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夭壽第十四

  或問:孔子稱仁者壽,而顔淵早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比干、子胥身陷大禍,豈聖人之言不信而欺後人耶?故司空頴川荀爽論之,以爲古人有言,死而不朽,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身殁矣,其道猶存,故謂之不朽。夫形體者,人之精魄也;德義令聞(徐湘琳曰:"又作'德音令問',問通'聞'。"按程本、四庫本均作'德義令聞'。)者,精魄之榮華也。君子愛其形體,故以成其德義也。夫形體固自朽弊消亡之物。壽與不壽。不過數十歳;德義立與不立,差數千歳,豈可同日言也哉!顔淵時有百年之人,今寜復知其姓名耶?《詩》云:"萬有千歳,眉壽無有害。"人豈有萬壽千歲者,皆令德之謂也。由此觀之,仁者壽豈不信哉!《傳》曰:"所好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比干、子胥皆重義輕死者也,以其所輕,獲其所重,求仁得仁,可謂慶矣。槌鍾擊磬所以發其聲也,煑鬯燒薰所以揚其芬也。賢者之窮厄戮辱,此搥擊之意也;其死亡陷溺,此燒煑之類也。北海孫翶以爲:死生有命,非他人之所致也,若積善有慶,行仁得壽,乃敎化之義,誘人而納於善之理也。若曰積善不得報,行仁者凶,則愚惑之民,将走千惡(原注:"一作'移其性'。" 徐湘琳曰:"千,當作'于'。")以反天常,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至也。若夫求名之徒,殘疾厥體,冒厄危戮以徇其名(徐湘琳曰:"俞樾曰:厄,當作'犯'。",則曾參不爲也。子胥違君而適讐國,以雪其恥,與父報讐,悖人臣之禮,長畔弑之原。又不深見二主之異量,至於懸首不化,斯乃凶之大者,何慶之爲?幹以爲二論皆非其理也,故作《辨夭壽》云。

  幹聞先民稱所惡於知者爲鑿也,不其然乎?是以君子之爲論也,必原事類之宜而循理焉。故曰:說成而不可間也,義立而不可亂也。若無二難者,苟旣違本而死,又不以其實。夫聖人之言廣矣大矣,變化云爲,固不可以一槩齊也。今將妄舉其目,以明其非。夫壽有三:有王澤之壽,有聲聞之壽,有行仁之壽。《尚書》曰"五福,一曰壽",此王澤之壽也;《詩》云"其德不爽,壽考不忘",此聲聞之壽也;孔子曰"仁者壽",此行仁之壽也。

  孔子云爾者,以仁者壽。利養萬物,萬物亦受利矣,故必壽也。荀氏以死而不朽爲壽,則《書》何故曰"在昔殷王中宗(徐湘琳曰:"《書·無逸》,在昔作'昔在'。",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寔(徐湘琳曰:"《書·無逸》原作'時',同義。"舊勞於外,爰曁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隂,三年不言,惟言乃雍,不敢荒寜。嘉靖殷國(徐湘琳曰:"《書·無逸》作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爲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庶民,不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不知稼穡之難艱,不知小人之勞苦,惟躭樂是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者,周公不知夭壽之意乎?故言聲聞之壽者,不可同於聲聞(徐湘琳曰:"當作'王泽'。",是以逹人必參之也。孫氏專以王敎之義也,惡愚惑之民將反天常,孔子何故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又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欲使知去食而必死也,昔者仲尼乃欲民不仁不信乎?夫聖人之敎,乃爲明允君子,豈徒爲愚惑之民哉!愚惑之民,威以斧鉞之戮,懲以刀墨之刑,遷之他邑,而流於裔土,猶或不悛,况以言乎?故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然則荀、孫之義,皆失其情亦可知也。

  昔者帝嚳已前尚矣,唐虞三代,厥事可得略乎聞。自堯至於武王,自稷至於周、召,皆仁人也。君臣之數不爲少矣,考其年壽不爲夭矣,斯非仁者壽之驗耶?又七十子豈殘酷者哉?顧其仁有優劣耳,其夭者惟顔回。據一顔回而多疑其餘,無異以一鈎之金,權於一車之羽,云金輕於羽也。天道迂濶,闇昧難明,聖人取大略以爲成法,亦安能委曲不失、毫芒無差跌乎!且夫信無過於四時,而春或不華,夏或隕霜,秋或雨雪,冬或無冰,豈復以爲難哉!所謂禍者,已欲違之而反觸之者也,比干、子胥已知其必然而樂爲焉,天何罪焉?天雖欲福仁(原注:"一作人。"按徐本注中曰據舊校改而正文實未改。)亦不能以手臂引人而亡之(徐湘琳曰:"俞樾曰:亡,疑當作'與',與作与,故誤為'亡'字。",非所謂無慶也。荀令以此設難,而解以槌擊燒薰,於事無施;孫氏譏比干、子胥,亦非其理也。殷有三仁,比干居一,何必啓手,然後爲德。子胥雖有讐君之過,猶有觀心知仁,懸首不化,固臣之節也。

  且夫賢人之道者,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或見危而授命,或望善而遐舉,或被髪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或辭聘而山棲,或忍辱而俯就,豈得責以聖人也哉!於戯!通節之士,實關斯事,其審之云耳。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 丧服第十一·郑玄
  卷八十六·湛若水
  卷十四·孙奇逢
  大学章句序·景星
  卷二十七·胡广
  卷七·项安世
  提要·毛奇龄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周梦颜
  卷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欧阳竟无
  辯中邊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无 神 论·太虚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佚名
  卷八·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八·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代诗话卷五·郑方坤

      吴越 南汉  罗隐  隠字昭諌新登县人本名横凡十上不中第遂更名始谒武肃王不见用以所为夏口诗标于卷首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王览之大笑因加殊遇复命简书辟之曰仲宣逺托刘荆州都縁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二·张岱

    乙酉殉难列传(有总论)烈矣哉,门户之祸人国家也!我明之门户,日久日甚:万曆之时,有门户科道;天启之时,有门户宦官;崇祯之时,有门户宰相;弘光之时,有门户天子。夫天子未尝有以门户称者;称之,自弘光始。盖弘光为福王世子,「梃击」、「妖书

  • 大明英宗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正统十年二月乙巳朔命故朵林山卫指挥同知个郎哥子乞丁哥指挥佥事忽失木子替麻哈俱袭职○夜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光明烛地出天津东行至败瓜后二小星随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曹翼为右副都御史翼在甘肃参赞军务九年考满吏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正统三年夏四月甲寅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来朝赐羊酒等物○命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陈积仓粮时行在户部奏四布政司所属郡邑多不通舟楫递年存留粮米若尽彼处文武官吏军士岁用会计其中有二三十年

  • 一七一 谕内阁着四库全书处总裁等将藏书人姓名附载于各书提要末并另编《简明书目》·佚名

    一七一 谕内阁着四库全书处总裁等将藏书人姓名附载于各书提要末并另编《简明书目》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办理四库全书处进呈总目,于经史子集内,分晰应刻、应抄及应存书名三项。

  • 卷五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绦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绦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集解

  • 史弼传·宋濂

    史弼,字君佐,一名塔剌浑,蠡州博野人。曾祖史彬,太师、国王木华黎兵南下时,率乡人数百家投降蒙古。故蒙军破蠡州,杀戮百姓,唯彬与同降者幸免。史弼精通蒙古语言,臂力过人,能拉强弓,能将重四百斤的石狮举起放到数步以外地方。潼关

  • 194.沈括出使·林汉达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

  • 卷十五·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敬祖考 易豫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徳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臣若水通曰此豫卦象辞言圣人体豫之功用也殷盛也豫

  • 春秋亿卷四·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于是僖未而即位何也即位必歳首不可以缓故而旷年无君也二月癸亥日有食之杜氏曰不书朔官失之也天王使叔服来防谷梁曰曰防其志重天子之礼也夏四月丁巳

  • 梵网六十二见经全文·佚名

    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游於俱留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随佛及比丘僧。异道人须卑。谤佛无央数。及谤法比丘僧。弟子梵达摩纳。嵯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是师弟子便共诤

  • 鼻奈耶卷第九·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波斯匿大臣伊沙多富兰那[打-丁+翕]跋提见谛人。将诸比丘往看军马。诸比丘亦有亲里。在军中留。比丘住三日。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出家为道。必当传彼此语。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给孤独长者于逝多林施多衣物已。告诸大众曰。但是世尊弟子。于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得圆满者。应合礼敬尊重供养。无上福田堪销物利者。于我施物随意受之。时漏尽人咸作是说。我复何能为此衣

  • 卷第二十·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二十南岳下十五世龙门远禅师法嗣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成都史氏子。初依大慈宗雅心醉楞严。逾五秋。南游谒诸尊宿。始登龙门。即以平时所得。白佛眼。眼曰。汝解心已极。但欠着力开眼耳。遂俾职堂司。一日

  • 所行藏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一 施波罗蜜第一 阿伽提所行一于十万劫与四无量[劫]其间所为之一切行,为熟练菩提者。二于过去劫依有除有间之行,于此劫我谈出行,向我闻之!三、四我名阿伽提苦行者,于空漠彼森等荒野,入住广大之阿兰若时

  • 江湖后集·陈起

    南宋诗总集。二十四卷。南宋陈起初编,四库馆臣重纂。此编虽名《江湖后集》,然而并非陈起原编之《江湖后集》,而是针对《江湖小集》而言,此二集皆为四库馆臣所命之名。四库馆臣检《永乐大典》,见其中有《江湖集》、《

  • 三楚新录·周羽翀

    宋初周羽翀撰。周羽翀籍贯不详,自署称“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桂州修仁 令”。全书三卷,分别记叙长沙马殷、武陵周竹逢、江 陵高季兴事迹,因三家皆据楚地称王,故称“三楚”。书 中所述兴废始末,与欧阳修《新五代史》

  • 出生无量门持经·佚名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持经之持,为陀罗尼之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