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

  却说刘渊得王宏归报,慨然语道:“颖不用我言,弃邺南奔,真是奴才,但我尝受他知遇,保荐为冠军将军,寓邺以来,他总算待我不薄,我既与约相援,不可不救。”颖保荐刘渊,从渊口中叙出,笔不渗漏。说毕,即命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率步骑兵二万,将讨鲜卑。刘宣等入阻道:“晋人不道,待我如奴隶,我正恨无力报复,今彼骨肉相残,自相鱼肉,乃是天厌晋德,授我重兴的机会。鲜卑乌桓,与我同类,可倚以为援,奈何反发兵攻击?况大单于威德方隆,名震远迩,诚使怀柔外部,控制中原,就是呼韩邪基业,也好从此恢复了。”渊笑答道:“卿言亦颇有见识,但尚是器小,未足喻大。试想禹出西戎,文王生东夷,帝王有何常种?今我众已至十余万,人人矫健,若鼓行而南,与晋争锋,一可当十,势若摧枯,上为汉高,下亦不失为魏武,呼韩邪亦何足道哩?”确是枭雄。刘宣等皆叩首道:“大单于英武过人,明见万里,原非庸众所能企及,请即乘势称尊,慰我众望。”渊徐徐答道:“众志果已从同,我亦何必援颖,且迁居左国城,再作计较。”宣等遵令起身,各整行装,随渊徙至左国城。远近依次归附,又达数万人,正拟拥众称尊,雄长北方,不料西方巴蜀,已有人先他称王,遂令野心勃勃的刘元海,急不暇待,便树起大汉的旗帜来了。

  小子按时叙事,不得不先将蜀事表明,再述刘渊开国情形。李雄称成都王,比刘渊略早,本回虽以渊为主,但称王实始于雄,且正可就此带叙,故随笔插入。自李雄得取成都,遂奉叔父李流,一同居住。应十五回。蜀民相率避乱,或南入宁州,或东下荆州,城邑皆空,野无烟火。惟涪陵人范长生,挈千余家依青城山,依险自固。流无从掠食,部众饥困。平西参军徐轝,求为汶山太守,特向益州刺史罗尚献谋,谓“流已乏食,正好进讨,且可邀范长生为犄角,并力合攻”云云。偏尚不肯依议,惹动轝怒,反出城附流,并为流往说长生,运粮济困,尚固失策,轝亦不忠。流军复振。既而流病将死,嘱部将等协力事雄,部将共愿遵嘱,俟流死后,即推雄为益州牧。雄使将校朴泰,通书罗尚,伪言愿为内应。尚遽令降氐隗伯攻郫城,陷伏被擒。雄赦免隗伯,使李骧带领降卒,夜至成都,诈称已得郫城,还兵报捷。守卒不知有诈,开门纳入。骧即杀死守吏,据住外城。惟内城还是关着,未曾失手。罗尚急登陴抵御,堵住外兵,骧留兵攻扑,自往截尚粮道,适值犍为太守袭恢,运粮前来,被骧麾兵掩击,将恢杀死,尽把粮车夺去。尚困守孤城,无粮可食,再经骧还军攻击,更由雄添兵相助,眼见得朝不保暮,危如累卵,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乃留牙将张罗居守,自率左右开门夜遁。张罗以尚为镇将,还且弃城逃生,自己位居偏裨,何苦为国殉难,便即插起降旗,纳入骧军。骧迎雄入成都,兵不血刃,坐得了西蜀雄藩。梁州刺史许雄,坐视不救,由晋廷召还治罪。罗尚逃至江阳,遣使表闻,适晋廷大乱,无暇加谴,但令他权统巴东巴郡涪陵诸郡,收取军赋。尚又遣别驾李兴,赴荆州乞粮,镇南将军刘弘,拨给粮米三万斛,尚乃得自存,但苦兵力衰残,不能再复成都。

  李雄占据成都数月,因范长生素有德望,见重蜀民,乃欲迎立为君,自愿臣事长生。长生不肯应命,雄乃自即成都王位,大赦境内,号为建兴元年。除晋弊制,约法七章,令叔父骧为太傅,兄始为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尊母罗氏为王太后,追号父特为景王,又遣使往迎范长生。长生自青城山登舆,布衣应征,及抵成都,甫入城闉,即见雄下马相迎,握手引进,延他上坐,称为范贤,详询政治。长生约略对答,甚惬雄心。雄即亲递板册,拜为丞相。长生也乐得受命,坐享安荣,嗣复劝雄称帝,便是这位范贤人了。句中有刺。看官!试想李雄是个流民子弟,还能据地称雄,何况五部大都督刘渊,才兼文武,识迈华夷,怎尚肯蜷伏一隅,不思自主呢?当下由刘宣等奉书劝进,请他筑坛即位,立国纪元。渊笑语道:“昔汉有天下,历世久长,恩结人心,所以昭烈帝仅据益州,尚能与吴魏抗衡,相持至数十年。我本汉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继,有何不可?我就称为汉王便了。”乃命就南郊筑坛,也是告天祭地,仿行汉制。登坛这一日,五部胡人,统来谒贺。刘渊令竖起大汉旗帜,居然祖述汉朝,下令谕众道:

  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威倾中外,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义,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辉,炎光再阐。自和安以后,皇嗣渐颓,天步艰难,国统濒绝。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獗,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委弃万国,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今天诱其衷,悔祸星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尪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特此令知。录入此文,见得张冠李戴,可发一噱。

  此令下后,即改易正朔,称为元熙元年。国仍号汉,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筑庙祭祀,汉祖汉宗,不意有此贤子孙。追尊安乐公刘禅为孝怀皇帝。禅若有知,更乐不思蜀了。一切开国制度,皆依两汉故例。立妻呼延氏为王后,长子和为世子,鹿蠡王聪守职如故。族子曜生有白眉,目炯炯有赤光,两手过膝,身长九尺三寸,少时失怙,由渊抚养,成人后既长骑射,尤工文字,渊尝称为千里驹,因亦授为建武将军。命刘宣为丞相,召上党人崔游为御史大夫,后部人陈元达为黄门侍郎,崔游为上党耆硕。渊曾从受业,至是固辞不受。不愧醇儒。陈元达亦尝躬耕读书,渊为左贤王时,曾招为僚属,元达不答,此次驿书往征,却欣然就道,愿为渊臣。见利忘义,怎得善终。他如刘宏刘景刘延年等,皆渊族人,并授要职,不消细说。渊僭号旬日,即率众往攻东嬴公腾。腾遣将军聂玄率兵出拒,行次大陵,与渊军相值。两下交锋,勇怯悬殊,才及数合,玄军大败,狼狈遁归。腾闻败大惧,亟领并州二万余户,避往山东,渊乃四处寇掠,入居蒲子。是为五胡乱华之首。复遣曜进寇太原。曜兵锋甚锐,连陷泫氏屯留长子诸县。别将乔晞,往攻介休。介休县令贾浑,登城死守,约历旬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斗大孤城,怎能支持得住,便被乔晞陷入。浑尚率兵巷战,力竭被擒,晞勒令投降,浑正色道:“我为大晋守令,不能保全城池,已失臣道,若再苟且求活,屈事贼虏,还有什么面目,得见人民?要杀便杀,断不降汝!”晞听着贼虏两字,当然发怒,即喝令推出斩首。裨将尹崧进谏道:“将军何不舍浑,也好劝人尽忠。”晞怒答道:“他为晋尽节,与我大汉何涉?”遂不从崧言,促使牵出。忽有一青年妇人,号哭来前,与浑诀别。晞闻声喝问道:“何人敢来恸哭?快与我拿来!”左右奉令,便出帐拘住妇人,牵至晞前,且报明妇人来历,乃是贾浑妻宗氏。晞见她散发垂青,泪眦变赤,颦眉似锁,娇喘如丝,不由的怜惜起来,便易怒为喜道:“汝何必多哭,我正少一佳人呢。”语犹未了,外面已将浑首呈入,宗氏瞧着,越觉狂号。晞尚狞笑道:“休得如此,好好至帐后休息,我当替你压惊。”宗氏听了,反停住了哭,戟指骂晞道:“胡狗!天下有害死人夫,还想污辱人妇么?我首可断,我身不可辱,快快杀我,不必妄想!”斩钉截铁之语,得诸巾帼,尤属可敬。晞尚不忍加害,再经宗氏詈骂不休,激动野性,竟自拔佩刀,起身下手。宗氏引颈就戮,渺渺贞魂,随夫俱逝,年才二十余岁。叙入此段,特为忠臣义妇写照。当有消息传报刘渊,渊不禁大怒道:“乔晞敢杀忠臣,并害义妇,假使天道有知,他还望有遗种么?”遂命厚葬贾浑夫妇,且将乔晞追还镌秩四等。已而东嬴公腾,又遣部将司马瑜周良石鲜等,分统部曲,往攻离石,与渊将刘钦交锋,四战皆败,一并逃归。渊更得横行北方,无人敢撄。晋廷又内乱未休,还顾着甚么边防?就是一座洛阳城中,也弄得乱七八糟,迄无宁日。张方迎帝入都,专制朝政,不但公卿百僚,无权无势,连太弟颖亦削尽权力。都下人士,统惮方凶威,莫敢发言。惟豫州都督范阳王嫚,徐州都督东平王楙,从外上表道:

  自愍怀被害,皇储不建,委重前相,辄失臣节,是以前年太宰颙与臣永维社稷之贰,不可久虚,特共启成都王颖,以为国副。受重之后,弗克负荷,小人勿用而以为心腹,骨肉宜敦而猜嫌荐至,险诐宜远而谗说殄行,此皆臣等不聪不明,失所宗赖,遂令陛下谬于降授,虽戮臣等,不足以谢天下。今大驾还宫,文武空旷,制度荒废,靡有孑遗。臣等虽劣,足匡王室,而道路流言,谓张方与臣等不同,悠悠之口,非尽可凭。臣等以为太宰憘德元元,著于具瞻,每当义节,辄为社稷宗盟之先。张方受其指教,为国效劳,此即太宰之良将,陛下之忠臣;但以秉性强毅,未达变通,且虑事翻之后,为天下所罪,故不即西还耳。臣闻先代明主,未尝不全护功臣,令福流子孙。自中叶以来,陛下功臣,初无全者,非必人才皆劣,实由朝廷驾驭失宜,不相容恕,以一旦之咎,丧其积年之勋,既违周礼议亲之典,且使天下人臣,莫敢复为陛下致节者。臣等此言,岂独为一张方?实为社稷远计,欲令功臣身守富贵。臣愚以为宜委太宰以关右之任,自州郡以下,选举受任,一皆仰成,若朝之大事,废兴损益,每辄畴咨,此则二伯述职,周召分陕之义,陛下复行于今时。遣方还郡,令群后申志,时定王室,所加方官,请悉如旧,则忠臣义士有劝,功臣必全矣。司徒戎异姓之贤,司空越公族之望,并忠国爱主,小心翼翼,宜干机事,委以朝政。安北将军王浚,率身履道,远近所推,如今日之大举,实有定社稷之勋,此臣等所以叹息归功也。浚宜特崇重之以副众望,使抚幽朔,长为北藩。臣等竭力捍城,屏藩皇家,则陛下垂拱,而四海自正矣。乞垂三思,察臣所言。

  未几,又再上一疏,略言:“成都王弗克负荷,实为奸邪所误,不足深责,可降封一邑,保全生命”云云,张方得见二表,不禁忿恚道:“我奉迎车驾,保全都城,明明是自守臣节,乃反讥我未识变通,促我西还。王戎庸驽,怎得称贤?东海专擅,怎能惬望?王浚称兵犯驾还,说他有功社稷,这等妄谈,不值一辩。我亦无意留此,就变通一着,免致小觑,看他如何对付呢?”原来方久留洛阳,部兵逐日剽掠,十室九空,群情扰扰,俱有归志。方正思拥帝西去,适为二表所激,乃决意一行,但恐帝及百官,未肯照从,只得借谒庙为名,诱帝出宫,才好劫驾登程。当下使人白帝,请出主庙祀,偏惠帝不肯亲出,答言须遣派诸王。惠帝未必有是聪明,当是有人教导。方顿时盛怒道:“他不出谒庙,难道我不能使他西迁么?”当下传令部兵,齐集殿门,自率亲卒数百人,跨马入宫,胁迫乘舆。惠帝闻变,慌忙趋避,驰匿后园的竹林中。方令士卒搜寻,当即觅着,硬将惠帝拥出。惠帝面色如土,托称乘舆未备,须备就乃行。士卒哗声道:“张将军已驾好坐车,来迎陛下,陛下不必多虑。”惠帝无奈,垂涕出殿,由士卒扶掖登车。又要蒙尘,何命苦至此?方在宫门前候着,见惠帝驾车出来,才在马上叩首道:“今寇贼纵横,宿卫单少,愿陛下亲幸臣垒,臣当竭尽死力,备御不虞。”何必要你这般费心?惠帝无词可答,四顾左右,也没有一个公卿,只中书监卢志在侧,恐是张方党羽,欲言不言。志启奏道:“陛下今日,当概从张将军。”惠帝乃驰入方营,令方多具车辆,装载宫人宝物。方即令部卒入宫载运。部卒贪馋得很,遇着这个美差,正是意外飞来,当下拥入宫中,见有姿色的宫人,便任情调笑,逼令为妻,所有库中的宝藏,值钱的都藏入私囊,单剩那破败杂物,搬置车上,甚至你抢我夺,分配不匀,好好一顶流苏宝帐,被割至数十百块,取作马帴。经此一番劫掠,把魏晋以来百余年积蓄,荡涤无遗。

  穷凶极恶的张方,还想将宗庙宫室,一概毁去,免得使人返顾。卢志亟向方谏阻道:“董卓不道,焚烧洛阳,怨毒至今,尚未有已,将军奈何效此凶人?”方乃罢议。过了三日,方遂拥帝及太弟颖豫章王炽等,西往长安。时适仲冬,天降大雪,途次非常寒冷,行到新安,惠帝忍冻欲僵,手足麻木,突然间堕落车下,伤及右足。尚书高光,正在帝后,忙下马搀扶,仍令登辇。惠帝始知足痛,扪伤垂泪。光自裂衣襟,代为裹创。惠帝且泣且语道:“朕实不聪,累卿至此。”不经此苦,何能自觉?光亦为泣下。好容易到了霸上,遥见有一簇人马,站住道旁。惠帝似惊弓之鸟,又吓得冷汗淋漓。张方下马启奏道:“太宰来迎车驾了。”惠帝才稍稍放心。已而太宰颙趋至驾前,拱手拜谒。惠帝依着老例,下车止拜,遂由颙导入长安,就借征西府为行宫,休息数日,再议大政。那时仆射荀藩,司隶刘暾,太常郑球,河南尹周馥等,尚在洛阳,号为留台,承制行事,复称年号为永安。羊皇后为张方所废,仍居金墉城,未尝随驾。见前回。留台诸官,仍复迎她入宫,奉为皇后。于是关洛各设政府,时成,颙已立定主意,决计废颖立炽。惠帝有兄弟二十五人,相继死亡,惟颖炽及吴王晏尚存。晏材质庸下,炽却早年好学,故颙推立为皇太弟,且因四方分裂,祸难未已,并请下诏调停,期得少安。小子有诗叹道:

  扰扰江山已半倾,如何翻欲作干城?

  狂澜一决难重挽,大错由谁误铸成。

  欲知诏命如何,且看下回录叙。

  --------------------------

  刘渊为乱华之首,故本回叙述,特别加详。至插入李雄一段,因五胡十六国中,雄首先僭号,比刘渊尚早旬月。叙刘渊,不得不夹叙李雄,志祸始也。贾浑夫妇,忠烈绝伦,浑入《忠义传》,浑妻宗氏,入《列女传》,本回叙述无遗,意寓褒扬,为忠臣义妇作一榜样。典午之季,纲常坠地,得此二人以激励之,宁非一发千钧之所系耶?张方之恶,较诸王为尤甚,后可废,太子可黜,而车驾何不可西迁?独怪满朝文武,行尸走肉,毫无生气,一任恶人之肆行无忌,播弄朝纲。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晋臣固皆心死者也,何怪五胡之乘间乱华乎?而惠帝更不足责焉。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周弘正弟弘直 弘直子确 袁宪·姚思廉
  ●卷一百三十五·徐梦莘
  卷之九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敬乡录卷一·吴师道
  关于百草园·周作人
  高·魏徵
  顾翵传·张廷玉
  一四三、荀卿齐襄王时为稷下祭酒考·钱穆
  秦攻赵长平·佚名
  卷一百七十八·雍正
  卷五十·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李攸

      经略幽燕   唐贞观初,始置松漠府,以靡会为都督,赐姓李氏—元中,降以公主。会昌中,始赐契丹之印。于是统有八部,雄据北漠,懿僖之乱,中国不靖。后有按巴坚遂僭帝号,抗衡中国,南侵镇、定、邢、洺、冀、贝之郡。朱全忠时,刘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六月丁丑朔以宣大二镇兵荒暂免居庸关商税○宣大山西督抚官杨博等条议备虏事宜宣府四事一分布士马令总兵李贤以正兵驻劄镇城五路参将各守信地巡抚标下及东路游击驻怀来新旧游兵驻左卫东城以防蔚州等处南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三年六月戊辰朔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张承恩为狭西苑马寺卿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魏尚纯为湖广按察司副使○赐故南京礼部左侍郎王瓒谥文懿瓒尝议大礼至是子健为礼部员外郎请补谥许之○命延绥发奇兵三千人往戍宣大从总

  • 卷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四 【起戊寅宋仁宗宝元元年○止癸卯宋仁宗嘉佑八年】凡二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夏自元昊僭号改元宋史及辽金二史俱载入四夷今於四夷格内首列夏元昊而分注其年 <史部,别史

  • 一五五 四库全书处副总裁金简奏核销制刻活版木字器具实用工料银两并请为定例折·佚名

    一五五 四库全书处副总裁金简奏核销制刻活版木字器具实用工料银两并请为定例折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二日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二日,臣金简谨奏,为奏闻核销钱粮数目事。前经臣奏请将四库全书内应刊各书改为活版摆刷通行,拟刻

  • 世上人家一·胡兰成

    世上人家一我在南京八天,又回杭州,无事住在斯家一年。斯家大少爷是我在蕙兰时同学,如今他进了光华大学,却因病休学在家。他家老爷是辛亥起义发迹的豪杰,前三年去世,在时他当浙江 省军械局长,待人豪爽,好像家里辖有金山银山,身

  • 兵二一·徐松

    监牧牧养上下监二监。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 牧制置使(奉)[奏]请以在京诸坊监及诸军病马就京城西开远门外草地,分作两监,量破草料牧放。诏以为牧养上下监。马重病者送下监,轻者上监。 太宗雍熙二年九月,太宗幸天驷监阅马,诏宰

  • 复李管卿先生书·太虚

    去年底谈话半途中止,不单你底意思未尽宣扬,即我也觉得尚多讨论的地方,故今日接读你的来信,把去年研究未了的问题提出来继续研究,我是极欢迎的!承你的过分夸奖,我可是不敢当,今亦聊贡所知以凭审裁而已,还望你再进而赐教为幸!据说

  • 论即身成佛·太虚

    ──十四年秋在庐山大林寺讲──一 绪言  二 破谬  三 显正  四 结论一 绪言  异生性人,自呱呱堕地,我执俱来,由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未尝暂离我执。远则田园舍宅,近则衣服饮食,莫不引为我所用;大则世界国土,小则

  • 叙·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阅藏知津叙心外无法,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无心,大士所以阐即心之法。并传佛命,觉彼迷情。断未有欲弘佛语,而可不深究佛心;亦未有既悟佛心,而仍不能妙达佛语者也。今之文字阿师,拍盲禅侣,竟何如哉。呜呼

  •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法门品第三十四  佛告坚意。法名无思无虑无相无作无忆无念。净妙无缘无有文字。亦无言说不可显示。坚意。诸法不会诸根不可以智知。不可以无智知。非可知非不可知。复次坚意。法

  •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七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五论。如是已辨至名业道。已下半颂。大文第二。释业道之名论曰至而造作故。释后贪.嗔.邪见三业道也。贪等体非是业。与思相应思是业性。依贪等转。依贪等行。依贪势力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九·圆晖

      从此第三。诸门分别。总有十一门。就中有三。一明中有形状。二明眼等九门。三明入胎门。且第一明中有形状者。论云。当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颂曰。  此一业引故  如当本有形  本有谓死前  居生刹那

  • 菩萨善戒经 第一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一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须达多精舍只陀林中。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千人。尔时世尊即告无量诸菩萨言。谁能于此后恶世时。受持拥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霏雪录·刘绩

    二卷。明镏绩 (生卒年不详)撰。镏绩,字孟熙,先世为洛阳人,后徙于山阴 (今山西省山阴县)。其父镏涣,精通《毛诗》,元朝时曾为三茅书院山长。镏绩承其家学,著有 《嵩阳稿》、《诗律》 以及《霏雪录》等。徐铉附注以为镏

  •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佚名

    早期上清经中有所谓“三奇”,《玄都九真明科》将之列为“玄都上品”,其第三奇则为《太上素灵大有妙经》。故该经出自六朝。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曰三国帛和得《大有经》,盖指《大有三皇文》。大渊忍尔《道教史研究》认

  • 一个情妇的日记·庐隐

    茅盾曾说,读庐隐的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它在庐隐小说中的位置,恰如母爱在冰心作品中的位置一样。庐隐小说里的女人,仿佛正是我们今生的前世。庐隐在《一个情妇的日记》

  • 枢言·王柏心

    清王柏心著。著有《枢言》《续枢言》。枢言,《管子》篇名,旧注云:“居中以运外,动而不穷者也;言则虑心而发口,变而无言者也。其用若枢,故曰枢言。”清娄姚椿《〈枢言〉序》:“枢言者所以济乎法之所不及,而使人以自为