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与中国女学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嘉坡静芳女校讲──

今天承贵校长约来参观,因此得与诸位相见。我知道星洲的学生,非常爱国,对于祖国募捐很为努力;而于国际情形亦均能明了,这是不用多说了。现在从佛教与中国的女子关系说一点:中国人通俗误以为佛教只是和尚或尼姑的,其次、则有斋公斋婆,而一般社会士女是无关的,尤其与青年是不能接触相近的。这种误解,是中国古老的习惯上,将人生在世等等关系划归儒教,而佛教、道教是方外,即世外的人。因为道教在求长生不死,而佛教专在求死后来生的幸福。造成这种风俗思想,是宋明的儒教──读书人造成的。佛教在隋、唐时代很兴盛,那时有三阶教,做的社会公益事业很大,就是国家有时候也须向其借贷,因此、受到国家社会的嫉视,将其禁止。到了宋朝,连三阶教的名字都没有人知道。直到炖煌石室出现,这才发现出来;而当时参加的,都是社会的优秀分子。以后佛教因避免与儒教的政治冲突,退到山林里。由此、中国佛教不是佛时代的佛教,也不是佛教初传到中国的真相,乃是宋朝以后的禅宗家风。清季以后,学校教育兴起。学校最初是教会办的,后来我国仿效教会学校设立,提倡变法,对中国原有的学说,都被诬毁。如谓佛教是无益的,专是斋公斋婆的迷信。由此、受过小学教育的,即受这种不良的观念,故对佛教认为不是应接近的,更不是青年所需要的。但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因研究哲学而生起了解的人很多。近来中国的知识份子,因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认为与佛教分不开的;研究哲学的人,也认佛学是世界一种高深哲学,由此对佛教又有相当了解。故中国佛教已随中国民族的复兴而复兴起来,政府及社会领袖,已有很多信解佛教。对佛教如不了解,即对中国的文化无法认识清楚。中国原有的文化,可分下列的几种:一、周秦子学,二、汉清经学,三、隋唐佛学,四、宋明理学,五、汉唐文学;总合之、才成中国文化。然汉唐文学,是集周秦子学和佛学而成立。至于宋明理学,更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尤其是受了禅宗的暗示。所以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不能不研究佛教。在世界学术思想史上,分西洋学术思想、印度学术思想,希腊学术思想、中国学术思想。或把希腊思想包括在西洋思想之内,或为世界三大学术思想。但印度思想的代表,即是佛教。各位都是爱国的,而星洲又是交通的枢纽,如要对中国民族文化有澈底了解,及对世界文化有相当认识,则于佛学也需要研究了。

研究佛学,先要把过去的误解扫除,把观念改变,尤其爱国的青年,更须要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有澈底的了解。在佛学经典上,并不赞成女子出家,而佛对在家女子说的却很多:如胜鬘经、月上女经、玉耶女经等。有的是为青年妇女说的,有的是为壮年妇女说的,有的是为老年妇女说的。由在家妇女的学佛,建立家庭教育。今天顺便介绍几本经,如有兴趣,可以选出一部分研究参考。(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八·智旭
  杂宝藏经卷第三·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一·隐元
  证契大乘经卷上(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八·子璇
  卷第二十二·呆翁行悦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三重法界观·太虚
  论议品第五·佚名
  卷四百三十三·佚名
  自 造·太虚
  为瓶沙王说法品第十四·佚名
  发菩提心论开题(注)·太虚
  佛说五王经·佚名
  卷第三十四·白岩净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范仲淹领张千上,云)忠诚报国为良吏,留取芳名载汗青。老夫范仲淹是也。今差狄青押衣袄车,前去西延边赏军去。不想到于河西国,被史牙恰和昝雄邀截了衣袄扛车,赶入黑松林去了。老夫奉圣人的命。差飞山虎刘庆,前去取狄青首级。

  • 卷十七·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七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四十四首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鲁郡卽兖州弘农郡卽虢州俱属河南道为上州上州刺史别驾之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白玉

  • 巻九·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九宋 邵浩 编东坡杜介送鱼新年已送黄封酒旧老仍分赪尾鱼陋巷闗门负朝日小园除雪得春蔬病妻起斫银丝鲙稚子欢寻尺素书醉眼朦胧覔归路松江烟雨晚踈踈栾城次韵天街雪霁初通驷禁籞冰开渐跃鱼十

  • 第五十二回 守安庆仗剑戮叛奴 下南昌发兵征首逆·蔡东藩

      却说王守仁到了临江,与知府戴德孺接谈,德孺向守仁问计,守仁道:“是处地濒大江,且与省会甚近,易攻难守,不若速趋吉安,还可整顿防务,抵御叛贼。”德孺又问道:“我公晓畅军机,料敌如神,今日宸濠举兵,应趋何向?”守仁道:“为宸濠计,

  • ●复社纪略卷之一·陆世仪

    令甲以科目取人,而制义始重。士既重于其事,咸思厚自濯磨,以求副功令。因共尊师友,互相砥砺,多者数十人、少者数人,谓之文社;即此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遗则也。好修之士,以是为学问之地;驰骛之徒,亦以是为功名之门:所从来旧矣。粤

  • 凡例·张廷玉

    一纲目三编现在遵旨照御批通览辑览改纂凡纪年系统诸大端及一切书法均应仰遵笔削定例永示凖绳至三编原本每年所列纲目不过数条而辑览内条数较多于一代治忽所关更为明备自应将辑览所增一并敬谨添辑一查朱子纲目原有尹起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刑法略二·纪昀

    刑法畧 【二】厯代刑制 【宋】○厯代刑制二宋△宋宋法制因唐及五代之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 【按玉海云国初用唐律令格式外有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清泰编敕晋天福编敕周广 顺类敕显德刑统皆参用焉】 太祖惩五代藩镇专杀之弊

  • 一四六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委员解送书籍并汇叙目录呈明折·佚名

    一四六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委员解送书籍并汇叙目录呈明折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日臣勒尔谨、毕沅、杨嗣曾跪奏,为恭进书籍事。窃臣等钦奉谕旨,会同购访遗书,于上年十二月内,将设法办理章程及现在购获书目开单会奏。奉朱批

  • 王郁传·脱脱

    王郁,京兆万年县人,唐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之庶子。伯父王处存镇守义武,去世,三军推戴其子王郜继任,以王处直为都知兵马使。光化三年(900),梁王朱全忠进攻定州,王郜派王处直拒战于沙河。处直兵败,入城赶走王郜,郜逃奔太原。乱军

  • 卷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三乐略【二】祀飨正声【臣】等谨按郑樵於祀飨正声自汉郊祀十九章东都五诗外仅列梁之十二雅唐之十二和然犹谓其雅颂不分神人互用後若汉之十二成周之十二顺宋之十二安金之十二宁皆依仿梁制而

  • 卷九·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九 宋 严粲 撰 齐    国风 【谱曰齐者古少皥之世爽鸠氏之墟周武王伐纣封太师吕望於齐是谓齐太公都营丘後五世哀公政哀荒淫怠慢纪侯谮之於周懿王使烹焉齐之变风始作○疏曰汉书地理志云齐郡

  • 儒佛异同论之二·梁漱溟

    佛教传入中国后,社会上抵拒之者固有其人,而历来亦有不少躬行修养之儒者领悟于彼此相通之处辄相附会而无辨焉,是不可不再一申论之。儒书足以征见当初孔门传授心要者宜莫如《论语》;而佛典如《般若心经》则在其大乘教中最为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序楞严梦释序窃闻三界蘧庐一生旦宅牵缠缴于古槐之穴逐幻遗真竖柴栅于华胥之涂将清换浊岂谓迷其珠而非醉乌知魅其首而自狂观夫脱粘之猿则劳息之绊尽矣旋及奔焰之鹿何贪妄之懆如之故我薄伽之宝筏欣开易搅

  • 杼山集·皎然

    诗文集,十卷。唐皎然撰。皎然,字清昼,人称昼公、昼上人,湖州 (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颜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亦与其事,因而声名大著。

  • 乔氏易俟·乔莱

    清乔莱撰。十八卷。《四库全书》本。清乔莱(1642—1694)撰。乔莱字石林,江苏宝应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曾典广西乡试,参与《明史》纂修。康熙二十年(1687)罢官归里,后召还,

  • 龙城录·柳宗元

    轶事小说集。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旧题唐柳宗元撰。二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是书唐艺文志未著录,宋人何远以为本朝王铚所作,假托柳氏大名。朱熹亦持何氏观点。清四库馆臣进而检讨书中文字,颇以笔力贫

  • 金陵秋·林纾

    章回小说。近代林纾著,署“冷红生”。三十章。全用文言写成。叙王仲英于辛亥广州起义后,南下辅佐镇江标统林述卿,与胡秋光女士一见倾心。仲英到军队后,正值武昌起义,上海、江苏光复,镇江亦随之起义,林率部攻南京,仲英临阵负伤

  • 菩萨修行经·佚名

    一卷,西晋白法祖译。又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之异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