他总算待我不薄,我既与约相援,不可不救。”颖保荐刘渊,从渊口中叙出,笔不渗漏。说毕,即命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

  • 台湾郑氏始末卷一·沈云

    德清沈云撰乌程沈垚注台湾悬大海中,北界彰化之鸡笼城(在县极北海中),南界凤山之砂马矶(县东南二百三十里),纵轮近三千里;东背山,西面澎湖(岛,在台湾县西五十里海中,台湾废城在今县西南)。旧称澎湖之东为毗舍邪国,或曰毘舍那国;袒果睢

  • ●海东逸史卷十七·佚名

    忠义四张槤字子隆,号四岑,鄞县布衣。性坦率,敦伦纪。国变后,日咄咄。会剃发令下,闭户坐室中,取酒独酌,摩其顶而叹曰:「彼曲局者恶可以兵之乎」?乃往灶下,得炭满瓮,和以木屑置床之爇之;投身其上,覆以重衾。时方盛暑,俄顷,酒力坟盈而绝

  • 第四节 唐初武功(三)·吕思勉

    吐蕃缘起,中国不详。《旧唐书》曰:其种落莫知所出。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利鹿孤有子曰樊尼。利鹿孤卒,樊尼尚幼,弟傉檀嗣位。傉檀灭,樊尼招集余众,投沮渠蒙逊。蒙逊以为临松太守。在今张掖县南。蒙逊灭,樊尼率众西奔,济

  • 汉哀帝·苏辙

    汉哀帝自诸侯为天子,方其在国,好礼节俭。知成帝优容舅家,权夺于王氏。及即位,收揽威柄,朝廷竦然,庶几于治。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帝复宠任幸臣董贤,位至三公,富拟帝室。虽欲贬损王氏,而身既失德,朝无名臣,所以

  • 左谕德济宁杨公墓志铭·杨士聪

    吴伟业撰故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济甯杨公,以避地卒于毗陵东南二十里戚墅堰之方[■上外下土]村,其孤通睿奉其丧归葬,以状来言曰:「先君之没也,遗命就葬江南,而请子一言,以铭其藏。今诸孤奉母北还,将卜诸先大参之兆,而

  • 第16章 子罕篇第九(2)·孔子

    张居正注:“此可见圣人道大德宏,存神过化,如帝舜耕于历山,而田者让畔。泰伯、端委以化荆蛮,感应之妙,有不约而同者,使孔子得邦家而治之,则绥来动和之化,其功效岂小补哉?惜乎春秋之不能用也。”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 欢迎缅甸记者访华团致词·太虚

    ──三十年一月在汉藏教理院讲──缅甸记者团诸君,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山上得诸位光临,感到非常荣幸!今天联合欢迎的有五个佛教团体:一、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二、中国佛学会,三、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四、海潮音月刊社,五、汉

  • 佛说铁城泥犁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佛在舍卫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诫诸沙门言。我以天眼视天下人。死生好丑尊者卑者人死得好道者得恶道者。人于世间身作恶口言恶心念恶。常好烹煞祠祀鬼神者。身死当入泥犁中。身常行善口常言善

  • 卷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悲妙云禅师语录妙云雄禅师语录卷二住北京妙峰法云禅寺嗣法门人机相编录住浙江嘉兴府三塔景德寺海会禅院语录师于康熙辛未扫金明介老人塔于大慈次年受合郡绅衿公请于二月十二日入院。山门卓拄杖云既到

  • 人有人的用处·维纳

    副标题《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著作。美国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著。本书初版于1950年,随后,作者又对本书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1954年由英国伦敦艾尔一斯波蒂斯伍德(Eyre and Spottiswoode)出版公司出版。这是

  •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佚名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其一为《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又名《高玄真经》。内载五言

  • 尚书表注·金履祥

    二卷。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字吉父,自号次农,两浙路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着名经学家、思想家。履祥少有经世之志,及壮,知世有理学,遂穷究义理,德璠初年曾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入元亦不仕,晚年讲学丽泽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