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鹤山人词话

郑文焯撰  龙沐勋辑

高密郑叔问先生(文焯),毕生专力於词,为近代一大家数。复精声律,善批评。凡前人词集,经先生批校者,散在海内藏家,不可指数。以予所见,有东坡乐府、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甲乙丙丁稿、花间集等,各家或一本,或屡经批校至三四本,莫不朱黄满纸,具有精意。友人唐圭璋君,方议汇刊词话,属为搜辑遗佚,因拟汇录先生批校各集,兼及遗札中之有关於词学者,为大鹤山人词话若干卷,以报唐君,并先揭载本刊,为海内治词学者之助云。倘海内藏家,有得先生论词遗著,为沐勋所未采及者,尚冀录副见惠,俾得汇成全书,发潜阐疑,又不特沐勋一人之私幸而已。癸本秋沐勋附记。

○东坡乐府(南陵徐积馀先生藏彊村丛书本)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云:“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鞭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遗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宋袁文瓮牖闲评记此词为刘贡父兄弟作;换头处作“忽闻筵上起哀筝”,此误作“江上”,盖後人因“江上数峰青”句而以意改之。不知此词本事实,於湖上遇小舟,载佳人,自云:“慕公十馀年,善筝,愿当筵献一曲,并赐以词为荣。”词中所咏,皆当时事也。

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云:“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萧瑟。不用许飞琼。瑶台空月明。清香凝夜宴。借与韦郎看。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李东川有送人携妓赴任诗,此词又记杭妓往苏迓新守,是知唐宋时赴任迎任,皆有官妓为导之例。此风盖自元明已来,微论废绝,国朝且悬为厉禁,著之律条,并饮酒挟妓,亦有罪已。古今风气之硕异如是。南乡子题云:“沈强辅雯上出(文)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朱孝臧案:“二词,一赋胡琴,一送元素,所为各赋一首也。”文焯案:此词题当分为二,以胡琴送元素还朝为第二题。集中采桑子慢题叙“有胡琴者,姿色尤好,三公皆一时英秀,景之秀,妓之妙,真为希遇”云云,是胡琴为妓女可证。次阕过片所谓“粉泪怨离居”,即胡琴送元素之意。定风波送元素作,亦有“红粉尊前添懊恼”之句,可知胡琴为元素所眷已。文焯案:朱云“一赋胡琴,一送元素”,误甚。至犀丽玉亦妓名,词中用典切,正可证讬喻其人。本集中咏姬人名字,并如是例。此“作”字即结束前题,断无咏作胡琴之理。况以玉作胡琴,更与送元素无关。词中“良工”“琢刻”云云,皆喻言丽玉之天真,故下有“愿作龙香双凤拨”之语,益足徵命题之义。且集中谓“某出妓”,或“侍姬某”,亦词人恒例,岂可泥於琢刻等字,即谓其切作字,不亦死於句下呼。

集中双荷叶,本耘老侍儿小名,公即以为曲名,且词中以荷叶贴切,尤尽清妙之致,此犀丽玉并姓字亦曲曲写出,独何疑乎?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云:“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遇时来纡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恐异时、杯酒复相思,云山隔。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不用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如此词用韵,岂得以诗韵中通转部例之。若使戈顺卿辈审定,又将横驰臆断,如改白石摸鱼儿词韵之谬解,不亦滋後学大惑乎。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耑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湘绮诵此词,以为此“全”字韵,可当“三语掾”,自来未经人道。

阳关曲答李公择云:“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是阕第三句第五字,以入声为协律,盖虻於“劝君更尽一杯酒”也。

阳关曲,中秋作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不”字律妙句天成。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此作词云:“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燕子楼未必可宿,盼盼更何必入梦,东坡居士断不作此痴人说梦之题亟宜改正。公以“燕子楼空”三句语秦淮海,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余尝深味是言,若发奥司。昨赋吴小城观梅水龙吟,有句云:“对此茫茫,何曾西子,能倾一顾。又水漂花出,无人见也,回阑绕,空怀古。”自信得清空之致,即从此词悟得法门,以视旧咏吴小城词,竟有仙凡之判。

临江仙,龙丘了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数日,见者以为异人。其後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曰静安居士,作此词赠之,云:“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峡路,却见洛阳花。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词句亦飘飘欲仙。

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绝胜。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云:“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突兀而起,仙乎仙乎。“翠壁”句奇崭,不露雕琢痕。上阕全写梦境,空灵中杂以凄丽,过片始言情,有沧波浩渺之致,真高格也。“云梦”二句,妙能写闲中情景,煞拍不说梦,偏说梦来见我,正是词笔高浑,不犹人处。

江城子,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於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後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云:“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馀龄。”读东坡先生词,於气韵格律,并有悟到空灵妙境,匪可以词家目之,亦不得不目为词家,世每谓其以诗入词,岂知言哉。董文敏论画曰:“同能不如独诣。”吾於坡仙词亦云。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足徵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洞仙歌,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坡老改添此词数字,诚觉气象万千,其声亦如空山鸣泉,琴筑竞奏。

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构,一尊还酹江月。”容斋续笔“诗词改字”一条,谓向巨源云:“元不伐家有鱼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顺赤壁’,‘穿空’为‘崩云’,‘拍岸’为‘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如寄’,不知此本今何在也?”案:此从元祐云间本,唯“崩云”二字与山谷所录无异。汲古刻固作“穿空”“拍岸”,此又作“裂岸”,亦奇。愚谓他无足异,只“多情应是”句,当从鲁直写本校正。曩见陈伯韬斋头有王壬老读是词校字,改“了”字为“与”,伯韬极倾倒,余笑谓此正是湘绮不解词格之证,即以音调言,亦哑凤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亦有所感触,不必附会温都监女故事,自成馨逸。

满庭芳,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云:“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榦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乌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挫挫。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健句入词,更奇峰郁起,此境匪稼轩所能梦到。不事雕凿,字字苍寒,如空岩霜榦,天风吹堕颇黎地上,铿然作碎玉声。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云:“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气,便入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用生出无限情思。

醉蓬莱,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於栖霞楼。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是词云:“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红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史记陈轸谓犀首:“公何好饮。”云:“无事也。”东坡诗中,恒用“无事酒”本此。结处掉入仓茫,便有无限离景。

鹧鸪天云:“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看。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渊明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此词从陶诗中得来,逾觉清异,较“浮生半日间”句,自是诗词异调。论者每谓坡公以诗笔入词,岂审音知言者。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云:“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澹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人外之游,澹然仙趣。

满庭芳,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云:“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君仙笑我,千缕挂烟穰。”桃溪客语载阳羡邵氏,因东坡此词,遂名所居曰“天远堂”。余曾於吴市,见一古砂壶,底有篆文,即此堂名,乃知为宋制邵家故物,惜未购致为憾耳。

水龙吟,次韵章质天杨花词云:“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因困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艰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煞拍画龙点睛,此亦词中一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云:“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桀。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词境至此观止矣。云锦成章,天衣无缝,是作从至情流出,不假熨贴之工。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云:“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曰。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後楚山空,沣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此与柳词同一体,其平侧微异处,正其音律之清浊相和,匪若万红友所注可平可仄之例也。

水龙吟云:“小沟东接长江,柳隄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间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有声画,无声诗,胥在其中。

永遇乐云:“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指点裁成,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纶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揽清歌、馀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绿鬓朱颜,怱怱拚了,却记花前醉。明年春到,重寻幽梦,应在乱莺声里。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案此词又见石林词,元刻既无之,毛本又以意题作“眺望”,当据元刻及叶梦得词,删去此阕。

猜你喜欢
  卷一·彭定求
  今传是楼诗话 四·王揖唐
  ●全史宫词卷十五 十国·史梦兰
  第四十七回 山寇乌合劫城池 泼妇鸩毒弑夫主·萧晶玉
  第二十四出 惊变·洪昇
  第四折·宫天挺
  《词综》(卷三十五 补)·朱彝尊
  《词综》(卷十二)·朱彝尊
  流浪人的夜歌·戴望舒
  三集卷四十·乾隆
  卷一百三·冯惟讷
  卷三十九·冯惟讷
  卷五·王安石
  明诗平论二集卷一·朱隗
  苇航漫逰稿巻一·胡仲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樱桃园·沈泰

    (会稽澹居士编新安如道人评) 正目汪学士口传古字,魏书生病阻文场。 张女子一言梦报,欧状元千载名扬。 △第一折 【满江红】〔生儒巾上〕六尺青衫,秋水映丰神楚楚。受寒窗灯火,十年辛苦。宝剑床头声暗吼,霜毫梦里花争吐。笑

  • 卷四十六 后燕録四·崔鸿

    慕容宝 慕容宝字道佑小字库勾垂之第四子也元玺元年生于信都少而轻果无志操好人佞已秦苻坚时为太子洗马万年令坚淮肥之役以宝为陵江将军及为太子砥砺自修敦崇儒学工谈论尤善属文曲事垂左右以求

  • 第三回 忧父病重托赵则平 肃军威大败李景达·蔡东藩

      却说皇甫晖、姚凤,既被周兵擒住,唐兵自然大溃,滁州城不战即下。匡胤入城安民,即遣使押解囚虏,向周主处报捷。周主受俘后,命翰林学士窦仪,至滁州籍取库藏,由匡胤一一交付。既而匡胤复欲取库中绢匹,仪出阻道:“公初入滁,就使

  • 读礼通考卷三·徐乾学

    丧期三表下干学案仪礼大功小功殇服序于成人服之前惟缌麻杂叙今考开元政和礼皆分章各叙较便稽览且唐宋又有増益之殇服势难杂序矣其仪礼原序仍以次第识于下杨信斋仪礼图干学案歴代丧服之制列之为表而悟古今之变焉先王之

  • 卷六十二·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张晏曰南方阳也火水配也水为阴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二四裔考西南夷云南土司一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诏谕云南诸郡蛮时大军至滇梁王走死既置云南府自是诸郡以次来归明史土司传曰云南诸郡垂及累世规

  • 卷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田赋考水利田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一月诏浙西监司募饥民修水利初孝宗乾道二年六月知秀州孙大雅代还言州有柘湖淀山湖当湖陈湖支港相贯西北可入於江东

  • 卷六十八 易四·黎靖德

      ◎乾上   问:"'乾坤',古无此二字。作易者特立此以明道,如何?"曰:"作易时未有文字。是有此理,伏羲始发出。"〔可学〕以下总论乾坤。   乾坤只是卦名。乾只是个健,坤只是个顺。纯是阳,所以健;纯是阴,所以顺。至健者惟天,至

  • 论语精义卷十上·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十上 宋 朱子 撰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范曰见危致命者不为义疚也见得思义不为利回也祭思敬丧思哀举其大者知其细也孔子以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亦可以为今

  • 第34章&nbsp;奔丧·戴圣

    奔丧的礼节:刚一听到父亲(或母亲)去世的噩耗,二话不讲,只用哭泣回答使者,尽情地痛哭;然后向使者询问父母去世的原因,听过使者的叙述以后,接着又哭,尽情地痛哭。于是就动身上路。每天的行程是一百里,白天赶路,夜间住下休息。只有奔

  • 称赞功德品第八·佚名

    尔时贤护菩萨。及宝得离车子。善商主长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罗达多摩纳。水天长者与五百徒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即以五百上服奉覆世尊,复以多种供具供养世尊,心乐法故各以己身奉承如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是贤护菩萨

  • 佛教访问团通电·太虚

    各通讯社、各报馆、转全国同胞、海外侨胞、暨全世界佛教徒公鉴:太虚等顷因国中文化界之启发,佛学人士之赞助,及海外各地佛徒之吁请,爰组织成立本团,将赴缅甸、锡兰、印度、暹罗等处,朝拜佛教诸圣地,访问各地佛教领袖,藉以联络

  • 宏智禅师广录 第六卷·正觉

    宏智禅师广录 第六卷明州天童觉和尚法语比丘普崇集序廓冲明之鉴。而洞照不遗。发玄枢之机。而信彩必中。具正眼浚洪辩者。有是哉。师居太白峰下。龙象蹴踏。锤凿敲击。辞意漫演罔不精到。或士庶信道而叩其方。

  • 卷第二十一·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义一也。而 解有深浅。解在人。而义不在人。夫义者固天以之覆。地以之载。人以之生也。然能知天之所以覆而载其上。知地之所以载而履其下。知人之所以生而处

  • 卷第一·佚名

    达变权禅师语录卷第一侍者海澄记录住明州慈溪县五磊山灵峰禅寺语录佛殿释迦是长兄弥勒是同学互换主宾递相酬醋今朝正令既当行展坐具云请看当阳者一着。伽蓝伽蓝真宰护世出世辅弼丛林辨魔拣异相与建法幢莫负灵山记。

  • 述庵秘录·王钟麒

    《述庵秘录》,清末王无生撰,所记多为晚清官闱辛秘,如“同治帝之轶事”、“孝贞后之暴薨”、“珍妃坠井”等。 据民国《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

  • 灵芬馆词话·郭麐

    二卷。清郭麐撰。郭麐著有《金石例补》,是有名的浙派词人。其论词推许南宋姜夔、张炎一派,于清代词人则奉朱彝尊为教主。本书论述清初及同时友朋之词,间亦及于宋元诸家。卷首即开宗明义,分词体为四派:风流华美,浑然天成,以晚

  • 佛名经(十二卷)·佚名

    凡十二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中列举数千佛、菩萨及辟支佛之名,谓受持读诵诸佛名号而思惟赞叹者,能得现世安稳,远离诸难,消灭诸罪,于未来世得无上菩提。有关诸佛之数目,丽本与宋、元、明三本所举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